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究竟如如体无增减。如是法身是真安乐。是故但令归佛法身。复次慈氏云何名为清净法宝。言法宝者亦有三种。云何为三。第一法宝所谓涅槃甘露解脱。常乐我净而为体性。能尽一切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云何生苦。谓依父母牉合之时。不净种子处母胎中。业力风持时经九月。住居黑闇无有光明。生熟藏间污秽不净。八万户虫之所和杂。出息入息随母而行。口不能言眼不得视。饥渴寒热种种诸苦逼 | 三摩地 2018-07-22 |
|
是不究竟。是可厭離。此名第一三摩鉢底。復次世尊。若有沙門、婆羅門等。於身上下所有皮肉骨髓、諸臭穢等有漏不淨。能以智慧如實觀者。是為第二三摩鉢底。復次世尊。若有沙門。以智慧觀有漏身。盡此一世而不究竟。若能如是觀者。是為第三三摩鉢底。復次世尊。若有沙門。能以智慧觀有漏身。今世不究竟。乃至後世亦不究竟。若能如是觀者。是為第四三摩鉢底。復次世尊。若有沙門。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佛仍然不该以这第二种能舍内外物就满足了,除了能够舍外物、内物之外,我们同时应该还要教化众生,以种种的方便,将众生安置于佛法之中,使他和佛法结上缘,而使得他将来也能有机会得到究竟解脱。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布施时,同时又作教化呢?佛陀开示说:【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佛仍然不该以这第二种能舍内外物就满足了,除了能够舍外物、内物之外,我们同时应该还要教化众生,以种种的方便,将众生安置于佛法之中,使他和佛法结上缘,而使得他将来也能有机会得到究竟解脱。那么我们该如何在布施时,同时又作教化呢?佛陀开示说:云何教化?见贫穷者,先当语言:汝能归依于三宝不?受斋戒不?若言能者,先授三归及以斋戒,后则施物。若言不能,复应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来劝人家为善,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从佛法的真正的究竟道理来讲的话,其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跟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还是跟子孙的自己的福报有关系;因为祖先所作的善业,如果再加上这个子孙过去也有善业的业种,自然会跟祖先所积的这个善业、这个福业会相应,所以就会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是也未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后佛陀就在即将示现入灭之前的大般涅槃法会当中,作了究竟正理的开示;佛陀说:“造业有轻重之分,无论是轻业还是重业,都可分为决定业以及不决定业。如果说,恶业一定有果报恶果的话,为何那位应该要堕入地狱的屠夫,气嘘旃陀罗反而升到欲界天去享天福了呢?杀害了九百九十九人的鸯掘摩罗,他又为何能够得到解脱果呢?“所以实际上,有些业一定会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另一个人修善而且实证佛法及四禅,他受生到色究竟天中,色身一万六千由旬,智慧极为深妙,那还是平等的;因为他的非身、大身——如来藏心,为他流注出四禅天中的色究竟天身,以及流注出道种智的胜妙智慧出来;而他的非身、大身却是与低贱众生同样而无二无别,这才是真平等。所以说一切有情在基础上及大前提上都是平等。正因为在大前提的平等基础上面,才可以有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佛陀示现六年的苦行,当祂作为悉达多太子出家之后,祂所作的这苦行中并没有办法导引祂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所要佛道的不是靠自己身体上的受苦,这样受苦是不究竟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说,众生所忧虑的是不是会受到佛法中的约束,实际上并不是如此。乃至于我们可以看到说,净土世界的五欲到底有多好,世间上所说就是在五尘的受用,五尘里面包括色尘,你所面对的世界是多么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佛法之中说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是没有因果了吗?会这样怀疑也是正常的,因为求财富得财富的本身,就是一件很深妙的因果关系;而必须先说明的是,因果是甚深极甚深,这是诸佛才能够究竟了知的,自己只不过是在表相上有着初步的认识,但也不妨就此作一个简单的说明。我们要先从世间法中的正理来探讨一下这个部分,可以了解、接受了以后,然后再回到佛法中来说明,就会比较容 | 三摩地 2018-07-22 |
|
究竟布施供养一位持戒比丘一碗饭,这功德有多大呢?是不是真的胜过得到四天下那么多的金银财宝呢?请继续看《杂宝藏经》这个阿那律尊者的本生事迹——阿那律布施得九十一劫富裕快乐佛陀十大中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以自己为证,用宿命通回忆起:九十一劫以前,有一位长者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利咤,次子名为阿利咤,他时常告诫儿子们:高处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往下堕,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这样缘故,波斯匿王!不要说自己所作的福德,到今天为止都已经究竟了。波斯匿王!应该要这么想:‘我所造的种种身、口、意善行,全部都要回向于求无上正等正觉,而不是在求来世有为福业的享受;如此才能在漫漫长夜当中,得以安隐无量。’佛已经很清楚开示:自己所作的种种善行,全部都要回向于求无上正等正觉,而不是求世间有为福德的享受,因为世间有为福德的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就跟大家说因果的道理是甚深极甚深,这是诸佛才能够究竟了知的;而随著佛法修证的层次,真的是可以一分一分地加以了解,而可以自他受用的。因此若是在佛法中讲:要能够求财富是可以真的得财富的话,一定是有其因果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有如是的因,才会有如是的果。只是说,一般都简单说为因果,其实中间还有一个缘的成分。这个时候是要先相信佛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既然说法界的真理是一切有情众生都有不生不灭的真如佛性,都能够究竟成佛,所以,即使是凡夫众生,乃至三恶道的有情,他的本心都是平等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的差别,因此凡夫众生才会被称为未来佛。因为这个缘故,佛菩萨教导我们,应该要平等的看待一切众生,而且不应该轻视目前看起来比自己还要贫穷低贱的有情众生,当然更不应该随意去打骂他们;如果杀害同类有情这些未来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大乘菩萨的修行之路则是要相当的长久,因为所有菩萨一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才能究竟圆满佛道;而成佛的唯一标准,是要净除第八识阿赖耶识当中烦恼障的现行以及习气种子,并且还要断除所知障的随眠种子;此外,还要以六度、四摄法来摄受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因为摄受有情共同修学菩萨道以成熟有情,就是在摄受自己的佛土、在庄严自己的佛国净土。一般说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想要的生活究竟是什么?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多数都在为了事业放弃梦想。然而北爱尔兰一个名叫JohnnyWard的小伙子,却靠梦想走上了人生巅峰。Johnny从小在一个单亲家庭中长大,一直想去看看世界,但是因为家里没有钱,所以一直压抑着这个愿望。后来他决定不顾一切地去看看,于是他争取了一个去泰国支教的机会,买了一张单程票就出发了。他一路上分享自己的旅行见闻,并且上传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为什么?因为佛是在三界中究竟的一个最有福的这个圣人,已经是超越三界一切贤圣,所以,佛在修成佛道之前,广植福田,广修整个福德,而且在智慧门上面,也完全对于这个解脱的智慧,以及说成佛智慧完全具足,所以佛是最有福者。所以你念佛本身,就让自己能够去得到这个庇护。所以念了佛以后,然后进而想要修学佛道,发起要修学佛道的菩提心。同时接着正受菩萨戒,因为能够遵照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何等为十?一端严无比,二妙音适悦,三声同迦陵,四言辞柔软,五见皆欢喜,六得阿难多闻,七尊贵自在,八美名流布,九往来天宫,十究竟圆寂;如是功德,布施锺铃所获胜报。「若复有人,于如来塔布施幢幡,有十功德。何等为十?一形容佣直长寿圆满,二世间慇重,三信根坚固,四孝养父母,五亲友眷属皆悉广大,六美名称赞,七色相端严,八见者欢喜,九富贵上族自在生天,十速证圆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来劝人家为善,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从佛法的真正的究竟道理来讲的话,其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跟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还是跟子孙的自己的福报有关系;因为祖先所作的善业,如果再加上这个子孙过去也有善业的业种,自然会跟祖先所积的这个善业、这个福业会相应,所以就会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但是也未必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因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两次的「开示」,真的是令我这学佛念佛人,伤痛万分!念佛人皆知:当人病重的时候,不要去讲一些俗家言语,要开示:诸佛如来是最殊胜的清净地,要放下这五浊恶世的业报身,以专心致意的精神,念念阿弥陀佛,念念求生极乐净土;要病重人看破这五尘假有,世间无一可以留恋,一切志业也无可挂怀,不论是出入将相,救民济世,矜悯贫苦,总教它通通放下,何况一切眷属财物,诸多牵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如果要究竟解脱和圆满正觉,那就必需要完成究竟解脱和圆满正觉的条件。佛法认为一切宗教,只有深浅的区分,颇少邪正的差别。对任何一个问题,佛法都有几种不同深度的解说,来适应各种众生的需要。佛法这种包涵容摄万象的特性,真是广大无边,不尽其际,难测其底。第四、“其他宗教的神是有烦恼和有我见的;佛却是断尽烦恼的大自在解脱者”一般宗教都说:如果人不信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