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又菩萨修学佛菩提道,于六住位明心见道时,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的总相,发起根本无分别智的总相智,有了大乘无生忍;然后从第七住位开始,修学别相智,广修后得无分别智,直到见道通达进入初地,这时对于佛菩提道修学的内涵与次第已经完全清楚,真正开始修道位道种智的修学;接著分证诸地无生法忍,地地增上直到道种智,究竟成佛具足一切种智。而阿罗汉所证的智慧称为一切智,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部分若要详知,唯佛能够究竟具足了知,因唯佛具足了知一切的因果,诸菩萨因为所证智慧的高低而能多分少分的了知。-----《正觉电子报第046期》般若信箱 (原标题:业障、共业与别业)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受三归依的人,他心目中知道说法界的究竟理是佛法僧三宝,这样的法界究竟理,实际上就是以佛所说的理为真正理。佛陀因为证得这个理,所以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三宝都是归于这个理。这个理是哪一个理呢?这个理就是如来藏法,就是大乘法,就是第一义谛,也就是说衪不是第二,而且这个法是没有一个法可以跟衪来相比的;而且除了这个法可以究竟觉悟以外,没有其他的法。所以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佛说的初发菩提心的因,到底是生因?还是了因呢?”生因就是说,现在所发的菩提心,如果是从往世以来到此世中的第一次,那就属于生因;假使是往世已经发过菩提心,这一世再度发菩提心,这仍然是生因;但如果这一世发菩提心之后,一世修道就成为究竟佛了,那么这一世的发心就是了因。所以因有二种,不但在佛道上面有二种,二乘菩提也有两种,世间法上也有两种。二乘菩 三摩地

2018-07-22

我特别想要知道我母亲死后,究竟投生到什么地方去了?’罗汉怜悯她的一片纯孝之心,为她入定作观,只见光目女的母亲死后堕落到恶道中,正在受极大的苦。罗汉就问光目说:‘你母亲活着的时候都造了些什么业啊?令她现在在恶道里受极大的痛苦。’光目回答说:‘我母生前有个坏习气,专门喜欢吃鱼啊、鳖啊这类东西,而且特别喜欢吃鱼子、鳖蛋之类的东西。这种 三摩地

2018-07-22

深信因果——《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因缘果报错综复杂,我们凡夫不能思、不能议,即使是十地菩萨也不能完全了知,所以佛说:因缘果报不可思、不可议,惟佛与佛乃能究竟。因果虽然错综复杂,然仍应相信。若不信因果就不会去念佛,相信因果同时,也就相信念佛的因、可以成就往生极乐世界的果;相信念佛的因、可以成就证得菩提的果;相信念佛的因、可以成就往生十方诸佛净 三摩地

2018-07-22

眼着事不究竟。无有远虑知世方俗观察颜色逆探人心。美言辩慧结友不固。头发稀疏少于睡眠。坐卧行立不失容仪。所有财物能速救急。寻后悔惜受义疾得。寻复喜忘惜于举动。难自改变难得离欲。作罪轻微。如是种种是淫欲相。嗔恚人相。多于忧恼。卒暴怀忿身口粗[麩-夫+黃]能忍众苦触事不可。多愁少欢能作大恶无怜愍心喜为斗讼。颜貌毁悴皱眉眄睐。难语难悦难事难可。其心如疮而宣人阙 三摩地

2018-07-22

在佛陀说法完毕离开之后,毘舍离打开了波斯匿王所送来的盒子,看见盒子当中竟然是她三十二个儿子的头颅;由于毘舍离听完佛陀开示以后,心中已经没有情爱的执著了,所以她并没有悲伤,只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以平静的语气说:有情众生有生就会有死,但是一般的人无法了知无常的道理,所以没有办法断除这些恩爱情执,因此一直沉沦在六道轮回的生死大海当中,无法得到究竟的解脱。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为了要以各种的摄受方便,逐渐安置众生于佛法当中,乃至令其善根逐渐成熟,最后能够得到究竟解脱,所以会有这许多的不同。或许有人会怀疑:佛菩萨为什么要用逆境来度人呢?其实这是因为,众生处在顺境的时候总是容易放纵自己在声色五欲之中,想要他们修学佛道是很困难的,这种人往往要遭遇到逆境,才能对往昔的行为产生忏悔之心,而生起进修佛道的心愿。所以,我们要瞭解, 三摩地

2018-07-22

2、命既然可以算准,那么是一定不变的吗?---不是!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周易预测术,究竟可以准到什么地步。举个例子吧,我曾经遇到某八字和我一样的人,但是她的经历和我有很大的不一样,学历、父母情况、身体各方面都有差异;她是本科,但我是硕士;她父母离异,我的没有,但我父母某段期间的确关系不好;她有心律不齐,我没有;我们还有很多大的方面不一样,包括流年应事 三摩地

2018-07-22

7、修学修学之功德极为殊胜,修行人真发菩提心,必蒙龙天护佑,必得世尊护念,以此功德回向成佛才是究竟回向,因为此功德是真功德故。四、【结语】首先我们当知,所谓冤亲债主都是自心如来藏所化现,并非实有。尽快断除身见和我见,三心不住四相不生,才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法。佛在《大宝积经》中说;已离身见,当知是名被大甲胄,乘大乘车。这个甲胄披在身上,世上从此没有任何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三世一切佛都不是因为神通而成佛,也都不是因为种种禅定上的三昧而成佛,那也不是单单因为解脱道的证量而成佛;三世一切佛之所以能成就究竟佛果,都是因为一切种智而成佛。佛的一切种智却是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完全没有的,因为大阿罗汉们还是要归依佛,要依止佛。如同《中阿含经》里面记载,有一次佛陀与诸大阿罗汉等这些们游历各地,到了一个叫作摩竭陀国的地方,然后在大树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也急于想请教佛陀,船长不幸的妻子究竟做了什么恶业,而会被丢到海中。同时,还有第三批的比丘也要去面见佛陀。一天晚上,他们走到一处精舍附近,便请求能在那附近借宿一宵,于是他们被引导到一处山洞。但半夜时,突然掉下来一大块石头,挡住了洞口。第二天,精舍的比丘发现大石挡住山洞口时,就到村子里去找人来帮忙,但还是无法移动大石,这群比丘只好一直被困在洞里。直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我们必须以念佛或是持咒,真正趣向于我们要修学的、真正的、解脱道的法,甚至是大乘佛菩提道究竟解脱之法,这才是真正的佛法。第十种:有的人认为,每天打坐就是佛法。在现在的佛教界里面,很多人天天打坐,甚至于如果没有打坐的话,就认为是没有在奉行佛法。其实打坐本身也是助道法。从佛法的角度来讲,以大乘法来讲,真正要靠打坐来修行入定的话,并不是在外门修六度万行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它并不是不重视神通,神通在佛道修学中有它的必要性,但却不是修学的究竟目标;而且要有智慧与禅定的基础,再来修学神通,才会事半功倍,也才不会为鬼神所利用而障碍了佛道的修学。我们常会在经典中看到,佛菩萨为了摄受教化众生,以其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示现种种的神通变化。比如说在《妙法莲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当中,这样子记载,说:【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若论究竟,若我们对境界不起分别心,本来没有苦乐。若我们不受「时间」这种观念的羁绊,本来没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或前世今生。但是这种究竟的境界并不容易証得,就算証得,要常住在这种境界,更不容易。于是,我们身为世间的凡夫,要如何「离苦得乐」呢?例如健康与财富是大部份人都想要同时有的,但是要从那里来呢?为什么有人拥有身体健康却常为财物所苦,有人在追求 三摩地

2018-07-22

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地藏菩萨回答说:善男子,我所说的心诚至心,略有两种。哪两种呢?一,当开始学习时,希望得到一个结果的心诚至心;二,摄意专精,成就勇猛,明白道理,认识道理后的心诚至心。得到这第二种心诚至心的人,能获得最佳结果。这第二种心诚至心,还有上、中、下三种差别,哪三种呢?第一,一心。系想不乱,心住了了;第二,勇猛心。专求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这个优楼频螺迦叶知道这样子的道理以后就归依了佛门,佛知道说迦叶的根缘已经渐熟了,所以到尼连河侧的时候,这个时候魔王要请求佛入涅槃,三请世尊都回答他说:因为所应该度的还没有究竟。魔王听到佛这样回答以后,就回到魔宫里面去,也没有继续再干扰,佛就度了迦叶尊者。后来佛度了迦叶尊者以后,迦叶尊者就把他事火的工具都丢到这个河里面去;这个时候频螺迦叶的两个弟 三摩地

2018-07-22

我每天虔诚的上香、拜佛,恭敬每一位;我能看到的、体验到的都尝试过了,没有人教过我,我也找不到心中的师,我始终觉得不好、不究竟;直接体验到为人担业,从此我拒绝给人“看事”。因此我也从中经历了喜怒哀乐,真是饱受折磨;但是相对来比,我很幸运,我认为这些众生还很善;在此期间丈夫陪我寻找一切可能解决的办法,寻找名师,然而一切都成为泡影。我想应该感谢 三摩地

2018-07-22

这是为了要以各种的摄受方便,逐渐安置众生于佛法当中,乃至令其善根逐渐成熟,最后能够得到究竟解脱,所以会有这许多的不同。或许有人会怀疑:佛菩萨为什么要用逆境来度人呢?其实这是因为,众生处在顺境的时候总是容易放纵自己在声色五欲之中,想要他们修学佛道是很困难的,这种人往往要遭遇到逆境,才能对往昔的行为产生忏悔之心,而生起进修佛道的心愿。所以,我们要了解,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