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他问这教外别传,世尊究竟是传个什么法。大迦叶尊者叫他去门前把刹竿放到。刹竿就是上面挂着布帆的竹竿。这也好像是眼见色而悟入,其实是从身根悟入的法。那么譬如说,有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禅师却答:百草头上祖师意。祖师意就在那些草上面,自己去找。有人问:如何是佛法大意?赵州讲:庭前柏树子自己去看。有人问:如何是佛法大意?药山惟俨禅师讲:问取露柱。露柱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谓禅法,即是莲宗所谓参禅念佛三昧究竟法门。修学佛法应有目标。订下目标后,即应依所订次第目标,全力以赴。不应漫无目标、到处凑热闹,浪费宝贵生命。精进学佛者,目标大约有二:一为求生诸佛净土。二为求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若不订下目标,戮力以赴,即非精进。求生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者,请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无相念佛》(注一)等书。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声闻人跟缘觉人,修证虚妄分别相或者因缘相的一部分;而菩萨尽未来际修证第一义相的内涵,并且也分证虚妄分别相跟因缘相,而进一步去证知说,其实都是从自心流注而运作,然后最后遍知如来藏中的一切种,究竟了知第一义相。所以才说,二乘法是含摄于大乘法中;由于这个缘故,而不说三乘菩提,但说一佛乘。所以,主张佛法是一味,大乘小乘的差别只在于行者的发心大小不同,所以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又佛谓富楼那曰。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如来藏即此心此性也。(8)密庵和尚语录璨禅人荐考请小参。佛法至妙。妙在明心。心若洞明。前后际断。三只劫空。觅其空处。了不可得。如红炉上一点雪相似。到个里。生也生他不得。死也死他不得。既生死他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对这个世界我是越活越不知道,越活越不确定了,我的取景框越来越模糊,唯一清楚的就是发现自己的无知、自己的狭隘有限;年轻时的果敢专断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不相信所谓眼见为实,至于道听途说更是不敢轻易领纳;总之是越来越不相信意识心在世间所收集提供的资讯和判断,心底藏着一丝松动,这是真的吗?每一生命是这样的壮阔充盈,每一个如来藏彼此激荡出这样的丰富华彩,我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观察的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全然不干预的观察者去体察,这更像是一个科学实验,自己来看看生命究竟是什么样子?五蕴都是怎样和合运作的?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烦恼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什么是苦?轮回的本因又是什么?这样的观察不分环境、不分时间,久久观察自然会升起功德受用,自然会升起智慧,了解到原来书本上写的那些知见实际是怎么回事,体察到所谓的我其实是多么的狭隘和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要实证无余涅槃,获得究竟的解脱,那是要把世间一切都舍弃的,而且是连也要舍弃;因为如果不舍弃一切法,对于三界里面的种种事相乃至的弘传还有所忧心、有所挂虑的话,这样的话,他是没有办法入无余涅槃的;因为,如果说心中还系念着是不是可以永续流传,众生是不是能够获得正教,这样子他心中就所罣碍。所以说修声闻、缘觉的人,他如果说具有声闻的种性、缘觉的种性,他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此保持这样的染心去弘法护持,于人于己又真有怎样的利益?这种心态和晚上看电视无聊,一直拼命选台,折腾一宿打发时间,从心态本质上有多少区别?为什么不安住在现观自心到处易动攀缘的境界上,自己观察,看看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狂乱背后的力量来自哪里?自己痛苦不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所以不妨找个时间来独处,因为我们太相信自己大脑里的思维,太容易随着种种妄念乃至外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到那时,他们究竟还要不要归依於未断我见的老母娘呢?是要以初果圣者的身分继续归依未断我见的凡夫老母娘呢?还是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归向呢?这是所有阅读平实著作的一贯道道亲们都不能逃避的事实。到那时,还是得要归依佛门三宝、归依大乘胜义菩萨僧宝、归依大乘如来藏胜义,否则就显示他们的见取见仍然未断,我见仍然未能断尽而只是一个尚未进入初果向的凡夫而已,因为他们对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一就想想看你小时候、你求学时候,然后是你长大时候、结婚时候、有子女时候,乃至于说工作,乃至于的陪养父母的时候,或是孝养父母种种,这些过程阶段,有没有值得一提的事情?那些一直值得一提的事情,有的话你就把它写下来作笔记,作笔记去想:为什么你觉得它值得一提?把那个你第一次的那种感觉、那种境界受写下来(你感受到什么先不要用佛法种种名相),然后依此对于事情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人有智,欲究竟离苦者,当离一切受。欲离一切受者,当离六想身:离见闻知觉性。欲离见闻知觉性者,当灭六识身。欲永灭六识身者,当灭我见;灭我见已,当灭意根所有处处作主之心性,我执始断。意根之我执灭尽已,死后不再入胎而灭六识,意根随之永远不再现起,最微细之行蕴即告灭尽,即入无余涅盘。行蕴者,谓身根之种种行为,所谓表色及无表色,皆是行蕴;亦谓识蕴之种种心行 | 三摩地 2018-07-23 |
|
登山或许有好几条路可以登到山顶,但是在声闻解脱道当中,就(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可以登到,可以究竟解脱。所以呢,这个断三缚结,就有这么样的一个意涵在里面。也就是说,只要你找到了入口,接下来要走多快都是你(自己)控制的;快慢由你来控制,但是你已经看见了这一条解脱的大道。再来说,一个人如果说要去爬一座山,那么他找到了入口之前,他会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他就可以完全肯定:他一定可以究竟解脱。虽然他是于未来世成为不生法(阿罗汉:于未来世,成不生法。——《杂阿含经》卷12),可是因为他能够观见,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境界,所以他把三界六道里面的一切的贪着、欲爱都灭尽后,他就可以知道:他于未来世一定可以究竟解脱。所以三明六通的阿罗汉,也是以实证的方法解脱于三界。我们从这里也可以看到,阿罗汉的所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由南传佛法至今奉为最究竟佛法之《清净道论》中所说以观,则知二乘菩提非唯在大乘法中已经广被误会而失其真传;乃至在专弘解脱道之南传佛法二乘法中,亦已被古今二乘声闻比丘所误解而失其真传也。由是缘故,今造此书,开示蕴处界我之实义,并示行门之说明,使二乘法中之利根读者可以据之而作正确之观行,以益末法时世众多茫然难证之大师与诸行者,并藉此引发行者对大乘般若实智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明心真的很难,而「断我见」只是明心的第一步!断我见就是把虚妄的见闻觉知心舍掉(否定它),而明心就是找到我的真如心〔阿赖耶识〕究竟是哪一个心?您要怎样「了生死」啊?有人说「我有大神通」,藏密的喇嘛们说「我有修无上瑜伽」,或者说「我有观想大威德天,所以有大威德」,或说「我有四禅八定的功夫,能入非想非非想天,能一念不生,离念灵明」等等;这些境界确实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有贪爱心自然不舍众生,虽属贪欲心,却能与众生同事之中产生情谊,让众生喜于亲近,而能护佑众生,未来因缘成熟时就能顺势地以佛法的究竟利生道理教导群众,使众生愿意跟着学佛。所以说,以佛法摄受众生的角度来看,若菩萨有贪爱之心,对摄受众生来说并不能算是烦恼;倒是对众生起了瞋恚之心而触恼了众生,使众生因畏惧瞋恚的缘故而远离佛法的修习,无法安置众生于佛法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佛门四众不贪著利养,殚精竭力在法上用功,去听闻真善知识所说的,并作思维整理,很可能在某一个时节因缘成熟,实证了三乘菩提的任何一个菩提,使得自己可以解脱三界生死,乃至证得生命实相,因而发起般若的总相智慧,并以此智慧为基础之下,去进修别相智、道种智,乃至圆证一切种智而成为究竟佛,不是很好吗?所以说,不贪著利养的缘故,很容易证得贤圣的智能,如同前面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解脱道谈的是什么呢?解脱道谈的就是要降伏烦恼,乃至于究竟解脱烦恼。这里面就牵涉到说,什么是真正的烦恼。比方说我们刚才说,世间的一切因为贪欲而引起的、种种没有办法让你顺遂的这些境地,是不是烦恼呢?是,这些是烦恼。可是,就我们刚才看到一般人所能体会到所谓的洒脱、豁达的境界来讲,这些一般所谓的这些烦恼,其实它的层次还是只有很浅很浅的世间烦恼的层次。实际上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有佛子发菩提心,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兰若,修习如是三十七观,亦教佗修如是法要,解说书写受持读习,远离一切我所、我所执,永断贪著五欲世乐,速能成就不坏信心,求大菩提不惜躯命,何况世间所有珍宝?现身必得究竟成满一切如来金刚智印,于无上道永不退转,六度万行速得,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此可知,欲为不净,我们若是想要成就佛道,必定要远离我和我所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执受识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惑种就是烦恼障的种子,会系缚二乘人;对一切种的不究竟了知,就是所知障,会系缚菩萨;所知障,不障碍二乘人的解脱,所以得除掉二障——烦恼障和所知障,才是能称为真正出三界的解脱。在《楞伽经》中,佛陀开示: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