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你让这些人去破坏那的道场,最后的道场不能存在,结果众生要修学真正究竟了义的法就没地方学了;你明明知道人家做的是在这样破坏的道场,结果你却忍下来,那你就没有悲心,这种忍就成为愚忍、滥好人的忍。所以应该为众生而起悲心,去制止这种行为,不应该忍受这种行为。有这种心,就叫悲忍。第三、譬如看见了众生所造作的业,正是五无间罪的业,那是要下无间地狱受长劫的尤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究竟是谁把它们串连起来而套到自己头上的?想来还是自己愚痴嘛!如果有智慧,就不要把它们串起来,就让这一句话的声音一个字又一个字的过去;单独的一字又一字都过去了,也都与你无关了,还有什么需要忍的?那些声音就好像风一样吹过去了,既然已经过去了,我干嘛还要把它们检起来?还要硬把他留在自己心中呢?只有愚痴的人才会把它们留在心里生气起瞋。而且这句话既然不好 三摩地

2018-07-23

释迦牟尼佛就由于大悲心这个生因,而发菩提心的缘故,所以经中说:“疾得成佛”,非常快速就成就究竟佛道。因为一切都是为了救度众生,视众生犹如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子女,不敢起瞋、也不忍起瞋。像《金刚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往昔无量劫前,曾于五百世中,依深般若而修习真正的忍辱行,所以被歌利王割截身体的时候,心中无瞋也无恨。因为祂在因地能够这样持戒修忍 三摩地

2018-07-23

乘是载运的意思,是说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各以所修的法道为乘载工具,载运到各自所要去的地方;像人乘是乘载到人道,天乘是乘载到天道,声闻、缘觉乘是载运声闻、缘觉二乘人出离三界、永断生死,而佛乘也就是菩萨乘,则是载运大乘菩萨,虽永远不出三界,却要断除三界烦恼,还要成就究竟佛果。很明显,这五种乘载工具力有大小,载有远近,就好像一般人骑自行车,只能在自家 三摩地

2018-07-23

受菩萨戒的人可以超越三大劫的生死之苦;换句话说,可以提前三大劫成佛,或者提前三大劫证得究竟解脱的境界,所以应当要受菩萨戒。有受持菩萨戒的人免不了会犯戒,犯菩萨戒是正常的事情。受菩萨戒而犯戒的人胜过没有受戒而不犯戒的人,犯过菩萨戒的人是菩萨,而从来不犯菩萨戒的人是外道。上面这一段明白跟我们说明:已经受过菩萨戒的夫妇、六亲可以互为师授;不论已经证悟或没 三摩地

2018-07-23

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地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人众生好得太多。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年高德劭、慈悲、慈祥的似像极善比丘却是谤法者,你究竟应该如何选择?这得要有智慧。这个智慧不必很好,用膝盖来想就懂了。所以宁可供养年少的粗言恶语而又贪财的年少比丘、极恶比丘,也不要去供养印顺、证严、星云法师那些否定如来藏者,应当如是。你供养越多,他越有能力谤法、如来藏,这样的年长、慈悲、慈祥,看来似乎戒律清净的极善比丘,我们去供养以后却以善因而得 三摩地

2018-07-23

四兴方便,即杀害的加行,如置刀、购枪、配药、计划等,为达到究竟断绝人命的种种方法,是为方便。五被杀人命断,即被杀的人因能杀者刀杀,或枪杀,或毒药等而死了。只要这五个条件具足,其被杀死的人,无论是自己杀的,或教人杀的,遣使杀的,被杀的众生命断绝时,杀者即犯了杀戒的不可悔罪,而失掉戒体,不复成为优婆塞了。还应该知道,劝赞人死,其人因此而了,也是不可悔罪 三摩地

2018-07-23

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地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人众生好得太多。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总之持戒的目的在于使我们身心清净,不犯威仪,让我们勤学菩萨五明之学。让我们能够起心动念饶益众生。俱足众戒: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五戒及菩萨戒。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 三摩地

2018-07-23

受菩萨戒的人可以超越三大劫的生死之苦;换句话说,可以提前三大劫成佛,或者提前三大劫证得究竟解脱的境界,所以应当要受菩萨戒。有受持菩萨戒的人免不了会犯戒,犯菩萨戒是正常的事情。受菩萨戒而犯戒的人胜过没有受戒而不犯戒的人,犯过菩萨戒的人是菩萨,而从来不犯菩萨戒的人是外道。上面这一段明白跟我们说明:已经受过菩萨戒的夫妇、六亲可以互为师授;不论已经证悟或没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无量劫修行波罗蜜到彼岸,誓愿度到最究竟的无生无死彼岸,所以修行持戒是这般的清净无贪!--------注释四姓: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婆罗门、剎帝利、吠舍、戍达罗。《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2〈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有欲之人,无主则乱,国有君主,一切获安,故名王力能护众生。仁者当知人有四姓:一、婆罗门种,多修口业;二、剎帝利种,多修手业;三、吠舍 三摩地

2018-07-23

】窺基菩薩《大乘法苑義林章》卷6歸依十方如來,不歸依外道天神鬼神歸依圓滿究竟了義,不歸依二乘、外道邪說、非歸依大乘菩薩僧,不歸依二乘、外道之師歸依佛,盡未來際,永不墮地獄。歸依法,盡未來際,永不墮餓鬼。歸依僧,盡未來際,永不墮畜生。自歸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歸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三摩地

2018-07-23

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地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人众生好得太多。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 三摩地

2018-07-23

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我们对受戒充满了期待,想能够以此来清净自己的身心,在修学的路上能够更精进的前行。但是上讲述有很多犯戒的行为是不可忏悔的,这让我们感到了恐惧;不是担心业报,更多的是担心如果犯了不可忏悔的戒相,会给我们的修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我们这一生求明心见性是不是也没希望了?答:这个提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一念无明十二因缘法,不会有十三因缘、十五因缘、二十因缘,不会无穷无尽;若有超过十二法的,那是为人悉檀中的增说,是为某些人单独的方便说,不是究竟说,所以不论增说了多少法,仍然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编案:详见《阿含正义》对十因缘与十二因缘的关联所作的细说)。在十因缘法中推究名色的由来时,逆推到出生名色的本际识的开示中,佛其实已经密意告诉我们有第八识 三摩地

2018-07-23

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我们对受戒充满了期待,想能够以此来清净自己的身心,在修学的路上能够更精进的前行。但是上讲述有很多犯戒的行为是不可忏悔的,这让我们感到了恐惧;不是担心业报,更多的是担心如果犯了不可忏悔的戒相,会给我们的修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我们这一生求明心见性是不是也没希望了?答:这个提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菩萨从大悲中生,因为菩萨成就佛菩提道,始自最初归依三宝,然后历经三大阿僧祇劫长久的修学过程,乃至最终成就究竟佛果,可说无一时一刻不悲愍着众生的苦痛,不问自己的苦痛,反而一切措施作为,都是为了救济众生的苦痛,看待众生的苦痛犹如自身的苦痛,不只拔除众生的苦痛,更须令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安乐。——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23集何谓无缘大 三摩地

2018-07-23

世尊是一位具大福德并能教导众生修善断恶的究竟觉悟者。如果你现在能前往世尊处所,世尊一定能教导你,并为你除去嗔恚之恶毒。须菩提听了山神的话之后,心中立刻生起欢喜之心,当下就请问山神说:这位世尊,祂如今在哪里呀?山神回答说:你只要把眼睛闭起来,我就亲自带领着你去到世尊的所在。须菩提就依着山神的话,闭起双眼一小段时间,不知不觉就已来到世尊所在的祇桓精舍中 三摩地

2018-07-23

无师独觉者,有究竟的佛陀、菩萨辟支佛,及中乘辟支佛。不论哪一种辟支佛,都不以宗教信仰作为前提,纯粹运用当时的科学概念与方法解开生命奥秘,获得解脱生死的智慧与功德。佛教中有辟支佛,即是说明佛教中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的证得,凭藉的不是宗教与信仰,而是理性的观察与科学的论证。因此佛教是理性的宗教、科学的宗教,而不只是纯粹谈论人与神的关系的宗教。佛教中有纯粹 三摩地

2018-07-23

然后进入妙觉位,烦恼障所摄习气种子,不论有漏或无漏种子皆已断尽,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最后示现人间八相成道,成就大般涅槃四智圆明,成就究竟佛道。简单地说,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探究实相法界,证知宇宙万有及一切生命的本源,继续进修以后才会有一切种智,才能成佛。然而,既是要修学成就佛道,表示全部佛道的内涵都必须亲证,必须经过闻、思、修、证的过程,去亲身经历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