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寺百众齐问道,畅宣种智胜妙义。九识增见从此尽,佛性纷争自平息。点拨道昭化东瀛,晓谕群贤真见道。灯灯无尽立宗门,照破千古大乘师。 第7集 译文超胜盖群贤,法义齐备中土现。为法灭身任圣道,尽瘁译场一完人。千古一论成唯识,楷定如来正法轮。明心弟子齐感召,偕入禅门定宗旨。一花五叶自然开,师徒再会写青史。虚空无穷愿无尽,同入恒沙觉有情。  - 三摩地

2020-04-06

这样的一个说法是为什么?因为有一些古德,他曾经在经忏本里面说到,就是“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这样一个说法出现。可是有一些人,读到这样的一个经忏里面所说以后,他就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说法认定为是真实的道理;结果他就这样解释:那这样的话,无情也具有佛性,无情也能成佛。就用这种方式来解释。可是这样的解释是有过失的。第一种过失我们 admin

2020-03-12

在大乘法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在末那识上面做文章的,因为众生的解脱与轮回都是以祂的执着与否作为主要原因,而且一切种智的亲证与内涵,也都离不开祂的自性,所以说祂是佛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这个末那识也就是无始劫来不曾间断过背后的你!祂才是真正的你自己;虽然这个你也是可以灭除的,就好比定性声闻舍寿的时候,可以灭除意根而入无余涅槃一般;除此之外,祂会陪着你永不 admin

2020-02-21

佛陀之所以能够成就这些功德,就是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辛勤地修佛菩提道,然后来利益众生;同时获得一切种智,已经除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让祂的自心如来,这个真如心究竟清净了。对于佛陀之所以成佛,要相信有这些功德,以及佛的福慧已经完全具足;因为这样子,所以对佛陀信能够坚固,而懂得要恭敬供养。那么这样的对佛陀产生信而恭敬供养,这种善根不可穷尽,可以让人因为这样 admin

2020-02-21

正因为有这个本际,祂常住坚固不能摧坏,才能执持一切熏习诸法得来的种子,才有人能经历无量生死,不断去恶修善、熏习一切种智,然后成佛。否则一切善法、出世间法的熏习,就都将成为毫无意义的愚行了,这就是本际与熏习之间的关系。若有人否定本际的常住实存,昧于阿含中的本住法,单只承认有生必灭而只有存在一世的意识心,不许有本识的常住与受熏,而说他能有善法及出世间法 admin

2020-02-21

这样的不可知执受,不是一般有情的心、意、识所能思量的,唯有悟后的三贤位菩萨,于真善知识教导及自己亲证法身如来藏以后,有了般若智慧而能少分了知,地上菩萨有道种智而多分了知,佛有一切种智而究竟了知。然而这些不可知执受的种种道理,却是马鸣菩萨在论中所开示真如有大自在及甚深的作用故,不是一般有情的心、意、识所能思量的。------《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 admin

2020-02-21

能够这样子来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以后,于未来世受身时,就会得到智慧明了心,而不会有愚痴狂乱心;而在未来成佛时,会因此得到一切种智心,这就是心施会得到的果报。那什么是第六种布施呢?第六种布施是床座施。这是说:如果看见父母、师长以及佛门四众时,能够亲手安置座椅,让他们可以安隐舒适地说法或是休息,乃至把自己的座椅恭敬地礼让给这些福田来坐。能够像这样布施的人 admin

2020-02-21

在我们正觉同修会,更有不少的悲心特重的勇猛菩萨,愿意追随大善知识,在释迦佛末法一万年结束之前,要继续留在娑婆世界,不断努力地摧邪显正、护持正法,一直到正法灭尽为止,然后才共同往生到兜率陀天去,跟随弥勒菩萨继续修学唯识种智之学。所以佛教正法中的修行人,只要是听闻正法而心得决定之后,对于每一期生死都会面临的死亡时刻,都是一定能够坦然面对的,甚至是很欢喜 admin

2020-02-21

从一个人断气到中阴身的现起,中间的过程是属于甚深的种智,在这儿我们就不多说明。亡者在断气之前,亲朋好友可以帮忙他,轻声地为他助念弥陀圣号;断气之后继续助念,声音不需要太大;如果能由亡者的至亲来助念,那是更好。尽量不要去动他,如果是在医院的话,可以把他推到助念房,为他助念八个小时。在这八个小时当中,有很大的学问,我们不懂也没有关系,就是为他助念,为他 admin

2020-02-21

解脱的法道就是能够看到常住的法,看到诸佛菩萨远离生老病死苦的这种智慧,因为这个智慧是依于常住法的存在而获得的智慧。能够获得了常住法之后,知道有常住法而去获得,就能够知足。满足于什么呢?满足于说,我们终于可以获得一个永恒的事物,而且那个事物确实可以让我们永远的获得。那至于不能获得的世间的这些事物呢,我们也可以知道说它毕竟不可以获得,可是我们又可以知道 admin

2020-02-21

解脱的法道就是能够看到常住的法,看到诸佛菩萨远离生老病死苦的这种智慧,因为这个智慧是依于常住法的存在而获得的智慧。能够获得了常住法之后,知道有常住法而去获得,就能够知足。【(佛告慈氏):譬如世间贫贱之人,一切有情见皆轻蔑,策役驱使,种种呵骂陵辱其身。既被轻贱,遂求尊贵有力之人以为其主,便能免离种种欺辱。有情亦尔,或生恶趣及在人中,恒被诸苦逼迫其身;为求免离,归依三 admin

2020-02-21

这时候发菩提愿,去求明心与见性,这样的一个功德力,是为了整体佛教,为了全体众生而去求见道,因为如果能够明心、见性,渐渐就能够发起道种智,在护持正法的时候,就不会为人所破坏。所以明心与见性,是为了整体佛教界、是为了众生而考虑;断我见的这个部分,是有自利也有利他的双方面,这是重要的基础。我们刚刚说断我见,要知道能取的是什么、所取的是什么,所取的是六尘境 admin

2020-02-21

因此大家都可以在静虑中得到禅定三昧成就,将来以这样不可思议的禅定三昧力,可以作为修学一切诸法的善法成就;可以获得一切种智,将如来藏一切种子的功能体性一切一一亲证。就是因为有现在修学的三昧力,那一切的导因就是因为我今生能够对我的怨家示以宽大的怀抱,不再念念在对方的恶,所以我不念旧恶,也不念新恶,也不念未来的恶;为什么?我不起恶念,也不在意对方的恶念, admin

2020-02-21

因为祂会认为自己的意识觉知心,可以知道种种聪明的法、种种智慧的法、种种殊胜的法,乃至佛经能够阅读都靠这意识心;就会去想说:既然意识心这么胜妙,这样我只要离开染着的话就是成就了明心,就是将这个妄心远离种种的邪妄,这样我就恢复祂的本质,变成真心了。这样的人,跟密教的人的修持没有特别的分别,同样都是属于外道。因为大家即使口中说的我要追求如来藏法、我要追求 admin

2020-02-21

佛法中说:烦恼就有如木柴,它一点点地放入,只会使你的智慧火而更加地明亮,这智慧就是般若智慧;乃至于佛地的一切种智,都是如此而成就的。没有不亲近众生、不接受一切的境界,而能够成就佛土的佛,不可能有这种事情;所以菩萨知道这些事情以后,就可以改变自己待人接物的方面。譬如说有的人,他跟你素来不亲近,可是你们又常常见面,那下次你就可以先练习,对着镜子先向对方 admin

2020-02-21

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了无生忍,二乘圣人也有无生忍;可是无生法忍,却只有诸地菩萨才能亲证,也就是有了道种智,才算是有无生法忍。忍这个法不容易修,但是我们都应该努力学着修,因为忍这一关,如果能够顺利通过,您的道业也将会迅速增长,因为可以完全不被情绪所影响,一直都住在一种很沉稳、很深沉的内心境界之中,心中没有任何的妄动,有了这样的功夫, admin

2020-02-21

不要轻忽这一段记载哦!已经证悟修习种智的菩萨们,就可以看得出这个地方的深义,能够知道摩耶夫人母爱的伟大。这个时候呢,摩耶夫人从来没有这般的欢喜,就跟随着文殊菩萨来到了世尊的面前,佛陀远远的看到母亲来了,开口说:母亲啊!你历经了人世的痛苦,又享受了天界的快乐,应当要知道这一些都是虚妄的,所以要修学佛道,求得涅槃,永离三界啊!摩耶夫人听到世尊开示后,就 admin

2020-02-21

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末学目前所过的生活,是一种美满的生活;站在修行人的角度来看,末学所经历的生活,是一种智慧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是因为有真善知识的摄受与陪伴而万分精彩,不但可以利益到自己的今生、后世,更可以成为自己成佛之道上摄受佛土的一段佳话;而这一切,都源自于萧平实导师《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中的那段----不只是当头棒喝,更是醍醐灌顶的开示,以及 admin

2020-02-21

佛把圆成实性,把依他起性等清净分讲对了,我们才能够依于这一个圆成实性心,这一个一切种子识----阿赖耶识而来修证一切种智,成就四谛、四智圆明,佛地的所知障、无始无明完全断除。我们既然是要解脱轮回的苦,因为必定是信受轮回,信受轮回是苦,信受一切轮回当中,你所享用的这些财色名食睡,欲界的这财色名食睡,都只是虚妄无常的,不可能常住久安的。那知道有生老病死,有 admin

2020-02-21

解脱的法道就是能够看到常住的法,看到诸佛菩萨远离生老病死苦的这种智慧,因为这个智慧是依于常住法的存在而获得的智慧。能够获得了常住法之后,知道有常住法而去获得,就能够知足。满足于什么呢?满足于说,我们终于可以获得一个永恒可以获得的一个事物,而且那个事物确实可以让我们永远的获得。那至于不能获得的世间的这些事物呢,我们也可以知道说它毕竟不可以获得,可是我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