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诸佛之报身复有两种:一为自受用身,为诸佛自受用广乐之身;二为他受用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身量广大庄严,尽未来际恒为地上菩萨宣说种智。变化身是诸佛以成所作智及神通力,应世间众生得度因缘成熟,而于十方世界变化所现,变化身亦称化身、应身。譬如娑婆世界的教主卢舍那佛是报身佛,恒住色究竟天宫为地上菩萨说法,释迦牟尼佛则是应身佛(化身佛),应人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以是故说:「欲以一切种智断一切烦恼习,当习行般若波罗蜜。」问曰:但断习?亦除烦恼?答曰:有人言:断烦恼及习俱尽,如先说习尽无馀。阿罗汉、辟支佛但断烦恼,不能断习;菩萨断一切烦恼及习,令尽无馀。有人言:佛久[己>已]远欲。如佛说:我见定光佛已来已离欲,以方便力故,现有生死、妻子眷属。有人言:从得无生法忍来,得诸法实相故,一切烦恼及习尽。有人言:佛从初发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说,菩萨若是想要成佛,就必须要修一切种智;可是这一切种智,其实就是了知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的智慧。但是,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在三界中的哪一界中最能够具足现行呢?答案是:欲界,特别是人间。可是欲界中的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中都不好修行,因为苦多而乐少乃至纯苦,生活资源的取得很不容易,根本没有闲暇来修行,并且几乎没有善知识的因缘;而欲界六天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三、佛之三身所说法义的不同智慧佛能说法度众,化身佛多示因缘,很少说法,不名智慧佛;应身佛多说二乘法,二乘法说已,复说大乘法之总相,少说一切种智;此是智慧佛,以应身住世时多所饶益人天故。报身佛多说大乘一切种智,少有宣说二乘法者;唯有地上菩萨之具意生身及轮宝者能见,戒慧直往之初入三地菩萨犹不能见;所说诸法甚深难解,未入地者闻之不解,于报身佛所说诸经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在第三转法轮时更进一步作深入的开示:成佛的内涵就是一切种智的修证。一切种智具足时更不会落于断灭空、常见有,所以释迦如来前后三转法轮诸经发言无二,怎可说诸佛如来发言有二呢?诸佛也都如是发言无二,凡是通达三乘法义的人绝对不愚佛、不愚法、不愚僧;而凡夫总是愚佛、愚法、愚僧,甚至更大胆的诽谤佛陀说法前后有二、自相冲突。当我们了解了三乘菩提中的种种异同时, | 三摩地 2018-07-21 |
|
祂不是外道神我的第六意识的我,而是第八识;不但是第八识,而且祂是究竟纯净的第八识,凡夫地及诸圣的第八识都还不能与祂相提并论,这样究竟清净的第八无垢识——心真如——怎么会是外道神我的第六识我呢?这一种真常唯心的思想,太虚大师推崇它为佛法的最究竟法,难道还有错吗?印顺导师却把外道所讲的第六识神我,拿来跟经中所讲的佛地的第八无垢识心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证佛菩提道者,在于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因此而起般若总相智;复由此般若之总相智,进修般若之别相智;由通达般若之别相智故,即可据以进修一切种智;未具足一切种智之前,名为道种智,即是地上菩萨之般若慧也;若得圆满具足般若之一切种智,即成究竟佛道。如是能得三身具足圆满,如是进修次第之内涵,方是真正成佛之道。(摘录自平实导师著,《狂密与真密》,第一辑,页91,正智 | admin 2018-07-21 |
|
也就是说,我们要从除了二乘解脱道的断我见开始,而且最主要的核心议题是什么?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要能够实证法界实相心,能够明心见性;乃至在明心见性以后,透过三贤位的相见道位,能够修集让见道圆满进入初地;乃至成就道种智,最后成佛成就一切种智。所以说,整个成佛之道从这个角度的观点来看,只有大乘佛菩提道才是成佛之道。因为大乘菩提道双具两个主要道,而且能够圆满 | admin 2018-07-21 |
|
下面将三乘菩提,也就是佛教的三种智慧,简单的概述如下:(1)声闻乘的无常空的智慧。阿罗汉从现观十八界法——六根、六尘、六识是苦、空、无常、无我,这样的现观后产生了无我的智慧,以此无我的智慧断我见、我执而证解脱。(2)缘觉乘的缘起性空的智慧。辟支佛现观十二支因缘,实证到所谓的生与老死的轮回都是因为依无明等十二因缘辗转所生,无明灭了,就不会有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已经具足三德了,当然就有三身、四智,那就是已经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了。成为究竟佛是依靠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指了知一切种子的智慧,那么一切种子是收藏在哪里?种子又名功能差别,又名为界,而我们的无明种子、业种、六根、六尘、六识的功能差别,也就是所有的种子,究竟收藏在哪里?是在我们各人的如来藏里面。当我们证得如来藏以后,就可以去观察如来藏自己的功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断五下分结,成三果解脱一至十回向位 熏习一切种智;修除性障,唯留最后一分思惑不断。第十回向满心位成就菩萨道如梦观。近波罗蜜多修道位初地:第十回向位满心时,成就道种智一分(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复由勇发十无尽愿,成通达位菩萨。复又永伏性障而不具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由大愿故留惑润生。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一切种智的法义无量无边、深广无比,除非成佛了,否则永远都思惟不尽,所以菩萨对于闻、思二法心无疲厌,最后才能成为究竟佛。七、智和器的清净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中说:善男子!譬如净物置之净器,表里俱净:声闻、缘觉智虽清净,而器不净;如来不尔,智、器俱净,是故名佛。佛用了一个譬喻说明了声闻、缘觉和佛智和器的清净不同。佛说:善男子!譬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是亲证法界的实相的人无我,因为所亲证的祂是无我性的,因而发起了般若实相的智慧;但这个时候只是总相智,悟后还得要继续修学,进而再得别相智;别相智之后,再得道种智,证了法无我,然后进入初地;继续修证一切种智,断所知障,然后迈向佛地。这个中间将近要花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学,可是这种种地修学无不依靠最初亲证如来藏所得的人无我而为基础。那么,要先明白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643,a21-b10)是以如来明言:无有前中后际可说此众生界,以众生界之有为永无有灭,众生界永无有增减!而非以灭去一切有为法而为实际,如是之想即是「非实际」!乃至应当度众生,无有疲累,应当不生疲倦,应当不生厌倦,以众生界永无止尽故,所以菩萨志行不可思议,菩提种性尊贵不可思议,出过一切人天,无可讥嫌!于中便知:如是有为法永无尽之时,二乘菩提,二乘涅槃尚且无有真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说,我们要从除了二乘解脱道的断我见开始,而且最主要的核心议题是什么?就是大乘的佛菩提道要能够实证法界实相心,能够明心见性;乃至在明心见性以后,透过三贤位的相见道位,能够修集让见道进入初地;乃至成就道种智,最后成佛成就一切种智。所以说,整个成佛之道从这个角度的观点来看,只有大乘佛菩提道才是成佛之道。因为大乘菩提道双具两个主要道,而且能够。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继般若时后,于八年中,说《维摩经》、《胜鬘经》等唯识系列的经典,讲大乘般若道种智和一切种智,是为方等时。5、法华涅槃时:再后八年,说《法华经》,会三乘于唯一佛乘;将入灭时,于一日一夜,说《涅槃经》,显佛地究竟涅槃之常、乐、我、净义,昭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是为法华涅槃时。三转法轮:和三会说法类似,表示释迦牟尼佛说法,有三个大的时期,所说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乘菩萨证得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后,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把如来藏中七识心相应的贪瞋痴慢疑等现行修除掉,证得解脱道,能出三界;但却发起了受生愿,继续轮回生死,自度度他,一面修除七识相应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一面修证如来藏中含藏的一切种子;直到无生法忍究竟,成就一切种智,然后成佛,那个时候的第八识,就改名为无垢识,又叫作佛地真如。所以,大乘菩提的内涵,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样的菩萨法无我智,包括了下至初地所证的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两种无我所得的道种智,以及上至诸佛的两种究竟转依、四种圆寂、四智圆明的一切种智,都统称为大乘的法无我智。菩萨随著自身所证的法无我智,能够为人宣说者,就名之为大乘法无我智之说通者,其所说的范围函盖了诸法无我二乘的法无我智。以上所说是从法无我的角度,来阐明大乘法无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切菩萨成佛后,应身示有灭度而入无余涅盘,然其三十二相庄严报身永不入灭,恒为十方诸地菩萨宣说种智,尽未来际而无穷尽,所度众生其数无量,故称为大乘菩提。(-----)3、所证智慧深浅不同佛菩提具一切智及一切种智,至高无上,故名为大。一切智有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灭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一切种智是指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例如,大乘有「了义法、究竟法」之亲证:除了三界生死的解脱,还有断二种无明的不思议解脱,这些是不共二乘的「究竟出离法」;尚有大乘菩提的「了义实相之理」之亲证,此亦不共二乘;更有佛菩提道不共凡愚的三德所摄万德庄严之特色,如佛地究竟极果证得「一切种智」的究竟,十号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无边殊胜功德的显发,都是不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