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三则胜解行位,谓学人初证自心藏识(如来藏),入大乘别教真见道位已,得般若总相智,名为七住真见道,得根本无分别智;依此根本智,熏习种智,于唯识性及唯识相而作观行,生起后得无分别智,皆属般若别相智;通达此别相智者,即入初地,名通达位。七住真见道位起,由于亲证如来藏的缘故,能于三乘诸经渐起胜解及胜行,非唯臆测及无本而行,故名胜解行位,能作殊胜的体解与观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此谓:一切佛子次第渐修而至佛地时,其清净法界即是无垢识连同纯净七识所显示之究竟清净境界,非唯第八识心体是真如性故,其所含藏之佛地七识心体种子亦皆究竟清净而成为纯无漏之有为法故;由此内外俱净故,佛地六丶七识究竟转依第八无垢识心体之真如性,能令佛地八识心王显出究竟清净法界之境界,因此始能出生四智圆明之一切种智;然而如是清净性之真如性相,绝非修行而得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此禅三明心回来的人,他本身原来习性很重的人,现在仍然还会习性重,这是正常的;见性回来的人,当他的禅悦期间过了以后,习性还是会有一部份又恢复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都还是习种性的菩萨嘛!习种性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也就是还得要熏习很多的相见道位所应修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地所必须有的道种智,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也叫做习种性。这 | admin 2018-07-21 |
|
菩萨于真见道位中亲自领受真如体性已,般若正观现前,虽名为悟,仍未能知初地证悟之般若--道种智,是故仍须进修,并非破参之时已至究竟佛地。如是,别教七住以上及初地、八地、十地、等觉,一切位中皆是证悟般若之贤圣,非未悟证真如之人而能发起般若中观智也。既皆已悟,应皆已成究竟佛,云何于七住起尚有如是证悟层次深浅差别?是故,坛经所云“一悟即至佛地&rdqu | admin 2018-07-21 |
|
菩萨于真见道位中亲自领受真如体性已,般若正观现前,虽名为悟,仍未能知初地证悟之般若--道种智,是故仍须进修,并非破参之时已至究竟佛地。如是,别教七住以上及初地、八地、十地、等觉,一切位中皆是证悟般若之贤圣,非未悟证真如之人而能发起般若中观智也。既皆已悟,应皆已成究竟佛,云何于七住起尚有如是证悟层次深浅差别?是故,坛经所云“一悟即至佛地”乃是 | admin 2018-07-21 |
|
如何勘验所悟是否为意识心?答:可以增上慧学一切种智中所说较为粗浅之心所法勘验之,即可正确勘验。先说第一种勘验法:观察所悟之心,是否为觉知心?若是觉知心,则非真实心。复观察所悟之心,是否能领受五尘与法尘?若是能领受痛痒冷暖之心,能领受色、声、香、味之心。能了知法尘之心,当知即是意识心,不论所住境界相如何胜妙,都仍然是意识境界;综而言之,若是一念不生之 | admin 2018-07-21 |
|
悟后则应请善知识印证,并随善知识悟后起修,修学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这一部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将专门著书详细阐述,在此不再重复。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 | admin 2018-07-21 |
|
《西藏度亡经》和一切种智不相应,诸位以一切种智加以检查就知道了。言归正传:现在来谈一切种智,请看方才发给各位的影本。一切种智是什么?了知如来藏的一切种子功能差别,就是一切种智。如何进入初地?为什么同样是开悟明心(暂不论见性),有人入初地,有人是七住?是不是世尊说错了?明心的七住菩萨如何才能进到初地?请大家看方才所发的经文影印纸,请阅读圈起来的经文: | admin 2018-07-21 |
|
慧的部分要修学百法明门,也就是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有了初分的道种智。福德的部分,将近一大阿僧祇劫,不断地救护广大的众生,不断地去摧邪显正所培植的广大福德。于定、慧、福德圆满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之增上意乐,就可以圆满十回向位,成就“如梦观”,现观过去无量世所行种种自利利他的菩萨行,犹如梦中所作的一切事情一样。接下 | admin 2018-07-21 |
|
如果在往生前性障消除得很多,在往生前所知障消除得很彻底(当然不可能究竟),消除得很彻底也就是悟后起修唯识一切种智的慧门修得很好,往生马上得八地。如果这边悟后起修没有做,性障没有除,虽然明心见性,往生极乐净土,闻弥陀说法而进入初地,最多不超过半个白天;相当我们这里四分之一大劫而已,比起我们在娑婆世界辛苦的修行将近二大无量数劫,是不是快得很多呢?快多了 | admin 2018-07-21 |
|
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大小品《般若经》及《金刚经、心经》所说之般若也,种智即是第三转法轮所说之八识心王一切法,即是唯识学也。首先我们来介绍解脱道的修行。什么是解脱道的修行呢?解脱道的意思就是断除我见和我执,也就是在声闻法中初果到四果所断的烦恼。断除了这些烦恼就可以出离三界,永远不必再受生于三界之中,也就是可以解脱于生死轮回 | admin 2018-07-21 |
|
菩萨在破参明心获得总相智以后,继续跟随真善知识修学般若系列的一切经典,也就是从种种不同的方向、种种不同的层面,来探究这个实相心与一切法彼此之间的关系;这都是属于般若别相智所含摄,在别相智圆满以后,应该继续熏修一切种智。所谓“一切种智”就是指第八识如来藏所蕴藏的一切种子,了知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就叫作一切种智。修学一切种智而还没有圆 | admin 2018-07-21 |
|
好了,既然这样的话,我们来研究信有哪些层次?举例来讲,信有好几个层次,我这里大概分成五个阶段来说:第一个信是什么?第一种信叫做迷信;第二种信叫什么?第二种信叫做仰信——崇仰,因为我崇仰而相信;第三种信叫做什么?叫做解信,因为我了解了,我去探究,了解了以后而相信,这叫做解信;第四种信叫做什么信呢?叫做证信,因为实证,因为验证,因为查证,而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这一个无法生忍乃是初地、二地、三地不等,完全看行者在往生前所修学实证圣道门中第一义般若知见、种智的知见的内容多寡以及自己舍寿前自己所破除所知障的内容多少;还有此世所降伏的、所断除的性障程度多少;以及所修集每一位阶应该有的福德多寡,依据这一些的差别而往生极乐所证得的果德,而虽然是上品上生,可是却有所差别。在这样的前提下,虽然都是上品上生,但是每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自古以来即有诸方大师所施设的种种分位差别,虽然分位的角度也许有诸多差异,但不管是依何种角度、何种面向契入,总是以生命实相心如来藏为核心;必须依自心藏识之修行,而生起般若慧之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才能圆成究竟佛果。如果离开了实相心如来藏,就没有佛菩提道的修证可说,当然也就没有佛果可成了。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悟后则应请善知识印证,并随善知识悟后起修,修学道种智乃至一切种智。这一部分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我们将专门著书详细阐述,在此不再重复。大宝积经卷111,佛云︰「生死无边际,常住于实际,一念慧相应,生死无疲倦。」故知禅乃般若,一念相应而得悟。如来藏无形无相,然真实可证,悟前即与妄心同在,非因悟而从无变有,非因修定除烦恼而将了了常知、明觉寂照之七转识妄心变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事实上,智慧的最高境界——佛,祂是四智圆明,并不是只有证到缘生空性而已,佛具备了一切种智,祂有十力、四无所畏,这样的一个智慧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的。他们在没有办法证得第八识的情况下,就否定了第八识,而说智慧的最高境界只是亲证无常无我的缘生空性。接下来说,当他在否定了如来的智慧以后呢,然后又说没有第八识。那么他就在他的《随行记实》里面写上了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觉知心能够保持随时观行并以此无众生识阴心相之自心如来为依,慢慢伏除我执烦恼习气以后,亲证到此自心如来没有五阴相、无识阴心相,不与万法为侣,犹如虚空寂静极寂静;于此本来涅槃境界中,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不可得,众生之有漏五阴亦不可得,还能称呼什么是众生?既然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也不可得,佛菩提智一切种智又依何而立?烦恼乃是与五阴众生相应而现行者,然而自心如来第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远比明心与见性更重要;明心于见性的重要是为整体佛教,为全体众生而说的;因为如果能明心、见性,渐渐发起道种智,就能护持正法,不让任何人破坏,所以是为全体众生考量,也为整体佛教考量的。但是若从每一个人自身的切身利害来考量,我告诉你: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个使人流转生死的最主要烦恼――我见――诸位去禅三之前可得好好观行,先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