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只要落入意识心中而否定如来藏,就不会求证如来藏,就永远都无法证得如来藏,那他所知的中观就会变成戏论,般若就会变成戏论而被他判定为性空唯名,而成佛所凭藉的一切种智也一样会变成戏论──唯有名相而无种子等法可证;那么增上慧学─万法唯识的增上慧学─所说的一切种智,就会被他们改变成虚妄唯识论。可是,增上慧学的唯识学总共有两门:有真实唯识门、也有虚妄唯识门,二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我们会不会总是硬忍,最终让自己长出厚厚的自我保护壳,使他人无法接近和了解?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智慧的忍,不是把自己变得刀枪不入、坚硬不可摧,而是让自己变得柔软、从容、接纳、包容、随势而动、随机而行;任何阻碍、对立,在这种智慧的忍面前,都瞬间消散,失去了原有的破坏力,被化解、转化,最终收获和谐。智慧的忍,包含三层含意:一是受,二是纳,三是化。当 三摩地

2018-07-22

解脱的法道就是能够看到常住的法,看到诸佛菩萨远离生老病死苦的这种智慧,因为这个智慧是依于常住法的存在而获得的智慧。能够获得了常住法之后,知道有常住法而去获得,就能够知足。满足于什么呢?满足于说,我们终于可以获得一个永恒可以获得的一个事物,而且那个事物确实可以让我们永远的获得。那至于不能获得的世间的这些事物呢,我们也可以知道说它毕竟不可以获得,可是我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的般若德,乃是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后所发起的智慧功德,这样的智慧功德在佛法中名为根本无分别智,亦名总相智,它包含了下品妙观察智、下品平等性智之少分,并不是圆满具足;犹待菩萨以根本无分别智为基础,去圆满后得无分别智,亦名别相智,来圆满、来具足全部的下品妙观察智、下品平等性智;又因为菩萨圆满后得无分别智以后,因而转入初地修道种智,乃至最后可以圆 三摩地

2018-07-22

一直到佛地,一切种智成就,四智圆明,那时有得吗?还是没有,还是自己心里本来有的法。但是没有经过舍,就不能得到这一些智慧境界。可是获得智慧境界时还是无所得,无所得才是。但是想要能舍,得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就无法舍。世间的大善人是因为他能舍,捨的是外我所——我所有的财产、名声、眷属。可是佛门二乘法中的圣人舍什么呢?捨五阴、舍十八界,是捨尽自己 三摩地

2018-07-22

出世间智者广有多种,略说有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具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集谛智、灭谛智、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此十智函盖漏与无漏,以世俗智通三界四禅八定有漏法故。三乘无学俱解脱者悉有一切智。慧解脱二乘圣者悉有十智之九,于无生智或有或无,钝利根有别故;大乘法中已明心之菩萨慧解脱无学,必具十智,慧强根利故。一切种智 三摩地

2018-07-22

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真心如来藏的角度来看,不仅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不可得,众生的有漏五阴也同样不可得,这时候,还有什么能够称呼为众生呢?既然连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也不可得,那么佛的一切种智又依什么来建立呢?所谓的烦恼,是因为跟五阴众生相应才起现行的,但是,我们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跟种种烦恼都不相应,而且跟烦恼相应的众生五阴又都是无常、都是空相,也是不可得的, 三摩地

2018-07-22

然后依于所证的如来藏这个法,能够现观祂如何跟五阴十八界这个虚妄法,产生祂种种的配合,种种的妙用,这个部分就属于种智的范畴。我们初学者一般来讲,都从布施、持戒这里先下手,然后继续用功,就能够成就忍辱与精进;如果能够忆佛成片,就是能够调伏自己,让自己无时无刻不在忆佛、参禅这种状况,能够自动地保持在这种状况下,这时候就叫作制心一处;制心一处自然就有禅定的 三摩地

2018-07-22

其实自心现量是指一切法皆由阿赖耶识(真如心、第八识、阿陀那识、异熟识、如来藏、本觉心、本体心等多名,依解说层面或对象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相施设,皆是同一心)心体所生、所现、所显的事实,觉知心证实而现观这个如来藏境界时就生起般若种智的智慧;转依如来藏,是讲七识心转变自己,去依附如来藏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而安住。只要多看导师之著作,不断听闻善知识每周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道修行的核心不在于烦恼的破除,而在于对于生命不断的发现,乃至获得一切智,一切种智,成就究竟佛果,而烦恼的断除不是标的,只是因为智慧的显发而自然分分破除。故而此时的烦恼恰是修行路上最棒的礼物,在没有什么烦恼时,我们会一直停留在知识的海洋中,很多人此时会产生一个错觉,我已经修行很不错啦!待到生命中重大烦恼出现时才发现,原先习得的那些知识全部没有半点 三摩地

2018-07-22

乃至于说,在未证种智所说的三自性,也就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之前,更不应该妄说三无性;那这样就很可能会妄谤甚深的了义法,那么这个结果的果报是非常令人堪虑的。第五个是俱舍宗。俱舍宗乃是梵语里面阿毘达磨俱舍音译翻译过来的。因为这个宗所修的四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都只是限于什么?二乘法里面,都只证二乘菩提而已,不跟佛菩提果有关系,所以是属于小乘 三摩地

2018-07-22

四、第一义悉檀:不在一切语言文字等表面意思来论议,直接以第一义实相之理指示,令众生依之而能真实契入大乘空性心如来藏理体,悟后而得之般若中观总相智[注1]及别相智[注2]之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乃至亲证地上菩萨无生法忍之道种智[注3],及究竟佛地之一切种智[注4],大乘所谓即是专指此第一义悉檀而说,三种悉檀摄属「次法」的部分,用以帮助的。[注1]总 三摩地

2018-07-22

例如,大乘有「了义法、究竟法」之亲证:除了三界生死的解脱,还有断二种无明的不思议解脱,这些是不共二乘的「究竟出离法」;尚有大乘菩提的「了义实相之理」之亲证,此亦不共二乘;更有佛菩提道不共凡愚的三德所摄万德庄严之特色,如佛地究竟极果证得「一切种智」的究竟,十号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无边殊胜功德的显发,都是不 三摩地

2018-07-22

如同观世音菩萨,您不可以不说祂不是圣义僧,祂当然是,不管菩萨是不是化现居士身,非出家相,祂当然是圣义僧,不是有人以为只有理去发须,穿上袈裟,这样才叫做僧吧?如果有这种错误知见,也无可奈何,那只问一句话,如果一个凡夫僧,无法说出大乘佛法的义趣,而一位居士,不知道是不是菩萨化现,但是却能够讲出当世都无法反驳的正知正见,而且依据这佛陀的经典,字句都能够阐 三摩地

2018-07-22

般若分为总相智、别相智、种智;总相智及别相智即是大小品《般若经》及《金刚经、心经》所说之般若也,种智即是第三转法轮==所说之八识心王一切法,即是唯识学也。2、缘觉菩提缘觉的证果次第,大致要经历《大乘同性经》卷下记载的缘觉十地:一者昔行具足地,是指辟支佛于过去之四生乃至百劫等修积福德资粮之位;二者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即不依师教而自觉十二因缘理之位;三者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当你到了佛地的时候,也还是以服务为目的,因为你个人想要的、想求的一切种智已经,一切的智慧都无法再超越了,你已经没有可以为自己来作的了。因此到了那个时候,如来就还是、只是为了众生,尽祂一切所有的智慧来服务一切有情。因此我们想想,在这个佛道上,世间人能够要的,结果你都不要;可是这出世间的智慧,你可是要。而到了最后,你反而可以得到成就所有世间法的功德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解脱道的修证,是三乘佛法的共道,所以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证,也含摄二乘菩提的修证,只是故意留一分思惑,不去断除它,以润未来世再出生于人间,续继修学佛菩提智,并且度化一切有缘众生;一直到七地满心时,才断除思惑,但是仍然不入无余涅盘,依于入初地前勇发十无尽愿之增上意乐,继续修学一切种智,直至成佛。我见内容已经了知,要断我见就容易多了!说容易是容易,要说 三摩地

2018-07-22

不要轻忽这一段记载哦!已经证悟修习种智的菩萨们,就可以看得出这个地方的深义,能够知道摩耶夫人母爱的伟大。这个时候,摩耶夫人从来没有这般的欢喜,就跟随着文殊菩萨来到了世尊的面前,佛陀远远的看到母亲来了,开口说:母亲啊!你历经了人世的痛苦,又享受了天界的快乐,应当要知道这一些都是虚妄的,所以要修学佛道,求得涅槃,永离三界啊!摩耶夫人听到世尊开示后,就五 三摩地

2018-07-22

不要轻忽这一段记载哦!已经证悟修习种智的菩萨们,就可以看得出这个地方的深义,能够知道摩耶夫人母爱的伟大。这个时候呢,摩耶夫人从来没有这般的欢喜,就跟随着文殊菩萨来到了世尊的面前,佛陀远远的看到母亲来了,开口说:母亲啊!你历经了人世的痛苦,又享受了天界的快乐,应当要知道这一些都是虚妄的,所以要修学佛道,求得涅槃,永离三界啊!摩耶夫人听到世尊开示后,就 三摩地

2018-07-22

段食都是属于有物质的法,在唯识种智里面说:「段食或者团食,它是以烂坏为其食相。」如果这个东西不烂不坏,就不能成就饮食的功德法相;因为食物会生长、成熟、会烂、会坏,所以吃下去,它就开始变烂发酵分解,这样我们才能吸收营养。然后在大肠里再发酵以后把它排泄出去,让植物可以重新吸收,在这当中成就了的饮食的功德,让的色身能够成长、能够运作以及持续的存在,让食物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