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然菩萨习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仅是佛菩提道中之见道位入门,仅得总相智;若欲通达见道位满足而入初地,尚有极多别相智须深入进修、实证及现观,然后始能进入初地而名为见道通达位之菩萨摩诃萨;必须于所亲证之阿赖耶识即是一切种子识、贯穿三世之入胎识无分别识,现观此识是出生万法之根源,是一切种智之智体;如是通达佛菩提道所应修证之内涵与次第而进入修道位中,方名初地 admin

2020-07-02

  这个如来藏有许多名称,譬如:第八识、阿赖耶识、所知依、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等;只是在不同的修行阶位,施设不同的名相而已,其实都是指同一个心体如来藏。所以,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八不中道;如果外于如来藏而有八不中道,你就知道那是不如法的。如果有人主张:龙树菩萨的《中论》里一定要有‘如来藏’这三个字存在,才有如来藏存在;没有‘如来藏&rsqu admin

2020-06-08

所以在唯识经论中就说阿赖耶识也叫作种子识,像《解深密经》中释迦世尊就开示说:第八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解深密经》卷1)然后又以一首偈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解深密经》卷1)由此可知,有感生果报的业力,业的 admin

2020-02-21

佛把圆成实性,把依他起性等清净分讲对了,我们才能够依于这一个圆成实性心,这一个一切种子识----阿赖耶识而来修证一切种智,成就四谛、四智圆明,佛地的所知障、无始无明完全断除。我们既然是要解脱轮回的苦,因为必定是信受轮回,信受轮回是苦,信受一切轮回当中,你所享用的这些财色名食睡,欲界的这财色名食睡,都只是虚妄无常的,不可能常住久安的。那知道有生老病死,有 admin

2020-02-21

另外,佛在三转法轮当中就以显说的方式来阐述真心的各种名称,譬如说种子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以及如来藏等等。所谓的种子识,是指这个心祂能够执持所有一切的法种而不失去,在未来因缘成熟的时候,就会现行来让众生受报。而所谓的阿赖耶识,则是指这个心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的体性,会使得众生造作种种的善恶业而受报。而所谓的异熟识,则是指这个心虽然即使到了已 admin

2020-02-20

所以佛才要在二转法轮时明说有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不住心等心真实存在;乃至在三转法轮时明说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心存在,为菩萨们非常详细及深入地解说空性心的种种体性,以及祂共有几个心识,祂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让菩萨们可以亲证及体验;乃至最后,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佛道。由此可以证明:佛次第为佛弟子们说法,所以才会施设三转 admin

2020-02-18

众生造作一切善恶业行之后,这个种子就会由每位众生他本来具有的种子识,把它收藏起来,这就叫作因;未来遇到适当的缘,就会显现出果,因缘果报就是这样成立了。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的,如果把它再分得更细,还有什么电子、质子等等。在佛经中说到,构成这个世界共同的、最细微的物质叫作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风,又 admin

2020-02-18

有善知识云:五蕴如室,烦恼如门,执着如锁,真空实相种子识则如室内物,若能通过正确的知见引导,具备观照的智慧,就能打开千万年的五蕴古室,照见五蕴的真实相貌,烦恼执着也能渐渐冰销瓦解,则五趣六道生死轮回的大苦患,立即就可以止息!下面略述证入五蕴空相的修学方法及次第,以方便学人。(一)前方便学佛人想要证得五蕴十八界空相之理,应当首先学习真正善知识开示的正 admin

2019-04-24

在第三转法轮的方广唯识诸经中,就说为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如来藏等等。您看,佛开示了这么多的名称,其实所指称的都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佛所以用种种善巧方便来说明第八识心,一方面是对因缘还没有成熟的人隐覆密意来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要让佛弟子在证悟以后能够转依成功,并且能够体验第八识心的无边功德。所以,不能因为第八识心有许多的名称,然后就把祂切 admin

2019-04-17

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识。(7)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四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又古德云。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又佛谓富楼那曰。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如来藏即此心此性也。(8)密庵和尚语录璨禅人荐考请小参。佛法至妙。妙在明心。心若洞明。前后 三摩地

2018-07-23

成佛必须要证得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依于一切种子识,种子就是功能,您要成就佛地的一切种智,于一切法无所不知,能够具足一切的智慧、神通、威德,必定是依于您在凡夫已经具足了福德、智慧、定力、资粮;您断我见,乃至您断我见之后,你明心了,证得了这个阿赖耶识第八识,也就是所谓的一切种子如瀑流,这一个阿陀那识──一切种子识;因为一切万法皆从这个阿陀那识所出生,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造作一切善恶业行之后,这个种子就会由每位众生他本来具有的种子识,把它收藏起来,这就叫作因;未来遇到适当的缘,就会显现出果,因缘果报就是这样成立了。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所组成的,如果把它再分得更细,还有什么电子、质子等等。在佛经中说到,构成这个世界共同的、最细微的物质叫作四大,也就是地、水、火、风,又叫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才要在二转法轮明说有无住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不住心等心真实存在;乃至在三转法轮明说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等心存在,为菩萨们非常详细及深入解说空性心的种种体性,以及祂共有几个心识,祂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让菩萨们可以亲证及体验,最后,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佛道。由此可以证明:佛次第为佛弟子们说法,所以才会施设三转法轮来隐说 三摩地

2018-07-22

佛把圆成实性,把依他起性等清净分讲对了,我们才能够依于这一个圆成实性心,这一个一切种子识——阿赖耶识而来修证一切种智,成就四谛、四智圆明,佛地的所知障、无始无明完全断除。我们既然是要解脱轮回的苦,因为必定是信受轮回,信受轮回是苦,信受一切轮回当中,你所享用的这些财色名食睡,欲界的这财色名食睡,都只是虚妄无常的,不可能常住久安的。那知道有生 三摩地

2018-07-22

如来藏的第三个名称叫作种子识。为什么称为种子识呢?因为这个如来藏心体,祂不会分别,也不会拣择一切法,祂是自动而且普遍的执持我们所造的一切世间杂染法,以及一切出世间的法种,所以祂称为种子识。各位菩萨想想看,如果这个第八识祂会拣择、会分别,那么会有什么现象产生呢?这个如来藏就会说:我造了善业,这个种子要好好的收藏起来,下一世可以得到善报!造了恶业,那祂 三摩地

2018-07-21

这在小乘没有明说,因为小乘人要求解脱,他不需要证得这个如来藏──第八识;反过来,大乘人要证得佛地所证的一切种智,他必须要先证得一切种子识。所谓一切种子如瀑流,这个阿陀那识,分界差别就这么大,所以才产生了三转法轮当中佛所说的法深细不同;可是皆是依于这个如来藏一心而来演说万法,乃至辟支佛所要修学的十二因缘、十因缘,也不离一心而说。这在《华严经》当中,也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能藏表示说阿赖耶识含藏了一切法种─一切有漏有为、无漏有为、无漏无为的一切法种─所以阿赖耶识又称为一切种子识,这个就是祂能藏的道理。祂的所藏的道理指的就是说,阿赖耶识能够将祂所含藏的五蕴十八界法种,按照业的内涵如实的变化出生;祂变化出生了五蕴十八界,又与五蕴十八界同时处运行;因为有阿赖耶识与祂所出生的五蕴十八界同时同处运行,所以才有命根的存在。如 三摩地

2018-07-21

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识。贮积昔所见者。识性虚通。念念自见。名巡旧识。亦名流注生死。此念念自离。不用断灭。若灭此心。名断佛种性。此心本是真如之体。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No.2128一切经音义(卷51)T54,p0648b100卷唐慧琳撰阿陀那识(梵语也即含藏识也)No.675深密解脱经(卷1)T16,p0669a5卷元魏菩提流支译广慧。彼识名阿陀那识。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识取此身相应身故。广慧 三摩地

2018-07-21

谓:或名心……或名阿陀那……或名所知依……或名种子识……或名阿赖耶……或名异熟识……或名无垢识……】(《成唯识论》卷三)也就是说:第八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随著不同阶位所含藏的真实义理而施设种种不同的名字。譬如施设三界九地一切有情的真心,称之为心;祂也是持身的阿陀那识 三摩地

2018-07-21

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识。」(7)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四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又古德云。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又佛谓富楼那曰。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如来藏即此心此性也。」(8)密庵和尚语录「璨禅人荐考请小参。佛法至妙。妙在明心。心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33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