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菩萨依于四种法要或是所谓的四预流支,而证得三乘菩提——趣向三乘菩提的初果;就是在证得初果之前,您所要汇集的身、口、意业的福德智慧资粮。说:在我们成为优婆塞之后,因为要亲近善友,所以我们出至——也就是要离开自己的家——到寺庙、到僧人所聚集的地方,到了以后,要亲近这些比丘,也就是僧宝;亲近了以后,要向这些僧宝咨问寻求法的义 | 三摩地 2018-07-21 |
|
能够经常像这样子做的人,一定是已经三业端正的人,那么他的财富以及寿命就都会不断地增长,而具足进入佛道中修学的福德资粮。如果加上对佛法僧三宝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听闻了佛菩萨或者善知识的教导,接受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正理,并且已经了解到,只有佛菩提成佛之道才是世间最究竟无上的正道,那么,他就会乐于进入到佛门中成为佛,开始修学十信位的初信位,来修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说在这个经典里面,都有说到只要听闻到无量寿佛的名号,然后一心能够相信,而且能够很高兴、很快乐,因为这样子而能够一直来诵念,来持诵这个弥陀的名号,这样就可以让这个人获得无量的福德。因为心中念念都在念佛的时候就没有妄念,就不会有邪念,也不会有害人之心,因为这样当然可以永远离开三恶道的这种苦难,所以命终之后也就可以随着我们的意愿。因为我们的愿会跟阿 | 三摩地 2018-07-21 |
|
像这样根本不确定因果报应一定会如实实现,那么当哪一天遇到挫折了,心里可能就会想说:我何必那么辛苦的修行呢?成佛要三大无量数劫,谁知道我辛苦所累积的福德以及智慧,能不能一直延续到那个时候呢?还不如就及时行乐比较实在吧!所以很可能就又退回世间法去了。所以,上面这段地藏王菩萨的开示很清楚地说明了,菩萨道的修行从最初一开始,就一定要依止不生不灭、自性清净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能够经常像这样子做的人,一定是已经三业端正的人,那么他的财富以及寿命就都会不断地增长,而具足进入佛道中修学的福德资粮。如果加上对佛法僧三宝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听闻了佛菩萨或者善知识的教导,接受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的正理,并且已经了解到,只有佛菩提成佛之道才是世间最究竟无上的正道,那么,他就会乐于进入到佛门中成为佛,开始修学十信位的初信位,来修 | 三摩地 2018-07-21 |
|
相反的,如果不证此心如来藏,则将永远徘徊于成佛大门之外,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资粮位培植福德资粮,佛果之成就则是遥遥无期。因此,实证实相心、发起般若智慧,是一切菩萨行者的当务之急,唯有实证如来藏心,发起波罗蜜的智慧,才能度过生死险难,乃至可以成佛。以上略说波罗蜜的意涵。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将佛菩提智波罗蜜多分为三位差别,也就是将成佛之道分成三个阶段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我们讲的,修集这个福德资粮之首就是修集善根,善根之首就是信根;你能够具足这样的清净信,就能长养五根,长养善根。因为你于三宝有清净信,能够信有体、信有德、信有能,你就能精进的在诸佛菩萨所修恭敬供养,你就会愿意来亲近真实善知识,来听闻真实善知识的讲说,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来熏习这个佛菩提这个所应该修证修断的这些知见内容;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熏习 | 三摩地 2018-07-21 |
|
很多佛弟子由于深具善根福德,并有抉择智能,一旦有因缘接触平实导师所著作的各种正法书籍,便很容易与正法真义相应而信受,并依之修学而能在佛道上增进。但许多佛弟子因不知各人的善根因缘各不相同,在佛法之修学上,各有其不同之因缘条件待修集成熟,若在既无善知识摄受,又不知修学转折要领的状况下,往往在因缘条件未成熟时,寻求快速证悟知如来藏密意,实是躐等、跳跃的修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说他利益众生而去布施持戒等等,累积了众多的功德福德的结果,他都是发愿回向给有情众生的道业增上,并且发愿回向共同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早日成就,发愿共同实证一切智智的究竟。因此这个回向发愿心,也就是要真实证悟而转依成功才能够做得到。若是一个人他的所悟不真,他就不知道佛的境界多么的深广,他便误认为自己一悟即至佛地,也会误把见性成佛的方便说当然究竟 | 三摩地 2018-07-21 |
|
相反的,如果不证此心如来藏,则将永远徘徊于成佛大门之外,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资粮位培植福德资粮,佛果之成就则是遥遥无期。因此,实证实相心、发起般若智慧,是一切菩萨行者的当务之急,唯有实证如来藏心,发起波罗蜜的智慧,才能度过生死险难,乃至可以成佛。以上略说波罗蜜的意涵。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中,将佛菩提智波罗蜜多分为三位差别,也就是将成佛之道分成三个阶段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但是见性,有人只见得片段,也有人一念相应见得一剎那之后就消失了,可是也有人见性成片,一切时一切处都能见得清清楚楚了然分明,这种见性须要具备慧力以及定力,缺一不可,此外还要加上福德庄严,如果没有福德来庄严的话,就没有因缘时节可以眼见佛性。所以见性乃至破初参的明心都是必须的。 (二)禅应如何修行禅在娑婆世界以明心为标的。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说当您还有烦恼时,不用先把烦恼完全断了,只要先降伏部分烦恼而能够专心修学、发起菩萨性、累积福德、具足正确知见,在大善知识广大悲心的因缘下就可以有机会证悟明心。明心证悟第八识如来藏后,转依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性,来修断烦恼。当您证悟明心时,了知意识心是虚妄的,不再认意识心为我,我见的烦恼就断了。在证悟明心之前,并不需要先把我所的烦恼完全断除, | 三摩地 2018-07-21 |
|
1021,a17-24)隐峰可是货真价实的真悟之人,可是这两度问道却是无有开口处,如此对于真正的机锋和应对一概不知,请问喜欢把玩公案机锋者,可以从中省乎!这公案的机锋和应对,不是您以为如何就如何的,虽然这样的公案是应该初悟的人就可以多少知道,可是解悟的人根本只有看戏的份,这样把猜测当作是佛法,以为这样就可以安住贤位之名,这样到底是哪一个我在称名呢?以为懂得这公 | 三摩地 2018-07-21 |
|
若能在证得初果之后,渐次入于大乘究竟了义中修集福德者,久后缘熟时亦有悟缘,自可悟入实相而起般若实智;由此可知,断我见而证初果之后,进则可以求证大乘见道之禅宗明心等法而起实相般若智慧,入菩萨数中,永不退堕于意识我见中;退则可保解脱生死之进程,至迟历经七次人天往返,必尽苦边,得出三界生死;故说当今学佛者之首要急务,为断除三缚结。然而欲断三缚结者,其首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参禅之前应广植福德资粮开悟是大乘佛法的见道,学人需要以广大的福德资粮为基础,才有开悟之可能。故福德不足者,当努力修集。(三)寻求善知识《法华经》卷七载,佛言: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法身佛)。在禅宗里面,善知识有一定标准:一者善知识本身应是已经开悟者,如此才有能力指导学人;二者能正确教授参禅的知见,如果是以定为禅,以无念为悟, | 三摩地 2018-07-21 |
|
在因缘成熟后,与诸不退菩萨、阿罗汉共同于佛前听经闻法、读经思惟、修习禅定、供养十方诸佛、广修福德,所作所为,无非趣向成佛之道。综观此九品往生者由下至上之所住状态,并未逾越佛法真修实证之至理,由于阿弥陀佛之大愿,摄受往生极乐国,若不中途发愿利乐他界有情而离去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等觉位即将进入妙觉位│佛地)。下品往生者,皆是于佛法懵无所知者,于造作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同理,菩萨既然要证这种二乘圣人所无法证的到彼岸,那得要有大福德,所以跟二乘菩提不一样。二乘菩提是只要你心性好,福德修集不多也没关系,只要虔诚的相信三宝就够了,依教奉行好好去观行而把我见我执断了,便成就解脱果。可是大乘法的实证,一定先要有大福德,行法也是有次第性的,要按部就班的来,所以菩萨到涅槃彼岸的修行,得要从布施开始,然后才次第有持戒乃至般若波罗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我们还不能见,就表示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还不够,应当要同时再修集各种福德资粮和念佛定的功夫。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个阶段的体究,要往动态之中去体会,这个时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静中的参究,尽量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语译如下:【大慧宗杲禅师,当今皇帝尚在建邸皇太子位时,曾经派遣内知客入山供养罗汉,藉以祝祷宋高宗皇帝福德绵延;因此缘故而请大慧禅师升座说法,大慧禅师开示道:假使想要识得佛性的真实义,应当观察时节因缘;时节因缘如果到了的时候,佛性的真实义理就会自然的彰显出来了。敢问大众:怎么样是佛性自己彰显出来的道理?说完就举起拂子说道:还看见了没有?又拍禅床说道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语译如下:【大慧宗杲禅师,当今皇帝尚在建邸皇太子位时,曾经派遣内知客入山供养罗汉,藉以祝祷宋高宗皇帝福德绵延;因此缘故而请大慧禅师升座说法,大慧禅师开示道:假使想要识得佛性的真实义,应当观察时节因缘;时节因缘如果到了的时候,佛性的真实义理就会自然的彰显出来了。敢问大众:怎么样是佛性自己彰显出来的道理?说完就举起拂子说道:还看见了没有?又拍禅床说道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