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有一部分人由于福德因缘不足,或善知识难遇,没有好机缘,只好遇到什么法就学什么法,结果遇到的是二乘法,所以就学解脱道;可是他有菩萨种性,看到众生轮回生死好可怜,起了悲心,所以发愿:我不入涅槃,要生生世世用这样的法门度众生,就发起大悲心度众生而不入涅槃,是菩萨的种性。他所证的菩提果是声闻菩提、或者叫作缘觉菩提,跟解脱道相应的,可以出三界;但是他证得解脱 | admin 2020-06-08 |
|
在修集布施修集福德,一定有福德所相应的果报,修集福德等于在长养善根!所谓的善根(大乘法中的善根),善指的就是要趣向第一义,根的意思就是说要有那个功能!也就是你要有趣向第一义的功能,就是长养善根!也就是说你要怎么样让自己有趣向第一义的功能,这就是在长养善根。可是要趣向第一义的话,你所修的福德,一定要与第一义正法(的护持)相关联!所以从布施开始,就要以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福德比较不够的,只能捡到破破碎碎的小布条,可都要拼拼凑凑;所以有的人拼凑起来时,一件僧衣就要五条的长条布来缝,乃至更小的布块就要七条来缝。最差的就要九条,因为很零碎而捡来裁成的布条就成为最小的,全都窄窄的一条,于是得要九条才能缝成一件外衣。可是后来因为把比较好的让给别人,比较差的自己来穿;而九条衣是最差的,最差的留给自己穿;人家就说:「这个人修 | admin 2020-06-08 |
|
入初地之后修学百法明门及布施波罗蜜满足了,证得犹如镜像的现观时,就进入二地心,专修持戒及修福德。二地要修证的无我观叫做犹如光影,这是说:我们这个离念而了了分明的见闻觉知心,以及处处作主思量的意根,就好像镜中的光影一样——由这个光影而形成及改变镜中的影像。当然二地心还要加修千法明门的无生法忍——一切种智,还要明解戒律,严持戒法而不 | admin 2020-06-08 |
|
能够作如是现观,十行位菩萨的阳焰观成就,便满足十行位的无我观,这时才能真正的生起圣性,从这个时候开始,就不会再有私心与贪心了,就正式进入初回向位修行,累积更大的福德资粮,以及实行菩萨的正道,藉此利乐众生、救护众生回入正道,而渐次的发起修道性。如果能在悟后认真修行阳焰观,异生性障就可以消除掉——异生性就是凡夫性。如果能认真修行阳焰观,异生性 | admin 2020-06-08 |
|
继续次第进修,地地增上,到最后,对于一切种智已经究竟了知、究竟无余,并且加修了无量福德时,才算是成就佛道、成究竟佛。《心经密意》从禅宗破初参明心所得的般若智慧,以及禅宗破重关的眼见佛性所得的般若智慧,乃至从禅宗的破牢关所得涅槃智来看,都只是在般若的总相智与别相智上,都不能及于一切种智。因此我们就可以断言:禅宗的修证确实是了义法,确实是般若正义,但不 | admin 2020-06-08 |
|
若于一期生死中,造诸十恶不善业行,即是聚集未来世再受三恶道五蕴之种子;若于一期生死中,造诸十善业行而执有为福德善报,则是聚集后世三善道五蕴种子。此二业行,皆名聚集轮回苦种,是名苦集圣谛。修道之人若未解了定中定外能知之心剎那生灭,复未了知作主之心剎那异缘、念念无常,将此二心内执为我;复以此二妄心无形无相,矫辩为无我空性,不信善知识语,恒执不舍,亦是苦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念戒、念施、念天,那就是福德的庄严。念戒,是常常忆念自己于戒法上有无缺犯?如果有缺犯就赶快改正,如果没有缺犯,仍然要念戒,因为可以坚固信心。如果能持戒不犯,譬如持五戒不犯可以保住人身,加修十善业道就可以生到欲界六天去,所以念戒不犯就会有保住人身的福德,念善法戒就一定会行善而出生了来世往生欲界天的福德。持菩萨戒不犯,未来世仍然会是菩萨,因为戒体还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别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须圆满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圆教之究竟即佛位;而这四法就是指:无量福德、无量三昧、一切种智和四种圆寂。福德一法始自十信凡夫修集资粮开始,历经十住、十行、十回向位,乃至初地更以财施、法施为六度万行之主修,地地增上不断修集,一直到等觉位中,百劫专修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若有求者无不遂其所愿,如是广修百劫,方能圆满福德之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无我观》道种性的修行之一就是要广集入地所需的无量福德,但是广集福德的方式却得要心心念念回向利益众生,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作,要回向众生成就佛道的一切愿行,也就得要有修道性的建立;菩萨修道性就是要破邪显正,但是破邪显正后面还有一句话,那就是救护众生;破邪显正的作用乃是要以悲心为基准,念念回向救护众生,所以叫做十回向,是从初回向位将一切身口意 | admin 2020-06-08 |
|
这三个剎那可能长达半劫,但是对他而言还是三个剎那;所以往生及离开无想天中的觉受其实只有六个剎那,在那五百劫或三百劫中什么事也作不得,只是在浪费生命,这样有意义吗?如果具足无想定的话,他在那边五百大劫中,其他的师兄弟们假使福德与道业因缘都很好,在人间不晓得修到几地去了,他却还是凡夫一个,平白耽误了道业五百大劫,所以千万不要喜爱无想定。假使你将来有机会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有人赞佛而说:诸佛如来如何有智慧、有威德、有大福德,阿罗汉们总是不信,他们认为佛跟我们一样是阿罗汉,解脱证境平等无二。所以,佛本来不想讲法华,但是有人三请之后不得不讲;可是准备开讲时,五千声闻人就当众退席,大规模的公然抗议!那种抗议场面真是很大,可是佛对此默然无言,等他们都走了才开讲;佛陀不便制止他们离开,而阿罗汉们是应该有所为而出面制止的,他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有人赞佛而说:诸佛如来如何有智慧、有威德、有大福德,阿罗汉们总是不信,他们认为佛跟我们一样是阿罗汉,解脱证境平等无二。所以,佛本来不想讲法华,但是有人三请之后不得不讲;可是准备开讲时,五千声闻人就当众退席,大规模的公然抗议!那种抗议场面真是很大,可是佛对此默然无言,等他们都走了才开讲;佛陀不便制止他们离开,而阿罗汉们是应该有所为而出面制止的,他 | admin 2020-06-08 |
|
藏密喇嘛所说「喜金刚的大贪是方便大乐」,正是此贪习交计之恶习,死后必下地狱;若是在家人,生前曾大力布施而有广大福德,则死后先生魔天,然后下堕地狱。三、慢习交凌:逞口舌之快相互对恃,如同一个人的口舌相互品味,于是有水的发起,奔流不息;众生之间慢习相鼓而起,是故地狱中便有血河、灰河、热沙、毒海、融铜灌吞等事感应而生。此为忝居上位而慢心严重之人必须注意的 | admin 2020-06-08 |
|
)宗通又名自宗通;大乘佛子修学佛法,若已满足信心,具备福德资粮者,当以大乘见道为第一要务;大乘见道即是禅宗之开悟明心。明心后,若不遇大名声之假善知识摄受,不被其邪见所转而退失,亦不自我否定所悟者,即不退失见地,能入第七住位,常住不退,名为证得大乘无生忍,获得法智及与类智,成位不退菩萨。此即自宗通之初步入门,然犹名为习种性菩萨,虽得证悟而有见地,仍未 | admin 2020-06-08 |
|
而定性的声闻人,即使是最懈怠的初果人,也会在七返人天之后得阿罗汉而出三界的;再加上定性的声闻人是随时想要离开三界,当然也就不需要广作布施来累积福德,所以就不会有此处的一切施时。所以定性的声闻人,就不是这一段经文中所说的对象,只有菩萨在证得二乘的三三昧之后,再进一步亲证大乘的三三昧,不违背如来藏本来空、无相、无愿,却同时因为悲悯众生的缘故,发了种种利 | admin 2020-06-08 |
|
真见道者(证悟如来藏而明心)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於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果,再依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而圆满,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2]如来藏,在不同位阶依其种子的转变而有不同名称。在三转法轮里面所讲的阿赖耶识丶异熟识丶无垢识都是指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有能藏丶所藏丶执藏的体性,故名阿赖 | admin 2020-06-08 |
|
应该赶快为亡者开示佛法正理,念佛、诵经及累积功德,帮助亡者有更多的福德资粮,而能够往生到更好的地方去。......如在《瑜伽师地论》卷1中的开示:又此中有,有种种名,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或名健达缚,寻香行故,香所资故。因此由上面圣弥勒菩萨的开示,我们可以知道,中阴身是要以食物香气,来当作滋养他色身的食物。所以如果从食物的不同来看,也可以发现中阴 | admin 2020-06-08 |
|
二、纯想又兼具福德智慧及清净愿力,就可以随着自己愿力往生任何佛国净土,觐见十方佛。三、情少想多,成为飞行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等,可以无障碍的于四王天。四、如果情少想多,但是有善愿善心护持佛法的人,或护持持戒的人,或护持持正咒的人(不含藏密自创的咒语),或护持实证禅定的人,往生后都是如来座下的护法神。五、情想参半,不飞升也不下堕,则生于人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必须发起菩萨性回小向大,修习大乘法而生起决定力、闻熏参禅知见、修集福德等,然后才能一念相应,触证如来藏。证如来藏已,现观十法界之空性心如实自在,从此远离愚人之列,增长大乘佛菩提善净业等流。因此,具信凡夫如此转变知见熏习等流习气,由不善转成善,再由善转成净,就能保证不堕三恶道了。二乘证解脱果的回心圣人,也可以透过熏修大乘佛菩提的等流势力,早日实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