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在当时为这一国除去了活埋父母的恶法,而成就了孝顺之法;由于这样的福德因缘,我终于能成就佛果。其他类似佛经中的典故非常多,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由这些的经典中佛陀开示的圣教都可以说明:佛教是强调学佛人应当孝顺父母的,而佛陀本身的前世的行谊更是确实地在履践孝养父母。此外,我们可以再从几项佛教中重要的法义,来印证佛教对孝顺父母的重视。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 三摩地

2018-07-22

也想尝试其他方法,比如现下流行的国学教育:给父母洗脚、下跪等等,但都有种被绑架的感觉,自己实在不愿像被输入程序的机器人一样,机械地做这些设定的动作,这不是我要的!也非常质疑这样做之后内心真的会改变?应该的事多了,但怎样才能让自己心甘情愿呢?心中也一直在探寻着……学佛,是为了成佛,佛陀是智慧与福德是最的,只要走在这条光明的路上,我的智慧与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就如同我们刚才所说的,每一个人出生的因缘不同,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因缘不同,甚至我们可以说,每一个人本身所带的福德,都有非常非常大的差异;那有这样大差异的状况之下,我们把自己跟他人放在同一个时空之下的时候,很显然的每一个人能够得到的东西,一定会有许多的差异;这个就已经先奠定了我们不可能事事如我们所求的基础。另外我们即使很努力去求了,按照世间的道理 三摩地

2018-07-22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226页也说:供养父母的福德不会比供养三宝少,这在后面中佛会说到;所以受持了优婆塞戒以后却不能供养父母、师长、家中的长辈,就是忘掉优婆塞的本分了,这就是失意罪:遗失了自己是优婆塞戒受持者的作意了,这就是失意罪。-----《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第二章第四节孝养父母的福德等同供佛>张善思居士 (原标题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我们看到佛陀在经典里面就有说到,在世间里面,最有福德的人就是转轮圣王,就是国王,特别是金轮王,他可以管辖四大洲,他的福德是最为广大的,可是金轮圣王对于他的七宝,他能够永远去拥有它吗?佛陀也曾经说过,祂以前也经常作转轮圣王。在《长阿含经》里面就有一段,描述以前佛陀过去世祂的本生的情形。经典里面说:【王告女曰:汝向所言象、马、宝车(chē)、金轮、宫观 三摩地

2018-07-22

那这个发愿,要真的发自内心,不是随口说说的!这些天子要降生人间学佛,都马是仔细评估过爸妈的状况!将来我可以出家修行吗?父母亲有归依三宝吗?而这三则是五衰现前天子要投生的范例,但假使是一些「发愿」而来,也就是非天福享尽的天子或净土小菩萨要来受生呢?用膝盖推理便知,他们一定会再三、再三考虑,考虑爸妈的心性?考虑爸妈家族的状况?是否有啥重大障碍?因为既然 三摩地

2018-07-22

在《阿弥陀佛经》里面也说到:佛要往生西方,必须要修集三福净业;三福之中最起码、最基本的就是世间福德,又叫作世福,它是指世俗本来就存在的人伦之道(人间的善法),例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等等。如果这个基本的福德都没有办法具备,那就代表这一个人呢,他连做一个人的福德都不够。所以佛法之中,孝养父母是最最起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连这一点也做不 三摩地

2018-07-22

依照因果的正理,子女们不但不去种最根本福田的报恩田,反而不断地接受父母的恩养,对师长也不敬,结果不但福德没有办法增长,反而不断地在耗损自己原有的福德。现在景气不好,年轻人就业困难,这其实和违逆因果、不种福田、却不断地耗损福田,是有相当的因果关系的。除了报恩田之外,对于帮助自己能在佛菩提道上不断成长的诸佛菩萨以及亲教师、轨范师等功德田,当然更应该要时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陀说:我们应该要精勤地努力学习孝顺奉养父母,孝养父母的福德就跟供佛的福德是一样而没有差别的,我们应当要如此来报答父母的恩情。《杂宝藏经》卷2中也提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释在家中者,能孝养父母,即是帝释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养父母,当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 三摩地

2018-07-22

当我们的家庭都能够照顾好之后,我们家庭里面的福德了,我们再为来做付出那就没有问题。什么叫做家庭里面的福德呢?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父母亲他没有信佛,他很担心我们,我们把佛法告诉他说:如果我们来共修佛法的时候,我们有解脱的功德,功德如何广大。当我们的父母亲他也信受了这个道理,他也一起来共修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福德就开始。乃至我们的小孩子还小,我们照顾他之后,他慢慢长大 三摩地

2018-07-22

若父母尊贵,有大福德,中阴卑贱;或中阴尊贵,有大福德,父母卑贱;或俱福德,无相感业。若如是者,亦不受胎。如是中阴欲受胎时,先起二种颠倒之心。云何为二?所谓父母和合之时,若是男者,于母生爱,于父生瞋,父流胤时谓是己有;若是女者,于父生爱,于母生瞋,母流胤时亦谓己有。若不起此瞋爱心者,则不受胎。复次,阿难,云何得入母胎?所谓父母起爱染心,月期调顺,中阴 三摩地

2018-07-22

大家看他聪慧明达又有福德,就劝他说:『你父亲在世时,常入海中采集宝物,你现在为什么不也入海去寻宝呢?』慈童女听到这话以后,回家请问母亲:『父亲在世的时候都做什么事业呢?』母亲说:『你父亲在世的时候,都入海中采集宝物。』慈童女就对母亲说;『既然父亲能够入海采集宝物,那我为什么不可以也入海采集宝物呢?』母亲看到儿子这么慈悲仁爱且孝顺,认为他不会离开老母 三摩地

2018-07-22

慈童女又问:我是作了什么福德与罪业而有此报?狱卒答:你以前在阎浮提时,每日以二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琉璃城,而有四玉女、四如意珠等福报可以享受。后来每日以四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颇梨城,而有八玉女、八如意珠等福报可以享受。后来每日以八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白银城,而有十六玉女、十六如意珠等福报可以享受。后来每日以十六钱供养老母,因此可以到达黄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三年了,知道了成佛就是依众生而成就佛土,就是从利益众生中获得广大福德与智慧;从理论上知道了佛与众生等无差别,因为都有智慧如来德相——如来藏,当然也包括我和周遭的人;明白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誓言背后需要的付出与心量;也知道了自己享有人身、有机会修行佛法都是因为与此世界的众生有共业的原因。心中的傲慢与不屑渐渐减少,更多的是感激与庆幸,进而愿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这一生不想要悟道解脱,只想要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那还是要有基本当人的福报,而这些福报,在佛法中而言,是摄属于次法的福德之中;有了次法的基础才能实现世间有为诸法。次法概略来说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福德之基础,这些福德基础可以让我们这一生乃至未来世都能有好的福报;如果想进一步解脱生死也是要靠这些福德,甚至进而想要追求大乘佛法的明心见性,也是需要 三摩地

2018-07-22

从佛的开示可知,孝养父母福德真的很大,以此福德未来可以成为有福报的人。譬如天帝、转轮圣王等类,乃至可以成为佛菩提道的福德资粮,未来能够很迅速地成就自己的佛道。所以说身为子女孝养父母乃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身为佛所应为的事,菩萨不应该推卸这个责任。如果菩萨推卸这个责任,表示他是不孝之人,也不配当菩萨;如果菩萨不孝养父母,不供养父母,乃至杀害父母,将受极 三摩地

2018-07-22

与其抱怨,不如将婚恋的不如意作为自己修学佛法智慧,累积福德资粮的逆增上缘。相信智慧和福德的增长,会让你的生命品质、家庭生活发生焕然一新的变化。因为佛法是心法,而世间一切万法皆唯心所造。把心弄明白了,把心地修平整了,处处都是良辰美景,这样的人生岂不快意!------微信公众号《心香2013》2014-12-14 (原标题:前世谁埋了你?--浅谈爱情的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而如果是真的想要走上福德与智慧都具足的解脱道路,那么更是得要从克制、戒止这些欲界粗重的七情六欲开始。当我们自己的身心能够逐渐安止下来之后,才能够逐渐体会佛法当中比较微细而全面的六情五欲之理;进而证实六情六根以及五欲六欲的境界,都是空无不实的,这样才能够真正走向解脱自在、究竟安乐的境界。-----《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85集何谓七情六欲?为何要戒七情六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欲为不净是说,因为修福生到欲界天,很容易就会沉迷在天界的胜妙五欲当中,一直到把往世所修的福德都享用完了,那时候就只剩下以往所造的小恶业要受报,所以就会因此又下堕恶道受苦去了,因此世尊就提醒我们欲为不净。在欲界天的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的男女欲,是像人间一样要两两相交,但是没有不净物流出;夜摩天则是互相拥抱就够了,兜率陀天只要互相牵手就满足了,化乐天则 三摩地

2018-07-22

一切的有情,能够依据佛陀的开示的圣教奉行,这样去累积福德,这样去修集智慧,一样能够得到这些福德智慧的果报;因为法性就是如此,法界实相心如来藏的法性就是履践因果律则。因此我们说,第八识如来藏就是因果的所依,众生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种种差别,你所造作的业行,全部都聚集在法界实相心如来藏当中;而如来藏就是如实履践因果律则。四、从实证的角度来说,佛教乃是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