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心性调伏之后,我们的福德也有了,我们就能够值遇到真善知识,因此能够建立参禅的功夫和知见;这时候我们修慧的条件具足了,就应该要把过去修福德回向明心见性,把那些福德作为我们进入正法大道的助缘。既然我们找到了真正能够亲证如来藏的禅法,找到了佛法真实的入理的大门,就应该要暂时放下一切的教相,一心精进的来参究;然后才有因缘在生缘处处的日常作务中,一念慧相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然除了自我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着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来修学。所以,要思惟这个问题,这个修学哪一宗最好这个问题之前,就应当先了解说每一宗的修学内涵。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来介绍一下。第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接着看说:善男子!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如来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种好功德,不及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功德复不得及无见顶相。这个是说佛陀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之外,佛陀的一一毛孔有种种的功德。这些每一毛的功德合起来,都不如八十种随形好的一种功德;聚合八十种随形好的功德,都不如三十二大人相中一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还有开示说: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这个是说:如果要修学三十二大人相的业的时候,每一个大人相的修集,都要以百种福德来作为围绕。也就是每一个大人相要能够的时候,事实上要有百福庄严;也就是说每一个相要有百福庄严,才能够最后成就菩萨的身力,来使得菩萨所显现的三十二大人相能够异于转轮圣王,乃至超越转轮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可是什么是真正的正法呢?他可能就不太了解,可是当他逐渐去广修种种的外门之法,他逐渐满足他的福德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个疑问,他就怀疑说我每天去行布施、讲好话,难道修学佛法就只是这样子吗?难道佛陀就只是这样子吗?有一天他如果把经典翻出来看到说,原来佛陀一直在破斥外道,而且把外道的错误都指出来,把外道的是非统统指出来,他的过咎都指出来。那这样佛陀是不是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有人照着我释迦牟尼佛所说来供养三宝,来种三种福田,当知这个人未来世,有无量福德来庄严其身,十方诸佛照顾及护念。供养三宝的菩萨,不仅有理有事,而且理事圆融。在事相上,菩萨如实供养三宝,十方诸佛当然会照顾这位菩萨,乃至于一切行住坐卧当中,十方诸佛常常护念这位菩萨。在理上,佛所说的就是在说自心如来,因为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自心如来,祂一直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则在因的部分作观察,也就是在能生万法的如来藏下手;譬如听闻真善知识说法,建立真心种种正知见、培养定力等、培植福德等等;并透过参禅的方式去找,于一念相应慧而真见道,找到一切有情真心如来藏。发现祂真的如经中所说,真实存在而如如不动,因而发起了般若智慧,这般若智慧叫作根本无分别智,也叫作总相智;然后以此智慧为基础,进修相见道的后得无分别智,也就是别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如来的应化身为众生宣说三乘菩提四十九年,如果众生有智慧,在佛世时应该以至诚心、精进心、殷勤心,来供养如来生身,因为供养世尊的应化身有很大的福德。三者,所谓的如来灭身就是如来般涅槃后所遗留下来的舍利。如果菩萨有机会得到佛的舍利,应该要起塔供养;因为供养如来的舍利真的很难得,所以供养佛的舍利,未来会有很大的福德来庄严自己。四者,如果如来灭后,众生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让众生具足定力、慧力、福德三资粮,得以真见道而证得自心如来第八识,也就是证得阿赖耶识;因而发起了根本无分别智,也就是总相智;然后以总相智为基础,进修相见道的别相智、修道位的道种智,最后得以圆成一切种智的究竟佛。也因为如来世尊诞生人间,不辞辛劳为众生说法四十九年,让众生在漫漫长夜当中有了明灯的指引,因而到了究竟的彼岸,得以解脱生死及成就佛道。所以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这些不管是从福德庄严或是从智慧庄严来谈,都是先自庄严,进一步之后能他庄严;而开始可以他庄严之后,自庄严也就会更庄严,也就更能够他庄严了。 (原标题:忍、定、智慧,名智庄严) | 三摩地 2018-07-22 |
|
(《优婆塞戒经》卷2)换句话说,菩萨应该修集布施…等六波罗蜜,才能初步福德与智慧的庄严。而其中的布施、持戒、精进度,是属于福德庄严;忍辱、禅定、智慧度,是属于智慧庄严的范围。譬如说:布施法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这三大类。若是单说一般的财施与无畏施,这是属于人天善法,所得的果报是在欲界世间的五欲果报,含摄世间的善业之中;而一般的人天善法的法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为什么是自他庄严的原因,上一次的菩萨正行之中已经先概略为大家说明了。接下来,因为善生菩萨启请的缘故,所以世尊接着就回答:菩萨应该要具足福德、智慧二法,才能够在佛菩提道上自他庄严。从表面上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中,有一段是:【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优婆塞戒经》卷2)先说说庄严这一词,这在佛教界中是使用得非常频繁,而且在经论中也常常可以看到,学佛之后也会常常挂在嘴边。但是随着前后文的不同,所显示出来的意涵也就会有所不同。我们就先来看看经论中所使用的庄严的例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节俭,是应该自己舍不得用,但是利益众生时绝不吝惜;这都是为了一世又一世的累积福德,使自己在未来成佛时可以成就三十二大人相;所以自己很节俭,而又大方地布施给众生。这个三十二相业,眼光短浅的人都作不下去的,只有眼光深远的人才愿意、才能持续不断的作下去;所以佛答复说:善男子!这三十二相业,有智慧的人才能作。什么叫作有智慧的人呢?在这边佛又如何开示呢?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再加上说,护持正法继续在人间弘传,也真的需要很多人力,而这正也是这一些有缘的菩萨可以投入这个行列,也好为他们自己累积广大福德资粮的时候;所以一方面随着平实导师一步一步往上走,一方面也衷心地希望说:有缘的菩萨在的道场修学的因缘能够快速地成熟。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就有了第四个法相:尽己所知世语世事以化众生、心不贪着。因为菩萨在度众的阶段中,有一个事情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定性的声闻人,即使是最懈怠的初果人,也会在七返人天之后得阿罗汉而出三界的;再加上定性的声闻人是随时想要离开三界,当然也就不需要广作布施来累积福德,所以就不会有此处的一切施时。所以定性的声闻人,就不是这一段中所说的对象,只有菩萨在证得二乘的三三昧之后,再进一步亲证大乘的三三昧,不违背如来藏本来空、无相、无愿,却同时因为悲悯众生的缘故,发了种种利益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菩萨在因地时候在外门广修福德,虽然也是在外门修福,却回向无上正等正觉,而且是随分熏习般若的正知正见的;一世又一世之中,又同时为众生施设了方便,希望众生也能够亲证菩提;这样修学福德的相貌就已经不同一般人了。乃至说,有一世终于亲证了菩提,进入了七住位成了菩萨摩诃萨,这个时候,他从亲证菩提而得的智慧,尚且不是二乘人之所能知能证,所以也是不共二乘人的;造作 | 三摩地 2018-07-22 |
|
各位就可以了解:布施等六度之法,虽然有的看起来属于福庄严,有的看起来属于智庄严,但是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福德庄严即智庄严,智慧庄严即福庄严。所以六度等法都是兼有福德与智慧庄严的。也可以说,福德与智慧两者是互有依凭或者是含摄的。何以见得?我们接下来就看看《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一之中的一段:【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从表面上看来,当时的某乙可能会因为这样而受到损失,可是却因为持戒与忍辱的配合,反而使某乙因此而利益了众生;当与众生结了善缘,当然也因此成就了一分福业,所以忍辱度之中也是有福德庄严的。什么是禅定之中的福庄严?我们就来看看,证得禅定之后,舍报至少可以生到色界天的;即使是色界天之中最低的一个层次叫作梵天,其天人的身量、寿量都远超过欲界天人。欲界天人的福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原标题:福德庄严即智庄严)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