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时候在入涅槃的前夕,特别讲《大般涅槃经》,就如同光照一切的土地,无所不照;就相当于把熟酥再度的提炼,提炼到极致之后呢,就成为醍醐,最上妙味!然而,们在佛的一生当中,因为自己的因缘有所不同、程度不同、福德功德高下不同的缘故,各自会认为自己所听懂的是最好的最究竟的法;所以经里面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大宝积经》卷六十二)因为众生的根器 | 三摩地 2018-07-22 |
|
意思是说,光是能够依止声闻戒而出家,他的福德、功德就已经非常不可思议了!如果我们更发起大心要自度度他,不但要证得四果阿罗汉,还要能够成佛,那我们就要修行大乘的佛菩提道,也就是菩萨道;菩萨道本身就函盖了二乘的声闻道。譬如有些菩萨,他发心要住持佛的声闻表相,那么他除了持守五戒之外,他一样受持声闻的出家戒,现声闻相;但是他所持守的比丘戒、比丘尼戒,并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大宝积经》里面说得更清楚,说到:众生只要听闻无量寿如来的名号,乃至于能够发起一念对于如来的净信、欢喜、爱乐,愿意以自己所有的福德善根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则必能随着其愿而往生到西方,而且未来还可以得到不退转位。听起来好像是非常便宜的事情,可能有人会不相信,所以在《佛说阿弥陀经》里面,佛讲到: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听闻《阿弥陀经》,能 | 三摩地 2018-07-22 |
|
依着我们的愿心、福德与自己的修证,而能往生彼处。所以,是不是一定要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呢?佛在《楞严经》也有开示: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其中若有善愿善心护持我法,或护禁戒随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以自身的修行与无量世以来的六度万行,教导我们如何摧坏烦恼,如何证得解脱,如何广行菩萨道、培植成佛的福德与智慧。而佛的法呢,则告诉我们摧毁烦恼的方法:什么叫作真实的解脱?依什么样的道路可以得到这种解脱?如何去亲证自性清净、与大般涅槃?僧团它住持佛法,使得佛法能够住世而不断绝,身修证坏烦恼行而得正解脱,如法受持佛种甚深的智慧。因此,佛、法、僧三宝是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这是说三宝清净庄严,就好像国王会用珍宝来装饰王宫宫殿,三宝也是一样,以福德和智慧来庄严我们的菩提宝宫。九者最妙,如天妙宝最为微妙,佛法僧宝亦复如是,超诸世间最胜妙宝。(《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第九,是说三宝祂最为微妙殊胜,就好像天宫的妙宝是最微妙的,三宝也是一样,超越了世间一切最殊胜的妙宝。十者不变,譬如真金入火不变,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般人所谓的魔王,就是他化自在天的天主;魔王他修习福德与禅定,但是欲界爱无法断除,主要是由于眷属欲太重,所以就住在这个地方。再往上,色界位于欲界的上方,这是必须要是离开了欲界五欲的众生才能居住的地方。色界的众生虽然离开了欲界粗重的五欲,不染着于秽恶的欲界色法,但仍然被清净微细的色法所系缚;他们已经没有男女欲了,所以色界的众生是没有男女之别的。他们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六)真正的善知识出兴于世有利有弊啊!有利是说,能够让福德具足的有缘众生在佛法上真正得到广大的利益,而迅速的超劫精进。有弊是说,一定会有一些福薄乃至知见偏邪的众生,因为失掉了广大的名闻利养,所以就大兴毁谤,死后当堕恶道。因为有真的善知识出兴于世,常常会有一些现象使得一般众生无法理解、接受。因为看到或听见,善知识常常在说诸方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就对将来布施所得的福德是有减损的,同时的功德的受用也难以。但是,假如你因为断我见的关系,能进一步去证三轮体空的一分功德,不但正在布施的时候能够多分的舍下悭贪,再加上知道说,三轮体空的背后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二类人,因为想要得到功德,听说课诵会有种种的功德——现在先不管说是应当称作功德还是福德。因为希望得到种种功德,而经典也这么说过,所以他就去课诵。第三类人,他是要求佛菩萨乃至龙天的加被,保佑全家平安,然后事业顺利;心量大一点的话,他可能进一步要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第四类人,他是想要达成经典中所说的某一个目标。有的人是要求神通,有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应当知道的是,各个宗派都不应当独立的立宗,应当回归于一佛乘的全面修证,应当依世尊的六度方便,先修福德,同时熏习正知正见,以期证法,然后才能够深入。为什么这么说呢?《金刚经宗通》的时候提到的一首偈颂: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就已经说明想要修学亲证佛法,是要依循六度万行的次第,在前五度的修集福德,再加上六度的正确般若知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然除了自我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就是假如当世没有真正的善知识能够贯通佛法的教义,能够引导学人依照六度万行来修证佛法的话,学人只好随着自己的福德因缘,随分来修学。大体来说,历代佛门中的宗派一直演变到现在,约略有下面各个宗派,我们简单地来介绍一下。第一个律宗。顾名思义就是要律身口意,是以毗奈耶为本,然后宗奉律藏,所以叫作律宗。佛法中修持戒律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佛法二字,是因为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差别的不同,所以往往不一定受学到真正的佛法;而即使受学到真正的佛法,也不一定能够受学到了义的法,更何况能够进一步去亲证祂。所以才会有种种千差万别的状况。那么为什么要问说,佛教是厌世或出世的宗教呢?因为一般人总觉得说,学佛好像是很灰色的,这个带有一点消极或厌世的状态。因为说看到真正的学佛人,他要持种种的戒律,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2 |
|
福德因缘的成熟状况下,他终于亲证了,亲证了这个法,就是如来藏。可是还有一类最上根器人,他看到阎罗王这样示现,可以从自心如来所流注出来种种不同的功能差别,不但现观各界的众生一一法的运作,均不离开每一个人的自心如来;乃至说如是因、如是果,他可以知道说,怎么样生而为阎罗王,那怎么样众生会生到地狱、饿鬼、畜生;也进一步知道说要如何去救赎这些众生,最后都希望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这里亲见自性弥陀他所依凭的一行三昧,是要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才能够进入法界一相、系缘法界的一行三昧的理一心里面,也才能够在随后的持名念佛一心不乱的事一心的功夫成就后,福德因缘具足之下,亲见自性弥陀。所以我们说,一心不乱是心志专一、不散乱、不动摇的意思,又称为一行三昧或者是一相三昧。但是,还是有事一心与理一心的差异,事一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在当时为这一国除去了活埋父母的恶法,而成就了孝顺之法;由于这样的福德因缘,我终于能成就佛果。”其他类似佛经中的典故非常多,可以说是不胜枚举。由这些的经典中佛陀开示的圣教都可以说明:佛教是强调学佛人应当孝顺父母的,而佛陀本身的前世的行谊更是确实地在履践孝养父母。此外,我们可以再从几项佛教中重要的法义,来印证佛教对孝顺父母的重视。首先要说明的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就福慧来说,福就是福德,慧就是智慧,这二者是佛菩萨的二种庄严。以菩萨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这六度来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还有禅定这五度是属于福德,般若一度则是属于智慧。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无上士是说,佛陀断惑证真,具足了无量智慧福德以及方便善巧,能够在三界人天凡圣之中,祂是最上第一无与能够比拟。所以,合起来称为世间解、无上士。第七是调御丈夫。佛陀祂具有大丈夫的力用,不可屈辱,不可折伏;以祂大慈大悲大智,有时候用温言软语,有时候用诸苦来逼切,有时候用掺杂着种种的语文来说种种的法,调伏制御善恶二类的一切众生,让他们都能够离开垢染,得到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同时,这样如理如教如法的实践菩萨道,这样如说修行的广结善缘,这样来摄受众生,这样一世又一世的广结善缘,来成就佛道;因此而得到广大无漏的福德,同时也可以证得胜妙无漏的智慧,也得以次第的修证次法的资粮。所以,要如何广结善缘?我们举一段佛陀圣教的开示,当中有说明一些的要点。我们看佛陀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品〉当中的一段圣教开示。佛陀说:一切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这样符合三量的道理而去实践,就能够一分一分的增长自己的智慧,辅佐以自己收集广大无边的福德,最后成就了究竟佛地的一切种智,来成佛之道。所以,缘有哪些呢?一般来说,可以从很多个不同的层面分类来说;这些分类乃是依据不同的根器,不同的众生以及不同的修证阶段而说,这样就有许多不同的分类。而今天我们则是以一般人所知,而且是粗略的来分类说明,深细的部分今天是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