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其实像现代这种以经济发展为思考主轴,用旧即丢的习惯,是真的过于浪费资源,太不环保,太损福德。所以像世尊所教导的方式,能修补就修补,真的坏到不能修补了才换新,这样才是比较正确的作法。再来世尊又说:有患鼠、蛇、壁虱、毒虫,能为除遣。(《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修行人的住处有鼠、蛇为患,或是有壁虱、毒虫的话,就要去为他们除遣:把蛇、鼠、害虫灭除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布施的时候,有哪些原因会让我们生起了后悔心,而减损了布施的福德呢?我们又该如何生起智慧,能够欢喜的布施,而得到大福德呢?佛陀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开示说:【善男子!施已生悔,因于三事:一者于财贪爱、二者谘承邪见、三者见受者过。复有三事:一者畏他呵责、二者畏财尽受苦、三者见他施已受诸衰恼。】(《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布施了以后,之所以会出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当中开示说:【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施于贫穷,以怜愍故;施于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优婆塞戒经》卷五)意思是说,一切布施可分为三种根本类别,所有的布施都不离这三种根本类别。这三根本,共有三种对象:就是贫穷者、怨家以及有福德的人。因为对象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在布施时三种不同的善念:第一种之所以会布施给贫穷人,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由于这个福德因缘的投射,你这个法施之主,在未来的无量世中,就会得到寿命绵长的果报,不会很年轻就中夭了。另外,如果众生听你解说了佛法因果的道理之后,从此就不再去偷盗别人的财物了;由于这个因缘,你这个作法布施的人,在未来无量世,就都会是多饶财宝的。如果说,众生在听闻了你说法之后,明白了布施的功德果报,也心开意解了,所以开始乐于布施,那么就会有更多人得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然而从如来藏角度来看,原本众生与我是平等平等,所以就进一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慢慢地就离开会说人过错的烦恼;同时他也会看到:乐瞻病人、乐施贫人,都是菩萨所应当修集的福德资粮;然而,此时由于亲见万法所依的第八识,对因果的道理生起了进一步的信心,所以所修的福德就更加胜妙,因而知道更应该勤行精进。所以之能够生起心不放逸的法相,正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当然 | 三摩地 2018-07-23 |
|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有智慧的人已经了解,福德果报是如影随形的紧跟着施主,绝对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掉,那么又何必在心中牵挂福德果报呢?心中分别计较,就会失去了至诚心,反而使得施心变得更低下,而使得果报变得更差了。所以我们不需要挂念果报的大小,就随缘去作布施,才是有智慧的人啊! (原标题:福德果报是如影随形的紧跟着施主)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三种情形是说:如果福田以及施主的供养心都低下,都不胜妙,这时候就依施主所供养财物的多寡、胜劣,来决定果报的胜劣了;供养的财物比较好的施主,未来世得到的福德果报就比较殊胜,这就是财物胜者得果则胜。第四种情形是:被供养的福田以及用来供养的财物都低下,但是有一位施主的恭敬心比其他人殊胜,那么他在未来世得到的果报,就会比其他人来得殊胜。第五种情形是:福田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智慧的人应该是要这样子想:我因为过去世布施少,所以这一世福德就少;为免下一世的福报还是继续少,所以如果遇到福田、大好福田的时候,无论钱财再怎么少,也都要把握机会种福田啊!因为这样可以改变未来世继续贫穷的果报。在《贤愚经》当中,有这么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穷困的老妇人,她是一位大长者家中的奴婢,有一次她拿着水瓶,要到河边去装水,她想到自己一生的劳苦,简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陀为我们开示说:【善男子!若人多财,无量岁中供养三宝,虽得无量福德果报,不如劝人共和合作。】(《优婆塞戒经》卷五)意思是说,如果有人钱财很多,他在无量的年岁当中,也不断的在供养三宝,都是自己很努力的在作,虽然未来世可以得到无量的福德果报,但是自己单独作,却不如劝别人共同合作来得好。所以说,我们修集福德,不必全部自己一个人去作,如果能够分一部分给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当中开示说:【善男子!一切布施有三根本:施于贫穷,以怜愍故;施于怨家,不求报故;施福德人,心喜敬故。】(《优婆塞戒经》卷五)意思是说,一切布施可分为三种根本类别,所有的布施都不离这三种根本类别。这三根本,共有三种对象:就是贫穷者、怨家以及有福德的人。因为对象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在布施时三种不同的善念:第一种之所以会布施给贫穷人,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由于这个福德因缘的投射,你这个法施之主,在未来的无量世中,就会得到寿命绵长的果报,不会很年轻就中夭了。另外,如果众生听你解说了佛法因果的道理之后,从此就不再去偷盗别人的财物了;由于这个因缘,你这个作法布施的人,在未来无量世,就都会是多饶财宝的。如果说,众生在听闻了你说法之后,明白了布施的功德果报,也心开意解了,所以开始乐于布施,那么就会有更多人得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智慧故施于福田;为报恩故施于福田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于求悟所须具备之定力、慧力、福德,亦当随从真善知识而戮力修学,然后次第修集、次第证之、次第成就佛道。故说临济禅宗之开悟,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之首要目标、之急切目标。舍此禅宗破参开悟之亲证,则不能真入佛教内门修学佛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入不一门》,代序,页25-26,佛教正觉同修会。)佛菩提道之修证,始由六度万行之熏习,外门之广行六度万行;复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了求证佛果而行布施,最重要是要累积这些福德资粮,将这些资粮当作智慧的基础,以这些基础来生起智慧,同时再运用智慧,来运用自己的资粮去利益众生。因为人天之乐它是无常的,而且是有边的,人天之乐它是有生死边的,会用尽的;所以有智慧的人,应该这样来看待,不求人天之乐。前面已经了解了这些道理以后,我们接下来要来略说一下:布施得福的因果原理是什么?佛陀教导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要在世间中受用福报,而且要能够自己依照愿而去受生,一定要在无量劫中广行布施、修集福德。第二种解脱。这里讲的解脱,不是像二乘人纯粹是让自己消失在三界中,不在三界中有生死;这个解脱是说,在生死中能够解脱于贪瞋痴。也就是菩萨是世世常行菩萨道直到成佛,不入无余涅槃,所以一生一生地在世间行菩萨道,虽然在生死中,可是却不是因为贪嗔痴而有生死;而是因为想要求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成佛的道理,就是因为众生皆有这个不生不灭的金刚心如来藏,以这样一个实相的道理来熏习,让自己能够建立正知正见,知道行菩萨道这条路,是应该要怎么样来累积自己的福德、累积自己的智慧。当要累积自己的福德的时候,不能只是累积世间的福德,一定要能够有出世间的福德;要有出世间的福德,就一定要有出世间的智慧,依止于出世间的智慧来行布施。所以菩萨除了布施以外,没有办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福德是相等的?【善男子!如人买香:涂香、末香、散香、烧香,如是四香,有人触者、买者、量者,等闻无异,而是诸香不失毫厘;修施之德亦复如是,若多若少、若粗若细,若随喜心、身往佐助,若遥见闻心生欢喜,其心等故,所得果报无有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四这一段佛陀这样子告诉我们:就好像有人买香的时候,不管这个香是属于涂香、末香、散香,或者烧的香;这四种香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是真的贫穷的人,他不能布施吗?佛陀这样说:【善男子!无财之人自说无财,是义不然;何以故?一切水草,人无不有;虽是国主不必能施,虽是贫穷非不能施,何以故?贫穷之人亦有食分,食已洗器,弃荡涤汁,施应食者亦得福德;若以尘面施于蚁子,亦得无量福德果报;天下极贫,谁当无此尘许面也?谁有一日食三揣面,命不全者?是故诸人应以食半、施于乞者。】《优婆塞戒经》卷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之所以要如法求物施的原因,是因为知道不如法求物施的果报,未来世虽得财物,却为王、贼、水、火之所共有,这样子的话,不但损了自身的福德,同时也与一些众生结下恶缘,所以就无法一切施了。不如法求物施,当然就不是菩萨所应当作的。菩萨若恒常以清净心来行于布施的时候,也叫作一切施。因为恒常以不争胜,不轻慢受施者,不为受世间名声,不为刻意去讨好他人,或者不是为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