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距呢?其实是福德资粮的问题。一个人如果福德资粮不够,他就会在世间法上斤斤计较,跟众生斤斤计较,然后障碍了自己的道业。这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福德资粮所造成的。受持菩萨戒可以快速的累积福德资粮,当他有了广大的福德资粮以后,他就可以在道业上精进了;也可以因为有这样的福德资粮,他就可以证得佛菩提,在佛菩提道上快速的成长。这是受持菩萨戒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以上所说财物供养,于诸财物,若自力所集,或从他求得,由胜解心,从具自在所得等,能为供养,录作观想化身千、百、万、亿于十方一切如来及塔庙供养,恭敬礼拜,则能获得广大福德资粮。又若自己无力集诸财物,亦无从他求得,及无众具自在,而可施设供养,以净信胜解心随喜一切有情供养一切如来及塔庙的功德,如是少用功力,亦能集获得摄受菩提的无量福德资粮。学佛的人,于此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以上所说财物供养,于诸财物,若自力所集,或从他求得,由胜解心,从具自在所得等,能为供养,录作观想化身千、百、万、亿于十方一切如来及塔庙供养,恭敬礼拜,则能获得广大福德资粮。又若自己无力集诸财物,亦无从他求得,及无众具自在,而可施设供养,以净信胜解心随喜一切有情供养一切如来及塔庙的功德,如是少用功力,亦能集获得摄受菩提的无量福德资粮。学佛的人,于此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接著“乃至志求无上菩提”,这句是说,于三宝所在生起爱敬心,尊重供养顶礼称赞等等,不断地修习次法,当福德资粮具足圆满时,终有一天就会发起志愿,想要追求实证无上菩提。什么是无上菩提?就是成佛之道,也就是佛菩提道。二乘菩提所证只有解脱道,只能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但是不知不证法界实相,不能成佛;也就是说,二乘菩提是有上菩提,譬如证得初果是有上,为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既然大家都是以居士身来修学佛法,这个牵涉大家行菩萨道的未来世间福德资粮,佛当然会为大家详细开示,这在后面将会再细说。〖见塔庙时,应以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明而供养之。若见乌兽践踏毁坏,要当涂治、扫除令净。暴风水火之所坏处,亦当自治;自若无力,当劝人治——或以金银铜铁土木。若有尘土,洒扫除拂;若有垢污,以香水洗。若作宝塔及 | 三摩地 2018-07-22 |
|
既然大家都是以居士身来修学佛法,这个牵涉大家行菩萨道的未来世间福德资粮,佛当然会为大家详细开示,这在后面将会再细说。〖见塔庙时,应以金、银、铜、铁、绳锁、幡盖、伎乐、香油灯明而供养之。若见乌兽践踏毁坏,要当涂治、扫除令净。暴风水火之所坏处,亦当自治;自若无力,当劝人治——或以金银铜铁土木。若有尘土,洒扫除拂;若有垢污,以香水洗。若作宝塔及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菩萨是这样子的多生累劫的依止正法修行下来,所累积的福德智慧越来越高广,自然很容易就依于本具的广大福德资粮而能够出生在富贵豪门之家。虽然有的时候依于生生世世所发的菩萨四宏誓愿,为了度化无边的众生,为了断尽无尽的烦恼,为了学习无量的法门,所以有时候会依于愿力而出生在某个穷困人家;但是因为福德、智慧以及能力都很广大的缘故,也是很容易就出人头地而位居高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其实这些布施行事只是在培植修集未来世的福德资粮,非属功德内涵。功德是指有关解脱、出离三界方面的受用。因为有了解脱见地与定力正受、解脱正受故,学人确实是可以在此生获得受用,功德不是虚幻的意象,是增益于三乘道业之解脱。学人因有功德受用,可以远离贪瞋痴无明的系缚,心能安定而得自在,于道业上的修习更臻成熟,就生起种种不可思议的解脱功德。云何福德?谓五阴身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说亲近善友非常的重要,因为善友能够帮助我们在道业上不断地增进;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能力简择善友还是恶友,而随意听从恶友的邪见,也没有能力去思惟对错,那么不但没有办法累积福德资粮、增长智慧,反而很容易就毁谤三宝,造下堕落三恶道的大恶业。所以我们应当非常谨慎地简择善友来亲近啊!第三、不贪着财的人,则是能够深观无常以及不自在。观察无常是说,自己的五蕴身 | 三摩地 2018-07-22 |
|
几是福德资粮所摄。几是智慧资粮所摄。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增上戒学所摄者。是名福德资粮所摄。若增上慧学所摄者。是名智慧资粮所摄。我说精进静虑二种遍于一切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于此六种所学事中。菩萨云何应当修学。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由五种相应当修学。一者最初于菩萨藏波罗蜜多相应微妙教中猛利信解。二者次于十种法行以闻思修所成妙智精进修行 | 三摩地 2018-07-21 |
|
吃素行善乃是积累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佛教所讲的解脱即是依般若智慧修行,从而达到身心的究竟解脱;如同章太炎所说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佛教的理论,使上智者不能不信,佛教的戒律,使下愚者不能不信,佛分明是求智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楞严经》云;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 | 三摩地 2018-07-21 |
|
论曰:菩萨先于第一大无数劫修行过程中,应该懂得准备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具备福德与智慧这二种资粮时,就是随顺解脱分已经了,然后为了想进入见道位住于唯识性中,要再修习加行来降伏或断除二种取,也就是说证得煖、顶、忍、世第一法等智慧。这四个阶段的智慧合起来名为顺决择分,这四个智慧能使行者随顺及趣向真实的决择分故。由于这是接近见道之前所作观行的缘故,就把这四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修集的布施内 | admin 2018-07-21 |
|
然初地所修所证,是无生法忍道种智,修此非易;大善知识难值遇故,自身慧力多有未逮故,自身福德资粮亦多未具足故,心量不够广大雄猛故;是故初地难阶,自古已然。禅宗祖师之已入分证即佛位者(其数甚少),有鉴于此,遂有种种三关之设,不求初地无生法忍,但求解脱之果--取证声闻尽智。乃有牢关之设,令弟子中之有缘者,得于一念之中取证尽智,成慧解脱;如是已显破参明心之异 | admin 2018-07-21 |
|
然初地所修所证,是无生法忍道种智,修此非易;大善知识难值遇故,自身慧力多有未逮故,自身福德资粮亦多未具足故,心量不够广大雄猛故;是故初地难阶,自古已然。禅宗祖师之已入分证即佛位者(其数甚少),有鉴于此,遂有种种三关之设,不求初地无生法忍,但求解脱之果--取证声闻尽智。乃有牢关之设,令弟子中之有缘者,得于一念之中取证尽智,成慧解脱;如是已显破参明心之异 | admin 2018-07-21 |
|
然于秽土行菩萨道也有积极的一面,秽土逆境多,有利于修布施、持戒、忍辱等福德资粮,故《佛说无量寿经》载,佛告弥勒言:“汝等于是(娑婆世界)广植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是故于娑婆世界精进修积福慧资粮 | admin 2018-07-21 |
|
要相信,过来人语,熏习了导师的书籍以后,当然已经具备了开悟的知见本钱,其它的福德资粮,菩萨种性,都要自己建立。礼佛拜佛念佛,这都是福德,回向功德给自己某某某的冤亲债主,令得解冤释结,也是自己应该作的,这些都是福德功德,平常佛前忏悔业障,如理诵拜大悲忏,乃至八十八佛洪名宝忏,也都是福德功德,自己于华严经典上的「十行」「十无尽」「十回向」乃至「十地」诸 | admin 2018-07-21 |
|
而且在娑婆世界也很容易修行、因为在娑婆世界容易修集福德资粮。娑婆世界的众生求生不易,资粮缺乏。因为娑婆世界的生活资粮不容易获得,求生困难,所以我们在这里作布施很容易。如果你到极乐世界去,你能向谁布施?没有办法呀!十方诸佛世界,凡属于纯一清诤泄界,都没有机会让我们可以修布施行啊!在清净世界修集福德资粮非常困难。到那边去,你说要作无畏布施,人家本来就无 | admin 2018-07-21 |
|
然于秽土行菩萨道也有积极的一面,秽土逆境多,有利于修布施、持戒、忍辱等福德资粮,故《佛说无量寿经》载,佛告弥勒言:“汝等于是(娑婆世界)广植德本,布恩施慧,勿犯道禁,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转相教化,为德立善,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为自然,皆积众善,无毛发之恶。”是故于娑婆世界精进修积福慧资粮 | admin 2018-07-21 |
|
然而在开悟明心之前,必须要先随从真善知识修学,次第的具备见道所需的定力、慧力和福德资粮,这样才能次第的修集、次第修证,也才能次第成就佛道。所以说,禅宗的开悟明心,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的首要目标,也是最急切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禅宗的开悟明心——亲证如来藏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方法,可以使人能够真正的进入佛教的内门当中,来修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