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什么是如梦观呢?如梦观它的实证,它是要有前提的;也就是说,它一定是要能够发起了初禅,对初禅已经有所实证,真正有禅定的证量。因为有了禅定的证量之后,他就可以时常在定中或者梦中能够相应到过去世修行的过程,能够了知到他过去世曾经为正法的修行上面,做了哪一些丰功伟业;而且能够了知我前几世曾经在什么地方,作什么样的修行,而能够逐渐因为他的禅定证量之后,能够 admin

2020-06-08

  化身佛为佛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真实心之般若智;报身佛唯说唯识种智之智慧,不说六度。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凡夫及与二乘定性无学众人皆不能知,闻之茫然,不知何趣。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 admin

2020-06-08

  这样布施的人,他于舍寿之后,未来世受身时,可得自然宫殿、舍宅的果报受用;未来成佛时得诸种禅定及无量三昧功德屋宅,如是名为第七种布施的果报。以上这七种布施的方式,虽然不必损失财物,却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何乐而不为。------《杂宝藏经》卷第6 admin

2020-06-08

  四念处观,本是南传佛法解脱道中极为重要的行门,是确实可以因此修得解脱果及发起禅定的好行门;可惜的是如今已经没有人实证之后加以发扬起来,导致学者虽多而无一实证者,乃至初果、初禅都不可得。然而佛陀说:这种行门,努力修学七年,必得四果、下至初果;甚至说,七月精修下至七日精修,也可以实证初果乃至三果;甚至于一日一夜、一夜一日的精修,下至分分秒秒、时时刻刻不 admin

2020-06-08

  正定:心得安住、或者藉禅定境界而安住、随顺所观察的正法而安住,不掉乱也不散失,收摄自心止于正确的解脱智慧中而且心得决定,这就称为正定。当苦圣谛具足观行完成时,才会有厌恶三界世间、厌恶自我存在的出离心;然后开始探究灭除各种苦集的事项,终于了知:原来三界生死苦的集,有许多不同的事项。一一探究完成以后,苦集圣谛的修习才算是完成了;在已经如实而且具足观行五 admin

2020-06-08

  又譬如定中的离念灵知心往往忽然想起某件事,所以会打妄想,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念」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住在初禅定境中时,忽然忆起曾经常常住在此境界中,这也是别境心所有法的「念」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能长时间的制心一处,安住于定境中,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定」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在二禅等至位中,常常因为忽然生起一个妄念,因此而退回初禅中;乃至在第 admin

2020-06-08

  )俱的意思是说:不是单由一法而得亲证解脱果,其实是同时由禅定及灭尽定的助益,兼具八解脱的身证,也拥有慧解脱的智慧而成为非时解脱的双解脱圣者。非时解脱的意思是,不必一定等到舍寿的时间到来,他可以提前或稍微延后一些时日进入无余涅槃。若是时解脱,就一定要待时——一定要等待舍寿时间到来——才能进入无余涅槃而获得永远解脱生死的无境界境界。 admin

2020-06-08

  贪等习气如果不除,禅定就永远不现前。禅定不现前,则无量百千三昧也就无法成就,所以悟后起修才是正知见。如果说悟后不用再修行,那么弥勒菩萨就不需说修道的五个阶位了。所以主张「悟了就是佛,悟后不须修行」的人是错会了,真悟的人绝不会如此说。《正法眼藏‐护法集》 admin

2020-06-08

  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定解脱中的初禅时,可以成为三果人;若无断我见的前提,发起禅定时则与解脱三界生死轮回的实证无关,只能说是解脱於下界境界的定解脱罢了,都仍在三界生死之中。这些解脱,都是从意识心断除我见以后所证的离欲及分断三界爱的境界来说的,是指意识心住在三界中而不受三界境界系缚的解脱境界而言,不可误会是意识心因此就可以进入无余涅槃境界中安住;当 admin

2020-06-08

  又如修学禅定,一出定又会与世俗粗重的五尘相应;生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有一定的寿命,福报享尽还是会下堕;因此只要身心有热恼无法定下来、无法寂静,对三界任何一法有所着,都无法脱离烦恼的范围与系缚。而为什么修行人要对治烦恼障呢?只要是三界烦恼所系,障碍出离三界,这个烦恼障就无法让我们顺利地实证解脱果。在二乘法中就是三缚结——我见、疑见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大乘正宗分〉第三无想定者,谓佛子证四禅已,未断色界天身之执着而欲取涅槃,便于四禅定中作涅槃想,以定中之想为出离三界之障,遂灭除心中无语言之想,以此而入无想定,以无想定境界作为涅槃;以灭想故,了知心(空明觉知之意识)即灭而不起,名为无想定。以此为涅槃故,数数熏习;舍寿后便入此境,生无想天,寿命或五十劫、或百劫乃至五百劫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楞伽经详解》第二辑无想定者,谓佛子证四禅已,未断色界天身之执着而欲取涅槃,便于四禅定中作涅槃想,以定中之想为出离三界之障,遂灭除心中无语言之想,以此而入无想定,以无想定境界作为涅槃;以灭想故,了知心(空明觉知之意识)即灭而不起,名为无想定。以此为涅槃故,数数熏习;舍寿后便入此境,生无想天,寿命或五十劫、或百劫乃至五百劫,恒住无意识 admin

2020-06-08

  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证得定解脱中的初禅时,可以成为三果人;若无断我见的前提,发起禅定时则与解脱三界生死轮回的实证无关,只能说是解脱於下界境界的定解脱罢了,都仍在三界生死之中。这些解脱,都是从意识心断除我见以后所证的离欲及分断三界爱的境界来说的,是指意识心住在三界中而不受三界境界系缚的解脱境界而言,不可误会是意识心因此就可以进入无余涅槃境界中安住;当 admin

2020-06-08

  )俱的意思是说:不是单由一法而得亲证解脱果,其实是同时由禅定及灭尽定的助益,兼具八解脱的身证,也拥有慧解脱的智慧而成为非时解脱的双解脱圣者。非时解脱的意思是,不必一定等到舍寿的时间到来,他可以提前或稍微延后一些时日进入无余涅槃。若是时解脱,就一定要待时——一定要等待舍寿时间到来——才能进入无余涅槃而获得永远解脱生死的无境界境界。 admin

2020-06-08

  论文中虽然说觉观是善法,但却是三昧贼,这就是说,对修行人而言,于诸善法能如实觉照,如实观察,此时觉观即是善法;但若是对禅定修证者而言,觉观若是无法舍离的话,就无法取证二禅以上之禅定境界,因此说寻伺乃是不定法所含摄。各位菩萨,前面所介绍的是与此相应故的六类,总共五十一心所法。我们可以总结来说:这五十一个心所法,都是依于八识心王而有,或多分或少分或全部 admin

2020-06-08

  所谓不动无为,是指凡夫或贤圣等人,在修证禅定以后而发起第四禅境界时,不再堕入初禅到三禅定境的喜乐当中,灭除了各种的苦乐受,心得以不动,似与无为相应;依着第八识心体中所含藏不动无为法种生起现行,这时意根不动,觉知心也完全不动,所以就立名为不动无为。意思是说,不动无为乃是修除第八识心体所含藏七转识种子之贪乐厌苦,而住于无为境界,其实仍然是依止于第八识心 admin

2020-06-08

  无色界的识蕴呢,必须要按照四空定的定力、禅悦为食以维持他的生命;但是同样的,(正因为我们讲到说)需要四空定的禅定的定力,来维系无色界的生命的存在,所以说这个表示说需要禅定;讲到禅定的话,当然就一定需要有意识的定力,加上还有必须要有意根触定境的法尘;所以说连无色界的识蕴本身也是因缘和合、众缘蕴积才形成的。所以说这个就是说,不管是这个三界任何一个状况, admin

2020-06-08

  定觉支者谓于修证有验,心得决定,住于一境而不摇动,乃至发起禅定功德等,皆名定觉支。舍觉支者谓得猗已,观诸身心乐受亦皆无常,是故除一切受,是名舍觉支。然菩萨所证菩提,异于二乘;以证法界实相故,依法界空性观七觉支亦是施设幻有,故于诸法不生忆念,名为念觉支。菩萨复于诸法中观察,无非空性真心之自现自取,七识妄心于中自生分别,然于空性而言,实无善恶净染可得; admin

2020-06-08

  菩萨摩诃萨意生身:简称意生身,此谓菩萨于见道前已曾修得禅定无漏相应,不成无漏妙定,故唯有神足通,不能成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然于见道后,其禅定渐渐转为无漏妙定,功德增上,令其产生菩萨摩诃萨意生身,能至兜率天亲从弥勒菩萨受法。有神通之俱解脱阿罗汉唯有神足通,不得意生身。见道之菩萨摩诃萨或得不得,悉非一定;若未证得禅定,或有禅定而不修神通者,皆不得此意生 admin

2020-06-08

  化身佛为佛子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真实心之般若智;报身佛唯说唯识种智之智慧,不说六度。是故方广诸经中,属于唯识种智之般若,皆是报身佛所说;或有依于化身中而于人间说者,或有不依于化身而纯以报身说者,其义深妙,非未证悟者所能知之,是故一切凡夫及与二乘定性无学众人皆不能知,闻之茫然,不知何趣。然而化佛为度众生,依法身佛自觉圣智所缘境界而次第开示 admin

2020-06-08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49   50   下一页»   共998条/50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