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四中,佛有一段话说:“你们在这个地方行善布施、对人有恩,修学各种功德,能够不犯我所制定的各种禁戏、能够修忍辱行,能够修学以心禅定,能够修学般若智慧,互相辗转教化,这样努力修行而斋戒一日一夜的话,胜过在无量清净佛国修一百年。”请问:在极乐世界修行是不是很慢?是很慢。因为在莲花里面要住很久,花开见佛以后还不能了了分明,闻 admin

2018-07-21

禅定故,得二种天,灭诸恶觉,但集善法,摄心一处,是故念天次第念安那般那。念安那般那能灭诸恶觉,如雨淹尘,见息出入知身危脆,由息入出身得存立,是故念入出息次第念死。由此可见,印顺法师所说的人菩萨行如果确实能够做到,那么其所能产生的结果只能有二种,即未来世于净天中生,或者于一般的天中生,不可能生在人世间。当然,这是指做到了十善业的,如果只能部分做到, admin

2018-07-21

“诸贤!如何是正定呢?是说圣弟子们想到苦就是苦时,熏习就是熏习、息灭就是息灭;想到灭苦的道就是灭苦的道时,这时或者观察本来所作的身口意行,或者学习回想以前种种所作诸行,或者看见诸行引生未来世轮回的灾患,或者看见了涅槃境界中止息了一切苦,或者没有执着自己所观察的种种法、善净心得到解脱时,于这中间,或者心得安住、或者藉禅定境界而安住、随顺所观察的 admin

2018-07-21

那么我们再说,从证得禅定断三缚结,跟证得禅定而不断三缚结这个角度来做一个比较。譬如说如果你已经断了三缚结,但是你不是最钝根的人,你后来又证得初禅,那么死后就是到色界天去,在那边般涅槃,因为断三缚结后证得初禅,就是不还果。那么如果一个人证得初禅,但是没有断三缚结,他死后同样的是生到色界天去,但是在色界天命终以后,他还是要回到人间来,那回到人间以后就有 admin

2018-07-21

但是这里所讲的定心,并不是专门指禅定的定,而是于事、于理、于义能够心得决定——确定不疑的意思。也就是要对佛道的正理以及正修行,能够心得决定;因此,可以摄心在正道之上,一心寂定、相应不散,而不会犹豫不决,被邪知邪见所动摇。所以这个定跟慧是息息相关的。有许多学佛人没有经过慧心的正确简择,仅凭着直觉,就死心塌地的对某个教派、道场或者法师认定不移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含摄三乘菩提的,不仅是只有声闻阿罗汉道,还有缘觉的辟支佛道,甚至菩萨三大无量数劫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来实证的这些,都是成佛之道过程当中所需要实证、所需要实修的部分。所以说佛法是一个具足的、是一个真实了义而且是究竟的,不仅可以实证、而且也可以现前观察乃至可以具足的成就。在这个基础上,所以佛说众生都是平等的,原因是在这里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这里所讲的定心,并不是专门指禅定的定,而是于事、于理、于义能够心得决定——确定不疑的意思。也就是要对佛道的正理以及正修行,能够心得决定;因此,可以摄心在正道之上,一心寂定、相应不散,而不会犹豫不决,被邪知邪见所动摇。所以这个定跟慧是息息相关的。有许多学佛人没有经过慧心的正确简择,仅凭着直觉,就死心塌地的对某个教派、道场或者法师认定不移 三摩地

2018-07-21

我们讲的定心并不是禅定的定,我们讲的定心应该是于事、于理、于义系心不忘,这个叫作定,就是心得决定的意思。这个跟我们刚才讲的念,有一些异曲同工,不过这里讲的更重要的是要于心决定不变,所以这个定的部分跟慧这两者是息息相关。你如果没有适当的定,那你可能就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听闻道理、思惟道理。所以我们常常在讲定慧等持,定慧等持这意思就是这样。这是第五个心。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这里所讲的定心,并不是专门指禅定的定,而是于事、于理、于义能够心得决定——确定不疑的意思。也就是要对佛道的正理以及正修行,能够心得决定;因此,可以摄心在正道之上,一心寂定、相应不散,而不会犹豫不决,被邪知邪见所动摇。所以这个定跟慧是息息相关的。有许多学佛人没有经过慧心的正确简择,仅凭着直觉,就死心塌地的对某个教派、道场或者法师认定不移 三摩地

2018-07-21

因此要往生极乐的时候就应该要植众德本,也就是你至少要把三贤位每一个位阶所该有的实证功德的正知见必须在此世熏习完成具足那个种子,还要将自己性障消除、禅定的正见、福德资粮种种该有次法的功德种子,也应该要具足熏修多分少分。这时你上品上生到了极乐以后,自己的善净法的功德种子,再加上弥陀世尊的开示加持,才能够快速证入更深入的无生法忍果证。所以我们强调理行当中 三摩地

2018-07-21

佛性无形无相,然能以父母所生眼而亲见,非无定力者以破初参之智慧想像所能见;故禅非禅定,乃般若耳,唯一念相应耳。须摩提长者经:佛云︰……我尔时伸手按地,魔众眷属即便破散,我以所知所得所觉之法,当现证验,应得成道。尔时即集无量功德智慧,以一念相应慧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转,自得成就,亦复成就一切众生。菩萨藏经:尔时佛告舍利弗…&helli 三摩地

2018-07-21

1、禅不同于禅定一般人常常错会,把禅当做是禅定,其实禅是智慧;从世尊在灵山拈花微笑,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禅,其实是智慧法门,不是禅定法门。禅定法门必须透过心法上长时间的用功修行,不是一念相应而得。禅却是一念相应而得,所以禅是智慧,不是禅定。如果禅是禅定的话,当初世尊拈花微笑,人天罔测的时候,迦叶尊者不可能一念相应便得。既然是一念之中便 三摩地

2018-07-21

或许有人会问:第四禅中舍念清净定——舍清净、念清净,那这样的禅定是不是真正的一念不生?我们来探讨第四禅中舍清净、念清净:所谓舍清净,舍就是他舍掉了苦乐忧喜,因此我们就说他舍清净;那么念清净,虽然说他是不生起任何一念,但是其实也只是表相的一念不生,其实在第四禅当中还有意根在运作,意根在第四禅中还是念念攀缘五尘上的法尘,因此我们说:第四禅中仍 三摩地

2018-07-21

而悟得自心如来者乃是菩萨故,除了自利尚要利他,因此克勤圜悟禅师劝进一切证悟者悟后还得要奉行一切众善,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助道法,发起大悲心来饶益一切有情;虽然行饶益一切有情之行,但是却以实相般若波罗蜜之平等、无我、无所得的智慧而深入奉行一切众善。----摘自正德居士的新著《真假禅和》从上古德,动尽平生,或三十、二十年,靠个入处期彻头彻尾 三摩地

2018-07-21

外道也有很多人可以不贪,所以他们也有少数人能离开欲界地而证得初禅,所以称为离生喜乐地,死后不再生于欲界中,可是他仍然会再轮转下来人间继续受苦;所以显然不是断贪,只是藉禅定来伏贪。所以想要远离无量世的大苦恼,就得要断我见,才能渐渐离开无量世的大苦恼。只要一断我见,犹如《阿含经》讲的,最迟钝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过是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后生也可以远离三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禅定修证,必有入定出定境界分段,必有境界起灭之时;亦如神通,必有境界分段,必有现与灭时;亦如世人苦乐舍受,必有境界分段,必有现与灭时﹔亦如吾人五阴,必有生时死时分段,必有生与灭时﹔如是,意识觉知心(离念灵知)必于如是境界分段之六尘中运为,意识自身必有生与灭时。若离境界分段之六尘万法,意识即无所能为、即不能存在,是故意识不能住于涅盘本际,涅盘非是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菩提修证四禅八定的目的,只是藉禅定的实证来利益众生,那是戒慧直往菩萨悟后的事,也只是作为利乐众生及修证无生法忍现观的工具而已,不同于外道以追求四禅八定的境界作为最终目的。打坐修证禅定,真能出得了三界生死吗?佛子之中有些人喜欢禅定境界,认为打坐境界很殊胜,误认为打坐所得的世间境界高于般若慧学的修证。也有人是以定为禅,把禅定的修证当作是禅宗般若禅的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妄想要除去,这还是在禅行上下工夫,而非是在般若禅上下工夫,般若到底是知见,虽然是实证,但如果以为一定要禅定功夫很好,这就是成妄,所以能除掉妄想与否,当然不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而虚云老和尚毕生定力,不在话下,当然是以此教人。甚至导师开始教导人时候,也是觉得由这禅定入手,可以培养定力,方便参禅,然而可能根器不如前代人物,所以后来又产生无相念佛拜佛的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我见,自古至今,即难断除;是故古今师、大居士,每多误以为断除我所之贪著,保持觉知心不贪不厌之境界,如是清净安住即是断我见烦恼、即是证涅槃境界者……如是邪见比比皆是,皆是错悟二乘涅槃、自认已断我见之误会者;所以者何?谓觉知心本身即是欲断我见者所应断之我故;觉知心不论处在何种一念不生之境界中,不论处在何等胜妙之无念禅定境界中,都仍然是意 三摩地

2018-07-21

3、参禅与禅定不同禅有声闻禅、祖师禅、如来禅之不同。声闻禅是声闻人藉四念处观而断结证果的方法,其入手处即是身念处观,譬如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都细心观照,心无杂念,如此动作日渐缓慢,就会亲证色身之机械性与虚妄性,便可断除以色蕴为我的错误见解,复进一步观察识、受、想、行蕴,了知皆是假合不实之法,并非常不坏的我,如是断三缚结,成声闻初果。祖师禅,即禅宗的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