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说禅定禅定就属于世间法,因为禅定的修学,得到禅定的证量,而不是依止于解脱而修禅定,而是纯粹修禅定的话,他的果报就是离开欲界,生到这个色界天。生到色界天仍然是在三界世间生死,既然是有生死,既然不离三界世间,所以一定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就是说,这样的一个法要本身是解脱于三界生死的系缚的,才叫作出世间法。譬如说断我见,譬如说开悟证得实相,这个就是要出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他没有禅定的证量,他也不可能说出本生的,所以如果有人说他是跟佛陀直接学的,那要看看他有没有禅定的证量,他至少要有初禅以上的证量,他才有可能有那样子的能力;可是他连禅定是什么,连欲界的定都没有,那他是不可能能够知道他的本生,能够知道他是跟佛陀直接学的,那是不可能的。那另外也有人说,他只归依法,他不归依佛,他也不归依于僧宝。譬如有些人说:法是这个法 三摩地

2018-07-22

心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五智三味、三种法门、十一种空观、十二缘智、无量禅定,具足七智,已能度到六波罗蜜岸。若人能以如是等法赞叹佛者,是人则名真供养佛。”〗——《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讲记:接下来解说诸佛的伟大功德,所以大家应当供养,也说真正的供佛应该如何供养。佛开示说:佛教中所说的如来是身心具足的。也就是说,如来是具 三摩地

2018-07-22

那菩萨也修四圣谛、也修十二缘起观,那更重要的是修六度诠旨:也就是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万行。因为修四谛缘生还有六度诠旨(菩萨六度万行的这个法)所以能够证悟了如来藏,也能够逐渐的解脱烦恼,所以就成为大乘的菩萨僧,这个就是出世的僧宝。出世的僧宝有四向五果,也有菩萨十地。菩萨相同的也修解脱法,解脱法是在修大乘法的过程里面,其实是附带的 三摩地

2018-07-22

行者若曾修习禅定数息多年,便会感觉到此一无相忆念拜佛时之净念相继、比之于静坐数息到“数而不数、一念相续”,简直无所分别。此时心中己非常笃定,并在无相忆念拜佛时已能体会一念不生的境界了。也能了解末学为何要说:“对于已经进入此一境界的人,其实应该说是一念相续”的意思了。行者到此阶段,仍应在平常行往坐卧之时,心中默唱佛号,不可中断。若 三摩地

2018-07-22

心有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五智三味、三种法门、十一种空观、十二缘智、无量禅定,具足七智,已能度到六波罗蜜岸。若人能以如是等法赞叹佛者,是人则名真供养佛。”〗——《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讲记 接下来解说诸佛的伟大功德,所以大家应当供养,也说真正的供佛应该如何供养。佛开示说:佛教中所说的如来是身心具足的。也就是说,如来 三摩地

2018-07-22

「获三摩地」者,谓:由于皈依三宝,依于三宝清净的体性及正确的教导,因此次第修证而能得证未到地定乃至四禅等至、等持位,以及无量无边禅定三昧之正受,如此入住无量无边三摩地的解脱功德。「获大清净」者,谓:三宝乃是世间出世间清净者,唯有皈依趣向三宝之清净,次第证得慧解脱,乃至佛地净除二障的究竟清净解脱,七识心王与无垢识究竟相应,如诸佛一般成究竟清净者,此皆 三摩地

2018-07-22

六度指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跟“智慧”。那什么是“布施”呢?布施所要指向的道理是什么?——“六度诠旨”的意思就是说,菩萨在修这个六度,祂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事实上它有两个面向(简单来说两个):第一个,这个六度可以让我们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修身:就是修正我们的身行;修戒:是特别注重持守戒律,不轻易去毁犯;修心:则是改正自己心中的想法、观念,以及修学禅定;修慧呢,则是修学解脱慧、佛菩提慧,而使得自己的心念转变为清净性。由于这四种修行的关系呢,就会清楚确定善恶因果会有果报的道理,心性也就会因此逐渐转为清净;所以就能够转变重业为轻业,而且能够使得本来应受轻业的果报变成不必受报。譬如说: 三摩地

2018-07-22

从这一个广行六度,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哥哥他所修学的佛法是大乘佛法,因为小乘人他不注重六度——所谓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那我们再看下去,这个哥哥就说了:应该要再行六度,然后坐禅念定(这里的坐禅念定并不是通于外道的四禅八定,而是以禅定这样子的静虑的般若波罗蜜;以静虑跟般若波罗蜜合在一起这样子的静虑,才能够叫作静虑波罗蜜,才能 三摩地

2018-07-22

你想要说:那我是不是可以进入一个禅定,让它完全寂静呢?假设我们说可以好了,即使在那种情况下,你出了定,一样还是要面对这样的世间、自己的五阴世间以及器世间的纷纷扰扰,你还是没有办法得到真正的寂静。所以,这就是世间的八苦,因此佛陀说:这样的话,你应该脱离这些苦。所以生活的享受如果是以八苦作为基础,在八苦上去架构一个虚幻的、一个快乐的一个远景,然后认为我 三摩地

2018-07-22

还有呢?证得禅定也是心地上的福德,这个福德是诸天法界中通认的,这个福德比世间法的一切有形福德更大。但是还有一种福德,也是心地上的福德,就是不疑,除掉疑盖了。疑人、疑法、疑禅定境界、疑解脱、疑佛菩提,那就把自己的福德给缺减了。有的人就是这个福德好,他于正法不疑,于他的师父也不疑,所以他得法非常快。】(平实导师著,正智出版社,2013年4月2日初版二刷)平实导 三摩地

2018-07-22

)如:持五戒不犯及修十善业道,来世受生于欲界天,获得欲界天之广大天身,成就欲界天身之异熟果报;修禅定证量而成就色界天身之异熟果报;布施钱财济世救贫,来生得布施的果报,所以饶富资财、眷属和乐,培植修集这些善业是名福德。学佛者行善之目的,乃在于修集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之福德资粮;学人若欲求开悟明心,入七住位菩萨数,首重于累积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尊 三摩地

2018-07-22

在亲证生命实相的道路上,不是一蹴可及的,是需要自我一点一滴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等六度万行实践,在戒、定、慧三无漏学上勤加练习与累积。想要亲证无始劫以来自性清净、不生不灭、生出万法及储存每世所造业行的真心-如来藏,需要将五阴十八界之功能知见了解透彻且藉由观行勤加练习,当菩萨种性者定慧福德具足时,即会与如来藏一念相应而明心开悟。学佛近三 三摩地

2018-07-22

个性安详不急躁,言语行为都很审慎的人,是修禅定的结果。有人有才干,明白事理,通达了解幽深之法,能够把微妙的义理讲得很顺畅,让愚笨或者初学的人都能听得懂;别人听了他的话,都能再请益且接受他所言,珍重他所言如同珍宝,并广为宣传;这种才能是从修智慧中得来的。有的人音声是清彻悦耳的,这是从常常歌咏三宝中来。有的人身心洁净,一生无有疾病,这是从修慈心中来。阿 三摩地

2018-07-22

还有呢?证得禅定也是心地上的福德,这个福德是诸天法界中通认的,这个福德比世间法的一切有形福德更大。但是还有一种福德,也是心地上的福德,就是不疑,除掉疑盖了。疑人、疑法、疑禅定境界、疑解脱、疑佛菩提,那就把自己的福德给缺减了。有的人就是这个福德好,他于正法不疑,于他的师父也不疑,所以他得法非常快。】(平实导师著,正智出版社,2013年4月2日初版二刷)平实导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如果是五尘上所显的那个法尘,这个时候五识必定是要与意识来同境作分别,前面有提到这个同境分别,这个时候五根跟五识似乎也应该是意识的俱有依;但是法尘除了五尘上所显的法尘之外,还有不牵涉到五尘的那个梦中、以及在禅定的那个深定之中的法尘,这个时候的意识祂就不与五根、五识来同境分别了;好比说像禅定境界当中的无色界天人,他们没有色身,没有色身当然就没有五根 admin

2018-07-21

此类例子很多,如修得四禅者依禅定之力坐脱立亡;又如无禅定证量的净土宗行者,见佛来迎而从容往生;乃至许多不学佛亦不修禅定之年长者,一生但行世间善法,一日忽然告诉儿孙我要走了,便无疾而终;其色身并无任何致命性损伤或病变,为何却没有了生命活动?为何不能重新开始生命活动?世间生物学家及医学家终不能解释。然而以上所列三种舍报(如来藏舍弃色身而去)的情况,皆是 三摩地

2018-07-21

粗的意行,譬如对于六尘境界,意识有所贪爱而引起的爱乐、贪瞋等心行;细的意行,则如对六尘境界的了知,乃至于细如禅定中的微细意识,及众生不易察觉的意根思量作主,也都是意行。因此,凡有觉知心存在就有心行;意识心存在的当下,就算没有语言文字,或不起一念作思惟抉择时,都是意识心的行;就算是一念不生也有心行,只要有前七识心的存在,都是属于心行、意行。总之,一切 三摩地

2018-07-21

问题是这一个人,他从其他方面的观察,他还喝酒、他还吃肉,他连欲界的层次都没办法脱离,他怎么可能能够有证得超越欲界财色名食睡的初禅,而依初禅真正的禅定而修得神通呢?即使他是真的有通,他也必定是鬼神相应之通,他不是真正的为了要帮助众生而来跟您说:我怎么样帮你解除这些困厄,帮你消除业障。佛不可能有这样子的一个行为的发生。因为很简单,佛不需要为了名闻利养而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