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心性狭劣者光环小,心性广大者光环大;心性污浊阴沉者,光环为绿、黑、蓝色,心性大瞋者为红色……各有不同;证悟者之光环为金光芒,有禅定者光环较强,定光为白光;有禅定境界而且已悟者,为白光中夹杂金光;有种智者,则金光芒夹种微妙之杂色光芒,如某鬼神所描述萧老师之光芒。但是这些光芒,都须有天眼才能见到;无天眼者,要在某一特定状况中才能见到,不是时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陀出世,阐扬经道,以开解人意,想要了知亲见识神于生死之间的来去,应当随顺佛所教导的三十七道品,收摄身心,证入禅定三昧,方可具知,识神的来去。)佛告诸弟子。识神有名无形。随善恶行。依四大为体。初生身小。诸根未具。识见复小。所知未备。及其长大。六情具足。识亦随体。爱欲诸习。日生盛具。至于衰老。四大羸臞。识亦不明。六情减少。现居一世。变易无常。不如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布施、持戒、修十善生欲界天之理论;然后告诉众生是有许多过失的,是污秽不清净的,因此要出离欲界爱的系缚得证禅定;并且要远离色界爱,乃至以出离三界为首要目标。如果众生心性很柔和都能够接受,这样善根成熟的众生,接著佛陀才会为对方说苦集灭道等四圣谛之法,让对方断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著佛陀再为对方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因此我们也要这样度众生。所以接著 三摩地

2018-07-22

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静虑)和智慧(般若)这六度波罗蜜,乃至入地后也有十度。在菩萨道中就是不停地利乐众生、摄受众生迈向佛道,而在利乐众生的同时自己顺便得到解脱,因此解脱道在菩萨道中也是副产品,可以顺便得到的!所以学佛当菩萨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快乐、解脱自在,福德也会越来越好!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和十善、修定等 三摩地

2018-07-22

接着来说禅定度,修学的过程中可以破除散乱心,未来世感得一分身心清净,当然也是福德啊!乃至说能够于禅定有所分证,来世可以生到色界天以上,那么这一种福德又与前面所说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从所得的果报不同,也可以了解福报是有种种的差异的;这么样子看来,由于某甲菩萨过去世,在外门修学六度的差别,就会使其今世上的外貌、生活资财、人缘的好坏、头脑的聪明与否, 三摩地

2018-07-22

接着来说禅定度,修学的过程中可以破除散乱心,未来世感得一分身心清净,当然也是福德啊!乃至说能够于禅定有所分证,来世可以生到色界天以上,那么这一种福德又与前面所说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从所得的果报不同,也可以了解福报是有种种的差异的;这么样子看来,由于某甲菩萨过去世,在外门修学六度的差别,就会使其今世上的外貌、生活资财、人缘的好坏、头脑的聪明与否, 三摩地

2018-07-22

能够像这样子布施的人,在他舍寿之后,未来世受身时,就可以得到自然宫殿、舍宅的果报受用;而在未来成佛时,会因此得到诸种的禅定,以及无量三昧的功德屋宅,这就是第七种房舍施的果报。以上这七种布施的方式,虽然不必减损财物,却同样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我们大家何乐而不为呢?听完了佛陀在经典中的开示,我们接著再来细说一下这七种布施,其实是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作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修集福德都尚且来不及了,那堪造作亏损福德的事与业呢?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欲界生众生其实是很难断除淫欲的,必须修行到了三果的阿那含位,断除了五下分结,或者修学禅定功夫到了初禅以上,才能真正地断除淫欲,所以说就叫做欲界众生。我们怎么样观行淫欲的虚妄以及它的不清净,如何来观察淫欲的无常和虚妄呢?。各位菩萨,一切有情众生的色身,其实都是地、水、火、风四 三摩地

2018-07-22

(作者案:意识粗心就是欲界中的离念灵知,意识细心是初禅、二、三禅定境中的离念灵知,意识极细心就是非想非非想定中不能返观自己的离念灵知),他们教导你这种外道的涅槃解脱道,你去布施护持他,这可不是种福田,而是害你大妄语的毒田;那你护持他,是要报什么恩?是想要回报他害你大妄语之恩吗?这当然不是报恩田。如果他教导你、正见,即使他还没有证量,但他教导你的知见 三摩地

2018-07-22

而无愿三昧有时候也称为无作三昧,这里的三昧指的是在智慧上心得决定而不动摇,而不是世间禅定的定。空三昧是说证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虚妄不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假有的,所以所见的一切世间的种种相,也是依缘相对待而有,并不是真的有高矮、胖瘦、长宽、方圆、软硬等种种相,所以说是无相。因为有了空、无相三昧,所以不再有继续保有蕴处界的愿,这样就叫作三三昧。可是问 三摩地

2018-07-22

起这一念布施之心而能安忍无失,就是忍波罗蜜;能如教而行,常常起一念施心而施,就是精进不退;能够心得决定而不反悔、也不退转,永不会起悭,这样一念施心的决定不移,这也是禅定到彼岸。心得决定,了知因果,所以一念起心乐于布施,就是懂得实相智慧的人;知道一切因必有其果,因果昭昭不爽,自己种的褔田还得自己收割,别人都抢不去,这就是有智慧的人;所以起心布施的一念 三摩地

2018-07-22

虽行禅定、解脱三昧,而不随禅生,是菩萨行。虽行四念处,而不永离身受心法,是菩萨行。虽行四正勤,而不舍身心精进,是菩萨行。虽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萨行。虽行五根,而分别众生诸根利钝,是菩萨行。虽行五力,而乐求佛十力,是菩萨行。虽行七觉分,而分别佛之智慧,是菩萨行。虽行八正道,而乐行无量佛道,是菩萨行。虽行止观助道之法,而不毕竟堕于寂灭,是菩萨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又加上犯了邪淫重戒以及破坏正法,有何证量可说呢?他们又说证得甚深禅定,可是禅定的证得,首要条件就是离欲,才能发起初禅;但密宗古今喇嘛与上师都是大贪淫欲的,根本不可能证得初禅,何况是二禅以上的禅定呢?有什么深妙的禅定而说是甚深的禅定呢?而且他所谓的禅定,都是以双身法中的淫乐境界来分位的,根本就不是佛教中讲的四禅八定及其它的三昧,所以他们夸大其词的 三摩地

2018-07-22

起这一念布施之心而能安忍无失,就是忍波罗蜜;能如教而行,常常起一念施心而施,就是精进不退;能够心得决定而不反悔、也不退转,永不会起悭,这样一念施心的决定不移,这也是禅定到彼岸。心得决定,了知因果,所以一念起心乐于布施,就是懂得实相智慧的人;知道一切因必有其果,因果昭昭不爽,自己种的褔田还得自己收割,别人都抢不去,这就是有智慧的人;所以起心布施的一念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要修禅定,烦恼重就没办法进入禅定境界,一定要先超离恶觉观。恶觉观正是证初禅的遮障。如果有四禅八定具足了,你只要帮他断我见就够了,他当场就会成为证得灭尽定的俱解脱大阿罗汉,不必教导他亲证实相以后才成为大阿罗汉。这是因为他四禅八定具足时,就是已经把我执我见都降伏了,只是智能不够而使我见不能断除;但是已经把我见我执都降伏了,这就是四禅八定具足的功德。 三摩地

2018-07-22

可是证得四种未到地定及四种禅定(从初禅到四禅),为什么称为根本四禅?为什么不是外道四禅?因为见道后证得的初禅到第四禅都与见道的见地相应,有见地相应才能称为根本禅,若没有见地相应,就是外道禅。同样是四禅,但是意境不同,心境不同。明心者证得禅定,与没有明心者证得的禅定,在定中所住境界不相同:定境是一样的,但是心境不相同的。佛也说过,成佛时一定是在根本四 三摩地

2018-07-22

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助成一切的善业。无畏布施是施予众生安稳、没有恐怖。……而法施为佛法之布施;把我们所学的佛法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之一部份,一个人想要求得禅定、智慧的功德,如果过去生没有做好布施,今生就会有许多的障碍。由平实导师之 三摩地

2018-07-22

在家菩萨修学佛法第一要务:布施1、为什么在家菩萨修学佛法以布施为第一要务?佛菩提道之修证,必须先修集见道、修道、入地、成佛所必须具备之福德;若福德不具足者,即无可能进入大乘见道位中;欲求修道实证及成佛者,即无可能;是故菩萨以修施为首,次及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然后始能证悟而发起般若智慧,进入大乘见道位中。非唯见道必须有福德为助,乃至见道后修学相见 三摩地

2018-07-22

但其实不是金刚,因为比烂泥滩里的泥巴还要软,死后就烂光了,根本称不上金刚;他们的三昧耶戒,我在《狂密与真密》中详细的破斥了!他们的三昧戒并不是真的三昧耶,与禅定的修证完全无关!纵使真的依禅定而施设三昧耶戒,也仍是世间戒,与佛戒无关。假使有人真的证得四禅四空定具足了,他说:你想要随我修四禅八定,得要持某某戒!他施设了一些戒法让你受持,你得发誓:如果不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修集福德就是在五度上用功,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智慧是指般若智慧。般若的基础是前五度,如果前五度修不好只修般若那会徒劳无功,般若智慧会生不起来,变成只是知识,而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如果布施后执着果报,那就只有福德,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没有布施到彼岸(没有布施波罗蜜)。另外福德的涵盖面很广,所谓净业三福都是属于福德。除了布施、护持正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