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何获得神通?佛教它并不是不重视神通,神通在佛道修学中有它的必要性,但却不是修学的究竟目标;而且要有智慧与禅定的基础,再来修学神通,才会事半功倍,也才不会为鬼神所利用而障碍了佛道的修学。佛教将神通分为六种,就是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以及漏尽通,简称为六神通。神足通又称为神境智通,或者称为神如意通、神境通,或者就简称为身通。这个神足通 三摩地

2018-07-23

不论是出三界证解脱或成佛,都是在禅定的基础上,依智慧而得,而不是靠谁(例如老母娘、上帝)的救赎而得。佛所讲的世界的本源也不是理天、不是明明上帝老母娘,而是众生各各本来就有的如来藏妙真如心,也就是《心经》所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来不去的第八识实相心;这个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真实存在不灭的心,祂才是出生万法的本际(请参阅平实导师大作《真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佛当他要说话的时候,他所说的言语一定是与修行有关的,只要与修行无关的言语,他不会去说;但是如果现在没有什么好说的时候呢?他也不会去找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来说,他会宁可自己在自己的禅定当中、在自己的寂静当中去安住,而不会去造作一些没有必要的言语。所以百丈禅师他说:劝人一定要减少言语,说话能够直接了当,不要去揭人的隐私,也不要恶意的去对个人或团体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这里所讲的定心,并不是专门指禅定的定,而是于事、于理、于义能够心得决定——确定不疑的意思。也就是要对佛道的正理以及正修行,能够心得决定;因此,可以摄心在正道之上,一心寂定、相应不散,而不会犹豫不决,被邪知邪见所动摇。所以这个定跟慧是息息相关的。有许多学佛人没有经过慧心的正确简择,仅凭着直觉,就死心塌地的对某个教派、道场或者法师认定不移 三摩地

2018-07-23

即使是继续修学禅定,往上升进到远离欲界的色界天、无色界天,享受禅悦或者是清虚之乐,也仍然还是在三界当中,没有真正远离世间烦恼的牵绊。纵使天寿十分的长久,也终究是有享受完的一天,而将会再次下堕欲界来受苦,没有远离三界轮回的大患。因此,只有能得到出离三界的法要,才是最为尊上的目标。如果这位众生的善根深厚,心性很柔和、洁净,听了这些清净而远离杂染的法道都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佛在《杂阿含经》卷25曾开示:【贪著利养是烦恼,而此烦恼正是坏鼓、毁正、消海、坏山、破城、拔树、毁禅定智慧、断戒璎珞、污染正道。】(《杂阿含经》卷25)也就是说,贪著利养的缘故,无法受持佛的戒律,本身已经不清净,于是大众对佛门产生负面的看法,导致众生不护持佛教;佛所说的,就会渐渐消失于无形。然而目前佛教界有很多人追求世俗第一,譬如追求徒众第一、寺庙盖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六度修行也是如此,我们学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布施只是知道一个知识和正知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到。一个菩萨有没有真正努力去布施,努力去护持正法?他有没有真正努力去持守五戒修十善,乃至受菩萨戒和努力不违反,或不小心犯轻戒了努力忏悔,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忍辱也是,不只是外表不生气,内心也不生气才是重点!我们都知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段佛陀说,假如那一位有病痛的在家众,不能偿还三宝物的话,这一位出家的实义菩萨就要这样来教导他说:你现在已经亏负了三宝之物了,也不能偿还,现在要怎么办呢?应当要来精勤修学-在佛道上精勤修学,如果说能够断我见得须陀洹果,在解脱道上能有真正的功德,乃至说能够精勤的修学,得四果阿罗汉果;或者说能够以至诚心,来发大乘的无上菩提心,要能够发心愿意尽未来际,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段里面佛陀的开示是说,菩萨要教导、教化,好像自己唯一的儿子一样至诚亲切,而不会求说众要来报恩、要来报答;也不是为了名称,不是为了名闻利养;不是为了说,要畜众成为一种势力,让徒众来崇拜;也不是说,为了让自己有来服侍,然后追求禅定之乐。所以佛陀说:菩萨假如说不是为了要以四摄法摄受,让能够远离诸恶增诸善法,然后也不是不为名称、不为利养、不求自乐,假如 三摩地

2018-07-23

那很会任何世间技能也是一种无记业(非关善恶),但用这种技能来行善就造就了善业,若用这种技能造恶就造了恶业,未来世就有善恶报!所以多累积善业与清净的业,未来世就会有很多可爱异熟果报,以及也会有禅定乃至解脱的果报。这些在经典中都有详细说明,而我们也应该继续在安居乐业中寻找安身立命及悟道解脱之路!所以就是要继续加油啰!《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佛语阿难 三摩地

2018-07-23

)如:持五戒不犯及修十善业道,来世受生于欲界天,获得欲界天之广大天身,成就欲界天身之异熟果报;修禅定证量而成就色界天身之异熟果报;布施钱财济世救贫,来生得布施的果报,所以饶富资财、眷属和乐,培植修集这些善业是名福德。学佛者行善之目的,乃在于修集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之福德资粮;学人若欲求开悟明心,入七住位菩萨数,首重于累积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尊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来说禅定度,修学的过程中可以破除散乱心,未来世感得一分身心清净,当然也是福德啊!乃至说能够于禅定有所分证,来世可以生到色界天以上,那么这一种福德又与前面所说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从所得的果报不同,也可以了解福报是有种种的差异的;这么样子看来,由于某甲菩萨过去世,在外门修学六度的差别,就会使其今世上的外貌、生活资财、人缘的好坏、头脑的聪明与否, 三摩地

2018-07-23

五欲的不净在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中有详细说明:菩萨为了度众生,也应当要努力修证禅定而往离欲的方向迈进。例如《大智度论》卷17〈序品第1〉:问曰:菩萨法以度一切众生为事,何以故闲坐林泽、静默山间,独善其身,弃舍众生?答曰:菩萨身虽远离众生,心常不舍,静处求定,得实智慧以度一切。譬如服药,将身权息家务,气力平健则修业如故;菩萨宴寂亦复如是,以禅定力故, 三摩地

2018-07-23

在还没有断我见之前修于禅定,总是会看见自己有种种的妄念,那就只好如石压草的一样,去把那些妄念止住。那多半是事倍而功半,在禅定上的熏习跟修持,就没有太大的进展。断我见之后,不但可以发现说,自己要一念不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可贵的是,你进一步知道,到底为什么会是那个样子。从此以后,真正知道禅定的道理,这个时候你假如先把自己的习气、性障随分去消除,那 三摩地

2018-07-23

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静虑)和智慧(般若)这六度波罗蜜,乃至入地后也有十度。在菩萨道中就是不停地利乐众生、摄受众生迈向佛道,而在利乐众生的同时自己顺便得到解脱,因此解脱道在菩萨道中也是副产品,可以顺便得到的!所以学佛当菩萨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快乐、解脱自在,福德也会越来越好!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和十善、修定等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来说禅定度,修学的过程中可以破除散乱心,未来世感得一分身心清净,当然也是福德啊!乃至说能够于禅定有所分证,来世可以生到色界天以上,那么这一种福德又与前面所说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从所得的果报不同,也可以了解福报是有种种的差异的;这么样子看来,由于某甲菩萨过去世,在外门修学六度的差别,就会使其今世上的外貌、生活资财、人缘的好坏、头脑的聪明与否, 三摩地

2018-07-23

为人安详,言行审谛,从禅定中来。为人才明,达解深法,赞叹妙义开悟愚蒙,人闻其言莫不谘受,宣用为珍宝,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彻,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淨,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佛陀说:「人如果培福的话,就像这棵树一样。它本来只种下一粒果核而已,后来渐渐长大,却能结成无量的果实。为人而能当国王、大臣、长者等,并且地位尊贵而有权势的人,都是从礼敬佛法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修集福德都尚且来不及了,那堪造作亏损福德的事与业呢?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欲界生众生其实是很难断除淫欲的,必须修行到了三果的阿那含位,断除了五下分结,或者修学禅定功夫到了初禅以上,才能真正地断除淫欲,所以说就叫做欲界众生。我们怎么样观行淫欲的虚妄以及它的不清净,如何来观察淫欲的无常和虚妄呢?。各位菩萨,一切有情众生的色身,其实都是地、水、火、风四 三摩地

2018-07-23

若是求来世的禅定证量,是求色界、无色界境界,是求三界之家的布施法,这就是求三界有为法的果报,就成为心不净而施。还有人想:我们家都是代代单传,我应该多布施、多行善,多跟众生结缘,未来世就可以每一代都广有多子。这就是求眷属多饶,求眷属多饶也是心不净而施。如果能避免这五个不净心而行施,就叫作心净。心净而行施,是单纯的为了庄严佛菩提,庄严自己未来成佛时的世 三摩地

2018-07-23

(作者案:意识粗心就是欲界中的离念灵知,意识细心是初禅、二、三禅定境中的离念灵知,意识极细心就是非想非非想定中不能返观自己的离念灵知),他们教导你这种外道的涅槃解脱道,你去布施护持他,这可不是种福田,而是害你大妄语的毒田;那你护持他,是要报什么恩?是想要回报他害你大妄语之恩吗?这当然不是报恩田。如果他教导你、正见,即使他还没有证量,但他教导你的知见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