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十二丶证得阿赖耶识已,得通禅宗诸祖之见道功德,能通禅宗诸祖开悟公案,唯除较深之重关与牢关公案:证得阿赖耶识已,若不退转者,亦得二乘见道所能获得之功德,谓断三缚结;亦通般若系经典所说密意,亦通唯识系经典所说内涵而可以懂得唯识系经典之局部,因此而可渐渐进修唯识系经典所说一切种智增上慧学之全部。由是诸理,故说证得阿赖耶识者,即是真见道者;既然从理证上及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样的立论一开始就错了,又如何能够研究出真正的佛法呢?我们期盼一切有志追求佛法真理的菩萨们,都能够赶快的舍弃研究、思惟、分析的学术路线,效法禅宗祖师的行谊,能够勠力的参究,寻觅自心阿赖耶识的所在;一旦亲证以后,就能证解四阿含中所隐含的大乘密义,同时也就能理解二乘解脱道的真正旨趣了。各位菩萨,下一集我们将开始为大家说明,世亲菩萨所写的《大乘百法明门论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性的本质──佛性不是六识的知觉性,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本书所说见性的意思,是说禅宗的重关──证悟看见佛性,是《大般涅槃经》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这不是明心时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使人成佛的自性,更不是指眼识的能见之性。佛说诸菩萨所证的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的佛性、未入地的十住菩萨所证的佛性、已入地菩萨所随顺的佛性、诸佛所运作的佛性。本书所说的 | admin 2018-07-21 |
|
悟有深浅,智有广狭,所以禅宗设有三关:破初参明心,过重关眼见佛性,破牢关成慧解脱而证尽智。 错悟之人不证实相本际,不能眼见佛性,不得涅盘尽智,而执坛经之方便说,每谓:“一悟即至佛地,明心证悟已,则同释迦佛,故悟后不必修行。”便否定禅宗之三关。 若人言悟后必须修行,彼则加以破斥,并谓人曰:“主张悟后起修者,皆是未悟之人。& | admin 2018-07-21 |
|
悟有深浅,智有广狭,所以禅宗设有三关:破初参明心,过重关眼见佛性,破牢关成慧解脱而证尽智。错悟之人不证实相本际,不能眼见佛性,不得涅盘尽智,而执坛经之方便说,每谓:“一悟即至佛地,明心证悟已,则同释迦佛,故悟后不必修行。”便否定禅宗之三关。若人言悟后必须修行,彼则加以破斥,并谓人曰:“主张悟后起修者,皆是未悟之人。”如是邪见之人 | admin 2018-07-21 |
|
因此禅宗与净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未可拣别为二。极乐世界犹如色界而超胜于色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不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者,舍报已,于生起中阴身时,其上品上生者,中阴身乘金刚台;上品中生者,其中阴身坐紫金台;上品下生者,其中阴身坐莲花中,由阿弥陀佛及诸菩萨众迎往极乐。上品中生以下往生极乐者,于极乐世界闻法修行后,开悟证果所需的时间不等。譬如,上品 | admin 2018-07-21 |
|
─正觉同修会─禅宗自从天竺流传下来时,本来就是实证“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第八识如来藏,传入中国以后仍然如此、法同一味,都是实证经中所说的“法离见闻觉知”的如来藏,即是经中所说“无觉观者名为心性”的第八识如来藏,一向不以离念或有念的灵知心作为修证之标的。正觉同修会的实证即是第八识如来藏,正是中国禅宗古今实证者之所证;千年 | admin 2018-07-21 |
|
看话头是中国禅宗独有的修定法门。在禅宗发展的初期,人们的根性较好,定力也比较好。那时候,修行者大多重视定而不了解禅宗的根本是慧,所以往往定多慧少。那时禅宗祖师传法往往是注重慧的引导,而不必在定的修习上费心。渐渐地,修行者明白了禅宗的核心是修慧,却开始出现了重慧而轻定的倾向。到了宋朝以后,人们的根性越来越差,对修定也越来越不重视,禅门修行者的定力也越 | admin 2018-07-21 |
|
禅悟的实质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应,所以得到禅悦及解脱正受。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验牢关参禅事毕,皆是一念相应慧,也都或多或少与定力相应。所以所谓的开悟,我们可以把它定义如下:“藉由定力参详而了知有情生命之最 | admin 2018-07-21 |
|
既然有八个识,到底是哪一个识才是禅宗祖师所证悟的对象,当然要一一加以探讨。是前五识吗?前五识能够分别色等五尘,然而五识是五根、五尘相接触而有,是以五根、五尘为俱有依而出生的法。这有经典为依据,《中阿含经》曾开示:“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中阿含经》卷五十四)解释如下:眼根、色尘相接触,出生了一个 | admin 2018-07-21 |
|
这首偈的意思,对于禅宗想要求悟的人而言非常重要,是故应该略加解释:“于现在自己所知的境界中,先建立一个万法唯识的认知,就好像真的有一个东西名为真如,是能生万法的唯一真识,存在现前的境界中;有这样的认知,而说这是真实的万法唯识的体性。但因为仍只是一个想象的建立而非实证能生万法的唯一真识,仍然是住在意识境界中而有六尘境界所得的缘故,并不是真实的住 | admin 2018-07-21 |
|
或许有人会继续提出质疑:“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从来只有顿悟与渐修,没有所谓的顿悟与渐悟?”既然是这样子,后学就举经典与禅宗证悟祖师为例来说明。首先,以经典为例来说明。大家都知道,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阶位。于圆满后,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也就是开 | admin 2018-07-21 |
|
如来禅不是禅宗祖师们讲的如来禅,他们错会了。如来禅在《金刚三昧经》里面讲:“存三守一:存三解脱,守一心如。”三解脱是金刚解脱、般若解脱,虚空解脱。守一心如是安住于真如真心的境界,发起真心的各种功能。佛地所应有的功能,都可以修行发起,这叫如来禅。就可以很快进入等觉地,乃至妙觉地。如果能兼取娑婆与极乐——禅与净土的速行道易行道的法门 | admin 2018-07-21 |
|
因此禅宗与净土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未可拣别为二。极乐世界犹如色界而超胜于色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不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者,舍报已,于生起中阴身时,其上品上生者,中阴身乘金刚台;上品中生者,其中阴身坐紫金台;上品下生者,其中阴身坐莲花中,由阿弥陀佛及诸菩萨众迎往极乐。上品中生以下往生极乐者,于极乐世界闻法修行后,开悟证果所需的时间不等。譬如,上品 | admin 2018-07-21 |
|
大乘菩提的入道,首先必须要先修除对于我所的执著;我所的执著修除以后,必须要进一步的断除我见和三缚结;然后经由禅宗的法道来修学,求证自心如来藏;在亲证如来藏以后,进一步要求眼见自他一切有情的佛性;在眼见佛性以后,再继续进修一切种智。这样的菩萨,自己就能够渐次的通达二乘菩提,并且也能修证二乘菩提,同时还能够渐渐的断除我执以及我执的习气种子,这样就可以渐 | admin 2018-07-21 |
|
譬如禅宗中土诸祖所悟的真心就是指阿赖耶识,方便说为真如;又譬如西天大迦叶尊者,乃至达摩祖师等诸声闻阿罗汉回小向大以后,修学禅宗的般若禅而得开悟,乃是悟得异熟识,也方便说为真如;那是因为此时“大圆镜智”以及“成所作智”等佛地功德,还没有现前的缘故。各位菩萨,综合以上所说我们可以知道:一切有情众生都有第八识,因为有分段生死之染污种子 | admin 2018-07-21 |
|
禅宗的参禅也是一样,一定要自己真参实究,加上有正确的禅法知见,就这样子突然间找到了,而且有智慧确认是正确的,是没有错误的,这时就称为开悟明心实证般若。所以,般若的难悟难证,原因就在这里;因为般若的见道,是一念相应而悟入的,不是经由思惟而渐渐增加出来的。有人依凭学术观点来理解佛法,就批评禅宗那个法都没有一个次第,一悟就说那就是了,然后禅宗的禅师就这样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三)禅悟的实质禅宗的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当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慧能断三缚结、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而与定力相应,所以得到禅悦及解脱正受。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验牢关参禅事毕,皆是一念相应慧,也都或多或少与定力相应。所以所谓的开悟,我们可以把它定义如下:藉由定力参详而了知有情生命 | 三摩地 2018-07-21 |
|
』」】由此可知:永明禅师亦是以本觉性的阿赖耶识心体作为证悟之标的,禅宗宗门始觉位之开悟祖师所悟者,一定是阿赖耶识心体也。《宗镜录》中又云:「如是甚深阿赖耶识,行相微细,究竟边际;唯诸如来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宗镜录》中又云:【二者立阿赖耶识,总摄诸识:所谓以阿赖耶识具足障碍义、无障碍义,无所不摄故。阿赖耶识,契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就是说,他否定了第八识以后,就否定了大乘经典所说的自性,也把禅宗所证悟的这个自性全部否定掉!那么这样的否定呢,我们当然不认为说他讲的这样的是事实。我们来看看六祖《法宝坛经》卷一里面怎么说:【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