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欝头蓝弗因为是以定为禅,这一边的禅当然不是指一般所谓的四禅八定,以定为禅的禅;这个禅应该是指禅宗的禅,是指一个真如心的实证,是禅宗的明心,是禅宗的证得这个涅槃心,而依之修行而能够步步的增上。所谓的涅槃心易晓,差别智难明。欝头蓝弗因为是石头压草,没有真实断身见、我见,没有真实断贪瞋痴,他虽然证得了非想非非想定,可是很不幸的,他这一世现下还在非想非非想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一个例子是古时候的黄蘖禅师,他是禅宗公认的证悟者,内容如下:【昔日黄蘖和尚路逢异僧同行,乃一罗汉。至天台,值江涨,不能济,植杖久之。异僧以笠当舟,登之浮去。黄蘖指而骂曰:这自了汉,我早知汝,定捶折其胫。异僧乃叹曰:道人猛利,非我所及!】(《古尊宿语录》卷四十八)解释如下:有一天,黄蘖禅师在路上遇见一位奇特的僧人,这个僧人是个阿罗汉,而且是有神通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讲完了以定为禅的各种层次,接下来我们从禅宗的一则公案来说明:般若禅不是禅定。我们来看看《景德传灯录》卷五,我先把这一段公案念一遍,再来作说明:【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禅。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禅图什么?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于彼庵前石上磨。一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一曰:磨砖岂得成镜耶?师曰:坐禅岂得成佛耶?一曰:如何即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上述境界的产生,大多是身体为了适应定中的放松和静止状态而产生的反应,或者是觉知心变细而观察到平时就有而自己从未观察到的一些觉受,或者是在很强的轻安舒适的感觉中所出现的幻觉,这些都是意识心境界,有些人把某些境界的出现误认为是证到了禅宗明心开悟所证的空性心,甚至更进一步地以为自己已经眼见佛性了,这都是误解。禅宗的明心开悟是纯粹的智慧,是在一念之间明白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看话头是中国禅宗独有的修定法门。在禅宗发展的初期,人们的根性较好,定力也比较好。那时候,修行者大多重视定而不了解禅宗的根本是慧,所以往往定多慧少。那时禅宗祖师传法往往是注重慧的引导,而不必在定的修习上费心。渐渐地,修行者明白了禅宗的核心是修慧,却开始出现了重慧而轻定的倾向。到了宋朝以后,人们的根性越来越差,对修定也越来越不重视,禅门修行者的定力也越 | 三摩地 2018-07-23 |
|
比如数息法,其实也可以在动中修,但偏于静中修;持名念佛,可以动中修,也可以静中修,在心中心念心听来念佛;禅宗的看话头,可以静中修,但一般是动中修。其他的修止、修观、止观双运、持咒等等法门,也大多如此。此外需要了解的是,在动中修定力,最多只能修到初禅的功夫,无法进入二禅,因为从初禅是有觉有观三昧,动中可以修到,而进入二禅,先要修无觉有观三昧,只有在静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为了随顺大众的这种用语习惯,本文在讲到禅定一词的时候就专指单纯的修定之法(定学),而讲到禅宗的禅时,则用禅法禅悟禅慧等词语来表述,以示区别。(原标题:什么是禅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目录一、学佛者修习定力的重要性1、禅宗修行不离定力2、净土宗修行不离定力3、大心菩萨成佛度众生不离定力4、小乘修行不离定力二、禅定基本知见1、什么是禅定?2、定力与定境的区别3、禅宗之禅与禅定的关系4、动中定与静中定5、禅定通外道6、修定与修除烦恼习气之间的关系7、定力与神通的关系8、日常生活中的用心专注与修定不同三、禅定修行的次第1、禅定修习的次第2、禅定次第 | 三摩地 2018-07-23 |
|
在大乘佛法中,以当今流传最广的净土和禅宗看,无论是持名念佛还是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无相念佛,乃至参究念佛、实相念佛,做功夫时都要求行者心念高度集中,念念不断念念相续,乃至净念相继、绵绵密密;而参禅看话头更是要求时时刻刻观照话头,不掉举、不昏沉。从以上对大小乘佛法行门的举示可以看到佛法中的精进完全是着重在心行上面的,要求行者时时刻刻心不放逸,可谓是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乘禅宗的开悟明心就是找到了自己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的所在,亲证第八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如是才能现观第八识的种种体性(功德性)而生起真正的般若实相智慧;若没有证得如来藏,就只能理解般若实相的表相,无法发起真正的实相智慧;所以想要证得真正实相般若智慧的人,首要之事就是求证如来藏──禅宗的开悟明心。想要证悟明心,必须要有工具,这个开悟的工具就是妄心: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是中国禅宗史上有名的立雪断臂,禅宗所以会有这么一段立雪断臂的典故,因为以当时的时空背景,要弘传第一义谛了义正法非常艰辛。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4集忍辱-忘恩负义>刘正莉老师(原标题:忍辱的四个层次)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是中国禅宗史上有名的立雪断臂,禅宗所以会有这么一段立雪断臂的典故,因为以当时的时空背景,要弘传第一义谛了义非常艰辛。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4集忍辱-忘恩负义》刘正莉老师(原标题:什么是忍辱波罗蜜?)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是中国禅宗史上有名的立雪断臂,禅宗所以会有这么一段立雪断臂的典故,因为以当时的时空背景,要弘传第一义谛了义非常艰辛。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14集忍辱-忘恩负义》刘正莉老师(原标题:忍辱波罗蜜分为四种忍)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我们来看看禅宗的祖师怎么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1: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众生为什么不能成佛呢?因为不知道佛有个出身处。佛有个出身处,当然众生也有个出生处。对菩萨来讲,对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来说,他因为不知道有个出身处,所以他没办法成佛。那么明心就是找到了出身处,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我们来看看禅宗的祖师怎么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1: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众生为什么不能成佛呢?因为不知道佛有个出身处。佛有个出身处,当然众生也有个出生处。对菩萨来讲,对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来说,他因为不知道有个出身处,所以他没办法成佛。那么明心就是找到了出身处,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我们来看看禅宗的祖师怎么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1: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众生为什么不能成佛呢?因为不知道佛有个出身处。佛有个出身处,当然众生也有个出生处。对菩萨来讲,对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来说,他因为不知道有个出身处,所以他没办法成佛。那么明心就是找到了出身处,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什么是成佛的根本呢?我们来看看禅宗的祖师怎么说:《洞山悟本禅师语录》卷1:如今学者,只知有十方诸佛,且不知有十方诸佛出身处,空知有佛不得成佛。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众生为什么不能成佛呢?因为不知道佛有个出身处。佛有个出身处,当然众生也有个出生处。对菩萨来讲,对一个初发心的菩萨来说,他因为不知道有个出身处,所以他没办法成佛。那么明心就是找到了出身处,什 | 三摩地 2018-07-23 |
|
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正式提出十因缘观,解开无师独觉的菩萨辟支佛如何观察生命结构的逻辑与方法,同时也指出《阿含经》中有禅宗公案的事实。在《阿含经》的研究里,《阿含正义》至少创造二项历史性的研究成果,使得笔者对本书的撰写成为可能:一是十因缘观的解读,二是阿含禅学的发现。十因缘观的解读是旷古烁今的里程碑。因为无师独觉的辟支佛出生在无佛之世,不依靠任 | 三摩地 2018-07-23 |
|
禅宗有个公案:古时的大中皇帝在太子位而逃难时;因为皇位被篡夺了,他的皇帝老子预先为他留了一副戒牒和僧衣,因为已经算准会被篡位,就事先交代他:当皇宫被攻破了,你就赶快开启锦盒。他拿起锁子打开了,中有戒牒、剃刀、僧服,所以连法名都有了,他就请随从赶快帮他剃了发,穿起僧衣逃出宫外。后来就住在寺院中当沙弥。后来他遇到黄檗禅师刚悟而寄居在同一个寺院,那时黄檗 | 三摩地 2018-07-23 |
|
禅宗有个公案:古时的大中皇帝在太子位而逃难时;因为皇位被篡夺了,他的皇帝老子预先为他留了一副戒牒和僧衣,因为已经算准会被篡位,就事先交代他:当皇宫被攻破了,你就赶快开启锦盒。他拿起锁子打开了,中有戒牒、剃刀、僧服,所以连法名都有了,他就请随从赶快帮他剃了发,穿起僧衣逃出宫外。后来就住在寺院中当沙弥。后来他遇到黄檗禅师刚悟而寄居在同一个寺院,那时黄檗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