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到底为什么是我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经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是饮食欲,就是众生对于各种美味的饮食大多会产生贪爱;第二个是睡眠欲,众生会因为耽于睡眠,所以心中多有昏暗,没有办法勤修于道业;第三个是淫欲,一切男女都会互相追求,产生贪染的心,行各种的欲事。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 三摩地

2018-07-22

中夜诵经,以自消息,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当念无常之火,烧诸世间,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诸烦恼贼,常伺杀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寤。烦恼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蚖,在汝室睡,当以持戒之钩,早摒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无惭人也。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如铁钩,能制人非法,是故常当惭愧,无得暂替。若离惭耻,则失诸功 三摩地

2018-07-22

还有一种福德是心地上的福德,那就是修除五盖,所谓贪欲盖、嗔恚盖、掉悔盖、睡眠盖、疑盖,是五盖。修除了这五盖是心地上的福德,其实说穿了,就是「好心」所得到的福德。可是这个好心不是世间人讲的好心,意思是除掉了贪欲,对世间的财、色、名、食、睡无贪;也除掉了嗔,不会随意对众生起嗔。可是他心地却不会掉散,也不会常常作错了是再来悔恨。他也不会像某些人有很严重的 三摩地

2018-07-22

便睡眠寐或卧不听。正法灭尽皆由是矣《贤劫经》舍利弗,若有比丘著外经义,是人为舍微妙佛法,诵持外道语言为大众说,但作野干吼。舍利弗,如是恶人名为朽坏沙门。何以故?是外道义,非佛法故。舍利弗,著外道法比丘,不应自称是佛弟子。何以故?沙门释子不说尼犍子语,于大众中但说佛语。舍利弗,若人著不净语,欲作师子吼,但作野干鸣,是人不能解佛法第一义。《佛藏经》舍利 三摩地

2018-07-22

降伏睡眠精勤修学无诸放逸。及余功德悉皆成就。或为释梵护世四王。斯由曾闻如来之藏功德所致。身常安隐无病无恼。寿命延长人所爱敬。具足听闻如来常住大般涅槃甘露之法。坚固安隐久住世间。随顺世间而共娱乐。知诸如来不从欲生。广为世间开示演说。以此智慧功德利益。在所生处子孙众多父母长寿。常受人天一切快乐。族姓殊胜悉皆具足。斯由闻知一切众生悉有如来常住藏故。未来现 三摩地

2018-07-22

五者降伏睡眠。六者不懒惰。七者精勤不放逸。八者常乐求戒。菩萨成就如是八相非为新学。复次菩萨成就八相非为新学。何等为八。一者真实。二者鲜净乐习净事。三者光泽。四者端政。五者远离女人。六者远离亲族。七者闻恶恐怖彼彼恼乱身毛皆竖。八者愍念众生。菩萨成就如是八相非为新学。复次菩萨成就八相非为新学。何等为八。一者善知佛说魔说差别。二者恭敬知经者。三者知律非律 三摩地

2018-07-22

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5、法器:寺中钟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完,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殿堂仪规『殿』者王所居:佛谓之大医王,能 三摩地

2018-07-22

在师父刷牙、洗脸、理发、睡眠、吃饭、休息、打电话、写字时皆不宜作礼,在马路上亦不宜作礼,问讯即可。很多弟子为表示非常敬师父,而不分时、地的随便作礼,亦不妥当,应特别注意!(5)与师父谈话时,不得面对师父,应侧立或侧坐;亦不得于高处立,或太远立;对师父谈话应清晰小声,和颜悦色。师父讲话中不得插嘴。(6)随侍师父时,师若坐,应当在旁站立,师不命坐,不可坐 三摩地

2018-07-22

111.为人爱独处贪食,晚上睡眠少,前世为狸。112.为人爱偷盗,贪财记怨,不分亲疏,前世为鼠。113.为人破塔坏寺,隐藏三宝物自己用,死堕阿鼻大地狱,罪毕转生为畜生,像鸽雀、鸳鸯、鹦鹉、青雀、鱼鳖、弥猴、獐鹿等,若得人身,生为阴阳人淫女。114.为人爱发脾气,死堕毒蛇、狮子虎狼、熊狸鹰雉,若得人身,喜欢养猪鸡,作屠夫猎人或狱卒。为人愚痴,不解道理,死堕象猪牛 三摩地

2018-07-22

死时就好像睡眠一样,不知不觉,死亡过程中无诸苦患。第三种,修得禅定以及证悟菩萨之死。此诸证悟菩萨悟后,若无往世业缘成熟者,则死时无有恶境现前,在正死位中无诸苦患;如果证悟菩萨发愿往生极乐,于死亡时就好像睡着ㄧ样,待中阴身成就现起见闻觉知时,遥见西方三圣与诸圣众前来迎接,自见其身坐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极乐世界。第四种,造诸恶业罪不及地狱者之 三摩地

2018-07-22

这五种盖障大致上来说,就是贪欲盖、瞋恚盖、昏沉睡眠盖、掉悔盖以及疑盖,今天的课程当中,我们不针对这四类原因作太细的解释,我们用一些佛陀教导我们学佛所以能够快速进步的原因,让各位自己来体会一下,为什么我们学佛难以进步?其中的关键到底在哪里?大家都知道世尊在世的时候,教团中最笨的人叫作周利盘特。在《增壹阿含经》跟《法句经》里面都提到过他,说到:佛在舍卫 三摩地

2018-07-22

性障是指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这五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是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这五盖原则上不与所知障相应,因为所知障是属于迷理无明,而性障五盖属于迷事无明,是烦恼障所摄的,所以三障应该说是理障、事障、业障,不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原标题:重要知见(三)——业障、业障种类及消除业障)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的欲界,是说此界的众生多执著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渴望得到财产、男女性欲、名誉、饮食、睡眠等的满足,故名欲界。欲界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人(欲界六天)等六趣,以及所生活的器世间,故欲界也称为六趣杂居地。欲界六天的天人吃的是甘露,也有婚姻嫁娶行为。欲界天人的身相、寿命、生理现象各有不同,层次愈高,五欲愈淡薄。六欲天天人之生育繁殖 三摩地

2018-07-22

(《大般涅槃经》卷11)可以说,唯识五位百法五十一心所法中的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根本烦恼,以及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二十随烦恼,以及悔(或者称为恶作)、睡眠、寻、伺等四不定法,都是属于烦恼障所摄。因为不能弃舍三界境界,当然就有一个三界中的我存在;有我,就有了对境界 三摩地

2018-07-22

你如果现前观察意识觉知心确实是如此,这就是符合断身见的现量智慧!如果自己没有睡眠的经验(事实上不可能没有),假设自己从来不曾睡觉,所以不曾体会过自己睡著了以后意识会断灭,但仍然可以从比量上来看意识觉知心会不会断灭。譬如看别人睡著以后,意识觉知心还在不在?可以看看你的丈夫或是你的妻子,以及你的子女、你的老父母,当他们睡著的时候,你在旁边轻轻跟他们说话 三摩地

2018-07-22

(一)为生苦,大意有两种;一种是说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承受种种痛苦,从一开始你在妈妈的肚子里三个月后刚刚对外部环境有了知觉,就不得不忍受种种苦受;一会儿热(妈妈穿多了),一会儿冷(妈妈喜欢吹空调),一会儿饱一会儿饥,一会儿被挤压(妈妈睡眠时翻身),万一再遇到妈妈生病吃药,那就更惨了,住胎十月如同被关在黑暗中的地狱一般备受煎熬。有数不清的凶险在等着你 三摩地

2018-07-22

由于这五戒能让众生远离五种的恐惧怖畏,又不必施舍钱财,没有钱财也可以布施给众生无畏,所以佛说这五种布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而且是随时都在布施无畏,乃至你在睡觉时也在布施,因为你睡觉时仍然有五戒的戒体在,大众不必恐惧说:把他吵醒了就没命了!所以睡眠时也是在布施无畏。所以说这五种无畏布施是随时随地都在布施的,所以叫做自在无碍,而且也不必失掉财 三摩地

2018-07-22

慎勿懈怠懒惰睡眠纵意。夜即摄心存念三宝。莫以空过徒设疲劳后代深悔。众等各各一心谨依此戒。如法修行应当学。】】复次,依《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卷下:【【佛告诸佛子言。有十重波罗提木叉。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非菩萨非佛种子。我亦如是诵。一切菩萨已学。一切菩萨当学一切菩萨今学。已略说菩萨波罗提木叉相貌。是事应当学敬心奉持】】(注1.【波罗提木叉】: 三摩地

2018-07-22

意识在几种状态会灭掉:正死亡,正睡眠无梦,昏迷,灭尽定,无想定。如今以人以为这个意识心,可以停格,因此就可以捕捉这个停格的时候,这样就是真心,就是开悟,这样就是生起智慧。这样特别想法的人,也可以戏称这样的人是属于「意识心停格」外道,因为这样的想法根本就是根本逻辑就是错了:1.如果能够思惟的不是意识心,那请问是个什么?2.如果现下思惟的不是意识心的心所能 三摩地

2018-07-22

于唯识五位之中,死亡、无想定(含无想天)、灭尽定、睡眠无梦、闷绝昏迷,「意识心」这个「心」根本就是断灭不见。2.下一辈子要根据新的根身而建立其「意识心」,如下一辈子投胎变成马,也去安住那个「马意识心」,和这辈子的「人意识心」根本不同,马作马应该的行为,所以这「意识心」是随着各个身根而建立的。3.这辈子的「意识心」是没有办法走到下一辈子的,即使是未来辈子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