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譬如说在睡眠位,他就要去观察:当我进入睡眠的时候,我的觉知心就断灭,我的六识心就断灭了;我断灭了觉知心之后,我的能取之心事实上祂也是空无,我并没有所得,我并没有一个恒常存在的一个觉知心。所以,这个时候这个菩萨,他就开始对于能取的心,也会觉得说祂的虚妄性。不只是在睡眠的时候,乃至在正死位,观察到其他人死亡的时候,也要能够如实观察:他的六识心断绝了。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些人品格较好而对身外之物较不执着,却往往落于识阴所领受的感觉中,所以他们很重视气氛:住家的气氛、说话的气氛、睡眠的气氛、饮食的气氛、路上的气氛、独处的气氛、与人相处的气氛、插花的气氛与神韵、刚回家时的气氛、别人对他说话时的气氛。种种气氛都使他觉得很重要,这是很重视生活质量的人,但却都是识阴领受的情境。假使气氛使他觉得不愉快,就会生闷气,整天不愉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人类皆有身根,不坏之身根即名有根身;有根身在人间之存在,必有行来去止、坐卧睡眠及饮食、大小便利……等事,由此显示种种表色,皆是行蕴;乃至由表色而显示出来的气质、神韵……等无表色,亦皆属于身根之行蕴所摄;身根之行蕴即是肢体动作等色蕴所显示之法,故行蕴中有一部分是由色蕴之行为所显现,即是色蕴之行来去止肢体动作等事相上之功能差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如果现前观察意识觉知心确实是如此,这就是符合断身见的现量智慧!如果自己没有睡眠的经验(事实上不可能没有),假设自己从来不曾睡觉,所以不曾体会过自己睡着了以后意识会断灭,但仍然可以从比量上来看意识觉知心会不会断灭。譬如看别人睡着以后,意识觉知心还在不在?可以看看你的丈夫或是你的妻子,以及你的子女、你的老父母,当他们睡着的时候,你在旁边轻轻跟他们说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意识于次晨复起,名之为醒﹔未起之前,名之为眠,不可谓睡眠中尚有意识觉知心现起。如是依他而起,易起易断之法,必非根本真实心,非自在法故,既非本来自在之根本真实心,则应藉此意识觉知心之能分别性,寻觅本来自在而远离一切境界、与真实心同时同处之无分别心。诸佛菩萨皆因觅得如是「根本无分别心」,故断我见︱否定意识我之常不坏性,确认觉知心为易起易灭之缘起性,故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由违背奢摩他故,立惛沉睡眠盖。四由违背毘钵舍那故,立掉举恶作盖。五、由违背于议无倒决择审察诸法大师圣教涅槃胜解故,建立疑盖。】所以,所说的性障消伏,不是说断除,而是因为凡夫证得初禅时,其实还没有办法断除我见,因此五盖只能伏除而不是断除;断我见后证得初禅的,才算是初分断除五盖。但是求证初禅时有要先伏的五盖;求证二禅时也有要先伏的五盖,但是二禅所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修定时应该要配合消除五盖等性障;五盖就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和疑盖。佛陀在经典6中也有教导众生消除五盖的方法。平实导师在《无相念佛》一书中也有开示修定要先消除“攀缘心、觉观心和三毒心”;在正觉同修会中,除了平实导师有初禅乃至二禅的实证之外,还有一位正雄居士也有初禅的证量,正雄居士在《广论之平议》一书中曾提到自己修习“未到地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欲界爱的具体显现,主要就在五盖障上(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要很用心的去舍离。五盖障的内容:第一个叫作贪欲盖,是说执着贪爱于五欲法,贪着欲界当中的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众生被五欲所缠缚,无时无刻都想要去攀缘五欲的境界;对于五欲有执着,如此的热恼,会障碍我们修道。第二个叫瞋恚盖,是说众生对于那些不如我们自己原先预期的境界上面,生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欲界爱的具体显现,主要就在五盖障上(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要很用心的去舍离。五盖障的内容:第一个叫作贪欲盖,是说执着贪爱于五欲法,贪着欲界当中的色、声、香、味、触的境界。众生被五欲所缠缚,无时无刻都想要去攀缘五欲的境界;对于五欲有执着,如此的热恼,会障碍我们修道。第二个叫瞋恚盖,是说众生对于那些不如我们自己原先预期的境界上面,生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白天的疲劳会带来恢复精力的无梦睡眠,不参与体力劳动的人,则要参与运动。甘地认为长时间的露天散步是最好的活动方式,切不可让身体成为味觉的奴隶,禁欲者应当控制好自己的饮食。他们的饮食应当清淡简单、不放香料、尽量生吃。理想的食物是水果和坚果,在南非时,甘地每日只吃这两种食物,根本不需特别的努力就能做到禁欲。绝食也有助于禁欲,甘地说绝食者其情可现,情之所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受戒已,所不应作而故作之,所不应思而故思惟,懈怠懒惰、乐于睡眠,念恶觉观、邪命恶愿,是名污戒。若受戒已心生悔恨,求人天乐多诸放逸,不生怜愍,是名污戒。若畏贫穷,若为恐怖,若为失财,若畏作役,若为身命,若为利养,若为爱心,而受禁戒;既受戒已,心生疑惑,是名污戒。善男子!若人不乐久处生死,深见过罪,观人天乐、阿鼻狱苦平等无差;怜愍众生,具足正念,为欲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问:请教睡眠盖如何减除。从小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现在知道要精进早起,但坚持不久,几天以后又恢复了原状。有没有好的办法呢?答:佛在《楞严经》卷8有提到三种增进修行渐次的方法要领:【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所以您自己先要了解您的问题出在哪里?能够把握「除助因、刳正性、违现业」要领,才会有效,而不是盲修瞎练;因为睡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凭心而论﹐最初一段时间还是坚持得很好的﹐并不觉得这样做是一种压迫﹐因为无论怎样﹐每天还是能够保证六七个小时的睡眠。人就是一种习气。青年人喜欢贪睡﹐平时太懒散﹐拖沓﹐起居无度﹐意志薄弱﹐易受﹐特别容易原谅自己﹐在这种情形下﹐说到修行﹐往往是一句空话﹐有口无行。现在有意逆着习气﹐按新的作息时间去作﹐才渐渐感到每座用功比较实在﹐不似先前那样悠悠忽忽的﹐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现归纳列举如下:1、恶梦惊心人在睡眠中比较容易感知冤亲债主的活动,它们逼近受报者身心磁场的信息最容易在梦中被接受到,因此受报者常常会作各种恶梦。这些梦境,如果懂得易理,都不难分析出其对应于受报者的哪些方面。恶梦常是恶因正式释放前最重要的预警信息,如果能够高度重视,也就不容易错失机缘,并且可以将恶因化解于萌芽状态之中。2、善缘自断冤亲债主在正式开始讨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中所含摄性障,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二、所知障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也可以说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三、业障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1、勇猛精进广修种种善品法2、昼夜六时礼拜诸佛,当然不是叫你每两个钟头就起来拜一次佛,而是说除了睡眠的时间以外,有空的话就要常常礼拜诸佛;3、并且还要供养诸佛,赞叹诸佛,以及忏侮自己往昔的罪业,劝请诸佛常转。供养就是每天准备饮食供养,不必每一次供养都弄得像一堆山一样,可是一年却只供养二、三次,而是每天供养;每天供养就是说,有食物供养就可以了,不在食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点来看,即使这个心修成非常清净,祂到了睡眠的时候,也是会消失;会消失的法,怎么可以说是真如心呢?怎么可以说祂就是如来藏呢?如果说将这个心继续修练,修练成没有对世界的分别,就说:这样的话,我就是末法中的大师啊,因为我找到这个真心,我对一切万物都没有分别。这种说法也是错的,因为真心祂没有分别,对五尘、六尘没有分别;可是祂对于心——众生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说欲界的众生,有食欲、淫欲、睡眠欲等等,所以叫作欲界。欲界里面包括了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六欲天。譬如在人间之上,有着四大天王与忉利天,护持着人间的众生;忉利天主叫作释提桓因,也就是民间说的玉皇上帝;忉利天主他的四个方向,各有八位大帝,帮助玉皇上帝处理这些事务。所以各位可以发现,民间有各种各样的大帝正神,可是他们的总数不会超过三十二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这样子开示,说:【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鉢,受取饮食,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像这样子在日常作务中摄心正戒、精进道业的一心,这是属于“事一心”。也就是说,是事修上的一行三昧,或者称为一相三昧,就是以决定心不犹豫、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何谓睡而无眠?此与一般人之睡眠差异为何?要如何才能做到睡而无眠?答: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将睡而无眠的定义弄清楚。所谓睡,就是四肢委卧、五体横陈,这叫做睡;睡时六识暂灭不现,无有见闻觉知,于一切外境,心不明了、昏昧无知,名之为眠。睡而无眠的境界,不须去追求;有的人是脑神经衰弱,所以睡而无眠--是睡不着,不是不想睡;这个其实是失眠。因为长期的睡而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