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样对于蕴处界的无常故苦的真相都无所知,对于蕴处界无常故苦的正理都无所信,对于蕴处界无常故苦的事实都无所见;心中常有贪欲,一直都对色声香味触、财色名食睡的五欲抱着希望,以及所堕入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的五种光明遮盖中。如果不懂蕴处界苦的道理,不懂蕴处界苦是怎么样熏习集合的道理,不懂蕴处界苦灭尽的道理,不懂蕴处界一切苦灭尽的方法,那就是 | admin 2019-04-24 |
![]() |
人类都有身根,不坏的身根就叫做有根身;有根身在人间的存在,就会有行来去止、坐卧睡眠及饮食、大小便利等等事情要做,由此显示的种种表色,都是行蕴;乃至由表色而显示出来的气质、神韵等无表色,也都属于身根的行蕴所摄。身根的行蕴也就是肢体动作等色蕴所显示的法,所以行蕴中有一部分是由色蕴的行为所显现,即是色蕴的行来去止肢体动作等事相上的功能差别,这也是众生最执 | admin 2019-04-24 |
![]() |
),是说他没有反观自己的能力,所以意根无法了知睡眠时的详细环境,所以眠熟的人对于外在环境是无所知的,也不知道自己正处于眠熟位中,因为意根从来不会反观自己的存在,这就是意根的另一个特性。[2] 意根遍缘一切法,而说他是遍计所执性。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之第七识(意根、末那)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 | admin 2018-12-27 |
![]() |
所谓“断见外道”,是观察到见闻觉知心的我并非常而不坏,在睡眠丶昏迷丶死亡时就不见了,却因为无法找到见闻觉知心坏了后有什么可以去向来生,因此而认为人死了以后是没有未来世的,这就是“断灭见”。[9]而证悟者,以如来藏真实心的角度,现观实相界真实心无分别的同时,又可现观现象界五蕴十八界虚妄,不落两边,名了义中观。密宗之自续派中观与应成派 | admin 2018-12-27 |
![]() |
html第01集学佛的目的(一)正源老师主讲第02集学佛的目的(二)正源老师主讲第03集佛法之实修与念佛正源老师主讲第04集略说各种念佛法门正源老师主讲第05集念佛法门之殊胜与禅净圆融正源老师主讲 第06集三资粮之信正礼老师主讲第07集三资粮之愿正礼老师主讲第08集积集世间福德之行正礼老师主讲第09集受持三归之行(一)正礼老师主讲第10集受持三归之行(二)正礼老师主讲 | admin 2018-12-23 |
![]() |
于此生中睡眠减半。初为婴儿。次为童子。渐至成长。忧悲患难众病所逼。无量百苦触恼其身。难可说尽。身内诸苦难忍受时。不愿存生意便求死。如是之身苦多乐少。虽复暂住必当谢灭。难陀。生者皆死无有常存。假使药食资养寿命得延年岁。终归不免死王所杀送往空田。是故当知。生无可乐。来世资粮应勤积集。勿作放逸。精修梵行。莫为懒惰。于诸利行法行功德行纯善行。常乐修习。恒观 | 三摩地 2018-10-14 |
![]() |
祖先、已逝的先人,对我们现世的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甚至能够影响到我们每日的生活、睡眠、身体健康、工作、结婚生子、子孙前途等等。如果能诵经回向给他们,超度他们,那么同时也会对我们的各个方面有很大的益处。盂兰盆节,亦称盂兰盆斋、盂兰盆会,是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举行的以供养三宝、超荐七世、现世父母及历代祖先、施食鬼神为内容的佛教节日。道教又称中元节 | admin 2018-08-23 |
![]() |
譬如说在睡眠位,他就要去观察:当我进入睡眠的时候,我的觉知心就断灭,我的六识心就断灭了;我断灭了觉知心之后,我的能取之心事实上祂也是空无,我并没有所得,我并没有一个恒常存在的一个觉知心。所以,这个时候这个菩萨,他就开始对于能取的心,也会觉得说祂的虚妄性。不只是在睡眠的时候,乃至在正死位,观察到其他人死亡的时候,也要能够如实观察:他的六识心断绝了。这 | admin 2018-08-10 |
![]() |
前六识于睡眠、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等五位中断灭,意根于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亦是断灭。这七识既然本质上都是生灭之法,都是刹那刹那断灭再又生起,既然生灭之法刹那断灭如何能够于断灭后再自行出生呢?必然要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心做为生灭的七识心的所依,才能够让生灭的七识心能够灭除后,再行生起。而且必然是心法才能出生心法,色法从不能出生心法。所以法界 | admin 2018-08-07 |
![]() |
名的部分,就是外面的人,对我们所作所为,所加的一个评价,所以就是我们所得到的名声;食,就是吃东西;睡,也就是休息睡眠。所以财色名食睡这五样,约略可以来总括我们在世间所碰到的烦恼。那么世间烦恼在这五样的表现,最主要是说,在这个五项不管是财、色,或者名、或者食、或者睡,在这五项有所匮乏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产生了烦恼。02那么世间人往往会觉得说,如果这个烦 | 三摩地 2018-08-03 |
![]() |
何谓惺惺能照?惺惺者离六尘而了了分明,不在六尘中起见闻觉知,却能够了了分明的观照祂所出生的种种法,故谓惺惺;真心从来不曾昏沉、睡眠,永远清楚分明的了知祂所观照的六尘以外一切法;亦谓二六时中,不论是眠熟位、正死位、闷绝位、处胎位中、灭尽定中,都是永远惺惺了然分明而不昏沉,这才是真正的惺惺。能照者,谓能了众生心行,能了异熟果报的时节因缘以及山河大地一切 | admin 2018-08-01 |
![]() |
但是我们如果遇见佛,还是应该要以人间的常法来礼拜和问讯的,也就是要在礼佛三拜之后,请问佛陀的身心、四大状况是不是都好?生活起居、饮食睡眠都调顺安乐吗?度化众生的事业都顺利无碍吗?所以说,问讯就是请问诸佛菩萨的身心起居、度众事业等等的状况,是否都安好顺利?我们如果遇见诸佛菩萨,就应该要这样子来问讯的。现在因为佛陀的应身已经不在了,所以一般大都改用一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云何诸人而问我言有何苦耶?’诸亲语言:‘汝今勿怖!汝以睡眠,汝今实不从此至彼,亦不从彼而至于此。’彼人闻已,方自生念:‘我是睡梦,此是虚妄,非是真实。虚假如幻。’如是知见,身心得安。世尊!如彼非有,而说言有。而自说言我堕地狱。世尊!如是一切诸凡夫人,颠倒虚妄,起贪嗔痴等诸烦恼故,自心生于有所作想。以此因故,有斗诤等诸非法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于是慧开禅师便奋志发誓道:若去睡眠,烂却我身!从此以后,慧开禅师便夜不倒单,昼夜六时,精勤不息。有时实在是太困顿了,他就在廓下经行,或者用头去磕碰露柱,以此来驱赶睡魔。后来有一天,慧开禅师在法座边用功,忽然响起斋鼓的声音,他终于豁然大悟。从此以后,慧开禅师机用大发,慧辩无碍。由于慧开禅师的平生悟处是从无字得手的,所以,他出世后,大弘无字法门,称之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般若经空中声告常啼菩萨言,汝东行求般若,莫辞疲倦,莫念睡眠,莫思饮食,莫想昼夜,莫怖寒热。于内外法,心莫散乱。行时不得左右顾视,勿观前后上下四维等。出曜经智者以慧练心,寻究诸垢,犹如矿铁,数入百练,则成精金。犹如大海,日夜沸动,则成大宝。人亦如是,昼夜役心不止,便获果证。大灌顶经禅思比丘,无他想念,惟守一法,然后见心。楞严经又以此心,内外精研。又 | admin 2018-07-23 |
![]() |
祖师刚到中土,看见一些有久修的出家人,聚在一间禅堂里面,当然也有人根本就是在打瞌睡、补睡眠的。祖师就静静地拿了片瓦,坐到这些人旁边去,慢慢地开始磨起瓦来。等到这些出家师父结束打坐,看见祖师在做这样奇怪的动作,就好奇地问他:您这是在做什么?祖师反问:你们打坐在做什么?当出家人回答坐禅成佛的时候,接着祖师很精彩的回答是:如果可以坐禅成佛,那我也可以磨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中所含摄性障,性障则是指五盖,也就是贪欲、瞋恚、睡眠、掉悔和疑等,这五个法会障碍学人证得四禅八定,或者障碍学人修证解脱道,所以称为五盖。二、所知障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法证知法界的真实相,无法证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无法成就佛道,也可以说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为佛道上的障碍。三、业障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目录【第一篇】悟前第一章前方便第一节闻法阅经建立知见第二节闻时记忆闻后思惟第三节培植福德广结善缘第四节受持佛戒发菩提心第五节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第六节忏悔业障深信因果第七节消除慢心第八节发大愿心第二章正修行第一节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第二节正修功夫第三节深解第一义经典第四节参究的方法第一目简介话头第二目简介公案第三目参究的方法第五节禅法知见第一则建立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这样子开示,说:【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步出入,左右顾视,屈申俯仰,执持衣钵,受取饮食,左右便利,睡眠觉悟,坐立语默,于一切时,常念一心,不失威仪,是为一心。】(《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二)像这样子在日常作务中摄心正戒、精进道业的一心,这是属于事一心。也就是说,是事修上的一行三昧,或者称为一相三昧,就是以决定心不犹豫、不怀疑地专注于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五种盖障大致上来说,就是贪欲盖、瞋恚盖、昏沉睡眠盖、掉悔盖以及疑盖,今天的课程当中,我们不针对这四类原因作太细的解释,我们用一些佛陀教导我们学佛所以能够快速进步的原因,让各位自己来体会一下,为什么我们学佛难以进步?其中的关键到底在哪里?大家都知道世尊在世的时候,教团中最笨的人叫作周利盘特。在《增壹阿含经》跟《法句经》里面都提到过他,说到:佛在舍卫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