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为什么他会是天魔呢?因为他有欲界爱,所以他会用他的欲界爱,希望一切众生都是他的眷属,他要把他系缚在欲界里面。如果有人离开了欲界他会很痛苦,他会说:我失去了眷属。就好像世间的国王,他总是希望说我的领土最大、我管的人民最多----来代表他的威德。所以这个天魔外道他就是有这样的心,就跟世间的国王是一样的----他有很强烈的欲界爱眷属欲,所以他要系缚众生在欲界里 admin

2020-06-08

  由是佛力所加故,此菩萨佛性得以开展,能觉照十方百佛国,能至十方百佛世界面见百佛、供养百佛、听受妙法;亦能化现一百化身菩萨,一一化菩萨各有一百化身眷属。初地之前所修证是大乘人无我,是大乘般若之无生忍智,与初地所证的法无我不一样。大乘之人无我者,即禅宗之破初参——开悟明心。能证得觉知心外别有如来藏心之本来无生、本来无灭;有念无念的觉知心之我为 admin

2020-06-08

有没有想过,为何如此?明明是家亲眷属,如此的对待良意啊?但是怎么出口后,彼此之间都变成敌对、愤恨的对象呢?甚至冷漠以待。想想看,我们的烦恼多么的粗重!这些也是病毒!贪嗔痴这个病毒无量劫就一直跟随。可怕的是,一般人没有能力知道跟防御。所以我们既然已经学佛了,甚至学佛多时,其实应该要借境练心。现在虽然这个疫情发生,很多人会觉得说:“我这时候如何发 三摩地

2020-04-12

  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是名菩萨。”---《大般涅槃经》“若有说言听着摩诃楞伽。一切种子悉听贮畜。草木之属皆有寿命。佛说是已便入涅槃。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即是魔之所说。我说四大无有寿命。若有经律作是说者。是名佛说。若有随顺佛所说者。当知是等真我弟子。若有不随佛所说者。是魔眷属。”---《大般涅槃经》“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 admin

2020-04-08

亲友眷属悉皆安隐。长辞八难永出苦源。不受女身速成正觉。既安置已。更烧诸香亲对像前。虔诚合掌。而说赞曰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功德庄严聚愿彼五浊众生类速证如来净法身戒定慧解知见香遍十方刹常芬馥愿此香烟亦如是无量无边作佛事亦愿三涂苦轮息悉令除热得清凉皆发无上菩提心永出爱河登彼岸佛说此经已。是时众中有无量无边菩萨。得无垢三昧。无量诸天得不退智。诸声闻众愿求佛果 admin

2020-04-07

这部经当中:有一个聚落主,他的名字叫作如意珠顶发,这个聚落主,他向佛陀请示他的一个疑惑,他禀告佛陀说,他的辅相以及群臣眷属们共同在一处坐的时候,然后详细地议论一个议题,那就是“持声闻戒的出家想要作沙门的人,到底可不可以捉持于钱宝金银这些东西呢?”这个时候有的人说可以,有的人说不可以。如意珠顶发聚落主就来请示佛陀,他问佛陀说:“世尊! admin

2020-04-07

什么是依报?依报是指个人拥有的财富、眷属、生活环境等等;譬如自己本身富有资财,不必受人供养,也不必为三餐奔忙,能有闲暇可以学佛,这就是菩萨可爱的异熟果。凡是久学菩萨,多多少少都有可爱的异熟果;如果不具备可爱的异熟果,表示过去世没有在努力行布施,所以导致世间法的福报不足。可爱的异熟果如果没有具足圆满,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当然不可能圆满,也就不能成佛。佛 admin

2020-02-21

他想:我就是想要一死了之,为什么都达不到这样的心愿呢?因此他又想:那我来违犯官法,被官所处决,那样总该可以吧!因此,他就私下探知了这个国王的女眷属(阿闍世王的女眷)什么时候会到哪里去沐浴,因此他先偷偷藏在那里,等时间到的时候,他就赶快把这女眷的衣服都抱走;抱走以后他就故意地走出来让那看守的人看见,于是他就被逮捕了。阿闍世王听到这消息非常震怒,决定亲 admin

2020-02-21

你应当让佛菩萨释放祂的光明,用光明智慧来安乐你的家中的眷属,以及你这亡故的父母;不应当让你全家的人----生者和亡者----都面临这样的痛苦,你应当用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他就问:那我可以作什么吗?你说:可以啊!你就在佛前,你可以诵经,你可以将经典念诵出来,然后可以回向给你的父母,也回向杀害你父母的这个仇人。他又说:回向我父母我可以理解,我父母可以因此而得 admin

2020-02-21

所以佛借这因缘,诉说往昔的因果关系,其内容大致如下:有一天,世尊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两百五十位弟子在一起,当时波斯匿王请佛及比丘们前往宫中,接受波斯匿王饭菜的供养,所以世尊与大比丘众等人,离开只树给孤独园而前往应供;一路上有天、龙、鬼神等眷属们恭敬围绕,其中帝释天、大梵天及四王天等众,在上方散花、燃香、舞蹈、奏乐,并且在路上洒了香水 admin

2020-02-21

所以,我们来看待世间的这种,种种的痛苦,由于贪欲会让我们泯灭许许多多人们正常的人性,所以应当来想:即使是说父母能够疼惜我们,家长爱怜我们;乃至于说有自己的好的眷属,然后有自己好的子女,可是这世间的贪爱是没办法久远的,他们都是生死别离所可能产生的。没有一对眷属,他们会无量世一直作为夫妻的,这些事情从来在法界中不会存在。------《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第0 admin

2020-02-21

既然众生除了今生之外,都有无量无数的过去生,也都有无量无数的未来生,那么包括每一世该出生在六道中的哪一道、身体健康状况及相貌美丑、家境贫富、儿女眷属人数及相互关系等等,又是怎么决定的呢?是神来决定、上帝的审判吗?从历史上及社会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持这种看法的人极端者会有一些不如理的作为,像西方宗教历史上,有所谓的赎罪券又称为大赦证明书,就是捐款给教会 admin

2020-02-21

所以,假如今天亡灵他有可能会生到三恶道,那么亡灵的父母眷属因为生起了这种慈悲心,为了亲人,想要度他救度他,就要想我怎么样能够帮他离开这个不好的果报,所以帮助这个亡灵离开不好的果报,就叫作超度,叫救度他。那我们有人会说,那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就举《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经文,来当作解说的根本。那《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的经文我们先引一段,是这么说的:世尊!习 admin

2020-02-21

所以,假如今天亡灵他有可能会生到三恶道,那么亡灵的父母眷属因为生起了这种慈悲心,为了亲人,想要度他救度他,就要想「我怎么样能够帮他离开这个不好的果报」,所以帮助这个亡灵离开不好的果报,就叫作超度,叫救度他。那我们有人会说,那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就举这个《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经文,来当作解说的根本。那《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的经文我们先引一段,是这么说的: admin

2020-02-21

可是有的人错会解脱的真实义,误以为只要把眷属的贪爱、名声的贪爱、利养的贪爱都放下就是解脱,或误以为只要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就是解脱。但是如果那样就叫作解脱的话,佛来人间之前,有的外道已经证得未到地定,有的外道已经证得初禅、二禅,乃至有的已经证得四空定,表示他们早就超越欲界,不贪名闻利养,也不贪男女欲,可是佛却说他们不得解脱。原来佛说解脱是指远离虚妄法 admin

2020-02-21

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也就是我所拥有的钱财、名声、权位、眷属等等,众生都是在这些世俗法上追求或贪著,不知道这些事物的本质都是无常变化之法、来来去去,都只能拥有一时,最多也不过一世,是带不到未来世去的。对这些世间法贪著,在佛法上,我们说这叫作我所执,对我所的执著。譬如,有些人买了贵重的东西,本来应该要正常使用,才能发挥这个东西的价值,可是他却舍不得拿来用 admin

2020-02-21

其实儿孙自有儿孙福,每个人有他自己的因缘果报,这一世的相聚,也只是因缘的聚合,因缘坏散时还是得分离;因此,对于眷属,该付出的,就付出我们该尽的义务;责任都尽了,其余的就不须过度担心、执著。众生为什么会有这些苦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无明,没有智慧的光明,也就是对于世间种种法,以及对于五阴自己没有正确的认知,误以为这些都是值得珍爱执著的,无法看清这些法背后 admin

2020-02-21

譬如对五阴所拥有的世间财产、名声、眷属等等产生我所的执着,这是最粗浅的识阴集苦法相;因为这些五欲六尘境界,都是与识阴相应而且深深执着的法,于是识阴就被这些物质境界所系缚。另外有一些人对这些身外的物质法较不执着,但却落于识阴所领受的感觉中,所以他们很重视气氛︰说话的气氛、饮食的气氛、与人相处的气氛、别人对他说话时的气氛;这些气氛都让他觉得很重要,这些 admin

2020-02-21

所以,转轮圣王就说到宜割恩爱,以存道意,也就是,彼此的恩爱虽然它是好的,譬如说我们为我们的眷属而恩爱,所以我们去世间里面去竞争;可是我们有些人总是会采用错误的方法,因为恩爱于自己的眷属,所以就不恩爱他人,所以产生种种的恶行,因为他不认为对方是眷属。可是我们这世的眷属跟我们分离之后,那个缘就尽了,我们又跟其他人当眷属;所以我们在这一世所看到的眷属,是 admin

2020-02-21

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也就是我所拥有的钱财、名声、权位、眷属等等,众生都是在这些世俗法上追求或贪着,不知道这些事物的本质都是无常变化之法、来来去去,都只能拥有一时,最多也不过一世,是带不到未来世去的。对这些世间法贪着,在佛法上,我们说这叫作我所执,对我所的执着。譬如,有些人买了贵重的东西,本来应该要正常使用,才能发挥这个东西的价值,可是他却舍不得拿来用 admin

2020-02-21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40   41   下一页»   共816条/41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