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菩萨地持经》卷3)意思是说,菩萨长寿久住、容貌端正,出生于豪贵上族之家,拥有众多资财及广大眷属,不欺诳、不诈伪、处世公正,众人对他所言无不信受,有大名称、大方便、大智慧,又有为人恭敬尊重赞叹的种种技艺工巧,具有讲理守伦常的人格特性,少病少恼堪能任持重责,获得这样的果报身,就能勇猛精进并有方便善巧,心中没有疲劳厌倦地在五明之学—就是语言典籍的 | admin 2020-06-08 |
|
「情」是指对眷属及五欲的贪着,「想」是指觉知心的觉知性,或者喜爱思惟而远离情执。由于情与想的多寡不同,导致舍报后往生的处所有各种差异,细说则有下列分别:一、纯想,可以生到欲界六天,或色、无色界天。二、纯想又兼具福德智慧及清净愿力,就可以随着自己愿力往生任何佛国净土,觐见十方佛。三、情少想多,成为飞行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等,可以无障碍的游 | admin 2020-06-08 |
|
「情」是指对眷属及五欲的贪着,「想」是指觉知心的觉知性,或者喜爱思惟而远离情执。由于情与想的多寡不同,导致舍报后往生的处所有各种差异,细说则有下列分别:一、纯想,可以生到欲界六天,或色、无色界天。二、纯想又兼具福德智慧及清净愿力,就可以随着自己愿力往生任何佛国净土,觐见十方佛。三、情少想多,成为飞行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等,可以无障碍的游 | admin 2020-06-08 |
|
而佛是十度波罗蜜,究竟圆满清净,所以在经典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示现的清净庄严,祂有国土的庄严、有自身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庄严,也有眷属等觉、妙觉,无量大菩萨随行护持的庄严;这都是因为佛陀在累劫修行时,都以清净无染的福德与智慧来为六度乃至十度的修集,所以能够得到福德与智慧无量相好的庄严。所以,我们在看到佛陀有这样的庄严,我们应该都会起欢喜心 | admin 2020-06-08 |
|
外我所的执著就是执著我所有的财富,执著我的家庭、我的眷属,执著我的名声,乃至于执著在器世间所获得的享受等等,这个都是属于外我所的执著。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 | admin 2020-06-08 |
|
外我所的执著就是执著我所有的财富,执著我的家庭、我的眷属,执著我的名声,乃至于执著在器世间所获得的享受等等,这个都是属于外我所的执著。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三乘菩提之学佛正见一第21集缘觉菩提的 | admin 2020-06-08 |
|
也就是说,要怎么样去成熟与我们有缘的眷属。什么叫成熟,就是之前我们说的,让他信根慢慢具足,信根圆满进入住位。你能够摄受他进入住位,那你就要用种种方便善巧,你就不能让他起嗔,不能让他看到你就讨厌,不喜欢你,;他看到你讨厌不喜欢你,你就不能摄受他。所以你要多用种种的方便善巧去摄受他。当你能够成熟有情、摄受有情,就相当于你去摄受佛土;而严净佛土,就是在摄 | admin 2020-06-08 |
|
众生不了苦之真义,贪着眷属及五欲等,此等贪着便生诸苦。佛子学佛,不能了知定中定外一切能知能觉之心皆是识蕴,故不离行苦;了了常知之心,虽无妄想语言,仍是念念变易,无常生灭,佛子多半不知此理。若执此心,便致轮回。能了知此者,名为知苦圣谛。二、苦集谛:知苦圣谛后欲得灭苦,应知苦集之真义。苦集者,贪求五尘境,于顺逆境中起诸憎爱,造诸业行,谓身三口四意三。以 | admin 2020-06-08 |
|
(《菩萨地持经》卷3)意思是说,菩萨长寿久住、容貌端正,出生于豪贵上族之家,拥有众多资财及广大眷属,不欺诳、不诈伪、处世公正,众人对他所言无不信受,有大名称、大方便、大智慧,又有为人恭敬尊重赞叹的种种技艺工巧,具有讲理守伦常的人格特性,少病少恼堪能任持重责,获得这样的果报身,就能勇猛精进并有方便善巧,心中没有疲劳厌倦地在五明之学—就是语言典籍的 | admin 2020-06-08 |
|
外我所的执著就是执著我所有的财富,执著我的家庭、我的眷属,执著我的名声,乃至于执著在器世间所获得的享受等等,这个都是属于外我所的执著。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 | admin 2020-06-08 |
|
而不顾存亡弃舍身命,要说如来常恒不变如来之藏,是名初担,重于一切众山积聚;凶恶像类非优婆塞,以一阐提而毁骂之,闻悉能忍,是第二担,重于一切大水积聚;无缘得为国王大臣大力勇将及其眷属说如来藏,唯为下劣形残贫乞堪忍演说,是第三担,重于一切众生大聚;穷守边地多恼之处,衣食汤药众具麁弊,一切苦触无一可乐,男悉邪谤女人少,域郭丘聚丰乐之处不得止住,是第四担, | admin 2020-06-08 |
|
第一个中阴身是最好的,因此如果能在第一个中阴身阶段往生,来世的福报通常会比在下一个中阴身阶段往生的福报更好;所以应该把握在第一个中阴身坏掉之前早点去往生,千万不要对于生前的眷属,与财产眷恋不舍,而拖延往生的时间。因此较有智慧者,在第二个中阴身时,因为已经经历了第一个中阴身,知道中阴身仍然是会生灭的,而且第二个中阴身显然功德不如第一个中阴身,那他就知 | admin 2020-06-08 |
|
外我所的执著就是执著我所有的财富,执著我的家庭、我的眷属,执著我的名声,乃至于执著在器世间所获得的享受等等,这个都是属于外我所的执著。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 | admin 2020-06-08 |
|
外我所的执著就是执著我所有的财富,执著我的家庭、我的眷属,执著我的名声,乃至于执著在器世间所获得的享受等等,这个都是属于外我所的执著。内我所的执著就是指,对于我们六识的见闻觉知性的执著;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对于眼识的能见之性、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于意识的能知之性的那个执著,这个就是内我所的执著。知道了我见我执的内涵,那为什么要断我见、要断我 | admin 2020-06-08 |
|
「情」是指对眷属及五欲的贪着,「想」是指觉知心的觉知性,或者喜爱思惟而远离情执。由于情与想的多寡不同,导致舍报后往生的处所有各种差异,细说则有下列分别:一、纯想,可以生到欲界六天,或色、无色界天。二、纯想又兼具福德智慧及清净愿力,就可以随着自己愿力往生任何佛国净土,觐见十方佛。三、情少想多,成为飞行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等,可以无障碍的于 | admin 2020-06-08 |
|
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 | admin 2020-06-08 |
|
这个大宝莲花王宝殿无量广阔,当你进入十地完成这个部份的时候,坐上宝殿里的宝座而放光照耀十方佛世界时,十方诸佛就发动十方世界所有的十地菩萨,带着他们各自的九地以下菩萨等眷属,都来到你这个宝殿来,然后十方诸佛同时伸手放光遥灌你的头顶,以及诸菩萨之顶,你便因此而成就受职位的功德,成为法王子。这个灌顶才有用,密教的那些灌顶是没有用的,只是灌着好玩儿的,都是 | admin 2020-06-08 |
|
不是说他没有了欲的行为,而是他心里面绝不想念淫欲和世间的财富、眷属、名声、权力的。贪欲的断除,在菩萨来讲,和声闻不同。声闻断贪欲,是不行欲的行,菩萨断贪欲,是在欲而断欲。所以菩萨行比声闻行困难,在欲而不染,称为火中生红莲。在欲而行禅,不同于声闻人的离欲而行禅。声闻人断一切的淫欲行为,断绝一切世间诸有的贪着行为,山林间,树下坐而修学禅定。菩萨修学禅定 | admin 2020-06-08 |
|
王复告言:我若实作如是恶业,云何而得如是果报、如是色身、如是眷属、如是富赡、如是自在?遂为善财说菩萨如幻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生忍,乃至普入一切平等三昧,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大光王。(无生忍者,谓一切法本来不生。于此法中,而能忍可,即证也。)〔十八参〕,善财承教,至妙光城,参大光王,为说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慈心普 | admin 2020-06-08 |
|
这意思就是说,妄想及妄念之所以会产生,就是由于对世间法有挂碍——对三界中的法有贪爱,对自我有贪爱,对眷属有贪爱的时候,就会常常有许多的妄想及妄念升起,就会妨碍我们修习禅定,所以说,妄想与妄念都是从烦恼来的;烦恼断了,妄想与妄念就会随着烦恼的减少而日渐淡薄,乃至消失。解脱道的原理也就是这样——烦恼断尽了就得到解脱果,不是由于禅定而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