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后来每次到那儿钓鱼,都会准备一根大木棒,只要钓到垃圾鱼,就会像打棒球一样,把它抛到半空中拿木棒暴力挥击,打回池子里去很有快感,嘿嘿!以上所说当然是特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唾弃这种不人道的行为;然而我们还要来探讨如是杀生之行为,将会得到怎样的果报:《优婆塞戒经》卷3〈14受戒品〉中说道:「一切众生因为杀生之故,所以今世获得不好的色身,常常生病,色身也没 三摩地

2018-07-22

再看看李女士的痴情,讲一句比较不重听的话,这样的深情虽然动人,但却是无济於事的,其实我们的眷属,因为这一世跟我们有缘所以成为眷属,可是因为第八意识无始以来每每被被第七意识拖去轮回,因此我们的眷属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只限在这一世的,因为隔阴之迷的关系,每一世全新的意识都贪求这一世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一世的眷属是自己的眷属,然而事实上,实相并非 三摩地

2018-07-22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修学佛菩提、行菩萨道的佛,如果有因缘不受父母亲友的羁绊,可以如愿单身修行学佛,固然值得随喜赞叹!要是没有这种因缘,还是应该以更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婚姻;如同《华严经》中圣教: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障碍。&mda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说:这样的法门,当知是佛所说的经律;如果有随顺淫欲的人,他是魔说,那是魔的眷属。所以,比丘是不可以和女人产生不净行,这是佛陀祂一而再、再而三的教示。我们看到佛陀这样的教示,佛陀在涅槃前,对于十大重戒当中,尤其是淫欲这一条戒律,是一而再、再而三重复的交代。本来,出家并不代表他的戒行就一定清净了,也不代表他就没有男女业障的烦恼;但是,是法、非法要能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在家的话,显然菩萨们跟所有的世间人一样,都会有眷属的,所以,同样也会有夫妻之间的感情,同样也会有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样地,菩萨们在社会上,是不是一样能够积极进取呢?实际上的状况是,往往同样也能够积极进取。这个是为什么呢?最主要是因为说,如果选择在家修行的话,我们首先要认知的是说,我们在家修行的时候,就不是为了远离而去远离,不是为离欲而离欲;而是为 三摩地

2018-07-22

爱情本质上是愿力和业力的结合世间自古多少人歌颂爱情,赞叹爱情,更希望爱情能使有情人终成眷属,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赚取多少人的热泪,如中国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方罗蜜欧与朱丽叶,多得不胜枚举,但是佛教以什么观点来解释呢?以佛教的观点,爱情本质上是‘愿力’和‘业力’的结合。就‘愿力’来说,如一对夫妻感情本来很恩爱,更希望来生续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我们修学佛菩提行菩萨道的佛,如果有因缘不受父母亲友的羁绊,可以如愿单身修行学佛,固然值得随喜赞叹!要是没有这种因缘,还是应该以更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婚姻;如同《华严经》中圣教:菩萨摩诃萨在家宅中与妻子俱,未曾暂舍菩提之心,正念思惟萨婆若境,自度度彼,令得究竟;以善方便化己眷属,……以本大悲处于居家,以慈心故随顺妻子,于菩萨清净道无所 三摩地

2018-07-22

那现在就是说节制的范围在哪里呢?所以有些人对于佛法他会有一种误解,他可能认为如果你修学佛法之后,那你就有可能要出家去啰!有些人最担心眷属若学佛就出家去,那也是因为之前有一些佛门中的大德,他们就是特别鼓励人家修学佛法就出家,而且有时候是隐瞒了家人出家,事实上这样并不如法,所以之前也闹出很多的新闻的事件,成为社会的议题,所以使得很多人对于修学佛法产生一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犯他人的眷属,和不侵犯“法守”(包括戒法、王法、世间法)的人而言。犯了这个,就是破戒、毁坏戒体;犯了其它的邪淫,则是轻戒。《优婆塞戒经》卷3说:“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 三摩地

2018-07-22

」〈与老公幸福美满的秘诀〉先做菩萨再做老婆那若我们在佛法中则是要帮助自己与对方往善净业迈进,也就是慈悲与解脱,或者要说菩萨的慈悲喜舍也可以!所以假设菩萨眷属或者我们帮助还没学佛的另一半,我们其实不是要自私占有对方,而是要帮助对方往慈悲与解脱的道路迈进,也就是往慈悲喜舍,帮助对方增长福德与智慧!这样夫妻一场才不枉费!记得之前陈正源老师有代表正觉教育基 三摩地

2018-07-22

就算是到了未来无量世以后,如果有因缘遇到,两人的如来藏还是会感应;如同阿难与摩登伽女、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一样,都是多生多劫在一起的眷属。所以,结下善缘的众生对菩萨所说的话不仅能够言听计从,而且乐于修学及互相提携,相互成为佛菩提道的法眷属,来成就自己的佛国淨土。但是菩萨如果起瞋,不仅名为重烦恼,而且是捨弃了众生,故名为犯戒!这是菩萨与众生结下恶缘 三摩地

2018-07-22

行菩萨道是三大无量数劫的事情,所以菩萨道应该要让自己过得快乐!如此才能长远的走下去!过得太痛苦那很快就受不了了!因此葛格我之前才写了一篇〈佛陀教导菩萨要发愿生在好家庭〉,目的就是希望大家都过得快乐!当然有的人想说生在不好家庭也可以磨练!那也是很好啦!但葛格我不会发这样的愿!我都是发愿生在好的菩萨家庭!乃至我都发愿要有好的菩萨眷属!也就是要找到好的菩 三摩地

2018-07-22

妻子当以十三事善敬其夫,云何十三?一者、重爱敬夫,二者、重供养夫,三者、善念其夫,四者、摄持作业,五者、善摄眷属,六者、前以瞻侍,七者、后以爱行,八者、言以诚实,九者、不禁制门,十者、见来赞善,十一者、敷设床待,十二者、施设净美丰饶饮食,十三者、供养沙门梵志。妻子以此十三事善敬顺夫...。据经中所说,第一,丈夫应当照顾、爱怜自己的妻子,经常体贴和关怀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以宗喀巴讲的《三十五佛忏》作忏悔,不但不能忏除诸恶业,反而是增长恶业,是增长鬼神相应种子的恶法,舍报后在未来世必定成为诸罗剎、夜叉等等鬼神的眷属。这也是藏传佛教以自己创造的外道法,用来取代佛教的。又第二力者,《广论》145页宗喀巴说:【依止甚深经者,谓受持读诵般若波罗密多等契句。胜解空性者,谓趣入无我光明法性,深极忍可本来清净。】受持读诵般若经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来举述《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作为说明,经中说:【若人乐偷,是人亦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他人失物,于己生疑;虽亲附人,人不见信;常为贤圣之所呵责,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堕于地狱----受得恶色、恶力、恶名,饥渴苦恼,寿命长远,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贫于财物,虽得随失,不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爱念;身常受苦,心怀愁恼;是一 三摩地

2018-07-22

「念摄受」就是说我们心念是要摄受对方成就佛道,而非私心想把对方当成世间眷属。因此我们做善业前以及之后都有这十种思惟,这样做久了福德就会越来越圆满,道业就会越来越增长,而我们布施行善业时不是为了让众生觉得我们很厉害,不是为了爱现或是想让对方离不开我们,行善布施时也随时转依如来藏,不落入五蕴当中,观察三轮体空,这样根本清净让我们的心越来越清净,修行越来 三摩地

2018-07-22

离间语的因果:常常两舌的人,所受的果报就是眷属不和,亲友互相争斗怨恨,四周的人无法和谐相处。 (原标题:21种口业对应的果报) 三摩地

2018-07-22

「念摄受」就是说我们心念是要摄受对方成就佛道,而非私心想把对方当成世间眷属。因此我们做善业前以及之后都有这十种思惟,这样做久了福德就会越来越圆满,道业就会越来越增长,而我们布施行善业时不是为了让众生觉得我们很厉害,不是为了爱现或是想让对方离不开我们,行善布施时也随时转依如来藏,不落入五蕴当中,观察三轮体空,这样根本清净让我们的心越来越清净,修行越来 三摩地

2018-07-22

93心中害怕被丈夫知道而导致严重后果;当有人举出自己供养的或密教上师侵犯别人眷属,或上师被举发长期与女徒弟合修双身法时,自己身为女徒弟之一,明知这是事实,自己也确实与上师合修过,或是至今仍然常常暗中继续合修,却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想被人怀疑曾经与、上师合修双身法,就极力为、上师否认。这种常常发生的事情,其实是愚痴的表现;因为后世的极重果报正等着她们,帮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