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只是为了眷属欲而以证悟之法来聚集法眷属,违背佛的告诫,不观察因缘而滥传妙法,则已堕入我所之中,无法使自己的戒定慧学增上。(原标题:开悟须具备之因缘条件) 三摩地

2018-07-23

求愿是说,向别人求自己啊或眷属所缺乏的事情或是东西;而发愿是说,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他愿意去为他人而付出心力。而一般世俗的求愿也许会是向鬼神、佛菩萨求啊,求什么呢?求保佑全家平安啊,事业顺利啊;心量大一点的话,也许就求什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可是,既然你已经到达了要求悟这个阶段,当然更应该能够发大愿去做利乐有情的事情。那为什么说发大愿心乃至说要 三摩地

2018-07-23

须摩提长者经:佛云︰……我尔时伸手按地,魔众眷属即便破散,我以所知所得所觉之法,当现证验,应得成道。尔时即集无量功德智慧,以一念相应慧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转,自得成就,亦复成就一切众生。菩萨藏经:尔时佛告舍利弗……以此善根、愿一切众生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如先释迦牟尼佛坐菩提树下,住不可思议无垢定,降伏恶魔,所 三摩地

2018-07-23

及自家父母眷属等。今所见者。由昔时见故。皆是第八含藏识中。忆持在心。非今心去。亦名种子识。亦名含藏识。(7)大慧普觉禅师法语卷第二十四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上进又古德云。若取自己自心为究竟。必有他物他人为对治。又佛谓富楼那曰。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如来藏即 三摩地

2018-07-23

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也就是我所拥有的钱财、名声、权位、眷属等等,众生都是在这些世俗法上追求或贪著,不知道这些事物的本质都是无常变化之法、来来去去,都只能拥有一时,最多也不过一世,是带不到未来世去的。对这些世间法贪著,在佛法上,我们说这叫作我所执,对我所的执著。譬如,有些人买了贵重的东西,本来应该要正常使用,才能发挥这个东西的价值,可是他却舍不得拿来用 三摩地

2018-07-23

丁、识阴的苦集由于识阴六识心都必须以五色根为缘才能在人间出生及存在,那么识阴六识就一定不可避免的会与人间的种种六尘接触,一定会被六尘中的许多境界吸引而产生执着;譬如对六尘的执着与贪爱,譬如对五阴所拥有的世间财产、名声、眷属……等,产生了执着,坠入我所的执着中,这是最粗浅的识阴苦集;为何说这是识阴苦集呢?因为这些都是识阴相应的法相,是识阴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吾人时闭目,一念不生清净自住时,虽然在座上四个小时的过程中,心中都不会生起语言文字妄想,欲界定或未到地定极为稳定;但是定中忽闻父母或眷属音声时,不须语言文字即能作分别,即能当场了知是父、是母、是子、是女、是兄、是弟、是师、是长辈、是友辈,无有不知者;闻声之时即已分别完成,不必等待语言文字生起于觉知心中方作分别。定中若有雷声、若有痛痒、若有特别殊 三摩地

2018-07-23

那最好现前所见是你真的经历这些变异,不管是你的家财,然后名誉、名位、眷属;当初家里头好几个小孩都在家里,结果过一阵子以后,读书的读书、上班的上班,不就变异了吗?等到放假的时候,大家回来,那又增多了,没有一个法是不在变异中的。所以你要从变异里面去了解,去现前地经历,不是说只用推想的、想象的,尤其只透过文字,就说我就是这样信受了,那除非你是利根人。利根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天人,祂也会跟人间接触,为什么?因为天界想要有更多的人,祂们才能够互相娱乐,所以祂也希望在人间的人可以修十善业,就可以生到天上,跟祂们共相娱乐,就可以成为祂的眷属;所以祂会来人间帮助众生,修学十善。另外就是饿鬼道众生,也会跟人接触,因为他的物质生活非常的困苦,所以他希望跟人类互相交往,希望人类提供一些饮食给他。所以我们可以稍微分辨一下,天神跟鬼 三摩地

2018-07-23

母及眷属,譬声闻缘觉。是二乘人见诸众生漂没有流沉溺生死,虽复忧念伤叹慈愍,无力无能济拔令出。豪富长者即是菩萨!清净无垢,无秽浊心!已能证见未曾习法,来入生死,臭恶之处,而现受身,济拔众生。阿难当知!如是菩萨大悲,希有不可言说。超出三界脱诸累缚,更入三界受三有生。因沤和拘舍罗,摄持波若波罗蜜。虽有烦恼,不能点污。演说,灭众生苦。阿难!是如来界大威神无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有这五种受,接着就生起贪欲、瞋恚……等无量烦恼,导致后有的业种不断聚集,这都是由于不懂意识心的虚妄、不懂六尘的虚妄,这就是无明;因为这种无明而将意识心认作真实常住法,就像证严法师一样的认定「意识却是不灭的」,所以就不想取证第八识如来藏,就认定意识觉知心是真实法、常住法,这就是人间到处都可以看得到的无明;由于这个无明,使得证严法师无法 三摩地

2018-07-23

「断我见」是什么?一般人往往会把我所有的什么当成我见,譬如我的财产、我的名声、我的眷属以及我的脾气等,然而这些其实都只是「我所」,不是「我见」。如果大声的说:「我们的见闻觉知心会灭亡,不能去到未来世。」很多人都会受不了,会坚定认为他的觉知心永远不会灭,会以为觉知心一灭,那就全部断灭,一无所有了。许多佛门大师们虽然名气很大,却都照样死在这里,过不了解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有人证悟声闻菩提或佛菩提后,竟然毁谤或否认中帮助自己证道的师承——不论是亲受训示或受之于贤圣的论著——当然是未断异生性的人,这时他必须依正确的观行结果,转用四圣谛来帮助自己远离名闻、利养、眷属贪爱等执着,才能确实断除我见及断除异生性,才能真的回归帮助他得法的善知识,成为真正的佛、法、僧的入门,否则仍然只是外道。凡是爱乐声闻解 三摩地

2018-07-23

那到底有哪四个法?经典说:一者,轻慢他人;第二个,对于世间的一切事情,方便来追求;第三个,散乱自己的用心,如同走在危险危难的地方;第四个,对于眷属一心来贪着。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轻慢他人。轻慢他人就是无非是说,自己的证量非常的高,因此对于其他的人就不理不睬,所以他远离了菩萨的慈悲性;甚至有时候,对于真善知识,他根本不服他的教导;这样的人他甚至还会整个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无量劫的生死流转中,其实都曾经互为父母、兄弟、姊妹等怨亲眷属,我们的如来藏就象是魔术师一般,无始以来不断地变生我们一世又一世不同的五蕴身;而所出生的每一世五蕴身都是无常变异,五蕴身无有恒常不坏的体性。当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心中有了这样的如理作意时,对众生才能不再生起欲想!如《生经》卷1:世尊曰:虽覩女人长者如母,中者如姉,少者如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着,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经担任会中的重要职务的人,譬如任亲教师、或干部职务…等,必须除掉私心及眷属欲,否则,连意识的贪着都不能除掉,怎么可能除掉更刚强的末那识的执取性呢?因为私心及眷属欲,都是意识层面的贪着啊!现在大家知道妄想出现的道理了,就可以死心塌地的 三摩地

2018-07-23

并且确实的了知:一切眷属的恩爱终究都会有别离时,就因为这些缘故,所以一切众生都无法得到自在──这里的自在才是讲无所恐惧的自在。还没有证得圣道之前,生死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没有证悟之前,每天惶惶然不可终日,一天到晚想:学佛就是要了脱生死,可是生要怎么了?死要怎么脱?都不知道。连证个须陀洹果都完全没有把握,都不信自己能证须陀洹果。不信的话,诸位出去外面, 三摩地

2018-07-23

不是说他没有了欲的行为,而是他心里面绝不想念淫欲和世间的财富、眷属、名声、权力的。贪欲的断除,在菩萨来讲,和声闻不同。声闻断贪欲,是不行欲的行,菩萨断贪欲,是在欲而断欲。所以菩萨行比声闻行困难,在欲而不染,称为火中生红莲。在欲而行禅,不同于声闻人的离欲而行禅。声闻人断一切的淫欲行为,断绝一切世间诸有的贪着行为,山林间,树下坐而修学禅定。菩萨修学禅定 三摩地

2018-07-23

若是强为做主,只为满足自己之眷属欲,欲效他诸方大师,欲盖大道场,广招信众,成就「大师」之虚名,则必重蹈其覆辙,是故应于此深思才好。如是不正之心,我当除之。又世人每多忘恩负义,有烦恼,困难无助之时,即求之于人,常有菩萨善人,倾力相助;唯百回中,若有一次不遂其意,便忘却先前相助之恩,轻则埋怨,重则乃至毁谤,恩将仇报,真是人心不古啊!试想,吾人若施予流浪 三摩地

2018-07-23

不是说他没有了欲的行为,而是他心里面绝不想念淫欲和世间的财富、眷属、名声、权力的。贪欲的断除,在菩萨来讲,和声闻不同。声闻断贪欲,是不行欲的行,菩萨断贪欲,是在欲而断欲。所以菩萨行比声闻行困难,在欲而不染,称为火中生红莲。在欲而行禅,不同于声闻人的离欲而行禅。声闻人断一切的淫欲行为,断绝一切世间诸有的贪着行为,山林间,树下坐而修学禅定。菩萨修学禅定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