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面开示说,因为菩萨有大悲心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我们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也就是说要注意到我们的眷属的感受,及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的因缘。比如说,我们很精进的学佛,但是我们的同修或者是我们的长辈,因此而起了很大的烦恼,甚至于有更大的反应,例如以离婚、相逼等等,这时候我们还是要放慢脚步,不然的话,一定会造成对方更排斥佛法,不仅在这一世,即使到下一世,我们要度他们也会很困难。何况这些眷属,也是我们要广结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所就是我的名声、我的名闻、我的利养、我的眷属……等;落在我所上,就与了义法不相应。落在我所中的原因,都是执着于见闻觉知的意识我,舍不掉自我真实的邪见,老是认为见闻觉知的我就是真实心,所以无法像菩萨一样修忍。菩萨修忍,都不在我与我所上面用心,但凡夫们会这样,许多凡夫众生的种性是常,因为还没有修道性、菩萨性、解脱性,我执、我见烦恼很重而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在《贤愚经》中对阿难尊者的开示说:过去久远阿僧祇劫之前,在这南阎浮提洲有一个大国,国王名叫慈力,他统领了南阎浮提洲八万四千个小国王,手下有佐助大臣一万多名,王宫里也有后妃、眷属、侍女二万多人。慈力王人如其名,具足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永远都以慈悲心愍念一切众生,从来不曾有所懈怠厌倦,并且时常教诲臣民百姓要行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还有五个法可以使戒法清净而容易证果:第一、不是因为对自己的眷属有贪爱而利益他们,反过来,在想要利益众生时,要先利益怨家,然后再来利益眷属,这是先于怨所,以善益之,这样的不可思议善心,会使你连微细的恶念都不会出现。譬如有些人被误导了,我写书出来救他们,他们反过来诅咒我:萧平实是邪魔外道,一定会下地狱。可是我们不跟他们计较,他们因为有怨心,所以犯戒恶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所是指:我所有的身体、名声、财产、眷属、权力,这些都是我所,凡是五阴之外所拥有的财物或享受、领受都叫作我所。如果要比较严格的界定,从识阴及受想行阴来看色阴,色阴也是我所;但这是修行人的看法,一般多不这么看;因为色阴若不存在了,人间的受想行识四阴也无法现前,所以通常我所是说五阴我所有的身外之物:名声、财产、眷属、名誉等,这都叫作我所。一切法中没有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假使我们硬性规定必须每半月诵一次,以现在脱离农业社会环境,住在工业社会极为忙碌的情况下,并且顾及在家菩萨如果家中眷属尚未学佛的情况下,要求在家菩萨们每半月集合诵一次戒,可能会使许多人产生家庭眷属之间的纷诤而无法继续持戒,那将会成为新戒菩萨的大损失;所以依照佛说小小戒可舍的变通精神,本会规定新学菩萨每二个月回到会中诵戒一次,是如法的。三、现在的道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讚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05不举教忏戒(众生违反五戒十戒,知而不举、不教忏悔)众生违犯,五戒十戒,知而不举,不教忏悔,犯轻垢罪「若佛子见一切众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毁禁七逆、八难,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犯他人的眷属,和不侵犯「法守」(包括戒法、王法、世间法)的人而言。犯了这个,就是破戒、毁坏戒体;犯了其它的邪淫,则是轻戒。《优婆塞戒经》卷三说:「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所有妻子心不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见道者没有证得未到地定以上的禅定境界,有时会生起贪瞋慢心等;如果得到未到地定时就会降伏了一部分,得初禅时就会离欲界贪,绝不会对别人的眷属起贪欲心;得二禅时,无漏心行会更强;乃至得四禅时完全不会起贪、瞋,也不会对别人起慢,不必进入初地就可以如此了。所以见道后所住的四种未到地定、四种禅定,都有无漏戒相应,是由于先有见地,而他的心经由禅定的修证过程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008,a20-24)忳賸賭ㄛ茼蜆藩圉跺堎票珨棒ㄛ筍醴扂蠅硐夔藩媼跺堎域珨棒票˙絞扂蠅遜羶衄域票ㄛ奧衱善賸斛剕票腔奀緊ㄛ湮模褫眕赻撩婓絊痰倛砉刵賭ㄛ憩呾硐衄珨跺刵賭ㄛ肮欴珩岆楊腔﹝恀ㄩ扂婓爛帤駁腔奀緊ㄗ絞奀遜帤悝痰ㄘㄛ秪躓衭輒婕ㄛ衾岆謗樵隅園怚˙岈綴陑笢珨眻竭祥假ㄛ泭佽頗衄駁窆祥佼﹜笭瓷﹜傻韜眳彆惆﹝撓爛赻撩珩燭駁賸ㄛ(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着我们来看看偷盗罪的果报,《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若人乐偷,是人亦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他人失物,于己生疑;虽亲附人,人不见信;常为贤圣之所呵责,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堕于地狱——受得恶色、恶力、恶名,饥渴苦恼,寿命长远,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贫于财物,虽得随失,不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爱念;身常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第一呢?眷属的数量要第一,名称要第一,然后所住的地方要最舒服,这样才能够好好地行道,乃至于说所弘化的地区要最大;结果都落在哪里?都落在五阴身里面层次比较低的我所里面。这样怎么有可能了脱生死呢?不但没有办法证出世的法,甚至于连一分的厌世情怀也没有,这一类的学人就不能叫作厌世,或者是说他有出世的心境。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33集佛教是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他就是拥有世间上所说的眷属,有眷属的天主,这些是很多的,包括欲界天实际上都是。因为当世间的人不好好修行,所谓修行就是说修十善法的时候,就是说如果大家都造恶,这样天人就开始担忧了;而且不只是天人担忧,其实天人也有包括魔天,魔天的人也会担忧。你说:魔天的人也有修行?是的!魔天一样是在欲界天,他们一样要靠修行这些法,然后来到天上。也就是说,如果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往生者因为太执着于生前的眷属、钱财等等不能放舍,而在死后的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没有去投胎的话,那就只能沦为鬼道众生了,也就是一般民间信仰所供奉的“祖先”。所以,有些旅馆或饭店的鬼故事中,也有不少是真的,因为有旅客死在那边没有去投胎,又没人帮他超度或供奉,所以变成流连该处的鬼道众生了。这种现象在讲经时以及在书上刚好有提到,请 | admin 2018-07-23 |
![]() |
若以填饱肚子来说,大块的面包不但比较吃得饱,而且比较容易存放,能吃比较久,而受者吃不完时也能布施给其他眷属或是朋友。我在那时帮环保慈善团体发放的过程中,于冗长的队伍中,看到很多重复的面孔;走到队伍后面才发现,有许多年轻力壮的游民,拿了一份之后,就到后面再插队一次,而实质需要食物的老弱游民,就这样一直被插队,到最后排了四个小时只能分到压箱底几块破碎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说:如果能够这样教化众生,而且不单是对亲人眷属,甚至对冤家也同样能够无所选择地去布施的话,那么就叫作大施主。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所谓的大施主,一定就是拿出一般人拿不出来的大量钱财来作布施,譬如像全球首富比尔盖兹,和排名第二的富豪巴菲特,他们所作的慈善捐款,至少都有几百亿美金,这是其他人很难及得上的。但是佛陀从佛法因果的正理来说,并不是像这样捐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依报?依报是指个人拥有的财富、眷属、生活环境等等;譬如自己本身富有资财,不必受人供养,也不必为三餐奔忙,能有闲暇可以学佛,这就是菩萨可爱的异熟果。凡是久学菩萨,多多少少都有可爱的异熟果;如果不具备可爱的异熟果,表示过去世没有在努力行布施,所以导致世间法的福报不足。可爱的异熟果如果没有具足,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当然不可能,也就不能成佛。佛是福慧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1布施不仅可以让我们未来安居乐业,生生世世都富裕快乐,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而我们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我们所造的一切善业都会存在如来藏中,所以我们学佛行菩萨道,就不断地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累积了许多福德和智慧,这些福德种子都存在我们各自的如来藏中带去未来世实现,这样未来世种子现行时我们就会很有福报!所以像正觉讲堂有许多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也就是说一个修行人,能够懂得作大布施,但是个性急躁多瞋恚,不能够依止正念而修行,这样子的话,他未来就会投生为龙族,虽然有着世间的财宝、眷属,受用丰饶这样的一个大福德,可是身上却要承受着火烧跟虫咬的恶报;修行人如果能修大布施,但是对众生多所轻慢,未来生投生为大鹏金翅鸟;如果多贪求者,未来世会投生为狼;性多愚痴者,则投生为狮子。如果是持戒的修行人,却不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