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有人开车不慎撞死了人而不逃避,除了赔偿其眷属以外,并与亡者深结法缘,为他助念、超度、植福、迴向,使他因此而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亡者到了西方满心欢喜,到达位不退以后,必定会心存感恩而想要报答这个恩人。从表面上看起来,撞死人是恶业,却因为缘的转变,最后却成就了净果。又譬如,不管过去我们造了多少恶业,听闻佛法以后一心向善,开始远离恶缘,广造众善,努 三摩地

2018-07-23

然因此处众生五浊之心性,大多崇拜表相大师、习以成风;诸方大师复因虚名、利养及眷属欲所系缚,不肯修正邪见,反生嗔恚,故谤菩萨,令诸广大众生继续深入邪见中,步步皆歧--令诸佛教学人愈精进修行者愈发远离佛法;菩萨见已,心生慈悯,不能自外之,乃出以指名道姓破邪显正之作为,如是以救众生。菩萨既知诸方大师所堕,既知诸方大师误导众生极为严重,竟能安忍其心,以护大师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爱之深故责之切,伏乞诸方大师居士等,体谅下情,速改其言、速易门风,则佛教幸甚!诸多学人幸甚!至于印顺师徒已经不可救药,一味维护名闻及诸眷属恭敬,极力为其承袭于密宗之应成派中观等邪说而作辩护,执之不舍,愚迷不改;皆因不信阿含诸经所说之有地狱果报,不信阿含诸经所说之有如来藏摄持业种来往三世、连贯不绝,是故彼诸徒众极力寻觅吾法之过,至今六年而不可得,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来看待世间的这种,种种的痛苦,由于贪欲会让我们泯灭许许多多人们正常的人性,所以应当来想:即使是说父母能够疼惜我们,家长爱怜我们;乃至于说有自己的好的眷属,然后有自己好的子女,可是这世间的贪爱是没办法久远的,他们都是生死别离所可能产生的。没有一对眷属,他们会无量世一直作为夫妻的,这些事情从来在法界中不会存在。那你所真正爱的人到底在哪里呢?那 三摩地

2018-07-23

(二)遇到多劫的亲密眷属,相互在佛道上砥砺,才是真正的爱护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这一世的因缘,很可能过去世他们就是夫妻,所以因缘际会了以后,就会发现彼此非常契合、非常谈得来,但是双方已各有所属!那这样的一个情形就不一定是属于邪淫的行为,这要看他是在贪业当中,还是因为过去世两人之间习气势力的相应。这在《瑜伽师地论》里面有讲到,第八识阿赖耶识祂里面种子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犯他人的眷属,和不侵犯“法守”(包括戒法、王法、世间法)的人而言。犯了这个,就是破戒、毁坏戒体;犯了其它的邪淫,则是轻戒。《优婆塞戒经》卷3说:“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 三摩地

2018-07-23

问:「若自己的师父传的不是佛法,佛弟子还要浪费时间[信]吗?佛弟子是不是该像抵制不适任教师那样,抵制不适任上师/法师?」KC敬答:首先你自己在心态上面要先调整正确观念,先要检视自己学佛的目的是什么?你究竟是要学真正的佛法,还是学邪师的法?还是像一贯道的道亲一般,都只是在「眷属欲」上面用心?所以在心态上不能存有「我要扺制上师/法师」的想法;或许师父平素在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说:如果能够这样教化众生,而且不单是对亲人眷属,甚至对冤家也同样能够无所选择地去布施的话,那么就叫作大施主。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所谓的大施主,一定就是拿出一般人拿不出来的大量钱财来作布施,譬如像全球首富比尔盖兹,和排名第二的富豪巴菲特,他们所作的慈善捐款,至少都有几百亿美金,这是其他人很难及得上的。但是佛陀从佛法因果的正理来说,并不是像这样捐出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假如说平常烦恼染污很重,所造作的身口意业都与烦恼相应,这样的情况之下,假如说饮酒,因为饮酒容易让人放逸,因为饮酒它会让这个意识失去理智的;因为意识失去理智而放逸,就有可能与眷属以外的第三者发生邪淫,假如事情发生以后又覆藏、妄语,就有可能造成家庭的破裂。另外一种情况是说,饮酒以后又是过失伤人或杀人,譬如说现在的这个酒驾车祸,就有可能因为这样子,而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我们难免会得罪许许多多的众生,难免会跟众生结仇,这些仇恨有时候是血海深仇,甚至让对方的眷属受到无辜的牵连;这种情况下都让我们没有办法脱离目前的业报,因为以前造过这样的因,所以你这一生,虽然没有特别做什么坏事,可是也不代表你是好人。真正好人,他应该心里面想的都是善法,心里面想的即使不是佛法,也能够利益其他的人。对于逆境来说,他一样可以觉得这事情, 三摩地

2018-07-23

又因为贫穷的缘故,所以得不到眷属无法娶亲,因此而生邪淫。又因为贫穷的缘故,地位低下恐惧而常常妄语。所以因为贫穷的因缘导致常常作恶多端,所行皆是与十不善业道相应。如果有修行布施,那未来就会有很多财物,就不会因此做非法造恶之事。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有福而五尘充足,因此于此心中是无所乏短的缘故。总之因为悭吝心性而成为贫穷的果报,这样继续下去真的是很不好,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是天魔的境界,你只要发起了初禅而不退,其实就超过了天魔了,因爲天魔波旬的境界是欲界的境界;这是因爲天魔波旬最喜欢的就是拥有很多很多的眷属,他的眷属欲是非常的强。可是鬼神魔只是人间的鬼神境界,如果您的禅定已经到了初禅,那鬼神魔也无法奈何你了,因爲鬼神魔只是人间的鬼神境界而已。然而,鬼神魔的出现,通常是在修行人打坐的时候。因爲打坐而没有把我见断除, 三摩地

2018-07-23

或愿生生世世结为眷属。因此中国人是相信有三世轮回的,在古印度也是如此深信著,所以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降生于印度修行成佛,后来佛法又传到了大中华地区而发扬光大。佛陀是一切智者,有的大神通和大智慧,能在一念之间就了知我们所有众生过去世的所有事情,而许多有宿命通的大菩萨或大阿罗汉也可以在入定以后证明有三世轮回的存在。现今的某些凡夫俗子可能会怀疑到底有没有三 三摩地

2018-07-23

而今自动跳出来「挺」慈济,言行中明显的党同伐异、自赞毁他,却又以这种是非不辨的江湖义气相标榜,纯属欲界眷属爱的习气,又于新闻媒体上当众信口开河,引起多方人士之质疑,并批判其当众说谎[14];犹如她在法庭上谎称平实导师骂她,当法官再三、再四询问如何骂她的事实时,她又不断地顾左右而言它[15],与此事件中一样不曾展现丝毫佛门修行人的风范。何况其脸书的发言或电视 三摩地

2018-07-23

何等为十?一形容佣直长寿,二世间慇重,三信根坚固,四孝养父母,五亲友眷属皆悉广大,六美名称赞,七色相端严,八见者欢喜,九富贵上族自在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施佛幢幡获如斯报。「若复有人,于如来塔以衣布施,获十二种殊妙功德。何等十二?一身体佣直,二见者欢喜,三福相光润,四色相微妙,五色形无比,六身无尘垢,七衣服鲜洁,八卧具细软,九得大自在,十命终 三摩地

2018-07-23

那如果说,两舌的三恶道业报,生到人中的话,那他一个就是会得到多病的眷属,第二个就会得到不合的眷属。所以两舌的果报,还是自己会承受。佛陀有告诉我们:我们如果能够善护两舌的这个戒行,这样子呢,因为善护的结果,我们又把这样的行为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成佛的时候,我们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正向的、和合的眷属,然后诸魔外道也都不能破坏我们,因为我们过去世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之前学习过,福德有很多种,有钱财经济上的福德,身体健康上面的福德,眷属和睦上的福德等等。就拿第一项——钱财经济上的福德来说,修行人虽然不看重钱,所谓视金钱如粪土,但是也需要有这些粪土来滋养莲花。贫穷的人为三餐奔忙辛苦,每天烦恼的事情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管理费的钱付不付得出来。贫穷的人就是因为过去生没有作布施,因此此生得财不易,要受饥寒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一个人一只手常常布施救济众生,另外一只手却同时在作伤害众生的事,譬如杀害众生、偷盗乃至常常侵犯他人的眷属;那这个布施的人也不是真正的善人,因为他身口意行不一致,很可能他的布施只是心血来潮,或是另有动机。而佛经上也曾开示:如果有人常行大布施但却于戒行轻忽乃至犯戒,则未来世就难受生为人,堕落畜生道去了。......每个众生的业报因缘各各不同,有的众生有遇 三摩地

2018-07-23

不是像二乘的声闻戒,它是消极的,要去断烦恼,要让自己不去跟众生攀缘,不去跟众生结缘,让自己在五欲六尘上断除这些接触;可是菩萨戒却是要让菩萨们与众生能够相处,能够入于世间,能够摄受有情、摄受眷属,在摄受有情、摄受眷属中,能够积极的以菩萨戒的精神怎样来行菩萨行,来长养自己应该有的菩萨律仪。所以菩萨戒有菩萨戒的意义以及它的精神,要来至心受戒而不轻易来毁犯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念摄受,就是说我们的心念是要摄受对方成就佛道,而不是因为有私心想把对方当成世间眷属。如果我们造作善业之前、正在造作之时以及造作完成之后,都有这种种思惟,时间久了,福德就会越来越,道业就会越来越增长,而我们布施行善业时不是为了让众生觉得我们很厉害,不是为了炫耀或是想让对方离不开我们;所以行善布施时也应当时时转依如来藏,不落入五阴的希求当中,成为三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