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一般人听到布施,就联想到是布施给外面的有缘众生;而事实上,我们先要照顾的却是自己身边的眷属——包括父母、妻子、仆从等。如果自己广有资财,也乐于布施给外面的众生,但却不愿意照顾身边最亲近的人;克扣应当给眷属的钱财用于布施,那就是属于不正确的观念与行为。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39中的开示:【又诸菩萨终不侵夺父母妻子、奴婢仆使、亲戚眷属所有财物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依报?依报是指个人拥有的财富、眷属、生活环境等等;譬如自己本身富有资财,不必受人供养,也不必为三餐奔忙,能有闲暇可以学佛,这就是菩萨可爱的异熟果。凡是久学菩萨,多多少少都有可爱的异熟果;如果不具备可爱的异熟果,表示过去世没有在努力行布施,所以导致世间法的福报不足。可爱的异熟果如果没有具足,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当然不可能,也就不能成佛。佛是福慧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或者是某乙在作了大布施之后,同时又兼而周告四方,但是他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名声,而是要在名声的背后,因为让大家知道他是一个大善人以后,会因此而慕名来亲附,他要的是家族的眷属,可以因而更有势力。另外一方面,在布施的时候,这个人不会因为曾经愧对于某一个人,为了想弥补那一分过失而对某人布施,而这个人也不会是为了借着布施的机会去亲近对方,而套取一些自己想要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一开始修学布施法的时候,要不是自己会这么想,就有可能是亲缘眷属会这么说:为什么财物不留着自己受用啊?反而要去送给别人!不是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姑且不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一段俗话的迷思,单单从这一位开始修学布施法的人,他的心境来作个思惟:他或者是初学者,或者是没有办法观察体会布施给众生所得的果报,也没有想到说,自己也可能是曾经接受别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再来就是说,透过不对众生生起一念,不对众生的眷属生起一念,而不于众生想要行其所谓邪淫之念;不会说要藉治病,或者说要藉消灾解厄,或者假说要修证什么样的证量的法,来跟合法眷属以外的有情行其邪淫。另外不会贪名闻利养,乃至就起增上慢心而未悟言悟、未证言证,造大妄语业。接着求受菩萨戒,最重要的就是不毁谤菩萨藏,不毁谤菩萨藏就是说不谤说没有如来藏,也不毁谤说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又开示说:如果病患的病况,严重到无法救治,最后病死了的话,那么就该设法为他殡葬,并且以因果的道理,来教导、安慰亡者的眷属以及亲友。佛陀在这一大段开示的最后,作了个结论说:【若能如是瞻养治病,当知是人是大施主,真求无上菩提之道。】(《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如果对穷人、病人,你能够这样瞻养治病的话,那么你就是一位大施主;因为不但能够委屈自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够这样作的人,到未来世不但福德广大,而且会有非常多、非常多的世间法以及佛法上的眷属,将来在作任何事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是孤立无援;因为他的世间眷属、法亲眷属都会很多,这样子菩萨道也就会更快速地成就。所以我们要布施以及供养的时候,别忘了多劝一些人来共同成就喔!佛陀又说:【若人轻于少物恶物,羞不肯施,是人增长来世贫苦。】(《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字面上的意思看来,在家的菩萨要修集福智庄严,是要比出家的菩萨更来得困难,佛世的时候不妨也是这样;因为出家的菩萨能够作胜妙的法布施,那么样来修集福智庄严是很快速的;反观现在的状况,一般的在家菩萨一旦想要学法、修法的时候,就有可能家中的家亲眷属会给予种种的阻碍,所以才说多有诸恶因缘所缠绕故。可是,这里世尊所说的对象是在家、出家菩萨,是不是跟我们一般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够这样作的人,到未来世不但福德广大,而且会有非常多、非常多的世间法以及佛法上的眷属,将来在作任何事的时候,也绝对不会是孤立无援;因为他的世间眷属、法亲眷属都会很多,这样子菩萨道也就会更快速地成就。所以我们要布施以及供养的时候,别忘了多劝一些人来共同成就喔! (原标题:自己布施不如劝人共和合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过去世的五阴,因为这个果报尽了、坏了以后,这个色身完全就坏尽毁坏了,依止于这个色身而现行的六识觉知心,也真的坏灭谢灭了,能够受用世间这些果报、这些福报以及眷属,也跟着这样中断了。然后过去世舍报以后,再到这一世,中间并没有中断,为什么没有中断呢?在过去世舍报的时候,有中阴身接续出生,中阴身又称为中有,也就是在过去世跟这一世两世中间,暂时的一个存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且要观察,菩萨在人间生活所需没有缺乏,而且能够将自己的财物拿来利益众生、布施给众生;同时身边围绕着眷属、善友,受到眷属善友的尊敬爱念。这样子这种快乐,菩萨看到以后就知道,应该要常常行布施,避免贫穷之苦,所以心心所系就是常常乐于行布施。 (原标题:如何让世间财能够随着果报而生生不息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于自己的财物,包括了外财——就是自己所受用的这些财物、眷属,还有自己的内财——就是包括自己的身体器官,这个部分无始劫以来都长养着我执、我所执的烦恼;这两个执着烦恼,对于内财的部分是不容易断除的,都是因为在这个境界中,都是每一世每一世长养着悭与贪的烦恼,无始劫以来就这样地熏习着。那要试炼自己是否对于这个自己的身财没有悭吝之心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四为什么布施能够受人天乐,乃至无上乐呢?因为在不杀害众生命根、在不盗取他人资财、不贪淫他人眷属、不妄语自称贤圣诳骗他人的前提下,以拥有的财物,让他人在病痛饥渴上,得到身体安隐的利益,免除忧愁恐惧的痛苦,已经超越了世间人自求多福的境界了。这样布施相对应得的安乐福报,也已经超越了人间,所以能够受人天安乐的果报。这个就是说,布施能够受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我们要知道,这里佛陀的开示在告诉我们,如果说没有真的去行布施,而是自己对自己说:我不贪世间的财物,我不贪自己的眷属,我不贪自己拥有的这些资财。那个都不叫作无贪;真正的无贪一定要是成就了布施、具足了布施,这样才叫作无贪。所以无贪的心,称为施的道理就在这里。因为这样的布施,就能够破除烦恼。所以因为布施破除烦恼的道理,就是在这里说,已经完成了能够让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此五心中,一者、于诸有情起大悲心;二者、为诸有情求一切智——心无退转此二心者,于大乘法精进修行;三者、一切有情皆我亲友;四者、一切有情于我有恩,未有毫厘用相酬报;五者、一切有情皆我眷属,我曾于彼起不善业,种种呵骂非理责罚,深心惭愧何时偿毕——此之三心令诸菩萨勇猛不退,乃至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面开示说,因为菩萨有大悲心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时在忉利天中,有一个天子有五百天女作为他的眷属,宫殿非常华丽庄严。这位天子福报享尽、寿命结束了,而这时老妇人就接替他的位子,生天成为天子。在天道中,如果利根的天人会知道自己出生为天人的因缘,钝根的人只知道享乐。老妇人生到天中与五百天女享乐,不知道自己出生天界的因缘。这时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正好也在忉利天中,知道这个天子生天的因缘,于是就问他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六、信心施,眷属和乐爱念。由于贫穷夫妻相信,布施给清净僧人有无量无边的果报,所以与妻子共同商议一起布施,二人将微少之物拿来布施,使得夫妻二人和乐爱念布施,因而成就殊胜的布施果报。第七、时节施,须物随得。由于贫穷夫妻看到众僧到村庄接受大众布施供养,如果当时没有物品可以布施而丧失布施的机会,还会有死后生忉利天及九十一个大劫世世端正、身体金色等殊胜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现在回想起来,都感觉到非常可怕!而且,在那段学佛历程中,甚至出现了彼此之间的眷属欲,打着学佛的旗号来满足自己的私心。比如说,计较自己布施道场比别人更尽心竭力;自己更能舍弃世间的牵挂,舍弃小家庭,来护持道场这个大家庭;自己学佛更积极,更真诚,对师父更好,更恭敬等等。但这样的做法,相当于把道场当作是炫富、炫福报、争名夺利的地方!很久很久都没有人能够一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男子!至心施者,得何等果?若至心施者,是人则得多饶财宝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真珠、珊瑚、象马、牛羊、田宅、奴婢、多饶眷属,至心施者得如是果。自手施者得何等果?自手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自手施者得如是报。信心施者得何等果?信心施已,所得果报如上所说;得已能用,常为父母兄弟宗亲一切众生之所爱念;信心施者得如是报。时节施者,得何等果?时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得智人眷属。29.集大智因速疾得法。30.不起不正忆念之心。31.舍离一切世间财施。32.得藏辩才无尽。佛经原文:佛言。阿难。若有菩萨善男子善女人。于初日分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七宝。施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及诸缘觉乃至诸佛。如是日中日没初中后夜。如上布施满于千岁。阿难。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功德宁为多不。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世尊。若于一日所得功德无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