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若没有如来藏出生蕴处界,则没有世间万法出生,更没有世间万法及众生我,何况能证得识上所显之真如法性,而能转依祂呢;何况能证知如来藏中所蕴藏之一切种子,何况能证一切种智而得成就佛道;所以说如来藏即是万法之根源,故如来藏即是一切万法之实相,而此万法实相心体如来藏,就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由于此缘故,所以才说如来藏是胜义谛。这个谛者之称叫如来藏之法界 | admin 2020-06-08 |
|
当你们来学佛法,善知识告诉你,说你本身也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来说:你跟佛是一样的。你听说身中也有未来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了:「那我也有佛性,我也有真如,我将来也可以成佛。」你这样叫做「名字即佛」。《大乘无我观》名字即佛: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谓生死本际即是真如,真如在因地时虽然常在生死轮回,而本体不生不灭,本自涅盘,与佛无异;众生闻此,了 | admin 2020-06-08 |
|
接下来你听到「名字即佛」、「理即佛」这个道理之后,你就开始修学用功了;用功的时候,你去熏习正确知见,然后你开始寻觅;寻觅就是观行、观察:倒底我身中的真如在哪里?倒底我的佛性要怎么样才看得见?在你还没有证得真如之前,叫做「观行即佛」。观行即佛就是在别教的六品弟子位中;也就是说:别教的六住位满心以下,统统是观行即佛。还没有证得真如的人,就是在这个阶段。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七住菩萨所证的人无我,部份内容和声闻初果一样,也是断了我见,但是又从所证悟的自心真如而观察到自心真如离一切我见我执,从来都没有我的观念存在,这是证悟的菩萨所证得另一种人无我,不共二乘声闻初果人。证悟前尚未伏除性障的人,如果只是断了我见,尚未明心之前,成为六住位菩萨,他的解脱果证境,就等于声闻初果;因为性障未除,所以证悟般若以后,只是进入第七住位 | admin 2020-06-08 |
|
十六心观行的完成,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来观这四圣谛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谛十六心;四地相见道的观行主要是在这上面。观行完成时,便能获得水月观的正受,成为四地满心,转入第五地。《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他就再观行:「我这样到处示现化身度众生,其实这些都是自心真如变化所成的相分。」作这样的观行有个好处:既不会贪着涅盘——不会因为如水中月的无我现观而发觉一切虚幻,便去入涅盘,他也不会因为有这样的神通变化等等功能运作而产生了执着。所以五地菩萨所应修习的一切种智圆满时,最后必须观行:一切诸法——包括自己庄严的意生身及化身、轮宝等&mdash | admin 2020-06-08 |
|
十六心观行的完成,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来观这四圣谛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谛十六心;四地相见道的观行主要是在这上面。观行完成时,便能获得水月观的正受,成为四地满心,转入第五地。五地把十二因缘法依无生法忍再来观行,这样来做法无我观的粗相观,十二因缘的法无我的粗相观完成了,便能生起变化所成的境界正受——现观诸法都 | admin 2020-06-08 |
|
《起信论》之引人诤论者,端在真如缘起一法之说,谤者皆引此一言教而评破之,谤为伪论,诬为外道假借马鸣菩萨圣名而造此论;每每主张真如本有,非可藉由缘起之法而修成之。然而彼说之言固有其理,而马鸣菩萨所言真如缘起门之真实义,并无否定真如本有之意,只因其义甚深,兼述因地真如转变为佛地真如之妙义,古来少人能真证知,今时更无何人能真证知,误会马鸣菩萨论中实义故, | admin 2020-06-08 |
|
可是,佛不是这么说的,佛说蕴处界性空唯名的时候,祂有说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第八识,祂有说无余涅槃的实际、涅槃的本际,祂有说真如,有说如来藏,祂有宣说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的识,祂有说名色缘(意)识、(意)识缘行、行缘无明,无明依(第八)识而有,推究到此,齐(第八)识而还,不能超过此(第八)识,所以十二因缘支不会有推之无穷无尽的过失(编案:欲知如是内 | admin 2020-06-08 |
|
匪唯古来诸多证悟祖师如是说,我佛世尊于《楞伽经》中亦如是说,即是假为人悉檀而述第一义悉檀也!佛地真如之神用,微妙广大,非诸等觉菩萨所能稍知;然而此一神妙难宣之广大功德早已含藏于因地真如阿赖耶识心体中,是故因地真如阿赖耶识心体本已有之,马鸣菩萨初未否定因地真如阿赖耶识心体之本已存在也。然而因地真如究非佛地真如,差异极大,悟得因地真如时仍无法获得佛地真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二乘圣人在没有证得自心真如以前,是无法了知无余涅槃中无境界的境界相的;然而菩萨却早已证知无余涅槃中独存的实际了,早已证得其中的实际——第八识自心如来。这种未入无余涅槃,便了知无余涅槃境界的智慧境界,就是禅宗破初参的七住位菩萨们所证知的境界;这是不回心的二乘圣人所不知的、所未证的,所以二乘圣人不能了知大乘菩萨不入无余涅槃却又了知无余涅槃 | admin 2020-06-08 |
|
无为法有六: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虚空者虚空无为也,谓真如无为无作,不起世间杂染作意,体如虚空,故名虚空无为,简名虚空,法处所摄,非所谓非情非心、一无所有之虚空也。《成唯识论》云:「此理相寂,说为涅盘,非此涅盘择灭为性;故四圆寂(四种涅盘)诸无为中,初后即真如,中二择灭摄。」意谓「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无住处涅盘」皆指真如本体;然本来自 | admin 2020-06-08 |
|
意思是说,不动无为乃是修除第八识心体所含藏七转识种子之贪乐厌苦,而住于无为境界,其实仍然是依止于第八识心体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无为法而立其名;唯是灭除有漏而依止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已,仍然是汇归于第八识心体之真如性,并不是另外有真如性可以为其所依止。以上所介绍的是不动无为。-----《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五)》正圜老师开示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真如无为,乃是行者经由修习二障之法,具足前面所说的五种无为法以后,进一步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和无始无明一切随眠;当二障随眠究竟断尽的时候,不但可以远离分段生死,也可以断尽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非大阿罗汉所能知;除此以外,也断尽无始无明一切随眠,非等觉菩萨所能知;从此所说诸法,不再有如等觉菩萨之有极微细之过失。这样的无为境界,乃是第八识中所有杂 | admin 2020-06-08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 admin 2020-06-08 |
|
此观修成时必能一念相应,见到自性弥陀,知道如何是佛心!如何是真如,并眼见佛性。诸佛的心,就是大慈悲的心,这个大慈悲叫做无缘慈。不要以为大慈悲是有慈有悲。没有!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没有慈、没有悲;因为他是无缘慈、无缘悲。因为无缘慈无缘悲,没有慈没有悲,所以能摄取一切众生。凡是众生有所念,他就有所应,不必限制特定的因缘或对象,这叫无缘慈,这才是大慈悲。到 | admin 2020-06-08 |
|
例如说解脱道的断我见内容,它是来自于现观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所得的这个无我的智慧;佛菩提道的无我的智慧,是来自于实证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真如无我的如来藏以后,现观如来藏本身的真如无我法性,而得的这种无我的智慧。这两种无我的智慧,它有不同的法义内容以及它的差别,类似这样的就是叫作义智。第三种时智,也就是要有应时智。应时智的意思就是说:凡是有来问 | admin 2020-06-08 |
|
悟得真如,体会得很深入以后,无我的功德开始出现,慢心就开始除了。可是仍然无法把所有的慢都除尽,就好象修学初禅的人要离五盖才能发起初禅。但是五盖于初禅、二禅、三禅……一直到非非想处,都有它不同层次之五盖。乃至证得灭受想定的俱解脱大阿罗汉也有他的五盖。菩萨也有菩萨的五盖,还没转入菩萨之前的缘觉也有他的五盖,一直到等觉妙觉,地地皆有五盖,慢也 | admin 2020-06-08 |
|
即使在一切的五欲之中,仍然清楚照见真如佛性的空与运作。所以履行义务之时行淫欲,义务履行完了再也不去思念、憧憬、不去回忆,能够深入的观照到欲的过患。在悟后起修的过程里面,菩萨终究有一天会亲自照见五欲,包括淫欲在内,根本就像一条毒蛇。那么到这个地步,我们说他的贪欲就断了。虽然断了贪欲,因缘须要他去做的时候,还是照做不误,只是心中丝毫没有那贪心,如此而已 | admin 2020-06-08 |
|
」理障就是不明真如佛性,又名所知障,就是无始无明,事障是指烦恼障,被根本烦恼及各种随烦恼所障碍,不能取证涅盘。事障就是四种住地烦恼,也就是一念无明;除了《楞严经、圆觉经》说「理」是真如佛性,「理」是顿悟以外,《楞伽经》等其它诸经也是讲「理」代表真如佛性。世尊在许多经典里面用「理」表示真知佛性,我们不应该因为儒家也学着我们套用这个「理」字在说「理」学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