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甚多甚多;同样的道理,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慈三昧以及悲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知的;而且诸佛如来现观十二因缘,不是单单只有十二因缘而已,而是从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然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开众生,示众生,使得众生能够证悟,能够进入每一位众生都各各具有本来清净无染的真如——如来藏。唯有这种方式,才能够使众生得到真实的解脱,真正能超越生死。而不是像阿罗汉们将灭止生,让自己在三界中消失了。灭除了在三界当中的出生,那样子只能够叫作将灭止生,让三界一切都不出生;可是这样子做,于人于己都没有真实的助益!这样子做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甚多甚多;同样的道理,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慈三昧以及悲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知的;而且诸佛如来现观十二因缘,不是单单只有十二因缘而已,而是从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见没有断,帮他悟了实相心以后,还真是后患无穷;你帮他悟了,他还会反过来否定你,还会回头去认离念灵知为常住心、佛地真如。所以,一一众生为一个烦恼而在无量世中受大苦恼,这个烦恼当然就是我见;只要一断我见,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必然会出三界生死。可是,如果断或离贪瞋等法,但是我见没有断,那还是要继续轮转生死;断、离贪瞋等法只是一个短时间离开人间的生死,最多 | 三摩地 2018-07-21 |
|
意识转生妙观察智、第七识转生平等性智有下品、中品、上品之分别,初次明心开悟而转识成智,是下品转;七地入八地时是中品转;修行直至三大祇劫满已,成最后身菩萨,坐菩提树下,在夜后分,以手按地而得明心时,意识和第七识才得转生上品妙观察智及上品平等性智,第八识顿现大圆镜智(改名无垢识或真如),旭日出前、目睹东方明星而眼见佛性时,前五识顿生成所作智,而名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谓真如无为,乃是行者经由修习二障之法,具足前面所说的五种无为法以后,进一步断尽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和无始无明一切随眠;当二障随眠究竟断尽的时候,不但可以远离分段生死,也可以断尽烦恼障之习气种子随眠,非大阿罗汉所能知;除此以外,也断尽无始无明一切随眠,非等觉菩萨所能知;从此所说诸法,不再有如等觉菩萨之有极微细之过失。这样的无为境界,乃是第八识中所有杂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圣曼殊,以圣性愿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虚空,常在如来清净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众生心识体性。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灭,得入菩提、诸佛圣果。则是名菩萨十种大愿。如是曼殊发广大愿已,我某甲亦发如是大愿,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曼陀罗花,遍满虚空。其时大会诸众,尽见其花,同时赞叹∶曼殊大士,圣力自在,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化身佛者庄严报身及真如,为度众生而现色像,或数分钟或数小时数天而灭,唯是影像,无有形体。应身佛者为某界有情得度因缘成熟而示现受生成佛,说法涅槃,是名应身佛,犹如释迦牟尼佛。2、报身佛庄严报身佛者如卢舍那佛,常住此界色究竟天宫;亦如常住极乐世界之弥陀报身,皆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常住于无住处涅槃者。卢舍那佛则是佛之庄严报身,现今仍于色究竟天宫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化身佛者庄严报身及真如,为度众生而现色像,或数分钟或数小时数天而灭,唯是影像,无有形体。应身佛者为某界有情得度因缘成熟而示现受生成佛,说法涅槃,是名应身佛,犹如释迦牟尼佛。2、报身佛庄严报身佛者如卢舍那佛,常住此界色究竟天宫;亦如常住极乐世界之弥陀报身,皆具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常住于无住处涅槃者。卢舍那佛则是佛之庄严报身,现今仍于色究竟天宫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可是大乘菩萨不但要证二乘圣人所证的这种三三昧,而且是在加行位的满心世第一法时就要完成取证,大乘菩萨还得要亲证另一种三三昧,仍然称为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说,菩萨另外要再亲证心真如。证得心真如——如来藏——观察如来藏离见闻觉知,于一切法皆无所得,无形无色,所以是空,空故无所得,这就是空三昧。既然空无所得,所以于一切法中无相;既然 | 三摩地 2018-07-21 |
|
就在菩提树下,在吉祥草上坐下来参,参出实相心而明心的时候,大圆镜智现前了;天将亮的时候,明星出时,非常明亮,他看见了明星而眼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这个时候第八识改名叫作佛地真如的无垢识,不再叫作异熟识了。这个真如,为什么是真正的如呢?因为祂和二十一个心所法相应,所以才能称之为我,这是第八无垢识心体的我,不是外道神我的第六识心体的不离常见的我。心真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佛地之无住处涅槃亦悉依自心藏识而言,谓佛地之第八识已断尽分段生死之现行,并断尽烦恼障之种子随眠,永离变易生死;亦断尽无始无明一切随眠,智慧究竟圆明,故改名无垢识,亦名佛地真如;于一切境界,于一切法,于一切有情,悉皆真实如。如是佛地真如,由断尽分段生死及变易生死之证量故,永不住生死;由断尽无始无明随眠故,现观一切法唯是自心真如所显,现观一切无为法亦是 | admin 2018-07-21 |
|
也就是说,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的一一有支以及意生身、化身通通都是自心真如所变化,变化所现,乃是非有似有,成就了细相观,不由加行自然而然能够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阿罗汉,成就俱解脱的大乘无学的果德。因为祂能够这样的证得灭尽定的这个部分,证得“非有似有”的这个现观,依据六地无生法忍道种智,又进入到七地主修一切种智以及“方便波罗蜜多” | admin 2018-07-21 |
|
譬如:声闻乘里,把祂称为本心、本识、本际,或者称为不生法、涅槃、阿赖耶识;缘觉乘里,把祂称为入胎藏;大乘里,把祂称为真心、真如、阿赖耶识、异熟识。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心经》,到底在说哪个心呢?事实上,《心经》所说的心,就是指真心,指第八识阿赖耶识。在所有的三乘经典里面,都围绕着第八识来说。有人提出,佛教所说的前六识,我们可以或多或少体验了解,第七第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说在声闻乘里面,把这个第八识称为本心、本识、本际,或者是称为不生法、涅槃、阿赖耶识;那在缘觉乘里面把祂称为入胎藏;那在大乘里面就把祂称为真心、真如、阿赖耶识、异熟识。譬如说,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心经》,这个心经到底在说哪个心呢?事实上,心经所说的心,就指的是真心,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所以我们可以观察,在所有的三乘经典里面,都围绕着这个八个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开悟明心后,观察所悟的自心真如(阿赖耶识),观察它的性相体用等就能产生般若智慧,此般若智慧有三种层次:a、总相智,就是七住菩萨的开悟明心,找到自己的真如。知道了真如是什么、以及它的体性,这就是般若的总相智,称之为大乘真见道。b、别相智,就是在证得真如,有了总相智以后,再从真如的各种法相上面去加以观察、现观,从自己、别人、天主、蚂蚁蟑螂乃至地狱众生来看 | 三摩地 2018-07-21 |
|
第一个准则就是,佛菩提道必须要亲证每一个人自己本身的真如佛性。也就是说,佛菩提道判断的准则,必须要从亲证真如佛性开始;那如果还不能够亲证真如佛性的话,至少您所学到的道理,必须要让您能够有机会朝向亲证真如佛性的方向前进,这个才是叫作佛菩提道。这个里面牵涉到的道理,请各位菩萨先记住。因为是所谓的亲证,所以一定是自己亲身去体会证实,它不是一个口号,它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解脱道的修行是在现观蕴处界的缘起而性空,既然一切诸法都是缘起性空,又跟断见外道有什么差别呢?这当然要先探究清楚!如果没有探究清楚而想要断我见、想要否定六识自己全部,绝对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将会碰触到断灭空的见解或境界,这就是印顺派的学人不得不新发明意识细心(细意识、细心、微细意识)常住说48、灭相真如常住说的由来,也正是印顺派的所有学人无法断我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此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一一有支及意生身化身,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似有非有”,成就细相观,不由加行而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乘无学。七地:由六地“似有非有”现观,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七地。此地主修一切种智及方便波罗蜜多,由重观十二有支一一支中之流转门及还灭门一切细相,成就方便善巧,念念随入灭尽定。满心位证得&l | 三摩地 2018-07-21 |
|
祂有无量无边的异名,就好像《阿含经》常常说我、无我、如、本际、实际、涅槃、如来藏,《般若经》里面也常常说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菩萨不念心,而在唯识诸经中也常常提到说第八识、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如来藏、异熟识、真如、无垢识等等。亲证了祂以后就是大乘的见道,这个跟二乘亲证蕴处界的虚妄的见道,同样施设为人无我的名称,但是,所证所观察的标的却是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