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依止真善知识而修学之,不依止恶知识而修学之,乃是一切佛门四众学人所应遵守之最高原则;恶知识所赐给吾人者,皆是垢腻之衣故,非真白净衣故。】此外,印顺在《妙云集》等有关马鸣菩萨与《大乘起信论》的述说有很多过失,针对印顺的邪见,导师在《起信论讲记》当中已多所破斥。印顺的师父太虚法师更明确地指出印顺的立场不是大乘佛菩萨的立场,印顺对于大乘各宗的批评,太虚法 三摩地

2018-07-21

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不知不觉悟者及自身之意根末那识故,唯除已受真善知识之教导者;第八识说为真如法身,一切凡夫异生及与二乘无学圣人,悉皆不知不解七住菩萨所悟真如阿赖耶识故,说为法身;此名依一心三身,说佛有三种。复依藏通别圆四教判果,说有四种佛:三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属于次法上的正确观念,大家都应该要赶快建立起来,那么从今世到未来世的佛道修学过程中,才不会当面错失了自己所遇到的真善知识。可是话说回来,五十三参中的大乘出家菩萨,其中示现在家相的童子、童女等出家人共有十位,声闻相的比丘、比丘尼等出家人共有七位;总共是十七位出家人,其中却有十位出家人示现在家相。所以,五十三参中的出家人总共只有十七位,剩下的都是在 三摩地

2018-07-21

此外依有情一心说有三身:前六识说为应化身,一切有情悉能与悟者之前六识相感相应故;第七识说为庄严报身,一切异生乃至初悟之人,悉皆不知不觉悟者及自身之意根末那识故,唯除已受真善知识之教导者;第八识说为真如法身,一切凡夫异生及与二乘无学圣人,悉皆不知不解七住菩萨所悟真如阿赖耶识故,说为法身;此名依一心三身,说佛有三种。复依藏通别圆四教判果,说有四种佛:三 三摩地

2018-07-21

十信及六住之福德资粮未满足者,尚不能遇真善知识,所遇皆是假善知识,不破正法不入歧途已属万幸,何况能修能证无量三昧?七住般若总相智之三三昧尚不能得,遑论初地乃至佛地功德?(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页255-257,正智出版社。) 辛、说通吾人既已证得自心藏识,于唯识二门之唯识性,已得胜解及与胜行,不论已得通达入地,抑未通达入地,若禀性调柔无私无 admin

2018-07-21

847,c3-4)是以虽非第一义谛,亦非非第一义谛,以此方便而接引成道故!是以当中阴身现起之时,不必更作他想,当知阿弥陀佛殊胜大愿,自知已死,不必更求此世之后有,当作诸多方便,信靠弥陀世尊,称念回忆此生所念佛之心,如是忆佛,求佛接引,虽有亲缘之男女相出现,不当接近,知道五欲乃是轮回生死根本,如今已死,当可喘息休歇,即当摄心正念,惟生极乐,纵有他般因缘,从极 三摩地

2018-07-21

然而在开悟明心之前,必须要先随从真善知识修学,次第的具备见道所需的定力、慧力和福德资粮,这样才能次第的修集、次第修证,也才能次第成就佛道。所以说,禅宗的开悟明心,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的首要目标,也是最急切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禅宗的开悟明心——亲证如来藏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方法,可以使人能够真正的进入佛教的内门当中,来修 三摩地

2018-07-21

而于求悟所须具备之定力、慧力、福德,也应当随从真善知识而戮力修学,然后次第修集、次第证之、次第成就佛道。所以说临济禅宗之开悟,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之首要、急切目标。离开此禅宗破参开悟之亲证,则不能真入佛教内门修学佛法。佛菩提道之修证,始由六度万行之熏习,外门之广行六度万行;再由四加行之断除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进而证得第八识如来藏,明了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不管你的眷属欲是如何等等等等,你都要回到这点来:你真的信佛吗?你真的信佛所说的吗?你如果只信小乘法,你真的有信《阿含》的圣教吗?如果不是,你今天就应该改变这样的作意,这样呢断除这样的疑惑,你才会于如来大师不疑,于世间的一切恶知识等大师不疑,因为如来才是你的真善知识,你这样才可能断三缚结里面的一个缚结;因为你那个作意一直不断,就不可能让你能够向初 三摩地

2018-07-21

受学于真善知识(胜义声闻僧、胜义菩萨僧)。修集福德:孝顺父母、恭敬长辈、供养上师、护持正法、长养慈悲、救护众生令彼‚趣“法、次法”。法与次法二者都已圆满时,即是成佛时。 讲记:好!接着平实要做个总结了!如同上面所说,已经具足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应知的正确概念以后,能够常常去思惟、整理,就能够使以往所修的玄学转变成义学,也能够了知哲 三摩地

2018-07-21

若不得昌明,则愧平生所学,大乘菩萨世间示现,不于名利相寻,以中只有度生事业,无有名利事业可说!今日之开悟人,如果不是多生前也出过家,厚植福慧,真是难以想象如何今日可以蒙佛眷顾,得证菩提;以菩萨悲愿,无舍众生,以人间修行艰苦,所以自蹈坏境以代受众苦,如是随诸头出头没,真乃大丈夫也!真修行人虽于诸生所学,不复所知,然而诸佛言教,不敢诋毁,虽阅览有疑,自 三摩地

2018-07-21

2、大愿:菩萨行者所发的愿,均属大愿,如“愿今生得遇真善知识,能助我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因求明心见性是菩萨行者的事行,既已明心见性,就能生生世世不离三界而自度度他,故称为大愿;或有人求愿今生念佛,能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能很快就得到三明六通,早早回来娑婆世界,来帮助一切众生同样可以得到解脱,这也是大愿。不只为自己去极乐世 三摩地

2018-07-20

但是这种人,一万个人中找不到一个,因为自修自悟很困难,有善知识指导,要悟比较容易;但有时找不到真善知识反而被误,所以说这样的人是万中无一。而未能顿悟之人,就应真实相信有净土,一心不乱、心无旁骛地念佛。事情忙完了想到的就是念佛,一起床想到的也是念佛,如果所作的事是不需用脑筋的单纯工作,便应一边作、心里也一边念佛,把念佛当作最重要的事,这叫一心念佛。但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是真善知识,说“你这个不是。”然后你听到“这个不是”,你就认为这位善知识强移换人,明明我这个“是”,你说“不是”,然后就离开这位善知识。善知识没有误他,是他自己耽误自己啦,如此之人因为慢,而大失法益,这种人非常多。有个人去参访善知识,善知识跟他说你跟我的学生学就好了,他心中想:“我跟你的学生学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知见够,就知道应当再继续体究,求见佛性,如果有真善知识,就会跟他指导应该再继续体究。体究的方法呢!跟前面讲的大略相同。因为这个阶段已经有前面那一段体究的经验了,所以这次驾轻就熟,要见佛性就很快。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我们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知见够,就知道应当再继续体究,求见佛性,如果有真善知识,就会跟他指导应该再继续体究。体究的方法呢!跟前面讲的大略相同。因为这个阶段已经有前面那一段体究的经验了,所以这次驾轻就熟,要见佛性就很快。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我们 admin

2018-07-20

菩萨行者所发的愿,均属大愿,如「愿今生得遇真善知识,能助我进入实相念佛的境界」,因求明心见性是菩萨行者的事行,既已明心见性,就能生生世世不离三界而自度度他,故称为大愿;或有人求愿今生念佛,能上品上生往生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以后能很快就得到三明六通,早早回来娑婆世界,来帮助一切众生同样可以得到解脱,这也是大愿。不只为自己去极乐世界,也是为了众生而去 三摩地

2018-07-20

如果知见够,就知道应当再继续体究,求见佛性,如果有真善知识,就会跟他指导应该再继续体究。体究的方法呢!跟前面讲的大略相同。因为这个阶段已经有前面那一段体究的经验了,所以这次驾轻就熟,要见佛性就很快。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我们还不能见,就表 三摩地

2018-07-20

而且临命终的时候,想要遇到真善知识是很困难的,在舍报前就不信真善知识、诽谤真善知识及他所说的法,舍报时当然也不信真善知识和他说的法,如何能下品往生?又因为他生前不信及诽谤的缘故,善知识又怎么可能在他临命终时来为他开示?极乐净土不摄受诽谤大乘佛法的人,诽谤大乘佛法最主要是指净土五经以及菩萨藏。菩萨藏就是如来藏,就是讲真如佛性的佛法。如果有人解说真如佛 三摩地

2018-07-20

成就定力之后,则应亲近真善知识或阅读经论,学习正确的知见和参禅的方法,方有明心见性的可能。6、问:如果拜佛拜到想睡觉,可不可以加快速度?答:可以的。拜佛并不一定要非常慢,初学者可以每拜四十五秒钟,想作无相念佛深厚功夫的人,可以拉长每一拜的时间。看话头功夫很好的人,而求明心的人,每拜约四、五分钟;求见性的人内摄的功夫若是很强,会自然拉长每拜的时间。无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