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每一位众生本来具足的菩提法种都在自己的阿赖耶识藏识中;如果能够碰到让我们明心见性乃至能够成就佛道的真善知识,就能够发起无上正等正觉心,透过身口意三种修行的磨炼,就可以永远断除烦恼障以及所知障,未来就可以证得佛地无垢识的常住身了。经文已经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祂是同一个心不是两个心。最后作个结论:综合上面整个分析结果,知道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祂们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欲得禅波罗蜜,先当亲近真善知识,修集三昧方便之道--所谓戒戒、摄诸根戒,断于邪命、如法而住,随顺师教。于善法所不生知足,修行善时心无休息,常乐寂静远离五盖。心乐思惟观生死过,常修善法至心不废,具足正念,断诸放逸。省于言语亦损眠食,心净身净,不亲恶友不与恶交,不乐世事;知时知法,了知自身。观心数法:若有喜相、愁相、嗔相、软相、坚相,知已能除,犹如金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众生真善知识。得无碍陀罗尼。转不退法轮。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如是等众皆悉聚集尔时如理正闻菩萨。问能解甚深义节菩萨言。佛子。一切法无二。一切法无二此言云何。能解甚深义节菩萨言。善男子。是一切法不过此二。谓所作非所作。所作者。非所作非非所作。非所作者。非非所作亦非所作。如理正闻菩萨问言。佛子。云何所作非所作非非所作。及非所作非非所作亦非所作。能解甚深 三摩地

2018-07-21

四者亲近真善知识。五者无间勤修善品。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施设如是所应学事。但有六数。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二因缘故。一者饶益诸有情故。二者对治诸烦恼故。当知前三饶益有情。后三对治一切烦恼。前三饶益诸有情者。谓诸菩萨由布施故。摄受资具饶益有情。由持戒故不行损害逼迫恼乱饶益有情。由忍辱故于彼损害逼迫恼乱。堪能忍受饶益有情。后三对治诸 三摩地

2018-07-21

能如此者即是众生真善知识。不毁净戒能修禅定。增长觉慧能坏恶趣。得解脱道观四谛方。焚诸见草破身见石。摧灭戒取大阿修罗。明见于魔五欲之摾度于旷野险恶之路。入涅槃城绝贪欲网。破于嫉妒毗舍遮鬼。洗除悭贪吐出我慢。下我我所拔三毒根。灭诸结使止生死轮。断爱身索坏因缘锁。能摧三有茂盛大树。永离胞胎度老病死忧悲苦恼大苦之海欲知因缘体性幽微若以少智说其实相如人以头欲 三摩地

2018-07-21

一切众生真善知识。得无碍陀罗尼。转不退法轮。已经供养无量诸佛。皆从他方世界来集。一生补处圣者弥勒菩萨以为上首。复有优婆塞百千万众。频婆沙罗王以为上首。复有无量百千优婆夷众。毗提希夫人以为上首。尔时世尊。为诸天人恭敬尊重随从供养。于是净命阿难。在大众中承佛神力。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顶礼佛足。向佛合掌而作是言。世尊。我于今日着衣持钵。入王舍城次第 三摩地

2018-07-21

能为众生真善知识。其心弘广譬如大海。迦叶。若有比丘以利养故为他说法。是人所有徒众眷属。亦效是师贪求利养。是人如是便自坏众。迦叶。众有三种。一者犯戒杂僧。二者愚痴僧。三者清净僧。破戒杂僧则易可坏。持戒净僧利养因缘所不能坏。云何破戒杂僧。若有比丘虽持禁戒。为利养故与破戒者坐起行来。共相亲附同其事业。是名破戒亦名杂僧。云何愚痴僧。若有比丘在阿兰若处。诸根 三摩地

2018-07-21

有很多法师、居士们解释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其实他们误会了!《心经》所说的观自在菩萨,是指已经建立真心本来自在正知见的菩萨,因为他遇到真善知识为他开导、为他建立正知见,譬如:真心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真心本来就自在;菩萨认同并接受真善知识的教导,建立真心本来就自在的正知见而去参禅。所以观自在菩萨的真实意思,就是指真善知识为菩萨建立真心本来就自在的观 三摩地

2018-07-21

于修行当中发现:难道佛法单单只是在修集福德吗?当他思惟以后,知道福德与智慧都要具足,不是单单只有福德而已,因此他会寻找真善知识熏习般若度所应有的智慧。当菩萨兴起了什么是生命实相?想要探究时,表示菩萨已经六住位,应该转进七住位去探求什么是生命实相?这时,他会依照真善知识所说的参禅正知见去参究,当定力、慧力、福德等因缘条件成熟,亲证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心 三摩地

2018-07-21

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依持身之功德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藏《央掘魔罗经》说:阿赖耶识是持身识。既然在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里面说如来藏是持身识,可是第三转法轮的经典也都说:持身识就是阿陀那识,也就是阿赖耶识;由这一点就可以证明: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各位菩萨,前面这段意思是说:【根机迟钝的二乘人,听到唯有一佛乘,而这唯一佛乘佛果的成就,却需要无量无数劫的勤苦修行才能成办,因此就心生怖畏,只乐于追求厌弃尘劳的寂灭境界。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不知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妄说「禅师无悟也无得」,是不能够真实地了解这开悟的内容,都是意解情思地猜测第一义谛,推想悟境,这样只是白忙一场,如果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为人说这些不相干的话,乃至可以上网胡说些毁谤祖师的言语,只要把这其中取出微薄的时间,来熏习萧大导师真善知识的书籍,这样就可以突破个人的知见,可以一过好多生死劫的修学,更有机会因为熏习信受,快速地进入六住位菩萨安 admin

2018-07-21

以前我们说过:“如果不继续讲《成唯识论、楞伽经》以及《护法集》,那么将有一半的人会退转掉---因为信力不具足、慧力不具足、福德因缘不具足者,若没有真善知识摄受,明心的部份会自我否定而退转;不是他自己愿意退转,而是自己无法确认所悟其实无讹,所以会自己退转掉了。如《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菩萨进入第六住,修学般若空;如果悟后般若正观现前---般若就是如来 admin

2018-07-21

菩萨于六度最后一度般若圆满以后,转入七住位修行,表示他已经具有一定的佛法正知见,所以不会跟随邪师或者名师修学佛法,他会去寻找真善知识,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参禅的正知见。真善知识也会观察这位七住菩萨是否具足菩萨种性,观察他的定力、福德、智慧是否具足。如果这位七住菩萨种种的因缘渐渐具足了,就会教导他去参禅,去寻找禅宗的本来面目;如果真善知识观察他的因缘不具 admin

2018-07-21

将来如果证悟了,应当要求见真善知识印证。悟后应该要遍阅了义经典来印证。在遍阅了义经典,证实我们是真实的悟了以后,就应该设法断尽一念无明;也要寻觅真善知识,跟随他修学差别智以及唯识的经论,以增上自己的般若慧学——一切种智。更须要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获得上地无生法忍,到八地以后,再回入娑婆来护持释迦世尊的正法。修学净土的人也应该设法 admin

2018-07-21

然而在开悟明心之前,必须要先随从真善知识修学,次第的具备见道所需的定力、慧力和福德资粮,这样才能次第的修集、次第修证,也才能次第成就佛道。所以说,禅宗的开悟明心,乃是修学大乘佛法一切宗派行者的首要目标,也是最急切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除了禅宗的开悟明心——亲证如来藏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一种方法,可以使人能够真正的进入佛教的内门当中,来修 admin

2018-07-21

菩萨在破参明心获得总相智以后,继续跟随真善知识修学般若系列的一切经典,也就是从种种不同的方向、种种不同的层面,来探究这个实相心与一切法彼此之间的关系;这都是属于般若别相智所含摄,在别相智圆满以后,应该继续熏修一切种智。所谓“一切种智”就是指第八识如来藏所蕴藏的一切种子,了知如来藏所含藏一切种子的智慧,就叫作一切种智。修学一切种智而还没有圆 admin

2018-07-21

随处建立,又是赢得边事,何有于我哉!(《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五)克勤大师说:从古以来已开悟之大德们,以二十年或三十年的时间,以其悟入自心如来所在之见地,让自己能够转依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以期待能够彻头彻尾的死却阴界入我之虚妄见解与执着,并且彻头彻尾的领受自心如来之大机与大用;由于这种志愿的力量,能够以坚固确切之见地用心如实修行,因此而成就其志愿 三摩地

2018-07-21

」,这是用心之处啊!而才会有点答案要说,便被说不是,所以这样才是参学,众菩萨何不想想,如果您真的有答案,为何一下光景,便被遮止而说不是,机锋不是以伶俐心去猜测的,那种有何受用啊!所以真正破参而了解机锋的人,是因为他很早就生起疑情,只不过模模糊糊,不怎么清楚,等到那个时节因缘到了,就都知道了,这下子的深刻和理悟会很彻底,到了以后,随时随地都会想起来当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知见够,就知道应当再继续体究,求见佛性,如果有真善知识,就会跟他指导应该再继续体究。体究的方法呢!跟前面讲的大略相同。因为这个阶段已经有前面那一段体究的经验了,所以这次驾轻就熟,要见佛性就很快。体究的时候,应当以思惟观的功夫去审究「如何是佛性?」如果自己的福德因缘和功夫具备,那么遇到真善知识的话,一言便了;如果这善知识已经明讲了而我们还不能见,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