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真见道以后,应该要向相见道位转进,要转入相见道位不断地修学。当有人向你请教真如的法义,你就为他宣说什么叫作真如,但是不必牵挂自己有没有证真如。有大师说:「开悟以后要时时保持着,不然悟境会退失。」这样讲对不对?错了!错得一塌糊涂。假使有大师这么开示,你一听,当场「哈!哈!」两声,转身就走,那表示他没有开悟。他如果聪明就说:「居士!请留步!」或者说:「 | admin 2020-06-08 |
|
又相对于后来的进修别相智,以及进修一切种智的相见道,而说之为真见道。因为,后来为了进入初地而进修的别相智,和一切种智的修行,都是以这个真见道作基础,才能进修的;而进修的内涵都是如来藏含藏的无量体性的法相,都是如来藏所含藏的种种界的法相,所以称为相见道。而这个明心开悟的见道,有别于后来的相见道,所以特别立名为真见道。《心经密意》 | admin 2020-06-08 |
|
佛菩提道的真见道位,虽然断尽烦恼障中见道所断的分别异生性种,然而还不能断尽所知障中见道所断的分别异生性种子,要见道位中继续修除,在相见道中继续的来修学。七住的菩萨断除了烦恼障中见所断的烦恼,所知障中见所断的烦恼,但都只是断其少分还没有能力断尽,要经历多劫的修行,相见道以及一切的观行才能断尽;因此一定要见道后,继续追随善知识的修学,进修相见道的功德才 | admin 2020-06-08 |
|
因此禅三明心回来的人,他本身原来,很重的人,现在仍然还会习性重,这是正常的;见性回来的人,当他的禅悦期间过了以后,习性还是会有一部份又恢复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都还是习种性的菩萨嘛!习种性的第二个部分就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也就是还得要熏习很多的相见道位所应修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地所必须有的道种智,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也叫做习种性。这是 | admin 2020-06-08 |
|
又可以依序分成:真见道丶相见道丶通达位等层次。真见道者(证悟如来藏而明心)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於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果,再依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而圆满,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2]如来藏,在不同位阶依其种子的转变而有不同名称。在三转法轮里面所讲的阿赖耶识丶异熟识丶无垢识都是指如来藏。 | admin 2020-06-08 |
|
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习主要在哪里呢?在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苦圣谛的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这样观行。苦圣谛的四心观行完了,再来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各有如是四心: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十六心观行的完成,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来观这四圣谛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谛十六心;四 | admin 2020-06-08 |
|
六地跟四地、五地的增上慧学的修行也有差异,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习主要在哪里呢?在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苦圣谛的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这样观行。苦圣谛的四心观行完了,再来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各有如是四心: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十六心观行的完成,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 | admin 2020-06-08 |
|
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习主要是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现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的观行,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来观这四圣谛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谛十六心。四地,可以随意化现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四禅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学具足者,则不能发起意生身)。可是他观察:我的真实的本心在这里,我化现这些化身到处去说法利乐有情,其实都 | admin 2020-06-08 |
|
问四、后得无分别智是否即是“无分别中广分别”?后得无分别智与别相智相同吗?还是有所不同?二者皆含摄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二者以何时开始?到何时圆满?二者即是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乃至含摄佛地成所作智和大圆镜智吗?明心时一念相应,即始得下品平等性智和下品妙观察智,一直到初地入地心时圆满;见性时一念相应所得智慧亦含摄其中吗?明心与见性所发起之智慧,都 | admin 2020-05-31 |
|
习种性的第二个意思就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也就是还得要熏习相见道位所应该修学的般若别相智,以及熏习入地之后所必须要有的道种智;因为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义,所以也叫作习种性。接下来我们来谈性种性菩萨的十行位,这十行位又称为十长养,因为是要透过修行来长养圣性。修过十行位了,具足了性种性的条件以后,菩萨性就完全发起了,心性就会变得很调柔,也没有私心了,凡事都是为佛教 | admin 2020-02-19 |
|
又可以依序分成:真见道丶相见道丶通达位等层次。真见道者(证悟如来藏而明心)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於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果,再依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而圆满,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2]如来藏,在不同位阶依其种子的转变而有不同名称。在三转法轮里面所讲的阿赖耶识丶异熟识丶无垢识都是指如来藏。 | admin 2020-02-18 |
|
何谓真见道,相见道?13.何谓声闻修道、缘觉修道、菩萨修道?14.何谓般若根本智,后得智,如何修学?15.何谓生忍、法忍、无生忍、无生法忍,如何证?16.何谓菩提,菩提有几种,如何得?17.三十七菩提分法,菩萨所修与声闻有何异?18.菩提不可身得、心得,要以何得?19.什么叫因,因有那些,什么叫缘,缘有那些,什么叫果,果有那些?20.为何三自性又叫三无性?21.什么叫依他起 | admin 2020-02-18 |
|
下册第二目相见道位应修非安立谛三品心—完成三贤位的般若别相智般若别相智即是后得无分别智,即是相见道位所应修学的实相般若。于真见道位证真如以后,转入相见道位时所应修的后得无分别智就是非安立谛三品心:内遣有情假缘智、内遣诸法假缘智、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就是此前第一目中所援引的《成唯识论》第一段论文所说法义,即是相见道位中应该观修的般若别相智。 | admin 2019-11-22 |
|
然大乘见道依序有三个层次:真见道、相见道、通达位。真见道者位在第七住;相见道位始从第七住位之住心开始,终于第十回向位满心;通达位则是圆满相见道位智慧与福德后,进修大乘慧解脱果,再依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而圆满,名为初地入地心菩萨。众生对佛、法、僧等三宝修习信心,十信位满心后进入初住位中,始修菩萨六度万行,皆属外门六度之行;逮至开悟明心证真如时,方入真见 | 三摩地 2019-11-22 |
|
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习主要是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的观行,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来观这四圣谛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谛十六心。四地,可以随意化现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四禅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学具足者,则不能发起意生身)。可是他观察:我的真实的本心在这里,我化现这些化身到处去说法利乐有情,其实都是 | admin 2019-11-03 |
|
谓菩萨真见道后,依无生法忍,仍有相见道位的非安立谛三品心必须修学,始能完成第一大阿僧祇劫进程,将满第十回向位;进而修学大乘四圣谛之安立谛十六品心、九品心,如是加行完成时成慧解脱阿罗汉,勇发十无尽愿而得清净其心,然后起惑润生方得入地,无生法忍中名为见道之通达位。此谓入地前之三贤位中,必须有三种现观:第十住位满心时眼见佛性所得之如幻观、第十行位现观七转 | admin 2019-09-02 |
|
下册 第二目相见道位应修非安立谛三品心—完成三贤位的般若别相智 般若别相智即是后得无分别智,即是相见道位所应修学的实相般若。于真见道位证真如以后,转入相见道位时所应修的后得无分别智就是非安立谛三品心:内遣有情假缘智、内遣诸法假缘智、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就是此前第一目中所援引的《成唯识论》第一段论文所说法义,即是相见道位中应该 | admin 2019-09-02 |
|
以上所述五蕴十八界空相的证入方法,学佛人若能于此思维观察,并一一履践奉行,证得五蕴十八界空相而断三结,并非难事;这其中当以大乘见道明心见性最为迅速,不仅能证得五蕴十八界皆空,还能亲证法界实相,从此迈入内门广修菩萨六度的相见道阶段,若有善知识指导,求入初地也有可能。如果从声闻禅下手,从身念处观、受念处观、心念处观、法念处观继续修行,只能断我见,与禅宗 | admin 2019-04-24 |
|
真正的行菩萨道,是有层次差别的:明心之后还要进修般若的别相智——后得无分别智,然后进修般若的一切种智;等你发起了道种智,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全部都实证通达了,这时才是真正的开始修菩萨道;所以说,到通达位—到初地入地心—以前都仍然是见道位,是在相见道位中专修后得无分别智。从初地开始才算是修道位,七住位是般若正观现前&m | admin 2018-12-27 |
|
依此涅槃进修,在相见道三贤位中渐渐能现观万法都由本识出生,也都依于本识而存在及运作,因此而能现观万法功能与无常的体性,菩萨因此具有法界体性智。由这个法界体性智,菩萨就能了知法界诸法体性的体性都不离遍计执性及依他起性;也能了知本识能圆满成就万法的体性(圆满成就世间、出世间一切有漏法与无漏法),而本识自己却是常住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中,从来不间断的显示众 | admin 2018-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