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二件事,既然众生所领受的诸法境界都是由如来藏变现出来的,有什么好执着的?有什么好争执的?有什么好计较的?或许有人不相信,今再为大众详细说明:譬如自己的五根身,难道不是由自己的如来藏借着父母四大等缘长养而出生的吗?难道你所接触的外五尘,不是由共业有情共同变现出来的山河大地器世间所显现的外五尘吗?又如果不是你透过自己的五根去接触外五尘,如来藏就在自己 三摩地

2018-07-21

意识心的似有所缘,是说意识心所缘的六尘相分,都只是自己的第八识所变现的内相分,而这种相分也只是第八识依于外境所变现的,也是变异不住的生灭法,不是常住不坏、不变异的法性;意识心所缘的六尘,更不是外境的六尘相分,所以意识觉知心所缘的相分诸尘,就说为似有所缘,以非常住法性的缘故,以六尘相分亦是第八识上所变现的缘故,所以说为似有所缘。意识觉知心的能缘相与所 三摩地

2018-07-21

最后是依于无间不断的印顺定,也就是再也不会有疑心生起而认定不疑了,就是发起上品的如实智了;这时是双印能取与所取空,就是印定能取境界的六识觉知心是无常空,都是空性心如来藏无量功德中之一部分;同时也印定能取的六识心所摄取的五色根及六尘相分,一样都是无常空,一样是空性如来藏中的功德之一;这样在觉知心里面建立有一个空性心如来藏,而且观察五阴全部都属于空性心 三摩地

2018-07-21

意根(依于我执无明)亦以第八识见分为所缘境并执为我,即由无始劫来至今恒行不断,而于正死位中虽无内五尘及其上之法尘相分,仍能以其我执现行之作用而迫使第八识一分一分舍身并流注中有种子而生起中阴。法尘虽非意根之生起缘,然意根与别境慧心所相应,若不缘法尘,则第七识缘第八识(心缘心)之心行与五遍行俱即可,何必与多分的慧心所相应?就如同第八识仅与五遍行俱,即能 三摩地

2018-07-21

有情这一世的意识,是这一世才有的,有情在刚入胎的时候,因为五扶尘根和大脑胜义根还没有发育完成,因此意识无法生起,还得要等到住在母胎六七个月,这些五根的功能逐渐发展,即将,然后意根才可以借著五胜义根,接触阿赖耶识在这里所显示出来的内相分,使意识觉知心依靠这些外尘境内相分少分或是多分地现起,这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胎动。意识刚出现的时候,就是在母胎的环境下安 三摩地

2018-07-21

这五根由阿赖耶识藉意根、无明及父母四大为缘而变生,是阿赖耶之所缘境;阿赖耶识依这五根缘外五尘,变现出内相分五尘,为意根所触。这意根所触的乃是五尘上的法尘,有情众生为了想要觉知的缘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这六识现行之后,便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亦得现起。在十一种色法之中,除了五色根和内外五尘之外,还有法处所摄色。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睡眠中,没有向外攀缘五尘境,只有独头意识在自心所变现的内相分中游戏,或者只有意根在暗劣的法尘中保持警戒状态;因此在佛门当中,诸佛菩萨常常会诃责睡眠盖,令们警觉生死无常,应该要减损睡眠,使心不为昏暗所覆盖。譬如,根据《楞严经》的记载,佛世时的阿那律尊者,刚出家的时候常爱乐睡眠,在听法时常常打瞌睡,于是遭到世尊的诃责;尊者因此而心生惭愧,于是七日七 三摩地

2018-07-21

又识阴六识有其了别性,譬如眼识能分别显色,声识能分别声尘,鼻识能分别香尘,舌识能够分别味尘,身识能够分别触尘,意识能分别法尘,尤其是意识,能够作很详细的分别,不仅能分别前五识的粗相分别,而且还能作前五识所不能作的细相分别,因此能了知世出世间一切法。既然识阴六识是藉著因与缘而出生而分别,也会随著识阴六识消失而消失,须待这六识再次藉著因与缘出生,才有这 三摩地

2018-07-21

此五根由阿赖耶识藉意根无明及父母四大为缘而变生,为阿赖耶之所缘境,阿赖耶依之缘外五尘,变现内相分五尘,为意根所触(五尘上之法尘),为欲觉知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此六识现行已,便有色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例如观想所见色及意识所见无表色...等)亦得现起,具足十一种色法。如是十一种色法,要依八识心王及五十一心法和合运作方得现起;若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入楞伽经》〈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中别译为:「名相分别,二自性相;正智真如,是圆成性。」如来藏是七识之俱有依故说如来藏是阿赖耶识《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佛言:)「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来 三摩地

2018-07-21

(《大乘入楞伽经》卷四)解释如下:【大慧菩萨!一切众生对于自己所面对的种种境界,不能了知都是由自心所显现,也就是如来藏藉由自己所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内六尘相分,因为有内相分出现,见分也就跟着出现了,再由见分去分别相分以此连接外境,所以才会有众生所了知的种种诸法、种种境界出现;由于众生不了知一切境界都是自心所显现及分别,也不知道自心 三摩地

2018-07-21

所变相分,名所分别,见所取故。由此正理,彼实我法,离识所变,皆定非有。离能所取,无别物故,非有实物离二相故。是故一切有为无为,若实若假,皆不离识。是故世间、出世间万法,唯八识心王所生所显,离识之外无任何真实法存在,故说万法唯识。然若归结八识心王,唯是一心——第八识,故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中观与唯识之关联中观与唯识是成佛之道不同阶段 三摩地

2018-07-21

此五根由阿赖耶识藉意根无明及父母四大为缘而变生,为阿赖耶之所缘境,阿赖耶依之缘外五尘,变现内相分五尘,为意根所触(五尘上之法尘),为欲觉知故,乃令意识及眼等五识现行,此六识现行已,便有色等六尘相出现于有情心中;乃至法处所摄色(例如观想所见色及意识所见无表色...等)亦得现起,具足十一种色法。如是十一种色法,要依八识心王及五十一心法和合运作方得现起;若 三摩地

2018-07-21

二丶色蕴五尘及法处所摄之一分色尘,亦依阿赖耶识而有:色蕴含摄色身五根及五尘,五尘为何是吾人之色蕴所摄?谓吾人之七识觉知心,既是心体,然心体无色,焉能触五尘色法?故由阿赖耶识变生五色根以後,阿赖耶识即能藉祂自己所生之五色根来接触外五尘,随即如镜现像而变现内相分五尘,七识心才能触到内相分的五尘;由此内五尘而与外五尘相连结,才能在世间生活及与彼彼有情互动 三摩地

2018-07-21

它只是恒常不断地把六尘的内相分源源不绝的显现出来,源源不断地供应六七识的识种,让你可以在梦中受种种苦乐。在梦境当中,第六识还是在做了别——了别第八识依第七识之命而供应给你的内相分六尘;在梦境当中,你以为自己去到什么地方了,或者以为自己成就了多么辉煌的事业,其实都只是在自己第八识所示现的内相分里面,从来没有离开过第八识所示现的境界,也从来没 三摩地

2018-07-21

根据平实导师书中所开示,已入地菩萨所悟的佛性功德,在初地满心时可以亲见自己所看见的六尘境界,全都是由自己的如来藏所变现,所见的六尘境界都不是外相分的六尘,只是看到自己的如来藏以佛性显示出来的六尘,不是真的看到身外的六尘境界。犹如镜子面对色尘境界时,可以如实反射映照出一模一样的色尘来;真心如来藏也是一样,面对外面的六尘时,会藉六根来反射而映照出一模一 admin

2018-07-21

自心是从整体来讲,八识心王整个合而为一,因为七转识也属于如来藏,是如来藏的功能体性之一---我们说如来藏有个能取、所取;相分是所取,见分是能取;如来藏显现外相分及内相分。外相分:山河大地、色、声、香、味、触等法;内相分:我们七转识直接接触到的,配合外相分而现的五尘影像是内相分相分是所取,七转识是能取。但是一切境,不管内相分、外相分,统统都是如来藏所 admin

2018-07-21

在《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佛云:“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因为阿弥陀佛的法身纯净,犹如虚空无形无相,无去无来,不应该执着于他的名号、名相、声相、身相来做分别,否则的话就无法获得上品上生。彼经卷中也说:“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admin

2018-07-21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意根末那识恒与相分相应,无有中断时,白天清醒位时,恒藉内相分而与外相分相应,眠时梦中俱与外内相分相应,眠时无梦则藉内相分与外相分相应,无始劫来恒常运转,未曾有一刹那间断,所以说此心恒、审、思、量。若无此心,一切人不能于睡眠中醒觉,一切修行者也不能于无心定中出定;乃至一切有情虽能分别觉知,而悉不能造作一切事业,都将像植物人一样,虽然 admin

2018-07-21

由此四纏,分汝湛圓妙覺明心,為視為聽為覺為察(此谓七转识内执如来藏心见分和相分为自内我也)。從始入終,五疊渾濁。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擇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得(如来藏本觉)元明覺無生滅性(如来藏-真如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由以上经文可以证明:若有人说不必经由亲证如来藏就说已经证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