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这才是学佛人最重要的目标啊!另外,身为佛应该都要知道,修学佛法最重要的一个基础,就是要能够深信因果,尤其是三世因果。经中说:欲知过去因,当看现在果;欲知未来果,但观现在因。(《法苑珠林》卷七十四)也就是说,现生所受的一切果报,无非是自己在过去世所造的业因而成就的;而自己在现在世所造的一切业,也都将成为未来世自己将受用的果报。之所以会有因缘果报丝 三摩地

2018-07-23

有善知识说,应当依照每一个人的兴趣、根器来选择宗派,这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更应当思维说,自己到底修学佛法所求的是什么,在各宗派中的修学,是不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是说,是不是有哪一个善知识真正可以带领你达成自己的目标。什么目标?当然是应当以亲证法界实相为目标啊!因为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嘛!然而,宗派里面常常有所改变,就好像说佛门中常常会有善知识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中也是这样,生死烦恼的淤泥中乃能生出佛法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以住于无为为修学佛法的方法乃至目标,就会像定性二乘无学怖畏生死、趋寂趣灭、急入涅槃,是不可能发起无上菩提,不可能成就究竟佛道的。探讨到此,大家应该已经非常清楚了,就是佛法的修学,其实是不必要、也不应该逃避世俗而隐居闭关修道;唯除是先跟真善知识闻熏修学,已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为了锻夫定力以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只有能得到出离三界的法要,才是最为尊上的目标。如果这位众生的善根深厚,心性很柔和、洁净,听了这些清净而远离杂染的法道都能够欢喜接受的话,佛陀就会说,这个人的心性很清净,就好像是一匹白布一般,可以很容易就染上美丽的颜色。佛陀在这个时候,才会接着为他说明苦、集、灭、道等四圣谛,让他断除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説如同玄奘法师所説,大乘的修行人第一个目标是能够见道,也就是到达真见道位,此后悟后起修,进入相见道位,歷经三贤位,歷经十地的境界,等等,然后了自己的一切种智,最后终于能够成佛。中国佛教的特色一向是实修、实证,每一样成就的内容统统都是可以自我验证;也可以这样子讲,这样子一个完整的佛法的修学次第,它一直保存在我们中华文化当中,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 三摩地

2018-07-23

经过一段光辉万丈的锦绣年代,后来因为实证的人渐渐少了,没有功德受用以致各立门户、宗派林立,为了争夺世俗的名利而彼此对立、互相攻击,几乎耗尽了一切学人的向道心力与佛门资源,遗忘了大家所修习的法门同源于释迦牟尼佛三转法轮的大义,且三乘菩提的修行方法与证悟目标也明白显示于三藏经论中,本来是有目共睹、无可争议的事实,却长期被不善学的佛门大师所忽略、误解,而 三摩地

2018-07-23

神通在佛教中是存在的,有时为了摄受众生也是必要的佛教它并不是不重视神通,神通在佛道修学中有它的必要性,但却不是修学的究竟目标;而且要有智慧与禅定的基础,再来修学神通,才会事半功倍,也才不会为鬼神所利用而障碍了佛道的修学。我们常会在经典中看到,佛菩萨为了摄受教化众生,以其不可思议的威神之力,示现种种的神通变化。比如说在《妙法莲华经》卷六〈如来神力品〉 三摩地

2018-07-23

如何获得神通?佛教它并不是不重视神通,神通在佛道修学中有它的必要性,但却不是修学的究竟目标;而且要有智慧与禅定的基础,再来修学神通,才会事半功倍,也才不会为鬼神所利用而障碍了佛道的修学。佛教将神通分为六种,就是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以及漏尽通,简称为六神通。神足通又称为神境智通,或者称为神如意通、神境通,或者就简称为身通。这个神足通 三摩地

2018-07-23

一贯道认为「修道」目标即是回归宇宙与我人身心的根源──「明明上帝」,也就是所谓的「道理」,而「道」即是「理」(只是名相不同),其乃宇宙本体,也是宇宙万物创生起源;但这样的说法,事实上只是人为的想象与建立,与宇宙万有的本体不相干。一贯道又说,「求道」后,若认真「修道」、「办道」(传布一贯道信仰,简而言之即为传教)──包含追随、服膺「明明上帝」、「仙佛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不论能否达到这些目标,到老的时候,才发现人终究还是会死,所以开始追求安身立命之道,于是走入了佛法修行想要悟道解脱、明心见性。如果这一生不想要悟道解脱,只想要过著幸福快乐的生活,那还是要有基本当人的福报,而这些福报,在佛法中而言,是摄属于次法的福德之中;有了次法的基础才能实现世间有为诸法。次法概略来说就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福德之基础,这些福德基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只有能得到出离三界的法要,才是最为尊上的目标。如果这位众生的善根深厚,心性很柔和、洁净,听了这些清净而远离杂染的法道都能够欢喜接受的话,佛陀就会说,这个人的心性很清净,就好像是一匹白布一般,可以很容易就染上美丽的颜色。佛陀在这个时候,才会接着为他说明苦、集、灭、道等四圣谛,让他断除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以及念僧;除此之外,另外还要念施、念戒、念天,也就是要经常忆念着要布施、要持五戒、要修十善业道,并且应该要自我期勉:生生世世都不忘记修行成佛的大目标。这就是念心。佛陀教导我们说,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修学念佛,当我们遭遇到种种恶劣不清净的因缘的时候,就能够远离这些境界,并且增长 三摩地

2018-07-23

如同你从远地过来受这个戒,为什么?因为你一定有你想要达到的佛道的目标,不是只有「成佛」两个字,你一定有远大的愿,所以你要在佛前发愿,让佛继续来摄受你加持你,这个就是佛道啦。这时候你就求佛,不是要求佛赐你健康等等,或是身家财产,或是名利富贵,那些东西,你都不要,那些东西,当你得到,就会减损你的福德,而且在你求佛而说这句话的过程中,你的功德分就开始减低 三摩地

2018-07-23

不管你说是有情或是无情,你都是以这五种取来作为目标的,那现在就把它开始转变过来。可是菩萨总是会想,这些境界法要舍弃,真的是很难,而我们在这里说的:是心舍,不是身舍。我们可以讲白一点,释迦如来现在也有在注意你,但是我们不说是监视你,如来是很关心你。所有全部的如来都很关心你,因为佛佛道同。那你知道全部的如来有多少?经典说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祇的数量那么多,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世间的交易都只是亏损你的福德,然而只要你转向如来藏,去修学如来藏妙法,你的福报福德就只会越来越多!所以呢,既然你已经找到了,或者在快要找到的道路上了,你真的决定要以此作为你人生的目标、不断地增上,希望每一世都要证悟,那你就不要颠倒行。因为你的如来藏是怎么样的体性呢?你将会一点一滴的清楚地知道。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众生在这个阶段就是很喜欢,所以你要容忍众生,不要和他们去争夺、去抢,你有更远大的目标需要去成就。但如果你渴求的念头还是很强烈,没办法断除时,没关系!但是当你伸手去取你所要的东西的时候,无论如何,要先看、要先想,众生有没有需要这东西的?要去思维,让自己的渴望、贪欲慢慢地降低。虽然自己很想要,但比起的人来说,人可能更想要,所以我的顺位可以排后面一点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只有能得到出离三界的法要,才是最为尊上的目标。如果这位众生的善根深厚,心性很柔和、洁净,听了这些清净而远离杂染的法道都能够欢喜接受的话,佛陀就会说,这个人的心性很清净,就好像是一匹白布一般,可以很容易就染上美丽的颜色。佛陀在这个时候,才会接着为他说明苦、集、灭、道等四圣谛,让他断除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中也是这样,生死烦恼的淤泥中乃能生出佛法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以住于无为为修学佛法的方法乃至目标,就会像定性二乘无学怖畏生死、趋寂趣灭、急入涅槃,是不可能发起无上菩提,不可能成就究竟佛道的。探讨到此,电视机前面的观众朋友应该已经非常清楚了,就是佛法的修学,其实是不必要、也不应该逃避世俗而隐居闭关修道;唯除是先跟真善知识闻熏修学,已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没有定力而说要去寻找自性弥陀的话,那是非常的困难!你会以妄为真、认假为真,结果耗费了很多时间财力而没有达到往体究念佛的目标去。那就很可惜也没有功德受用,所以在作功夫的时候你要知道如何转折才能有进步,才能提升定的层次。也要知道你目前在什么样的境界,这个时候你的功夫就很容易成就,所以说在忆佛念佛的时候,我们要达到净念相继的时候,你就要努力的在定的知 三摩地

2018-07-23

一、修定的止观:止,停止第六识的散动;观:集中第六识,专注于所修法门中应该观想的目标。由此我们发现,修止,实际是要用观的方法才能达到止的目的;而只有停止了第六识的散动,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的观想,所以叫止观双运。人有两个大毛病,一是散乱,二是昏沉,而止观,正是对治这两大毛病的法宝。散乱,就是不由自主的胡思乱想;昏沉,就是发困,想睡觉,不能清醒地思维。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