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思是说,一个造恶多端人,只要能够及时醒悟,并且决心改过,在忏悔罪业之后,一念之间就可以改往修来,发愿走上成佛道路。这句话后来也成为世间劝人改恶从善俗谚,和人们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道理是一样意思。立地成佛一词,也常被禅师用来警策学人,应当努力求证自己实相心----如来藏之所在。譬如宋朝克勤圆悟大师,就常用这句话来开示弟子 admin

2020-02-20

行者诵经功德与福德都是无量。从理上来说,此经乃是指真心实相,唯有亲证实相转依如来藏以后,才是真正诵经、持经者。经上常常说受持、读诵、思维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从事相上来说,一般学佛人早晚课时诵经回向,属于熏习成分比较多,熏习成种以后,也可以说是广义增长福德因缘,因为在读诵过程当中,多少会思维其中法义,而对自己身口意行有所 admin

2020-02-20

回向主要是看学佛人以什么样心行来自我安立,而有不同内涵。如果是为了求世间有为有相之福德,就必须以无私无我之大慈悲心,譬如四无量心,来回向给广大之法界众生,同沾利益;这样能够感得之有相福德,会比回向自身、回向眷属来得高广。但是,如果是为了求三乘菩提中修学时无障无碍,那就应当以回向遮障自己冤亲债主为优先。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六道有情人同此心、心 admin

2020-02-20

我们来举述《大乘义章》卷九菩萨开示:【言回向者,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故名回向。回向不同,一门说三:一菩提回向、二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菩提回向者,是其趣求一切智心,回己所修一切善法趣求菩提一切种德,名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者,是其深念众生之心,念众生故回己所修一切善法愿以与他,名众生回向。……三实际回向,是厌有为求实之心,为灭有为趣求实际, admin

2020-02-20

(《大宝积经》卷89)既然如来之像非觉非知,那我们拜佛像干什么呢?所以这篇就是依实际理地在看这个佛像,这是大精进菩萨,这也是释迦牟尼佛因地时候,在修观像念佛时候,记载在《大宝积经》里面所叙述一段经文。如来像者,非觉非知,也就是说这个纸画如来像它没有觉知,所以叫作非觉非知。那如来藏一样是非觉非知,如来藏也是没有觉知。因为觉知是谁呢?觉知就 admin

2020-02-20

最主要差异就是,民间信仰都是透过信仰过程,来完成人对神圣信仰、人对神圣义务,还有人对神圣崇拜一种依赖,透过这种依赖而重复产生一种行为;透过社会力量投影,所以形成你自己心理需求一个投影。这种投影,我们如果从佛法角度来看话,这个就是跟我见还有我所见相应部分。也就是说,因为你想要祈福对象,有可能是要为你色身祈福,有可能要为你 admin

2020-02-20

英文信仰就叫作RELIGION,它原始意涵,就是人对神圣信仰,人对神圣义务,还有人对于神圣崇拜。所以,有一个信仰、崇拜对象,希望能够从这个对象获得保祐,而且对于神有某一种义务。RELIGION这个字本身就已经函盖这个意涵。所以,RELIGION这个字翻译过来变成汉语宗教,就是借用这个信仰意涵了。也就是说,RELIGION这个字它字根跟字尾,源于拉丁古语,RELIGA admin

2020-02-20

人类对于信仰其实是在很远古时候,就已经对于信仰——这个宗教信仰,有它需求存在了。这个信仰它是透过所谓符号互动,也就是从社会学角度来讲话,这是从符号互动,也就是SymbolicInteraction,从符号互动这个图腾,来呈现人对神圣信仰、义务还有崇拜;那这一部分呢,信仰一个寄托,自从远古一直到现在,一直都是这个样子。何谓图腾呢?图腾就是,譬 admin

2020-02-20

佛到底是万能,还是不是万能呢?其实如果从究竟理地来讲话,佛非万能,非非万能。什么叫作佛非万能呢?因为佛一样有三不能。佛自己说:我也是在众生数里面。因为佛出生在这个世间,一样是必须要取祂五蕴身来受用,所以佛一样必须要以这个五蕴身,跟世间众生在一起生活。而且佛有三不能,佛有哪三不能呢?第一个,祂不能度尽众生。佛没有办法度尽一切众生,譬如说有 admin

2020-02-20

为什么我们众生会化生呢?就是因为有诸大苦聚集,也就是因为有五蕴炽盛苦,不明五蕴出生真正道理,所以有这些大苦聚集。那这些大苦聚集是因为什么东西所产生呢?就是因为有过去世无明。过去世无明,缘于过去世身口意行;过去世身口意行,造作了身口意行,落谢于如来藏里面,让造作身口意行六识种落谢于如来藏里面,所以再一次地行缘识。行缘识有两层意义, admin

2020-02-20

器世间就是山河大地,器世间就是我们宇宙大地。所谓五阴世间跟器世间它形成,是因为我们众生业力,这个业力有我们别业,也有我们共业。别业就是属于我们别业妄见,因为别业妄见所形成我们各自五阴世间;也就是说,因为每一个众生有每一个众生不同业力,所以会形成你不同色身。每一个众生跟每一个众生相互之间互相感召,就会形成我们居住山河大地这个国 admin

2020-02-20

有万能这个观念,是因为众生对于五阴世间还有器世间是如何形成真相不明了因为无明产生虚妄想。各宗各教都以为他们所宗之造物主是万能,就是因为无明所产生,各个宗派都以为他们自己所崇拜上帝、阿拉或是说老母娘是造物主,能够出生一切,是万能。但是,请问:如果每一个宗教所说造物主都是万能,那到底是哪一个造物主造了哪一个造物主?哪一个才是万能呢?像 admin

2020-02-20

佛教徒饮食观,就要看说,我们众生既然是依四种食而在三界六道里面轮回不已,我们如果要获得解脱,那就应该要断这四种食。也就是说,我们在饮用抟食时候,我们对于我们饮食就要不贪着。所以在佛陀在世时候,祂对于僧团祂就有规定,规定说日中一食;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天里面只有在中午时候,在午前食用一餐,那这一餐之外就不再食用了,就一坐食。这种一坐食就是要降 admin

2020-02-20

在佛教里面,如果大家有去一些寺院参观话,就可以发现,佛教吃饭地方就叫作五观堂。这个五观堂所说就是说,当我们在修学佛法时候,我们在吃饭时候要有五种观察。这五种观察呢,是从唐朝道宣大师他所作一个内容,他内容是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也就是说,佛教徒如果要吃饭 admin

2020-02-20

地狱门前僧道多这句话意思是说,在佛教以及道教当中僧人以及道士比较容易造作地狱业,所以地狱门前僧人以及道士比较多。像这样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呢?众所周知,谨守本分佛弟子要成就地狱业是不容易,除非他违犯了世尊教诲,而在三乘菩提道当中走偏了,乃至走到了外道法当中,否则是不容易造作地狱业。至于道教所说法,因为不离欲界是属于人天善法,也是劝人为 admin

2020-02-20

在那里具足了许多苦,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忍受,所以没有一个众生会喜欢去到地狱,可是因为业报关系,也就不得不到那里去受苦。。依据《长阿含经》卷19记载,一共有八大地狱,那就是:想地狱、黑绳地狱、堆压地狱、叫唤地狱、大叫唤地狱、烧炙地狱、大烧炙地狱以及无间地狱。在每一个地狱各有十六个小地狱,小地狱各个纵广五百由旬。所谓一由旬长度大约是行军一天路程 admin

2020-02-20

一般人所认知地狱就是阴间、阴曹地府,认为人死后就会到阴曹地府来接受阎罗王审判,如果审判结果是好,就可以当人或升天;如果审判结果是不好、有罪,就要到阴曹地府来受罪。像这样说法,与佛教说法是有相当出入,因为这样缘故,所以要将地狱内容来详细地说明,才不会积非成是。地狱,梵语名叫作那落迦。在那里具足了许多苦,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忍受 admin

2020-02-20

所谓佛知见,就是佛说法四十余年所阐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真实心识。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证。这个真实心,佛在三转法轮当中都说过,只不过是有隐说以及显说差别。在三乘经典当中,佛陀很清楚告诉大众,这个真心自性寂灭、离见闻觉知。既然真心自性寂灭、离见闻觉知,对于六尘当然就没有分别,所以祂是没有六尘境界。如果 admin

2020-02-20

所谓佛知见,就是佛说法四十余年所阐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个真实心识。这个真实心,一切有情都有,祂真实存在,可以被菩萨所亲证。这个真实心,佛在三转法轮当中都说过,只不过是有隐说以及显说差别。在初转法轮,佛隐说真实心,譬如说无余涅槃本际。由于声闻相信世尊开示,知道进入无余涅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还有一个本际存在,所以阿罗汉进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 admin

2020-02-20

授记,是佛陀对于某些众生未来发展走向以及结果都已经很确定,而给予预先记别。也就是说,当佛陀看到某些众生他心中,某一类种子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规模,而这些众生依凭着这些种子势力以及现量所证智慧,佛陀已经看到并且了解这些众生未来将会如何演变、如何发展,因而对这些众生预告他未来成佛情况将是如何。另外,在《增一阿含经》卷38当中,佛陀开示:除了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