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二个为世,我们可以应用惭与愧善心所力量,来帮助我们持戒清净。一方面因为知道自己所行不如法,而内心产生羞耻心;另一方面是因为知道自己行为错误,无法面对他人、对不起他人而产生愧疚。因此有了惭愧,就会产生止息恶行作用,以及让自己善法力量逐渐展现出来。譬如在《大方等大集经》〈菩萨念佛三昧分〉卷8中开示:云何惭愧?所谓常愧于他,亦惭自身,住于一切 admin

2020-02-21

昏沉是指意识心时时处于昏昧阴暗状态,不同于睡眠,昏沉可以称之为愚痴状态,对于诸法都无法堪任明了,是五十一心所法中二十随烦恼之一。又沉意思,不能够和昏拆开来解释,说是睡眠意思,这里所说五十一心所法中之睡眠,也不是指睡得非常深沉而无梦之境界;无梦之睡眠是意识已经断灭了,这个时候只有意根对于法尘起作用,和其余前五识及意识等六个识相应一切法都不 admin

2020-02-21

以上这一段文章中,圣弥勒菩萨说:能滋养增长昏沉、睡眠盖法就是昏沉、睡眠盖食物;修学熏习那些法,因为能够增长昏沉、睡眠,就称为是昏沉、睡眠盖食物,反之则为非食。要使昏沉、睡眠盖不增长,则要有光明相,以及对于光明相如理作意了解之后,再多作修习;譬如修学禅定人处于黑暗之中,在修止观时候会容易引起昏沉、睡眠境界,而要除去这昏沉、睡眠,则必须以光 admin

2020-02-21

我们不妨以具体例子来说明,像《佛说阿弥陀经》中圣教开示: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佛说阿弥陀经》)另外,像《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向世尊禀白: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 admin

2020-02-21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这段论文,所要说是要以觉寤瑜伽,或者称为悎寤瑜伽,来修除我们五盖性障:觉寤瑜伽者,谓如说言:于昼日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于初夜分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净修心已,出住处外洗濯其足,还入住处,右胁而卧重累其足,住光明想正念、正知思惟起想,巧便而卧;至夜后分速疾觉寤经行、宴坐,从顺障法净修其心。(~《瑜伽 admin

2020-02-21

佛法中说有五种能覆盖修行人清净善心,使善心不得开发烦恼,称为五盖,就是贪欲盖、瞋恚盖、昏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在《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中解释说:何故名盖?盖是何义?答:障义、覆义、破义、坏义、堕义、卧义是盖义。此中,障义是盖义者,谓障圣道及障圣道加行善根,故名为盖。覆义乃至卧义是盖义者,如契经说,有五大树种子虽小,而枝体大覆余小树,令枝体等 admin

2020-02-21

前言转到正觉同修会来重修禅净双修班,终于毕业啦!不觉时间漫长,倒是感到一下子就过去了,应该是老师讲得好原因吧!我向来比较ㄧㄥ〔编注:闽南语,坚持、不自然之意〕,感谢感恩话常说不出口,但这份教导之恩情,心中是知道。当然啦!感谢话仍是要说,总不能上完课,酷酷,拍拍就走人;但另一方面,我想,老师最欣慰应该是希望学生们这两年半上课下来,法上 admin

2020-02-21

如同今天在某些法师一样,继续主张缘生法意识心是常住法,以免堕入断见中而被讥评,但这样却已公然违背了佛圣教。能理解到如来涅槃后,不是空无、断灭,才有可能真断除我见与我执,才能得到阿含道解脱实证,才能确定而无所疑。所证解脱果,虽然是要灭除五阴自我等一切我,不论是多么微细五阴中任何一种自我,都必须灭除才能进入无余涅槃。但是灭除一切我法以后 admin

2020-02-21

我们要学习四圣谛话,必须要从苦圣谛先下手;那么苦圣谛,就要了解苦到底讲是什么?甚至要了解说佛教里面讲,这个一切皆苦、有受皆苦这些事情,是不是真全然完全是悲观呢?俨然就好像讲说人生一切不外乎是痛苦而已,其实不是这样子。我们上次说佛教里面讲苦这件事情呢,可以用八苦来说,那个八苦里面最关键性,就是五阴炽盛苦,因为前面七苦都包含在五阴炽盛 admin

2020-02-21

我们讲到说八苦关键在于五阴炽盛,三苦关键在于行苦;那么我们说,五阴炽盛跟行苦它们都是一体两面。接下来,我们就是要问了:既然五阴炽盛或者行苦呢,它们是一切苦都含摄,那么我们应该要如何去超越这个部分苦呢?我们就要认知到这个苦到底它是怎么来?那么我们用一个方式跟大家说:我们仔细想想看,所有这些苦都跟我们对境界认知有关系;今天我们可以想象一个 admin

2020-02-21

就犹如我们在冶炼金属一样,找到矿砂时候,我们冶炼从粗炼一直到精炼,这样子慢慢把你所需要金属,把它提炼出来;在提炼金属过程里面,就是必须把金属里面,所含藏杂质把它给去除掉。佛在这里比喻,其实就是让我们在找到如来藏以后,必须要净除如来藏里面所含藏分段生死业种,乃至于分段生死烦恼习气种子,乃至于要分断无始无明上烦恼,乃至于要分断所有 admin

2020-02-21

【我们在修行里面也经常面临到这样子考验跟困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起正念来思惟说:我面临这样考验时候,我到底是要安住在魔境界里面呢,来成为魔子魔孙呢;还是我应该要出离魔境界,来依于佛陀教示来修学正法呢?这就是每一个佛弟子所应该要思惟道理,也是一切佛弟子所要面临一种抉择。】----正礼老师《波旬为何会堕落成魔王?》魔波旬是我们佛教里面常常 admin

2020-02-21

一般而言,快乐有两种:世间乐与出世间乐。一般人追求快乐是世间乐,它内涵不外就是五欲之乐。而追求五欲之乐,最低下不外就是像外道们努力修学双身法;这个其实不应该叫作修学,应该叫作沉溺在双身法之中,乃至还会去淫人妻女;这一些都已经不能容于法律跟天理。这些粗糙五欲之乐已经都这么难以舍离,当然更无法受用另外一种层次世间乐,叫作禅定。乃至说能够 admin

2020-02-21

当然止息恶念,佛陀教方法有非常多,例如可以以慈悲心、或者是以因缘观、以不净观,是非常非常多。因为佛陀都看着众生因缘,以他心性来告诉他。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当中,在讲到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恶念时候,佛陀是依这一个人他是要发菩萨大愿。要发菩萨大愿,这个心应该时时安住在成佛之道法要之上。如果有恶念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止息我们恶念呢? admin

2020-02-21

我们古德佛果圜悟禅师,他在《碧岩录》里面,引二祖慧可禅师求法心,来为弟子们开示,二祖慧可禅师说:【昔人求道,敲骨出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如。】(《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二祖意思就是说,他那时候为了跟达摩祖师求道,他就想着说,古人他为了求道,他敲骨头让髓出来,刺血为墨这样子,甚至像释迦牟尼佛,曾经把头发铺在地上, admin

2020-02-21

”可见忍辱表现出来,最平常心行法相就是忍耐;就是面对不如意环境,而不生瞋恨怨恼心。但佛法中讲忍,还有另一个层面意义:所谓于法实相安住名忍。就是面对深妙乃至闻所未闻法,依自己智慧难以了知、难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议,但却是诸法实相时,心不惊怖能安忍,就是接受而安住不动摇。因此,对于菩萨六度第三度忍辱波罗蜜,经中也有只称为忍波罗蜜,或者称 admin

2020-02-20

菩萨在经过能够修学布施,来学习怎么样不对自己身财悭吝同时,为了要让自己能够更进一步来修学趣向善法,所以又来修学所谓戒行!那么在戒行方面,菩萨所要学就是菩萨戒;菩萨戒是千佛大戒,是所有菩萨在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时,必要依止菩萨戒来修学清净戒行。受持菩萨戒,首要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 admin

2020-02-20

】“《优婆塞戒经》卷七”要提醒菩萨们是,虽然这是佛在羼提波罗蜜,在忍于众生对于自己不合理对待,譬如众生恶口行、恶身行,辱骂我、打骂我这样恶身行,如何能够出生对这些众生不如理事行这样子一个决定性一个忍辱度所需要修行?你依五件事情:第一、恶来不报。换句话说,你没有根尘触马上落入剧情,你摄心为戒、藏六如龟,你知道这是妄念、这不是忆 admin

2020-02-20

这个忍,越到末法时候就越重要;由于起悲心,而生起利益众生心,并且能够长时间这样安忍。关于这个悲忍我们分六点来说:第一,因为悲心缘故,所以不应该忍受那些破坏佛法人。你如果忍受那些破坏佛法人,不加以辨正,众生就会被那些人误导,而走入歧途,佛法就会开始在人间渐渐地灭绝了。如果你不知道某人开示、所写书、所作、所为是在破坏佛法,那么这个人 admin

2020-02-20

原因是什么?在《本事经》中这么说,世尊曾开示:“比丘们应当知道,世间有一法发生时,就会带给众多众生不利益与不安乐,引发诸天天众及人间大众造作没有意义没有利益恶业,而感生未来极大痛苦果报;这一法就是破僧。”为什么呢?世尊说:“僧若破坏了,一切大众之间就会互相兴起诤论,一个接着一个互相诃责,互相欺侮陷害、互相骂辱、毁谤,相互嫌怨、恼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