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再来我们要说奉事师长,奉侍师长也是我们在修学佛法里面应该要修的一种福德。我们在世间法上面,我们要尊敬给我们正确知识的这些师长,我们应该要尊重他!如果我们没有尊重我们的师长,那他教给我们的东西就不会认真学,所以我们应该要尊重我们的师长,对于他所教导的内容我们要仔细的去学习、去思惟。可是我们在这个地方也要注意一点,因为师长所教导我们的一般都是世间法,可 | admin 2020-02-21 |
![]() |
好!那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做,逐渐也发起我们的道心,那我们就可以慢慢知道、慢慢来修集我们的资粮。我们现在就要继续进入到三资粮里面的这个行的部分。这个三资粮里面属于行的这个部分,这是专指说我们前面讲信、讲愿,是在心理面发起了信、发起了愿,可是我们现在要开始身体力行----所以一定会有所谓的身行、口行还有意行,这个行里面也有分事行跟理行。什么叫做事行?什么是理 | admin 2020-02-21 |
![]() |
的确如此。我们想要扮演一位成功的父母,除了从书刊、报章、杂志上不断吸收教养子女的原理、原则以外,更必须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获得经验,并且随时的审视、检讨、修正、调整,使理论与实际能够紧密的配合,建立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态度,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除此以外,我们也应该从佛法三世流转、因缘果报的角度来了解,家庭眷属互相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想想看:在这无尽的生死 | admin 2020-02-21 |
![]() |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这一集我们要探讨的是逆罪的轻重。经由前面几集节目的说明,相信电视机前面的观众们,都已能够明白佛教戒法中的逆罪,是极重的恶罪。造作了逆罪,就要下堕阿鼻无间地狱中,受极为严苛而惨痛的罪报。然而五逆或七逆罪各个逆罪之间,彼此还是有轻重之别。乃至每一逆罪的成就程度不同,也会有轻重之分。逆罪轻重罪报的种种差别,就是这一集节目所要探讨的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孝养父母的故事,这是《杂宝藏经》卷1的记载。佛在舍卫国时,作了这样的开示:恭敬德高望重的老人,会有大利益!从老人那里,可以了解到不曾听闻过的事情而增广见闻;并且可以有好的名称而声名远播,这是有智慧的人,所恭敬赞叹的事情。众比丘听了佛的开示,请问佛说:我们常常听闻世尊恭敬赞叹父母,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佛告诉众比丘说:不但今天,我在 | admin 2020-02-21 |
![]() |
佛弟子应该如何教养孩子呢?各位菩萨!您生养几个孩子呢?您是否会觉得教养孩子很不容易呢?以佛法的观点,子女和父母之间有些什么关联呢?佛弟子应该如何把佛法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弘法多年以来,常听到同修们请问如何教养子女的问题。有许多同修,因为孩子不乖、不学好,导致他们无法好好学佛;有的则是孩子在外面闯祸了,不停地要父母为他们善后;有的则是和父母产生嫌隙,关 | admin 2020-02-21 |
![]() |
虽然说我们现在是讲《优婆塞戒经》,那么无妨先提到《梵网经》,这样子的一个很多大乘菩萨都依它为戒经的这一部《梵网经》。《梵网经》就是大梵天王有一个网,这个网其实是来譬喻成我们的戒,佛所立下这菩萨戒,就跟一个天网,我们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依这个四维、这一个天网,我们刚刚讲的四预流支、四种法要,我们如实修行了,或是说再譬喻成这个四种法要当中在戒的部分, | admin 2020-02-21 |
![]() |
《杂宝藏经》卷2记载:有一天,佛在舍卫国告诉众比丘说:如果有人想要获得梵天王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梵天王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忉利天主帝释—也就是玉皇大帝—常住在家里守护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忉利天主帝释就已经常住在他的家里;如果有人想要获得一切天神常住在家里护佑家人,那么他只要孝养父母,一切天神就已 | admin 2020-02-21 |
![]() |
老人的见识一定比较丰富,可以说是生活上的一部活字典;那么,从老人那里,可以听闻到许多不曾听闻过的事迹以及道理,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与智能。俗话说百行孝为先,也就是说百善孝为先,所有大大小小的善行里,以孝顺父母为最优先。孝顺是中华文化固有的美德。我们在佛经里,也常常可以看见教导和赞叹孝顺的经文。孝顺不但是做人的基本,也是学佛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能孝顺父 | admin 2020-02-21 |
![]() |
人们歌颂爱情、亲情、友情,甚至用尽一生的时间去经营这份情谊。我们高举着爱的名义而行走于世间时,可曾看到爱和欲的天壤之别,可曾了知这爱及欲的真相。我们今天将为各位介绍《众经撰杂譬喻》卷上所记载的一则故事。经文的内容是这样子的:【昔有外国有一大长者大富,惟有一子爱重无比,后日得病大困,治之不瘥,遂到无常,临命终时一心念佛,佛现形其前,心安意定便得生天。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所要谈的是丧子发狂,这个佛典故事来自于佛在《生经》卷2开示有关爱别离苦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有一天,佛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时,舍卫城中有一位男子,他家中继承香烟的独子过世了,导致他的精神举止异于常人;这独子是父母所疼爱的,就算父母天天看着他,也不会觉得厌倦。由于这位男子丧子之痛,导致他精神错乱,于是奔走家中各个房间、庭院,以及大街小巷来寻找他的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有人问到,他的儿子和媳妇并不孝顺,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我们这里来作一个回答。之所以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自身在过去世、过去生的时候,曾经造过不孝顺的因,所以这是本因;就是本来有这一个根本,所以在后来,未来世的时候才遇到这种因缘现起。第二个是这一生在孝道上,没有尽到完美。所谓的没有尽到完美,就是说比起一般人的孝道,所尽孝的 | admin 2020-02-21 |
![]() |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明教养子女的基本原则和态度,这个部分我们分成以下六点来作说明。第一、以身作则。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有些父母言行不一,譬如要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却载着孩子闯红灯;甚至于有父亲责备孩子说:你为什么偷同学的铅笔啊?爸爸从公司里拿那么多铅笔回来给你,难道还不够用吗?如此的身教,怎么能够教孩子不去侵占别人的财物呢?因此,要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父 | admin 2020-02-21 |
![]() |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佛法中的孝道,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 | admin 2020-02-21 |
![]() |
那我们现在要来跟各位介绍的就是所谓的三福净业或是净业三福。三福净业为什么我们要来修行呢?如果说我们纯粹发起了信、发起了愿,可是我们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有分其它的品位啊!我们怎么样来提升我们的品位?让我们的品位可以高升?也就是说当我们越努力能够修集越多的福德跟智慧,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品位就越高!那我们成佛的速度就越快!如果我们想要度化众生当然就不应该慢啦, | admin 2020-02-21 |
![]() |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一种生灵,小的时候四条腿走路,长大了两条腿走路,年老了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生灵呢?是啊,这种生灵就是人类啊!回想您还幼小的时候,身肢尚且柔软无力,只能由父母长时间的抱在怀里,用他们的臂腕做成我们的摇篮,看着我们在这小小的摇篮中安心的熟睡,而父母的臂腕此时早已麻木,然而父母眼角只有看着我们熟睡的甜蜜与满足,何曾有一丝一毫因劳累 | admin 2020-02-21 |
![]() |
在修学佛法的路上,一定离不开善知识的引导。末学今生修学佛法能够越走越顺利的最大的原因,是信受了萧平实导师所传授的佛法正知见。从跟随萧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无相念佛》修学念佛法门开始,到现在有十个年头了,这条学佛路上的酸甜苦辣,着实尝过了不少;但因为从没有舍弃跟随萧平实导师修学佛法,所以到现在可说是受益匪浅!除了自身获得利益以外,最主要的是,末学的家人同 | admin 2020-02-21 |
![]() |
回家,回到最开始的地方。因为有如来藏,所以从未离开。不管我们身在哪里,不管我们离开父母多远,在牵挂着我们的父母眼里,永远都像是个长不大而且需要被呵护的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有子女随侍在侧,安享天伦之乐,亦堪告慰;然而,为人子女者,若能帮助堂上二老修学熏习了义佛法,乃至能亲证实相心如来藏,了达深妙佛法真实义味,得大安隐处,更是对父母所尽的最大孝顺之道。 | admin 2020-02-21 |
![]() |
导读一位菩萨的部落格【春娇与志明的故事】,跟大家分享!而这篇刚好讲到好好对待身边的人就能轻松赚取大福德!因为父母就是报恩田,佛陀说过孝养父母福德等同于供佛!我们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那摄受众生就是累世以来不断地跟父母师长、兄弟姊妹、夫妻子女、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们广结善缘与接引他们往佛道迈进!因为跟他们结善缘之后,他们未来世遇到我们就会很欢喜,乃至会 | admin 2020-02-21 |
![]() |
对于父母来说,幸福感是长寿的一大关键。老人的幸福感一方面来自其本身,另一方面与子女的行为表现也密切相关。下面总结出有助于提升父母幸福感的18件小事。1.给父母留足够的钱,以免他们对你张口犯难。2.和父母分享有趣和开心的事,让他们时常微笑。3.与老人说话时,应注意一慢二巧三温柔,切忌大声嚷嚷。4.与父母一起外出时,应走在其身后。一方面,老人步速缓慢,儿女走在后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