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个从来离见闻觉知、从来不曾分别的第八识如来藏,才是真正的无住心。般若经里面又有什么说法呢?般若经典里又说祂叫做无心相心,祂没有众生心的心相,众生所知的心的法相是怎么样的呢?是常常会有喜欢、讨厌、追求、丢弃的心行的心啦!所以就会舍垢而取净,一向都在取舍贪厌两边;但是第八识的祂,却是从来不取不舍的,从来不管净垢的。当你正在取舍贪厌的时候,那都是你的七 | admin 2020-06-08 |
|
无垢识,是讲佛地的第八识真如。佛地的第八识就称之为第十识,但其实还是第八识。因为所知障的随眠究竟断尽,烦恼障种子习气的随眠也是究竟断尽,所以叫做无垢识,究竟清净;为了容易显示和说明,所以别立一个名称为第十识,其实还是第八识,所以佛地的心还是八识心王并行,和我们一样。但是由于佛地的第八识心中,所含藏的一切种子都不再变异了,就没有变易生死了,所以才说这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呢?也就是完全了知我见和我执全部断尽的内涵,这个叫做解脱知见知如真,这就是声闻的无生智。解脱知见并不是每一个阿罗汉都有的,在佛教史上很有名的周利盘特伽,他成为阿罗汉了。有人说:扫帚两个字都念不好,竟然可以成为阿罗汉,真是不简单啊!就请他来供养,供养之后,请这位圣僧开示。周利盘特伽却说:我不会开示,我请舍利弗尊者来帮你开示。也就 | admin 2020-06-08 |
|
第一,是凡夫位的菩萨僧。就是以菩萨戒为正解脱戒,而以同时所受的比丘、比丘尼戒作为别解脱戒,心存大乘法的出家人。他们虽然还没有证悟,仍然是菩萨僧,因为他们已经开始在熏习及长养菩萨性及大乘正见了。第二种是胜义菩萨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经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经发起实相般若智慧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 | admin 2020-06-08 |
|
六根:眼如葡萄、耳如荷叶、鼻如悬胆、舌如半月、身如肉桶,意根是心,是无色根,不是有形色的实物形体。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五色根,又叫扶尘根,大脑是胜义根;意根是心,住于脑部,不是有色根。有的人以为意根是大脑,佛说人死之后意根带着前世名色所缘的 | admin 2020-06-08 |
|
佛说有七种的布施是不必损失财物,却可以获得广大的异熟果报。第一种布施是眼施:常常以柔和恭敬底好眼光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底恶眼来观视他们,这样的布施就名为眼施。舍寿后再受身时,会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即得天眼与佛眼,是名第一种布施的果报。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对于父母、师长、出家修行人与在家修行人,不是皱眉嫌恶的表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想要实证三果、四果出离三界者,应该有下手观行的方法;所以已断我见者,若想要取证更高层次的解脱果,应当修四念处观。但是佛陀对四念处观的内容开示,有一些却是常常被学人忽略的内容。今举经文供养读者,《中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如下:【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一道,净众生,度忧畏,灭苦恼,断啼哭,得正法,谓四念处。若 | admin 2020-06-08 |
|
兹分述如下:正见:正见的意思是正确的见解,亦即是正确的人生观。作为一个崇信三宝的佛弟子,要正确的认识善恶业报,深信三世因果。并且要孝顺父母、和睦亲族、守五戒、行十善,这是世间的正见。正思维(正志):思维是思量分别,正思维是由正见所引起的正确的思量分别;这是指无欲心、无瞋心、无害心三种想法,主要是针对身口意三业中的意业而说。亦即是在思维上远离一切贪、 | admin 2020-06-08 |
|
六念的前三法是念佛、念法、念僧。能忆念佛,忆念法、忆念僧,表示此人于三宝信心具足,已经生起正信,过了仰信、迷信的阶段了。真正的信受三宝之后,若能依止三宝修学正法,证得二乘菩提的解脱智,乃至证得大乘菩提的实相、般若智慧,就是有了智庄严。但是智庄严的获得,光是念佛、念法是不行的,往往还得念僧。乃至念凡夫僧都有益,除非所念的凡夫僧是破戒人、贪爱者。如果不 | admin 2020-06-08 |
|
这是要有十行满心位的阳焰观,以及十回向位满心的如梦观才能具足的。到十行位时,会看见自己的七识心王都如阳焰一般闪炽不停,并无实质,由此而降伏了我执;十回向位时,看见过去无量世的自己努力实行菩萨道,都是如同在梦中一般,反观到这一世的自己在行菩萨道时也都是在梦中而行,这时如梦观具足成就而没有罣碍了,心中只剩下一个罣碍:真实佛法的弘传会不会在人间断灭?所以 | admin 2020-06-08 |
|
有人是努力修行而把六度万行确实加以实行,可是实行的过程中,由于证与不证而有差别;在般若的亲证上面无法确实取证,就是有修而无证,就入不了七住位,最多仍只是信不退的贤人而已,仍无法如实的安住——不能起忍——不能证得阿赖耶识,也不能生起本来无生之忍,还是属于信不退的贤人而已。第七住位的菩萨们都能认定阿赖耶识是常住法,不会再有怀疑、有所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不退,有很多种的不退。一般人学大乘法的状况都是有退的,所以有许多人第一年学佛很欢喜,每周休假日就往寺院里跑,真的是精进;两年后则是一个月去一遍,三年后就不想再去了,已经完全回到世间法去了。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以前是多么精进,真是想不到;这就是还没有具足信不退,对三宝的信心忽然间就全部退失了。到了下辈子,遇到了佛法时又会努力精进个几年,然后又会退失 | admin 2020-06-08 |
|
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行。菩萨在骄慢升起后应忏悔,忏悔增长惭、愧财,修行就会进步。骄偏在我所上面,不知都是无常的;慢偏在心行上。七种骄:色力骄、无病骄、长寿骄(例如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少年骄、富贵骄、族姓骄(种族、学历、工作等)、多闻骄。-------《-世间财和七圣财》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离念灵知心喜欢长住于定境中,一直都想要住于定境中,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欲」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住于定境中时,对定中境界能了知,也了知这境界与以往曾经进入的定境相同,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胜解」心所。又譬如定中的离念灵知心往往忽然想起某件事,所以会打妄想,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念」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住在初禅定境中时,忽然忆起曾经常常住在此 | admin 2020-06-08 |
|
离语言文字而了了分明的寻觅本来就在的第八识如来藏《佛教之危机》 | admin 2020-06-08 |
|
俱解脱者,谓八解脱者兼具了慧解脱者所拥有的解脱知见。八解脱圣者虽已证得灭尽定,然而仍不是俱解脱者,所以应当再进修慧解脱圣者所具有的解脱知见;意谓八解脱圣者已断有漏而仍有无明漏,已有戒、定、慧、解脱,而无解脱知见。八解脱又名九证法,八解脱的实证者又名身证,如前一章第七节中的说明。(凡是修学解脱道的行者,若在见道之时不能立时成为俱解脱或慧解脱的阿罗汉, | admin 2020-06-08 |
|
二乘人的解脱道,说的就是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我们先来讲无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的修证主要是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来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的心中,这六尘、六入就会产生六识出现。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这十八界法、十二 | admin 2020-06-08 |
|
修般若禅的人,应锻炼思惟观功夫,不用语言文字而思惟观照,于一切境缘上寻觅无境界、无所得的本心,乃是般若禅、祖师禅。若于静中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十之落入境界,为幻境所转。若不为幻境所转者,便错认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即是本心。或以为进入无觉无知之中即是本心,出定后便想象本心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一旦卤莽承当为悟,而又不肯信受善知识指戳其错误,自以为是, | admin 2020-06-08 |
|
修般若禅的人,应锻炼思惟观功夫,不用语言文字而思惟观照,于一切境缘上寻觅无境界、无所得的本心,乃是般若禅、祖师禅。若于静中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十之落入境界,为幻境所转。若不为幻境所转者,便错认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灵知心即是本心。或以为进入无觉无知之中即是本心,出定后便想象本心遍满虚空充塞宇宙。一旦卤莽承当为悟,而又不肯信受善知识指戳其错误,自以为是, | admin 2020-06-08 |
|
诸佛菩萨的解脱色。二乘人取无余涅盘,是把色法灭尽,永远不会再有未来世的色身;但是菩萨、诸佛修证佛菩提而证得解脱的色身--有色法,但是这个色法也是解脱的。他不灭尽色法,他将有为的色法转变成为无漏的有为法,以无漏有为法继续修行菩萨道,最后成就究竟佛道。成佛以后也不灭掉色身,世世保有色身,用来度化众生,直到众生全部都出离生死,然后自己才会进入无余涅盘--永灭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