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行。菩萨在骄慢升起后应忏悔,忏悔增长惭、愧财,修行就会进步。骄偏在我所上面,不知都是无常;慢偏在心行上。※七种骄:色力骄、无病骄、长寿骄(例如我吃盐比你吃饭多)、少年骄、富贵骄、族姓骄(种族、学历、工作等)、多闻骄。※七种慢:慢、过慢、慢过慢、卑劣慢、增上慢、邪慢(没 admin

2020-06-08

  诸佛自证圣智境界,那是常寂光净土;地上菩萨所住,以及地上菩萨往生诸佛净土、莲花化生所住净土是实报庄严土;声闻种性所证涅槃,以及声闻种性菩萨往生诸佛净土,所住是方便有余土;我们所住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个世间有凡夫菩萨,有圣人;但是我们遇到证果圣人时,我们不知道,因为他脸上没有写着证果;或是三果、四果。在极乐世界,每位菩萨所证果位境界,大家都心 admin

2020-06-08

  欲界爱完全断除了,心不再染着于欲界,心解脱于欲界,就成为三果阿那含了,意思是不来(欲界了)。因为三果阿那含人,已经断尽了对欲界执着,所以下一生不会再受生于欲界。在断除欲界爱过程当中,心不动摇,常住一境胜解作意,所以定力也会逐渐增上。随着欲界爱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 admin

2020-06-08

  欲界爱具体显现,主要就在五盖障上(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要很用心去舍离。五盖障内容:第一个叫作贪欲盖,是说执着贪爱于五欲法,贪着欲界当中色、声、香、味、触境界。众生被五欲所缠缚,无时无刻都想要去攀缘五欲境界;对于五欲有执着,如此热恼,会障碍我们修道。第二个叫瞋恚盖,是说众生对于那些不如我们自己原先预期境界上面,生起 admin

2020-06-08

  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漏掉了业障一法障碍,而性障又正是烦恼障所摄内容,所以二障之外另一障应该是业障才合正理。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即是性障。分述如下:烦恼障就是障碍学人出离分段生死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二种惑不能断尽,就由这二惑障碍,使得学人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 admin

2020-06-08

  业障则是因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恶业,业种会障碍菩萨行道,也会障碍初学菩萨修学佛法;这都是因为往世所造恶业种子现行,而使得新学菩萨学佛时处处产生了障碍,这就是业障。--------《正觉电子报第022期般若信箱》问三业障通常指乃是因为过去、现在种种业行熏习势力与果报现行,而对于修学佛法增上产生了障碍,名之为业障。但业障未必是恶业,有时善、无记业亦成 admin

2020-06-08

  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漏掉业障这一个法障碍,而性障又属于烦恼障所含摄,所以二障之外另一个障,应该是业障才合乎正理。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就是性障。简单说烦恼障就是障碍有情出离分段生死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两种烦恼不能断尽,使得众生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而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无知,导致无 admin

2020-06-08

  五浊第一浊就是劫浊,可是劫浊是从哪里来?劫浊就是无法超越劫数;劫数讲就是一个大劫,或者讲一个中劫,就是讲住劫,众生都不能超越它。不能超越原因是因为有坚固妄想,因此而执着于色身,这就是色身坚固妄想。如果不执着色身,你就可以超越劫浊,因为你自己已经确定可以随时随地舍身了。下定这个决心以后,就不必像外道们说:“我要固形存想、练精化气。” admin

2020-06-08

  (一)为生苦,大意有两种;一种是说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承受种种痛苦,从一开始你在妈妈肚子里三个月后刚刚对外部环境有了知觉,就不得不忍受种种苦受;一会儿热(妈妈穿多了),一会儿冷(妈妈喜欢吹空调),一会儿饱一会儿饥,一会儿被挤压(妈妈睡眠时翻身),万一再遇到妈妈生病吃药,那就更惨了,住胎十月如同被关在黑暗中地狱一般备受煎熬。有数不清凶险在等着你 admin

2020-06-08

  出三界生死,就是把自我灭除掉,也就是把见闻觉知心、处处作主思量心灭掉,不再去投胎,只剩下一个无形无色、无觉知、无思量第八识存在。可是这个第八识离见闻觉知,祂也从来不思量、不作主,祂从来不会想要去投胎,从来不会想要保持六尘中见闻知觉性。因为处处作主我们——意根,不愿意自己消失掉,不愿意和六尘境界相隔绝,所以就不愿意进入真正涅槃, admin

2020-06-08

  咒又叫陀罗尼,陀罗尼叫做总持,总持就是要让你修学诸法而不漏失——念不忘失,所以持咒时要了知它意思。持咒不是教你修习定心。每一首咒都是一个总持——但护法神感应咒语除外——一个咒里面,每一句拆成两字一组或者一个字一组,或者三个字一组不等;每一组就是一个法门,一个法门就是代表一部经。所以你把咒文整个诵出来以后写下来,其 admin

2020-06-08

  妄心之相也是空,真心之相也是空,同样都没有形色,都不是物质色法。《心经》里面讲“诸法空相”,说见闻觉知心(即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心)无常、变异、终归坏灭,但是诸法却必须依见闻觉知心及如来藏真心,和合运作以后,才能间接生起在我们觉知心中,所以诸法也是同样无常、变异、终归坏灭,所以叫做“诸法空相”;可是,除了这一种空,还有 admin

2020-06-08

  异熟果是有情造善恶业以后所感得果报;譬如菩萨造净业而感得后世可爱正报身,亦如有情造恶业而感得后世不可爱正报身,或造善业而感得后世可爱正报身。众生如何因善恶业而招感下一生异熟果报呢?经论中曾有细说,现以《楞严经》来说明。《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 admin

2020-06-08

  异熟果是有情造善恶业以后所感得果报;譬如菩萨造净业而感得后世可爱正报身,亦如有情造恶业而感得后世不可爱正报身,或造善业而感得后世可爱正报身。众生如何因善恶业而招感下一生异熟果报呢?经论中曾有细说,现以《楞严经》来说明。《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 admin

2020-06-08

  常常有人修学佛法时不断怨责自己,老是说自己业重,所以听经也听不懂,学法也学不会,更别说开悟了,这种讲法其实是正确,因为确实是“业”障碍了他,所以明明是一个很单纯、很容易懂法,但他老是听错,都无法理解。有时候明明是很容易入手方法,他却始终没办法,学完回家修行时总是没办法用功;就算是听懂也使不上力,这叫作业障。业障有往世,也有今世 admin

2020-06-08

  这个法一般可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法有任持自体意思,也就是说,某种法有它固定体性、特质,而和其他法不同。譬如说地、水、火、风这四大,各有各体性相用;另外像是天、人、地狱、饿鬼、畜生等五趣六道,也都有各自体相,让人一听到就能够了别他们彼此之间体性特质差别不同。除了任持自体意思之外,法另外还有轨范、轨则意思,譬如说大小、方圆、生住异灭、常 admin

2020-06-08

  《华严经》又说:证得阿赖耶识心体人,即是证得本觉智圣者。[1]世尊开、示、悟、入如来藏妙理,是佛法迥异于世间宗教精髓所在,六识论否定第七、八二识,则失去佛法本质。佛法是义学,菩萨五十二阶位皆可实证和现观。诸大菩萨秉承世尊圣教,《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中论》、《百法明门论》阐述皆是八识正理,《成唯识论》论中以七转识来指称其它七识。又唯 admin

2020-06-08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常常会听到一句话说:菩萨应从五明中求。五明是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声明指是语言文字上通达;工巧明指是种种技艺乃至历算上晓了;医方明说是医术、药典上精通;因明说是能于事理推演归纳上正偏,无所误谬。这四个法是共于一般世间法范畴,所以菩萨当然也应该随分修学。此外菩萨想要进一步更能自在,更有功德而能够广益有 admin

2020-06-08

  法会仅仅是拜忏、追福、消灾、超度等活动以及仪式吗?读过《金刚经》菩萨们应该记得《金刚经》第一段是〈法会因由分〉,这一段是在叙述佛陀聚集弟子宣说这部《金刚经》起因;所以,法会真正意义应该是说法聚会。我们可以再举《大般若经》经文,里面佛陀开示经文,大家就可以了解。这个经文里面:【佛告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从十方界所事诸佛法会中没来生此间, admin

2020-06-08

  一切已经造作过去业,要等待受报五阴身,还要等待时节因缘,果报才能现行。比方说,橘子是由橘子树而出生,一开始是酸,后来变成甜橘子,从酸味渐渐地转变成甜味;人们为了要得到橘子,所以要去种下橘子树种子;橘子树从种子到发芽、生根、长茎、长叶、开花、结果,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部分本来都没有酸味;时节到了,果实成熟了,酸味才开始发出来;这样子酸味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