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观经上品之上中二生但言无生法忍,不言地别;下生明言初地百法明门,故知上品上中生非唯初地,盖十地皆是无生法忍故。)上辈三品生是摄受那些已经证悟的人、修善的人、发大心的人,不做恶事的菩萨根性的人。如果诽谤大乘菩萨藏——诽谤如来藏八识心王等唯识学经典论典为不究竟,就不能往生。中品上生之人,是受持五戒、受持八关斋戒,而不犯五逆恶业、不造恶业、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阿赖耶识到底是不是可以灭的?有些人就提出了一个看法说:在《大乘百法明门论解》里面,窥基大师说“前九十四种是生灭之法,皆有造作,故属有为”。(《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二)他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窥基大师的说法,说前九十四法——前九十四法包括心王八个法、心所有法五十一个法,这样就五十九个法;色法有十一个,就七十个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菩萨能够了知百法明门的内涵,有了初分的道种智。四者、增上意乐。也就是菩萨在佛前勇发十无尽愿——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无有穷尽。五者、入地前所作的加行,使得菩萨得以成就如梦观。菩萨这五件事,得以十回向位,因而转入第二大阿僧祇劫的通达位修行。于地上菩萨阶位,开始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于三地满心成就色阴尽功德,于六地满心成就受阴尽功德;于七地有念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可以有百法、也可以有千法、万法、万万法……。在这法法相依、法法相立的辗转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染法,是让无明尘垢转趋深厚的来源,这可以从五十一个心所有法里面,善法只有十一个看出来。所有的制约行为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一种对有机生物体的生存有利的思想或行为,会被永远的保存下来,而那些对生存无用的会自动褪去。换句话说,也就是与「俱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1、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近日由同修会共修学员手中获得《大乘百法明门论笔记蠡测》一书(作者:高雄文殊讲堂之释法宣),其中部分所述与本会所说法义大不相同,兹引述其中文句如下:第37页谓有言能分别者是第六识,而于其中取舍决定者为第七识,例如一时同见茶酒,第六识了别一为清茶、一是白酒,第七识思惟作主以茶代酒、或取酒舍茶,以此证成第七识。然经论中说,第七识内执第八识见分为我,恒以第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就要大略地来说明唯识的五位百法了。五位百法它的总纲说到【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大乘百法明门论》)换句话说,它是有次第性。如果您能够把这个颂记住,并且如实地了解,对于大乘佛法,你就能够大概知道一个架构了。这个颂中的第一句一切最胜故,是在讲欲界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但是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却又归结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说明《百法明门论》偈中的第三句:二所现影故。所谓二所现影故是指色法十一,也就是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以及法处所摄色。这十一种色法,乃是八识心王及其相应之五十一心所法所共生而显示出来之影像,由于幻有幻灭,所以名之为影。色法是五位百法中的第三位法,包括了五色根、五尘与法处所摄色。眼等五色根,各有扶尘根及胜义根。扶尘根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各位菩萨,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二十随烦恼我们无法在这里为大家详细说明,留待《正觉总持咒》专书出版,书中我们将详述百法明门的内涵,敬请菩萨们期待。-----《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7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正圜老师开示 (原标题:五十一心所法之随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心不相应行法是五位百法中的第四位法,总共有二十四个法。这二十四法为什么叫作不相应行呢?意思是说,这二十四个法不像色法、心法、心所法等有实质的体相,它是依心王、心所、色法等三法分位假立之法;这二十四法与前三位,也就是色法、心法、心所法,是非一非异的。所谓非一的意思是说,前三位的法有体相,而这二十四法却无体相,所以说非一;而所谓非异则是说,这二十四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把世间林林总总、不可计数的事物,分类归纳为五位百法,来统摄宇宙间的一切万法;而这五位百法是以八识心王为识之自相,以六位心所为识之相应,以十一色法为识之所变,以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为识之分位,由这四大类、总共九十四法和合运作,方能显示阿赖耶识自体之真如性。而这个真如性乃是阿赖耶识之所显法,不是能生阿赖耶识之法,更不是阿赖耶识所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虚空无为由心不相应行法等四位所显,故名四所显示;心不相应行法由色等三位所显,故名三位差别;色法由心及心所有法等二位所现,故名二所现影;心所有法由八识心王所有,是八识心王之性,故名与此相应;由八识心王及展转所生诸法,方能显示虚空无为等五位百法,故名一切最胜。五位百法之生起,有如是展转因果关系,故说「如是次第」。五位百法如是次第展转生已,世间出世间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种智是指有关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慧,一切种智的修证过程,是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通过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种智——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的修学,最后断尽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究竟清净,故成佛后不受熏习。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心:即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可以有百法、也可以有千法、万法、万万法……。在这法法相依、法法相立的辗转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染法,是让无明尘垢转趋深厚的来源,这可以从五十一个心所有法里面,善法只有十一个看出来。所有的制约行为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一种对有机生物体的生存有利的思想或行为,会被永远的保存下来,而那些对生存无用的会自动褪去。换句话说,也就是与「俱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为令今世后世学人建立正见,故举《百法明门论》偈,略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若能明此者,修学三乘佛法,皆不堕于我见边见,偈曰: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 论曰:一切最胜故;云何故作是说?谓八识心王乃三界一切法之根本;若无八识心王,则无十方三世之三界万法。例如:无色界天境界,必须有意识安住其境,方有无色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各位菩萨,下一集我们将开始为大家说明,世亲菩萨所写的《大乘百法明门论》其中有关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真实义,阐述一切三界中有漏法以及一切无漏有为法都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有,乃至无漏无为法也是因为八识心王而显。非常谢谢大家!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063集阿赖耶识是生死轮回的主体》正圜老师 (原标题:阿赖耶识是生死轮回的主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相分是指六尘的境界以及自己的色阴,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内相分六尘以及色身五根,也就是百法明门中所说的色阴等十一法;但在这里主要是从六尘来说相分,不说到五色根也是如来藏的相分。因为相分是我们的觉知心所接触(看见)的六尘法相,所以称为相分。因为有被见的六尘法相等相分,就一定同时会有能看见相分的能见者,也就是见分,所以见分是指能看见相分的觉知心等功能。 | admin 2018-07-21 |
![]() |
实证初地法无我,可逐渐了知二地、三地乃至八地、九地、十地,这样就可以进到初地满心百法无我境界---你能加以体验。但不可认为“我进入初地就会有种种有为法境界!”其实那是般若智慧而已。因为进入初地者,有一种人有轮宝,一种人没有;有一种人有庄严报身,有一种人没有。为什么?我们现在就将它弄清楚。以前我们讲的《楞伽经》是四卷本,求那跋陀罗所译。楞伽经 | admin 2018-07-21 |
![]() |
慧的部分要修学百法明门,也就是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两种无我,有了初分的道种智。福德的部分,将近一大阿僧祇劫,不断地救护广大的众生,不断地去摧邪显正所培植的广大福德。于定、慧、福德圆满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之增上意乐,就可以圆满十回向位,成就“如梦观”,现观过去无量世所行种种自利利他的菩萨行,犹如梦中所作的一切事情一样。接下 | admin 2018-07-21 |
![]() |
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中品上生者,……莲花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中品中生者,……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helli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