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所以〈百法明门〉之中,才把得列在心不相应行之中,因为那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其实没有真正的得;若是你真正得到了快乐,快乐应该就是你的,一者、你会一直有快乐,但这一定不是你想要的;譬如说,某一次正好听到一个笑话,觉得它太好笑了,不禁就大笑起来了。好了!这一笑你得到快乐了,然后你就一直笑一直笑,莫说三年五载了,单单三五分钟你一定受不了;因为人间还有一个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百法明门〉之中,才把得列在心不相应行之中,因为那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其实没有真正的得;若是你真正得到了快乐,快乐应该就是你的,一者、你会一直有快乐,但这一定不是你想要的;譬如说,某一次正好听到一个笑话,觉得它太好笑了,不禁就大笑起来了。好了!这一笑你得到快乐了,然后你就一直笑一直笑,莫说三年五载了,单单三五分钟你一定受不了;因为人间还有一个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正觉总持咒里面说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所说的就是解脱道跟佛菩提道,而且里面也说到百法的这些内容;也就是说,把整个佛法用一个咒语就把它总持起来。当我们把这个总持咒持念在心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总持的内容一一来思惟,然后把佛法的义理,根据总持咒的架构,能够一一来宣说,这样一一的宣说就等于把所有的佛法的架构都容纳在里面。所以,当我们在持总持咒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亲菩萨撰《百法明门论》是世人所周知,已翻译成各国文字,其中部分章句已列入了正觉同修会的总持咒中。世亲年轻时表现也不俗:入小乘“经量部”,立志改善“说一切有部”之教义。曾往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地区)研究《大毘婆沙论》。回国后,为大众讲授《大毘婆沙论》。造《阿毘达磨俱舍论》二十卷(意译为《对法藏》,因其理路井然,世称《聪明论》, | admin 2018-07-22 |
|
世亲菩萨又造了《百法论》,还有《摄大乘论释》、《往生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颂》等等。那又过了大概两百年左右,由护法还有难陀等诸菩萨等十大论师各释《唯识三十颂》等,也就是说护法还有难陀这十大论师,依着弥勒菩萨还有无着菩萨、还有世亲菩萨所造的论,详细的去再作阐释,慢慢的成就了这个法相唯识宗的一个体系。那护法菩萨的弟子戒贤论师,因为穷究瑜伽,还 | admin 2018-07-22 |
|
宣示了五法三自性,而以《百法明门论》摄尽了一切佛法,正确的显示出人我空还有法我空的真理。透过《百法明门论》的修学,透过《瑜伽师地论》的修学,能够摄尽了一切佛法;因为透过这样的修学,能够了知人我相,也能够了知法我相;因为能够了知人我相,也能够了知法我相,所以能够依之去断除人我执,也能够去断除法我执。所以能够因为这样子,能够正确的具足地显示出人、法空&m | admin 2018-07-22 |
|
传其弟世亲菩萨后,世亲复造《百法论、摄大乘论、往生论、唯识三十颂、二十颂》等。复过二百年许,护法、难陀等十大论师各释唯识三十颂等宗旨。护法弟子戒贤论师,穷究瑜伽唯识因明声明奥妙,继护法论师之后,盛弘此宗妙义于那烂陀寺。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菩萨周游天竺十七年,受学于戒贤论师等人,兼通三乘妙义及因明声明之学,智冠全印。后坚辞供养,返唐盛弘此宗,大译经论 | admin 2018-07-22 |
|
菩萨在悟后不断努力进修,历经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之修行,永伏思惑,离异生性;又复研读修学一切种智如来藏系诸经,而触证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等八识心王诸心所法,证入百法明门而发起道种智者,就叫作分证即佛,但是仍然不是究竟即佛。大乘别教唯一佛乘之宗通究竟,必须具足以下四法,方能成就圆教之究竟即佛位;而这四法就是指:无量福德、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这个真如与佛性的智慧又把它分成二部分来说:一、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空,般若空是讲「真心空性」,不是讲「蕴处界空相」;二、到了三转法轮的时候,再从别相上来说明一切种智,也就是唯识的百法、千法、万亿法明门,就是如来藏系的经典,这是三转法轮所说的法。修学三转法轮的法,能使你从破参明心七住位进入到初地,在一生当中完成;这个是函盖二乘法的解脱道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就要大略地来说明唯识的五位百法了。五位百法它的总纲说到【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大乘百法明门论》)换句话说,它是有次第性。如果您能够把这个颂记住,并且如实地了解,对于大乘佛法,你就能够大概知道一个架构了。这个颂中的第一句一切最胜故,是在讲欲界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但是一切有情的八识心王却又归结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世亲菩萨的《百法明门论》把世间林林总总、不可计数的事物,分类归纳为五位百法,来统摄宇宙间的一切万法;而这五位百法是以八识心王为识之自相,以六位心所为识之相应,以十一色法为识之所变,以二十四心不相应行法为识之分位,由这四大类、总共九十四法和合运作,方能显示阿赖耶识自体之真如性。而这个真如性乃是阿赖耶识之所显法,不是能生阿赖耶识之法,更不是阿赖耶识所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又文中「思作诸善」,于百法中是指「信」等十一种善心所;「思作杂染」是指百法中「贪」等六种根本烦恼,及「忿」等二十种随烦恼;「思作分位差别」是指「得」等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请参阅《百法明门论》)。又因八识心王各自种子念念相续的现行运作,才有色、受、想、行、识的运作,才有世出世间法的生出,这个八识种子念念相续也是行蕴;其中第八识在三界中现行的种子流注行 | 三摩地 2018-07-22 |
|
(《大般涅槃经》卷11)可以说,唯识五位百法五十一心所法中的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根本烦恼,以及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憍、无惭、无愧、掉举、惛沈、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等二十随烦恼,以及悔(或者称为恶作)、睡眠、寻、伺等四不定法,都是属于烦恼障所摄。因为不能弃舍三界境界,当然就有一个三界中的我存在;有我,就有了对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切种智是指有关八识心王的一切种子的功能差别的智慧,一切种智的修证过程,是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通过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种智——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的修学,最后断尽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究竟清净,故成佛后不受熏习。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心:即信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就是说,从触证如来藏为基础,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修学,然后历经三贤位的般若总相智和别相智,以及初地开始所修般若别相智之种智,也就是八识心王一切种子智慧:百法——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乃至千万法明门等。一切种的智慧进修圆满了,就可以断尽变易生死而成就佛道。成佛以后由于所有的种子已经究竟清净、究竟圆满了,所以就名为“一切种智具足圆满&rd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三种,二乘俱解脱无学回心之地上菩萨随顺佛性:二乘俱解脱无学回小向大,明心见性后,于初地修五神通、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入初地,于初地领受百法明门,后得佛加持入大乘照明三昧,发起了庄严报身及轮宝。接下来是十方如来随顺佛性,是指十方如来见性成佛时,成所作智现前,八识心王与二十一心所有法相应,所以每一识、每一个心所法都能够独立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八识心王我们每个人,每一个有情都有八识心王,在《百法明门论》中记载:“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每个人的前面的七识心: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这七识心都是有生有灭的心,都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所出生的,只有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的常住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切种智是指八识心王一切种子的智慧,一切种智的修证过程,是在触证如来藏的基础上,循序修学,通过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地起所修种智——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的修学,最后断尽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地真如唯带旧种,究竟清净,故成佛后不受熏习。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一)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唯识五位百法当中,嫉妒是属于心所有法中的小随烦恼,是属于根本烦恼—瞋恚心—的一分体性,主要是在心中嫉妒、不悦,因此不断地住在忧苦的心念之中。像这样的嫉妒心,会障碍修行者的慈悲、仁爱之心,也会使得嫉妒的心念不断地增长,而使得修学者离菩萨的慈悲心行愈来愈远。因为嫉妒心,会推使众生去造作种种的不善恶行,所以必定会招致未来世的苦果,而不断在三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就是菩萨能够了知百法明门的内涵,有了初分的道种智。四者、增上意乐。也就是菩萨在佛前勇发十无尽愿——尽未来际利乐有情无有穷尽。五者、入地前所作的加行,使得菩萨得以成就如梦观。菩萨圆满这五件事,得以圆满十回向位,因而转入第二大阿僧祇劫的通达位修行。于地上菩萨阶位,开始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于三地满心成就色阴尽功德,于六地满心成就受阴尽功德;于七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