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样才能坚定道心;再依苦圣谛去如实观察,五阴十八界统统都是生灭无常而无我,深心之中确实接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这样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我见而证初果。我们举简单的例子来作说明。例如:观察自己 admin

2020-02-20

这可能跟我们的生活习惯有点不同。譬如:我们到某某亲友的家里去,这个亲人、亲友为了热忱的欢迎我们,可能看到我们就说:唉呀!某某人来了,我今天杀一只鸡来请你,这个鸡多好多好多好。像这种情况,若我们是受了三归五戒的,要委婉的跟我们的亲友道谢,然后来辞谢这样的好意。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不要由于我们的出现,而让众生遭殃。那样的话,这个众生的生命,就是我们跟亲友 admin

2020-02-20

因为佛出生在这个世间,一样是必须要取祂的五蕴身来受用,所以佛一样必须要以这个五蕴身,跟世间的众生在一起生活。而且佛有三不能,佛有哪三不能呢?第一个,祂不能度尽众生。佛没有办法度尽一切众生,譬如说有一阐提人,一阐提人根本他跟佛法完全是无缘的;甚至于是一些恶见的众生,诽谤了这个了义的正法,否定了如来藏,这个就叫作一阐提人。诽谤如来藏,这个就是在诽谤佛法 admin

2020-02-20

为什么人会共同的居住在这一块土地上面呢?这就是表示说,的人民有人共同的共业,所以必须要在这个世间上面共同生活。这个共业是因为这一群人过去所造的业果,所以感召让我们共同的居住在这一块土地上面。在这块土地上面,共业之外有没有别业呢?当然有每一个人各自的别业。譬如说九二一大地震的时候,九二一大地震的时候,它所发生的地点是在中部;那同样是在的这块土地上面, admin

2020-02-20

梵天!于意云何?是汝所作,是汝所化,是汝所加耶?】(《大悲经》卷1)大梵天啊!如果用现在的语言来讲的话,应该就说:上帝啊!每一个众生他在梦中见种种色,闻种种声,嗅种种香,也就是说众生在梦中能看到各种的这样子的色相,在梦中也能够闻到种种的声音,也能够嗅到种种的味道,也能够尝到种种的这样子的一个味觉,也能够觉受到种种的这样子的一个触知,譬如说冷、热、痛 admin

2020-02-20

而这四种食跟我们的生活的内容息息相关,因为这个饮食段食,跟我们的六尘的触的食,还有对于生活未来世的希望的意思食,乃至对于六识的贪着,都是我们在三界里面轮回生死的关键。而我们要获得解脱,特别是要获得声闻的解脱,就是要从这四种食的降低,对它的贪着的降低,认识它的内容之后,这个内容一一把它降低,然后把它断除,这样就可以获得解脱。而这个就是佛教徒对于饮食所 admin

2020-02-20

也就是说,佛教徒如果要吃饭的时候,就应该要考虑:这个饮食来之不易啊,它是从檀越之处来供养的,所以要衡量自己对于佛教有没有什么样的贡献,有没有什么功劳跟功德呢?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任何的德行来受这个供养呢?来获得这样的饮食呢?那也要考虑到说,我们在修行的时候,应该要防范我们的内心,而要离开一些过失;而我们的内心跟过失最容易产生的地方,就是因为我们的贪着 admin

2020-02-20

在佛世的时候,有一个很贫穷的女子,名字叫作难陀,因为生活非常的贫穷困苦,所以常常三餐不继,无法饱餐一顿。有一天,她看到许多人点灯供养世尊,她也想要点灯供养,可是身上没有钱,所以难陀就出外行乞,希望以行乞所得的微少钱财来供养世尊。可是,她行乞了许多天之后,才只得到一文钱,所以没有办法多买灯油来供养世尊。幸运的是,油店的老板知道她的情况,非常的怜悯她, admin

2020-02-20

所谓濒死经验,是在接近死亡的时候有一些人所经历的现象,这些现象包括灵魂出体,或看见天堂或者地狱,或看见死去的亲人,或回顾一生的生活,或是完全的平静、安全感、温暖,或是出现一道亮光等等。而且无论是有宗教信仰或是无神论者,大部分的濒死经验都是正面的。绝大多数有濒死经验的人都说他们不再害怕死亡,甚至说自己很乐意死亡,并且变得很慈悲、乐于积极地帮助他人。根 admin

2020-02-20

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会很自然的生起了慈悲之心,不忍看到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面临被杀害的恐惧以及痛苦,所以就出手相救,让牠们回归到本来生存的地方,或者放到适当的处所,希望牠们继续过着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放生显然是从不杀害畜生道的众生或是让众生不畏惧所衍生出来的慈悲行为。放生会有哪些果报呢?我们举两部经典来说明。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admin

2020-02-20

当我们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会很自然的生起了慈悲之心,不忍看到这些畜生道的众生面临被杀害的恐惧以及痛苦,所以就出手相救,让牠们回归到本来生存的地方,或者放到适当的处所,希望牠们继续过着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放生显然是从不杀害畜生道的众生或是让众生不畏惧所衍生出来的慈悲行为。例如,在《梵网经》当中,世尊曾经开示说:菩萨应该以慈悲心来进行放生这件 admin

2020-02-20

把触而不了别当成是真心:有人说真心是无分别心,所以我就是触而不了别;在日常生活中,我做一切事情,都是一触即止,都不做分别,这样的境界就叫作涅槃。我们来看看在日常生活中,能不能触而不了别?当你吃饭的时候,如果是练到触而不了别,那么你是如何拿到筷子?你如何知道那是筷子?你如何知道那是菜?然后去挟菜?把菜挟到嘴里,怎么知道那是嘴呢?所以如果真的是练到触而 admin

2020-02-19

也就是说,日常生活和众生接触的过程中,告诉众生什么是三乘菩提,当众生想要修证三乘菩提时,也善巧方便地教导他们,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证得三乘菩提,这些都叫作一切菩提行的因缘。意思是说,想要修证三乘菩提,就必须要有各种菩提行的因缘,也就是说,想要修证三乘菩提,就必须要有各种次法的配合才能证得。在《阿含经》中常常看见四个字,譬如《中阿含经》说向法次法,又 admin

2020-02-19

从这样在日常生活中所可能发生的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一般人所谓的惰性的力量它是有多大了!更何况说受菩萨戒这么一件大事,而且它不仅是人生的大事,更是修学佛菩提道中的一件大事,因为不可能有不受菩萨戒的菩萨。而一般对学佛人都通称为菩萨,那只是方便随俗的称呼罢了。但是,假如说刚才所说的那一类的事情、那一类的状况,在受菩萨戒的阶段中发生了,也许有人只是因为 admin

2020-02-19

也有人作猎师,以捕猎维生,这也是恶律仪;还有人会咒龙,用咒法驱遣龙族去杀害众生,这也是恶律仪;也有人是当杀手,以杀人为业而生活的,这也是恶律仪;又如有人专门作贼,这也是恶律仪。如果有人受了菩萨戒,却被抓到他作贼,社会人士可要说他是贼菩萨了,佛法的弘传就会被他伤害了,当然这是恶律仪。又如两舌挑拨是非,本来一个僧团清净无事,被他挑拨而乌烟瘴气,这个两舌 admin

2020-02-19

而我也跟菩萨们提起了,一切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这一些客尘烦恼、这些性障生起的这些过咎要现前的时候,你要记得这一段经文,你要记得:第一个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先能够安住在忆佛念,不要去打开门户,不要门户洞开让客尘进来成为你烦恼心性内贼通外贼,而扰乱自己的心不平、不等、不慈、不悲;所以第一个要先以定动,能够恶来不报。恶来不报,住于清净忆佛念;再依你修学知见 admin

2020-02-19

障道的因缘所产生的就是因为当初心不随喜,而在后世所成就的果报,就是资生会非常困难,生活上会种种的障碍。如果菩萨在生活上产生这样障碍,就不容易可以持续这三大阿僧祇劫的佛菩提道。而且在这部经里面又有提到:于诸众生,起嫉妬心;见他得利,心生恼热;见他失利,其心欢喜。所以这样的话,果报在势力上你就会减损,你的威德就会减损等等。因为一切的众生,他所作的就是过 admin

2020-02-19

所以在极乐世界里面会降下天花,然后让极乐世界的这些人非常殊胜的在那里过清净的生活,而且可以非常专心的在修学解脱法还有实相的法。所以说世尊或者是诸佛的智慧,不在于世间小小的这些科技、这些物质的文明而已,诸佛还有世尊祂们的智慧,是要创造出广大的清净的世界,让众生可以在这个世界里面,心无旁骛的可以来修学解脱法,所以说这就是诸佛祂们的四智圆明。 ------ admin

2020-02-19

所以我们今天来看,如果家里面可以摆放一尊、安置一尊佛像,这样来诚心供养,功德就跟罽夷罗夫妇是一样的;他能够改善他家里面的生活,可以改善他的业报,那我们将来也一定是可以的。 所以,即使不说可以得到供佛的无量无边的功德,单以改善自己自身的业报来说,我们是不是就应该来供佛呢?那也有的人会想:可是家里面反对我来作任何供养三宝的事情。是的,有时候家里面的 admin

2020-02-19

这样的人如果能够进而修学无相忆念拜佛,那么就可以很容易的再把这个无相念佛法门,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那么动静当中都能够有无相念佛的功夫,这样子能够一心系缘于他所念的佛,心不散乱,忆念相续不断。一旦能够修成这样的念佛法门,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的保持着这样的功夫,这种人他不只是对于自己有信心,那他也对三宝生起信心了----表示佛所说、菩萨所说,真实不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