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为什么当年所学的佛法只是知识,塞满心中,却对生活没有用处?难道这世间就没有真正有修有证的圣人可以教我吗?不想再去作字面上的说食数宝,我要的是“方法”,谁可以教我如何面对生命中的烦恼、习气?谁可以教我真正的佛道该如何走?难道这一辈子就是这样念佛、行善、看经书中度过,一切等往生极乐再说!但是我却没有把握能往生西方,一点把握也没有。这种想学而无 | 三摩地 2018-07-20 |
|
张老师用调柔的身段与语言,不断地鼓励我们发起救护众生、荷担如来家业的菩提心;不厌其烦地解答我们在生活上、修行上的困惑与困难。我总是很期待星期五晚上的课,上课时我总是感觉精神奕奕,但每次都是在不知不觉之中,两个钟头的课程就很快地过去,每次我都感到意犹未尽,直到禅三前结业那天都是如此。我常感谢诸佛菩萨及萧老师、张老师的帮助与厚爱,让我能参加这次的禅三精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从小因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父母皆须为生活奋斗,所以将子女交由南部的外祖父母照顾,在物质匮乏的童年里,得到第一本课外读物,是学校奖励的《释迦牟尼佛传》,读时倍觉亲切;青少年时期,强说愁的年龄,再加上父亲往生,让我开始找寻“生命的真谛”为何?有模有样地看起教的圣经及哲学类的书籍;直至二十二岁初入文教业,办公室同事大多是一贯道的道亲,在大家热心传 | 三摩地 2018-07-20 |
|
第一次到讲堂上课,心里有股莫名的欢喜,觉得应该要护持讲堂;可是我的经济拮据,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是够用而已,没有积蓄。因此我诚心祈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能于每个月的生活费中省下五百元,用来护持讲堂,竟然实现了。后来我再发愿,愿能每个月省下一千元护持讲堂,又实现了。不过,这已经是我经济上的极限了。未入讲堂前,我的佛法知见几乎是一张白纸,没想到会学禅法。总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父亲是个时髦人物,让我得以穿订做的衣服皮鞋,坐著父亲的轿车出游、学琴、听电塔牌唱片;依稀记得小学四年级时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感动得涕泗纵横!但最感兴趣的是阅读课外书,将书上所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记得小三时,有次自习课,教室外不知发生何事,所有同学都跑去探看,只有我为了训练定力,留在座位中用功。小五时就假装大人,投稿国语日报家庭版,大谈子女教育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生活中,你会不时地陷入四山相逼的境地。请记住禅者无门之门的教诲——生命之途原本是鸟道,上下左右,何处不是出身之路?修行中,你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通过这些故事,你会找到适合于自己修行的入处,少走弯路,省心得力,得力省心。本书资料详审,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了文字流畅,可读性强。本书既可作为广大佛学爱好者修学之指南,还可 | 三摩地 2018-07-20 |
|
从今以后,你当归依三宝,过出家人的生活)。”僧璨又问:“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你让我依三宝而住,关于僧,我今天见到了和尚,已经明白了它的含义,不用问了,但是,我还不明白佛和法的含义)?”二祖道:“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是心即佛,是心即法,佛与法一体不二,心外无法,心外无佛,僧宝亦复如此,佛、法、僧三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这样一来,少女便没有了归宿,生活无依无靠,只好过着流浪的生活。她白天在村子里给人当佣人,纺线织布,晚上则随便找一家店铺的屋檐底下过一宿。这样过了几个月,她终于生下了那个不明不白的孩子。她自己也觉得非常秽气,不吉祥,于是便偷偷地把孩子扔进了一条脏水沟里。第二天,她去看的时候,大吃一惊,发现小孩却正向水沟的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鲜嫩明好,底气好象很足,于 | 三摩地 2018-07-20 |
|
慧能自幼生活在岭南,目不识丁,生得瘦小,一幅山野樵夫的模样。所以五祖初见他的时候,便戏称他为“獦獠(gelao)”。《五灯会元》、《祖堂集》和《坛经》等书,都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这次见面的情景--五祖问:“你从哪儿来?”慧能道:“从岭南来。”五祖问:“你到这里想干什么?”慧能道:“不求别事,只求作佛。”五祖道 | 三摩地 2018-07-20 |
|
慧忠禅师生活极为简朴,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一个人住在山上,没有公开弘法,也没有侍从。《景德传灯录》中说他“平生一衲不易,器用唯一铛”。慧忠禅师的道行极高,乃至鸟兽都受他的感化。曾经有人供养寺院两廪稻谷,附近的盗贼听说了,时时窥伺,但是总也不能得手。因为有一只老虎昼夜不停地在谷禀的四周转悠着。有一天,有个叫张逊的县令上山拜访慧忠祖师,问慧忠禅 | 三摩地 2018-07-20 |
|
并重的丛林生活制度的清规(百丈清规),对百丈禅师入灭于元和九年(814)春秋六十五岁。其著名的得法有黄檗希运、沩山灵祐等。百丈禅师生前所创立的农禅并重的丛林生活制度和清规(百丈清规),对中国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原标题:23百丈山怀海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道不仅仅是在深山老林里,道就在日用中;法也不仅仅是在寺院里,生活中的一切,不管是有情的生命,还是无情的草木,它们都无时不在说法。关键看我们的心是否在道上。若能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能做到心不离道、道不离心,那么,日常生活中,哪怕一个很平常的情景,都有可能成为你悟道的契机,就象宝积禅师那样。宝积禅师离开马祖后,即北上幽州,驻锡于盘山, | 三摩地 2018-07-20 |
|
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做到安住当下,心行到位(合一),不分别取舍,道即在其中矣。这段精彩的开示,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当作禅宗修行最主要的特色而传颂着。从上面所引语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大珠慧海师反对学人执着于、依文解义的做法,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实修实证。他的看似有教下之平实,但其机锋却似快刀,让知解宗徒招架不得。 (原标题:27大珠慧海禅师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此,他选择了居士生活,而没有落发出家。庞居士在石头座下参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前往江西洪州,参礼马祖。初见马祖,他又抛出了那个老问题:“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马祖道:“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庞居士于言下顿领玄旨,从前所残留的疑情一扫而光。开悟后,庞居士继续留在马祖座下参学,时间长达两年。通过这两年的朝夕参承 | 三摩地 2018-07-20 |
|
”邓隐峰禅师生活上有个习惯,就是“冬居衡岳,夏止清凉”,一年中就这样南北来来回回地走。唐元和年间,邓隐峰禅师拟登五台,路出淮西,途中正好遇上官军同叛军吴元济交锋,未决胜负。邓隐峰禅师见双方互相残杀,顿生怜悯,说道:“吾当去解其患。”说完,便将锡杖掷向空中,然后飞身而过。两军将士仰头观看,发现眼前的这一幕与前天晚上所梦见的预 | 三摩地 2018-07-20 |
|
灵祐禅师自来此山,日与猿猱为伍,全靠采拾橡栗充饥,生活极为艰苦。这样过了六七年,竟没有一个人上山来。灵祐禅师私自念言:“我本住持,为利益于人,既绝往还,自善何济(我住持此山的本意是想利益众生,既然住在这里,与世隔绝,独善其身,有什么用呢)?”因此想放弃这座山,去其它的地方。当他下山走到山口的时候,只见路上蛇虎交错,豺狼成群,挡住了他下山的去 | admin 2018-07-20 |
|
”赵州禅师在赵州观音院驻锡期间,生活极为艰苦。他的《十二时歌》就是对这段“村僧”生活的真实写照。直至临终前的两年,赵州禅师才得到燕赵二王的供养。现把赵州禅师的《十二时歌》录之于次,以激发后代禅人对这位老禅师的深切怀念--“鸡鸣丑,愁见起来还漏逗(徘徊、踌躇)。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裩(kun,裤子)无腰,袴无口,头上青灰三五 | 三摩地 2018-07-20 |
|
道吾禅师临圆寂的时候,为了勘验徒众的悟境,召集大众,问道:“我心中有一物,久而为患,谁能为我除之?”当时,庆诸禅师从大众中走出来,回答道:“心物俱非,除之益患!”道吾禅师一听,非常高兴,赞叹道:“贤哉!贤哉!”庆诸禅师悟道后,有相当一段时间,过着隐修的生活。他混俗于长沙浏阳陶家坊一带,与村众朝游夕处,人莫能测其深浅。后 | 三摩地 2018-07-20 |
|
直到道吾禅师给他介绍了夹山善会,他才终止了这种“一船明月一船诗”式的生活。他曾写过几首诗偈,表达了他的禅悟境界和寻找嗣法者的寂寞:(1)“三十年来坐钓台,钓头往往得黄能。金鳞不遇空劳力,收取丝纶归去来。(2)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3)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钓。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 | 三摩地 2018-07-20 |
|
五、六两句说明,修行用功的要点是要作平等不二观,将生死与涅槃、烦恼与菩提、真如与诸法、入世与出世、生活与修行,融为一体,切忌取一舍一。所谓“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最末两句则说明了证悟之后随缘任运、透脱生死的大自在境界。 (原标题:73张拙秀才悟道因缘)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