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人们普遍生活在紧张繁忙的状态下,每日能有一小时的时间打坐,就算很好了,那能奢求四、五个小时,乃至八、九个小时呢?若无连续的长时间和安静的环境,如何修习耳根圆通法门呢?所以如果有一个法门能让我们不论是在活动中或在中都能修持的话,那就正是现代修定学禅和修净土的人所梦寐以求的法门了。而无相念佛正是这样的一个法门。而且它是直接从意根入手,一旦成功,不管是在 三摩地

2018-07-20

若于日常生活中随事思惟无常,并于打坐时深入思惟身心及世界之无常,可以减轻吾人对于世界身心眷属财物名利之执著,减少三毒心之作用,则攀缘心可以降低,较易安住于念佛之正念中。于此五浊之世,若有修定、参禅、修净土、乃至种种法门,欲求出离三界,解脱生死,并回向救度众生出离三界,解脱生死者,极为难能可贵;而修者多,成者少,多因缺乏正知正见及希求感应,以致觉观不 三摩地

2018-07-20

必须具有信心、发愿求生、并于日常生活中不停地持念佛号,口念心念。一遇紧急事故,在当下唯有想到阿弥陀佛,脱口呼救,这样才叫修行坚固,才能于临命终时往生西方净土。经中并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必须执持圣号,一心不乱或时时系念,心不颠倒才得往生,故也不是人人有把握的。至于经中所说九品莲花往生,其中上品三生及中品上生、中品中生皆需具备特定条件始能往 三摩地

2018-07-20

权巧加行:凡不具持名念佛经验又不了解如何无相忆佛念佛之人,应于日常生活中持名念佛。随时随地在心中默唱佛号、心念心听。藉以降低攀缘心,统摄散乱心。行者可将无相忆念拜佛时所拜的那一尊佛菩萨的圣号,编成一句自认为优美的旋律。犹如唱歌一般,在心中不停地反覆唱念,同时忆佛想佛。此圣号之旋律不可轻快,而应稳重优美,默唱时之速度越慢越好。只可一句反覆唱念,不可编 三摩地

2018-07-20

并于日常生活中及修学佛法、阅读经典、及解脱境界,得到许多功德受用。此即禅净双修,由念佛而入理。此德受用,说之不尽,已非本书所欲叙述之范围。仅此略示,欲冀行者欣求之心尔。此时便知道信禅师为何说道:“常忆念佛,攀缘不起,则眠然无相、平等不二。入此位中,忆佛心谢、更不须徵,即看此等心,既是如来真实法性之身,亦名,亦名佛性,亦名诸法实性实际,亦名净土 三摩地

2018-07-20

3、证得禅定者(退分除外)若于日常生活中亦如无相念佛者保持内摄外缘均等,则可常在初禅定心中,过平常人之正常生活而不退于定心。 (原标题:15注释) 三摩地

2018-07-20

我们前面讲的五种解脱正受叫功德:断结叫功德;心能安定而能自在这叫功德;逆境出现的时候,心不为所动而能自在,离开了一般人因为贪、瞋、无明而生的痛苦,很自在的生活叫功德。是亲自获得受用,而不是虚幻的、期之于来生的,所以他已经了解了功德。福德是五阴所受的依报或者正报叫做福德,譬如行善者来生得欲界天身,享欲界天的天福,这叫福德;布施者来生得布施的果报,所以 admin

2018-07-20

长者子接着就向国王这样子讲,他说:【大王!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杂宝藏经》卷二)就是向国王说明:父母先是怀胎十月,等我们出生后,又时时怀抱着我们,推干去湿,哺育我们长大;又教导我们人事的情理,让 三摩地

2018-07-20

他会怎么样?叫他去做这个慈善事业、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可是这个利益众生的事情只能限于人天的善业----只能去做医疗的帮助人、或是捐钱的方式帮助人、或是解决他生活上的困苦……可是你要跟他讲这个解脱法,他就产生障碍。所以天魔不是大家所想的他是龇牙咧嘴、血盆大口,通常不是。真正的天魔外道他是怎么样呢?他是慈眉善目,而且他会叫你去做慈善事业,为什么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在极乐世界里面会降下天花,然后让极乐世界的这些人非常殊胜的在那里过清净的生活,而且可以非常专心的在修学解脱法还有实相的法。所以说世尊或者是诸佛的智慧,不在于世间小小的这些科技、这些物质的文明而已,诸佛还有世尊祂们的智慧,是要创造出广大的清净的世界,让众生可以在这个世界里面,心无旁骛的可以来修学解脱法,所以说这就是诸佛祂们的四智圆明。还有我们要相 三摩地

2018-07-20

他会怎么样?叫他去做这个慈善事业、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可是这个利益众生的事情只能限于人天的善业----只能去做医疗的帮助人、或是捐钱的方式帮助人、或是解决他生活上的困苦……可是你要跟他讲这个解脱法,他就产生障碍。所以天魔不是大家所想的他是龇牙咧嘴、血盆大口,通常不是。真正的天魔外道他是怎么样呢?他是慈眉善目,而且他会叫你去做慈善事业,为什么 三摩地

2018-07-20

譬如说有这种金融犯罪啊,他倒人家非常多的钱,这样的话让人家厂商倒闭呀,乃至有人因为生活过不去,乃至导致等等,那就是重戒。而且如果有导致其他人死亡,那还会犯了这个杀戒,所以说这个偷盗一样会引申出种种的过失。我们持守就要持守这个重戒,重戒不应该违犯。邪淫也是一样,不可以有婚外情的这种关系,出家众不可以有任何异性的淫欲,这个就是重戒一样要持守。不妄语也是 三摩地

2018-07-20

譬如在家人应该以正当的职业来谋生,但是有的人弄个空头公司,众生财物,以这种不正当的方法取得生活资财和用来布施的,都是邪命而活的人。如果你布施给这种人,就是所种的福田不清净,后世的回报则是不清净的福报。如果有人正命而活,可是生活很困苦,需要你帮助;他的职业是正当的,只是因为时运不济所以无法过活,你来帮助他,这就是清净的福田:清净的贫穷田。虽是贫穷田, 三摩地

2018-07-20

后来慈童女看到有一座山,便爬上山顶,远远看到有一座青琉璃色的城池,由于既饥渴又困乏,于是赶忙往城的方向跑去,这时城中走出四名玉女,手中拿着四颗如意宝珠,歌舞弹唱种种乐曲前来迎接,留慈童女在城中生活,经过四万岁,一直享受极大的快乐。但慈童女日久生厌,心想离去。四位玉女说:『阎浮提人,真是没有报恩之心且反复无常,都已经和我们共同生活了四万岁,为什么忽然 三摩地

2018-07-20

各位菩萨,我们从小到大,不管是生活也好,求学也好,或是为人处事,莫不是因为师长的教导,我们才得以顺利的成熟长大。因此,师长对我们有恩,所以我们应当要:给侍所须、礼敬供养、尊重戴仰。师有教敕,敬顺无违;从师闻法,善持不忘。如果以佛法的修行而言,一个菩萨想要在中能够见道得法,全部都得仰赖师长的教导和摄受,不仅是悟前如此,悟后的进修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对师 三摩地

2018-07-20

所以日常生活中与傍生众生生活在一起,要随时注意心念与行为。假如有只狗在路上睡觉,你故意踢它一脚,那也是有伤害他的心,是不对的。厨房里如果不小心滴了一滴甜的东西,蚂蚁来了,你要如何处理?先敲敲桌面警告牠,或吹口气将牠吹开,聪明的就会走了,还有赶了好多次都赶不走的,你就擦掉牠,因为你并不想杀牠。所以最重要的是注意心地,不要自己死守在不杀二字里面,不知变 三摩地

2018-07-20

为什么呢?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都没有这些经典里面所说的内容,会觉得说世间的生死之苦、老病死苦、爱别离苦太让人感到无奈,而且让人觉得无法脱离;甚至于怨憎会苦,与怨家偏偏就是经常就是不能远离,而所求都不能得遂;所以一听到《无量寿经》所说的,就会向往而相应就契入,所以愿意按照里面所说的要修持念佛法门,然后以待将来舍报时候能够求生极乐世界。而求生极乐世界,按照 三摩地

2018-07-20

第四、在极乐世界容易修行四禅八定,也容易使我们远离隔阴之迷;因为在极乐世界没有粗重的五阴来遮盖我们,而且在极乐世界不须为生活而奔忙。我们在娑婆世界,每天上班八个钟头,星期天要陪先生陪太太去郊游,不然人家不高兴,是不是?在极乐世界没有这些烦恼,因为没有男女相,都是中性身嘛!哪有先生哪有太太?更没有子女,大家都是独立的,没有牵绊,可以专心修行。极乐世界 三摩地

2018-07-20

因为平实导师所传的无相忆佛拜佛是动中定的功夫,所以接下来在生活当中,只要将忆佛的念轻轻一提,轻安的觉受就会跟着起来;或者提一下轻安的觉受,立刻就能够有全身调柔舒畅的感受起来,忆佛念也同时跟着起来。也因此,就能够把这分定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在工作交谈中能够清楚外境的对应,但是心不散失、也不会攀缘,事来则应、事去不留,随时都能够带着忆佛的念。学佛人无相 三摩地

2018-07-20

他去找一个很寂静的地方,没有人能到,只有禽兽在那儿生活。然后他把画像展开,找到一棵树挂起来。挂好之后,他就在树前铺了草,坐在草上去观那张画像。结跏趺座就是盘坐,端正色身,以正念来观这张如来的画像。他很仔细的从头髻到脚的千辐轮相,全部观察完毕。他就想:「我到底要怎样来观佛才对?」详细观过之后,知道这样的观法不正确,到底应该如何观佛呢?这时候,树林有林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